当年对地球的忧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83437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年对地球的忧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当年对地球的忧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当年对地球的忧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当年对地球的忧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当年对地球的忧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年对地球的忧虑.docx

《当年对地球的忧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年对地球的忧虑.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年对地球的忧虑.docx

当年对地球的忧虑

當年對地球的憂慮

 

 

——走向滅亡的人類文明

1993年,前輩胡菊人先生出題,囑寫《我對地球的憂慮》,阿祥欣然從命,得此16,000字,分7次在他主編的《百姓》面世。

今天重讀,你覺得如何?

 

1.一船毒旅鼠—

為什麼我們要毒死自己?

      據說那種叫做旅鼠的動物,在某些條件下會忽然聯群結隊爭相直奔懸崖海岸,集體溺斃。

近年來,事實愈益明顯,「地球號」太空船上的所謂萬物之靈紛紛變成了旅鼠,瘋狂地駛向毀滅,硬要撞個粉身碎骨收場。

誰了解一點實情,又尚存一點本性,怎能不憂慮?

樂土變成毒窟

多氯聯苯(PolychorinatedBiphenyls,簡稱為PCB)是致癌物,又在焚燒時氧化為戴奧辛(Dioxin,簡稱TCDD),後者是世間最毒物質之一,被稱為「世界末日之毒」。

PCB在1929年面世,至今已經有30,000噸散放到大氣層裡,另60,000噸散放到河流海岸,另30萬噸丟在地上地下。

科學家正懷疑滴滴涕(DDT)在紫外光照射下就會變成PCB,假若真的如此,數字更驚人了。

DDT是更為人熟悉的毒物,至今至少有200萬噸充塞於天地間,與PCB一樣無處不在,在北極的冰山和南極企鵝肌肉裡都找得到,我們喝的牛奶和清水都有。

雖然早在1960年代初期科學家已經呼籲停用,到了1972年才由美國政府率先禁制(香港近年才立例禁用)。

在今天,全球仍然有10萬噸DDT在生產使用。

石棉在1930年代被證實為致癌物,但到了1960年代才有國家立例管制使用。

20世紀中期,由於石棉死亡的人數簡直天文數字,無法統計,因為醫學界未能證實哪些病患確實是由石棉造成的,而許多人死於肺癌又無法查出究竟兇手是石棉還是煙草。

今天在大城市裡,幾乎沒有多少個人不受石棉之害。

莧菜紅素(Amaranth,又稱「紅色2號染料」),卻是另一種公認的致癌物質,還可令胎兒畸形,引起敏感反應,然而單是美國,1970年代時,每年有價值200萬美元的莧菜紅素被故意定量放進雪糕、午餐肉、麥片、糕餅、果汁、果醬、糖果、汽水、沙律醬、咖喱等等日常食物之內,美國人估計每年共吃500噸。

後來美國聯邦藥物管理局艱苦戰鬥15年才立例禁了它,但今天世界各地這種毒物仍然像其他化學附加劑一樣,天天慢慢毒死我們每一個人(詳見周兆祥著《識飲識食》,青文,1987年。

看不見的屠殺

據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估計:

人類已把400多萬種化學物質散佈到地球生態系統之中,其中日常使用的有563,000種,其中有100種每年產量達5萬噸以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化學物質90%以上至今未經過妥當的試驗(下文解釋何以如此)。

由以上的描述可見,我們人類正在把這條太空船弄污弄毒,情況之壞難以形容,唯一可以清楚肯定講的是,情況正在壞下去。

目前每年有幾千種新的化學物質面世,而由於全球經濟增長,廢物幾何級數遞升,生態環境乃越來越毒。

今天我們每四個人有一個死於癌症(絕大部分是環境污染的後果),另一個死於血管心臟病症(例如心臟病、中風,也有大部分與環境有關)。

環境造成的病症通常要二三十年才「見功」,即是說今天死於癌症者的數字不過反映了前年環境剛開始慢慢轉壞時的情況,現時地球的污染量比當時大百倍千倍,試想一想,二三十年後癌症奪命會增加多少倍?

為甚麼大家要爭著做旅鼠?

為甚麼忽然集體愚蠢瘋狂?

制度化的推搪

每一次有人或團體指出某活動污染大地、破壞環境,要求污染破壞者停止,要求政府制止,結果總是得到千篇一律的回答:

不!

等到進一步科學研究,以獲得「確實的科學證據」;「客觀」地計清楚這些污染破壞對人的利益造成多少損失,才可以考慮採取行動。

三氯乙烯(Trichlorethylene)就是個好例子:

英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早已證實此種物質會致癌,它在工業方面普遍用來清洗機器油漬,又用來除去咖啡因,不少人因此死亡。

可是英國法例目前准許使用三氯乙烯,規定最高含量為百萬分之100,健康與安全執行處拒絕進一步減低這個含量規定,理由為國家癌症研究所的證據乃是用動物研究得來,動物生癌未必等於人類也會。

然而這個藉口的說服力是很弱的,因為各種生物的細胞都同樣受到同一種致癌物影響。

健康與安全執行處堅持要等到調查使用三氯乙烯的工人有了詳細結果,才考慮採取行動。

不過。

英個政府卻承認,一直沒有計劃做這樣的調查。

由此可見,我們聽說某種物質未有證據證明有害,往往只是因為沒有人去研究,或者想研究的人沒有資格去做。

地中海的污染又是個明明白白的悲劇例子。

聯合國環境計劃早已搞過多次國際會議,希望各國達成協議停止污染,及時搶救,以免地中海變成大灘死水臭水,還是徒勞無功,大家提出的理由是無法確實知道有哪些污染物在破壞水質。

據負責主持對這個污染得不像話的海洋作「科學化估計」的那位專家凱克斯博士說:

「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證據。

國際公約何時付諸實行,視乎我們甚麼時候可以用科學化的方法界定標準而定。

安全水平的騙局

各國政府歷來這樣任由億萬噸毒物散播上天下地,自然是最不負責任的做法。

但有關當局總是說「科學證據」不足,但有了所謂客觀的研究結果,就天下太平了嗎?

毫無疑問:

不是。

污染控制的理論基礎只有一個原則:

化學物質之所以危險,是因為聚集到相當濃度,若低於某個可鑑定的限度,就應該安全沒有問題。

所以,我們只要保證不讓每一種物質不積聚到某個濃度,就不會危害生靈。

可是,我們對化學物質造成的後果所知越多,就越明白實情並非如此。

幾十年來各方專家盡力制訂各種污染物的安全水平,結果一一證明這樣做是枉費心機。

最明顯的例子是輻射和石棉。

1970-80年代,美國政府衛生當局把人類可以接受X光照射的安全量降低了二十多次——從前規定最多每小時可接受50毫雷姆(X光量度單位),現在規定是0.5毫雷姆,不少輻射學家仍然認為太高,因為根本沒有安全水平這回事。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研究所清清楚楚聲明:

「至今為止各研究所得證明凡是纖維物質聚集,即會造成過分嚴重的癌症發病危險。

所有已得到的人類數據都證實:

暴露在石棉之下並無『安全』水平。

這個致癌物質危險的原則正得到美國健康教育與福利署接受,該署前署長阿瑟‧弗萊明說:

「就科學方面而論,並無辦法決定一種已知令動物致癌物質的安全水平。

」因此美國法律有了《德萊尼條款》(DelaneyClause),規定凡是把已知的致癌物質加進食品內,不論分量如何微小,都屬犯法。

雖然如此,美國人現在還是像世界上其他所有人一樣,天天慢性服毒,不問後果,致癌物還是以千噸計天天排到水裡,傾倒泥土上,噴到大氣中。

 

2.慢性屠殺的真相—

為什麼沒有人在抗毒?

為甚麼大家明知現在集體慢慢毒死,人類明文步向毀滅,還要容許世界這樣下去?

顯然,人類是糊裡糊塗陷入了一個無法自知、無法自拔的困局之中。

我們的社會逐漸按照某些可怕的邏輯運作,以至人們眼巴巴看著自己與心愛的人被害死,無可奈何。

其中一個邏輯是「必須有足夠的客觀科學證據,證明某種活動直接對人造成害處,才可以管制」,上文已指出過這個原則實行起來如何遺禍人間。

另一個邏輯就是「必須即時有害,才算危險」——假如吃10粒藥丸才會死人,那麼一粒一粒分開餵別人吃,夠10粒之後毒發身亡,是合法的,一口氣餵10粒才犯法,煙草就是個最突出的當代例子。

今日荒唐明朝受罪

廣島、長崎兩個城市被原子彈炸毀之後7年,生還者紛紛患上白血球過多症。

又過了幾年,這種絕症患者減少了,大家鬆一口氣,以為最可怕的事終於過去,不料在爆炸後15年開始,各式各樣的癌症逐漸在生還者身上出現。

這時,人類才真正明白這個道理:

致癌物入侵之後要經過一段時間,然後癌症發病。

有些致癌物甚至危害下一代:

有些婦女患上某種陰道癌,原來她們的母親懷孕時醫生用了一種叫己烯雌酚(DES)的激素,這種致癌物直穿胎盤,幾十後年後另一個生命遭殃。

近年愛滋病成為「世紀絕症」,科學家正紛紛推測是幾十年前哪一種人為事件的惡果。

如果你今天患腸癌,說不定主要原因是你5-8歲時母親時常用鹹魚給你飯。

那時誰知道鹹魚可能致癌?

最終愛你的她也不明白兒童最易受害。

這個「延遲發難」的原則不但適用於個人,更適用於整個地球。

今天太陽系這個星球生態大變,氣候反常,臭氣層破壞,都不是一朝一夕的罪孽。

我們正承受著上一代無知的懲罰,但下一代可能根本沒有機會活下去接受我們的詛咒。

賺錢第一人命第二

不久以前,美國聯邦藥物管理局花了500多萬美元做一個大規模的實驗,用了24,0000頭動物來研究,結果證明致癌物長期小量吸收,跟一次過大量吸入同樣會致癌。

目前全世界的法律都是假定所有危險物都有一個「安全水平」,只要濃度在此水平以下,則對人無害,可以接受。

那個實驗推翻了這個神話。

其實,有關人士並非不明白這個道理,大家偏要毫無根據地訂立「安全水平」,只因為這些水平是在經濟掛帥的條件下不會損害經濟利益的最低標準。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訂下食物的含鉛標準為百萬分之0.02-0.05,因為這是未污染食物的天然含鉛量。

可是瑞典法例一直以來規定食物可以含鉛百萬分之1.0,多年來雖然各方施壓要改善為百萬分之0.5,都沒有結果,原因很簡單,若新法例執行,瑞典近岸的漁業有45%必須停產。

在多次實驗裡,動物吃了含百萬分之2.5多氯聯苯(PCB)的食物,都出現了不育等問題。

然而美國聯邦藥物管理局卻把人類食用的魚及肉類的含PCB標準訂為百萬分之5.0,只因為若訂得低一點的話,美國大多數魚與肉都不能出售。

美國勞工部再三努力把工作場所空氣的法定含鉛標準每立方呎減少50微克,大受工業界反對,因為廠家要「損失」10億美元。

另一條規定限制空氣含苯量的提案在新奧爾良州遭否決,因為無法證明實行新例之後得益與成本「有合理的關係」。

氯乙烯單聚物(VCM)是另一種劇毒性化學物質,當年蘇聯法例規定的標準為百萬分之10,西德是百萬分之100,美國居然是百萬分之550。

為甚麼美國訂得這樣寬?

只因為該物質的主要製造商富善公司強烈反對。

最近由於各方壓力太大,美國才修改了這個標準。

至今為止,各國政府一般對污染者採取放任態度,只要求各方自律,「用最實際可行的辦法」減少污染,例如國際輻射保護委員會要求各機關把人類接受的輻射「盡可能減少到合理地步,同時顧及經濟與社會因素」,一言以蔽之,即是金錢第一,人命第二。

英國西北部地區人民患與輻射有關的癌症特別多;當地那個溫斯卡爾核電廠(30年前出事後改名為塞拉菲爾德)長期排出大量輻射污染物進愛爾蘭海,以至整個海的魚都吸了致癌物質,廠方長期不理各方抗議,堅持說已盡了最可行的辦法。

英國政府代表受到共同市場各國譴責時竟然振振有詞說:

本國的河流流水特別急,因此比歐洲大陸河流可以吸收更多污染物!

平均安全量的謬誤

各國保障大眾安全的法例也不會考慮到每個人的體質、生活條件、習慣。

正如前述,美國規定食物的含鉛量不得超過百萬分之0.5。

這個標準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原來背後的邏輯是平均每一客魚餐重量是150-200克,並假設美國人「平均」每人每星期吃魚超過兩次,因此每天就不致吃進0.03微克的鉛,應該沒有問題。

不過誰都看得出,這個「平均」實在大有問題;有些人特別喜歡吃魚,怎麼辦?

有些人住在漁村附近,或者打魚為生,或者嫁了給漁販,難道這些人就活該畢生中鉛毒?

1970年代末期,各國化驗調查證實,多種魚類含鉛量非常高,各地出產都一樣。

美國有9億罐吞拿魚罐頭從市場收回不再出售,因為證實含鉛達百萬分之1.0。

英國市面的吞拿含鉛量相若,政府堅持說全國「平均」每人吃那麼少,不會有害,農業部長普賴爾宣佈:

「專家認為最重要的是總共吃了多少甲基鉛……他們認為目前無須收回市面上的吞拿魚罐頭或勸諭消費者不要吃,試驗證明這些魚全部合乎包括瑞典在內的一些國家的安全標準。

總之,家庭主婦沒有理由不買。

低劑量一樣有害

直至目前為止,大眾對於污染物的關注似乎只限於劇毒物質,忽略了「非劇毒」化學品的遺害。

科學家正在開始發現:

許多所謂「無害」的,我們天天碰到的化學物質,長期充斥在環境裡,會慢慢影響生物的生理結構與行為。

現代工業往往長期把鎘排進海裡(吐露港就有了不少)。

魚類吸入極少數的鎘,體內的鈣新陳代謝會受到干擾,結果全身的平衡作用欠妥,於是覓食和逃避捕殺能力下降,可能整批魚滅亡。

銅和鐵都是普通的污染物,不算是劇毒物質。

但是據研究發現,鮭魚(港稱「沙文魚」)吸入了微量這些金屬,體內激素分泌會受干擾。

海上一點點石油,也會嚴重危害魚卵,造成遺傳畸形。

1969年,愛爾蘭海發現近十萬隻海鳥(大多數是海鷗)無故死亡,似乎都是餓死的。

專家調查發現,牠們身上有大量PCB,都是吃魚時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還有鎘、硒、水銀、鉛。

究竟是哪一樣毒物造成這個屠殺,可能永遠不知道。

現在我們知道的,倒是大家正在養大一代化學兒童,他們的食物正像那些海鳥一樣毒。

他們的命運會好一點嗎?

 

3.火藥庫裡偷生—

為什麼我們無知自我毀滅?

1950年代是人類和這個小行星命運的歷史轉捩點:

那時開始,這個自稱「萬物之靈」的種族開始有力量把地球毀滅,全面消除整個文明。

今天每一秒鐘,我們頭上都有約五萬枚飛彈在巡來巡去,隨時準備好爆炸,造成歷

史上最嚴重的錯誤。

人類把自己變成了第一種逼使自己絕種的生物。

自動毀滅的文明

誰明白一點實情,都知道以上說法並非危言聳聽。

這個行星不但是個大毒窟,還是個大火藥庫: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國的全部火力才不過300萬噸炸藥。

今天地球上的武器火力合計相當於180億噸,多了6,000倍。

今天一隻美國三叉戟潛艇所帶著的武器火力已達1,800萬噸,等於二次大戰總和的6倍!

3億噸火力已足以摧毀全球所有大中型城市。

今天地球上的火力足以毀滅地球幾千次,分別在天空、海底、地面、地底往來威脅生靈。

一磅炸藥足夠炸死一個人,今天我們地球上每個人男女老幼平均可以分到10噸(22,400磅)。

現在每一天,全球各地共花費20億美元來準備打仗,有一半的科學家所做的工作直接間接是與打仗有關的(只因為再沒有別處找研究經費更容易)。

地球隨時會炸個稀巴爛,60億人「死都未知乜事」,不是因為華盛頓或莫斯科有狂魔亂按掣,而是因為頻頻有誤會、意外、嚴重破壞、機件失靈。

核子戰略的主要邏輯是「互相保證毀滅」:

兩個超級大國同期高度戒備,倘有對方核武器來犯,會由「早期警報系統」得知,及時還擊,保證及時炸毀對方全國。

這樣,至少理論上說,雙方都心知肚明核子大戰必然沒有勝方,就不敢按掣發動攻擊。

事實卻很不幸:

早期警報系統不論怎樣精密先進,始終不是百分之百可靠。

1961年,美國的系統錯誤解釋收到的資料,以為敵方來襲,自動下令戰略部的軍機直飛去炸蘇聯。

兩小時後,那些軍機才在途中召回,原來軍方發現警報系統出現的「敵方導彈」,無非是月球的暈。

1980年,美國又先後兩次發出錯誤警報,全美國核子設備「紅色戒備」。

若未能及時發現矯正,美國飛彈又早已「自動」炸毀蘇聯,蘇聯的飛彈也「自動」反擊。

倘若今天再發生這樣的事,美國彈道導彈會在45分鐘之內炸毀莫斯科。

近年核子武器擴散,至少有十多個國家擁有核彈或隨時可以生產核彈。

只要任何一個小國或恐怖組織由於敲搾不遂、老羞成怒、意外、領導人瘋狂等原因向美國或蘇聯射一支核彈,美蘇的早期預報系統分不出是哪一國來犯,就會「自動」還擊對方,全球「自動」毀滅。

超級驚險

人為意外和機件失靈也一樣會在任何時刻帶來世界末日。

自從1950年代至今,地球已經有一百多次幾乎因為「意外核子大戰」而毀滅。

最危險的是載有核彈的飛機失事,共發生過十多次。

例如一次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有架B五二機墜毀,機上有一個具有1,000萬噸炸藥威力的核子彈。

該彈裝有五個連鎖安全掣,用來防止意外爆炸,軍方在飛機殘骸裡尋回該彈,發現那五個安全掣已有四個因撞擊而打開。

若該枚核彈爆炸了,美國的早期警報系統會以為是蘇聯突襲成功,馬上反擊。

1964年,地中海馬爾他首都瓦萊塔港裡一艘商船與美國驅逐艦相撞,恰好撞正該艦貯藏核子導彈的部位,幸好撞力不猛,否則不堪設想。

1975年,美國內華達州核爆試驗場裡,有個載著一枚20,000噸核彈的彈筒從核爆試驗塔上掉下,據稱未有輻射洩漏。

由於共黨國家封鎖新聞,東歐集團國家多次有嚴重核武器意外,詳情未有公佈,例如,美軍人員在日本海底曾經找到一架蘇聯飛機殘骸,裡面赫然有一枚核子彈。

除了核彈以外,人類還長期活在另一種核恐怖的陰影裡,那就是核電廠。

現在全球有三百多座核電廠正在運作,意外頻生。

據中國出版的《世界經濟導報》報導:

單是在1971-1984年間,共有14個國家發生過「151宗趟非同小可的事故」。

1983年,美國境內的核電廠就發生過五千多宗大大小小的事故。

總結過去幾次核電災難的經驗,這些「意外」都是設計錯誤、機件失靈、人為錯誤三者同時出現所造成。

而且每一次災難之前,負責設計與操作的科技人員與官僚都大讚該廠設計安全,運作正常。

國際專家與核電監察機構一致同意:

以目前的條件推算意外風險率,此後平均每5-10年,地球上就會有一處地方發生像切爾諾貝爾那樣的災難。

此外,所有贊成和反對核電的專家和行政人員也都承認以下三個事實:

即使所有核電廠操作永遠正常,絕對不發生意外,

(1)核廢料仍然無法安全「處置」,此後25,000年繼續毒害全球生靈;

(2)核電廠周圍的生態環境大受破壞(包括低量輻射和廢熱等);(3)核電廠附近的居民患癌比率增加。

梅菲定律

一位叫做梅菲的工程師積累了歷代智慧,總結出一條「梅菲定律」(Murphy'sLaw):

「凡是可以出錯的東西,終歸會出錯。

」世界上永遠不可能有人設計製造出一個永不發生故障的打字機、一架機件永不失靈的汽車、一個保證不出我病的鐘。

這個事實本來沒有問題,因為打字機、汽車、鐘表出了事,只會有很少人受影響。

可是,現代社會之可怕就是在於人類搞出來的東西規模大、威力猛:

一般訪港的美國軍艦上面一枚核彈意外爆炸,會整個廣東省毀掉。

面對這樣規模的危險裝置,人、機器,甚至人加上機器,都保證不了安全。

過去30多年核武器與核電工業的歷史證明:

人會出錯、機器會出錯。

連英國熱烈擁護核電的約翰‧希爾爵士也承認,最新一代的增殖反應爐一樣會意外大爆炸:

「製造出一座生產100萬匹馬力能源而不會有機會爆炸的發電廠,是不可能的。

」英國原子能管理局估計,這類號稱更為安全的反應爐一旦爆炸,死傷會達100萬人,幾千平方里從此變成鬼域。

經過了這麼多慘痛的教訓,人類應該有足夠的智慧去修訂梅菲定律:

「連不可以出錯的東西,也終歸會出錯。

我們今天最錯的行為,正是明知無法保證安全,仍然盲目瘋狂搞這些鬼東西,拿自己和後代的生命作賭注。

20多年前,美國甘迺迪總統一針見血指出:

「現在男女老幼人人都活在核子的達摩克利茲劍之下,那把劍只用最幼的線懸掛著,這條線隨時會因意外、估計錯誤或是瘋狂而切斷。

等到那個最後的警報真的響起:

人間還有八分鐘即會毀滅,那時大家的咎意會有多重?

時至今日,人類顯然未有悔改跡象。

這種集體死亡意欲究竟如何解釋?

 

4.無常的天空—

為什麼地球發燒世界大亂?

 

B9事件與浪淹紐約

1987年,一座稱號為「B9」的冰山從南極洲「鯨魚灣」海岸崩落出來,飄浮出大洋。

「B9」的面積是25x99英哩,約等於港九新界總和的5倍。

現在南極洲的地圖要重繪了。

美國海軍和國家海洋及大氣局管理署冰山研究中心的氣象學家拉特利奇指出:

過去幾年,南極北極越來越多超級巨型冰山崩落,1986年有一座體積比B9更龐大,但不久一分為幾。

目前B9是全球最大的浮移冰山,估計會在2-7年內慢慢溶化。

冰山紛紛崩落,是因為整個地球的氣溫不斷在上升。

估計過去100年,地球表面的氣溫總平均上升了攝氏1.8度。

結果由於海水膨脹和冰山溶解(冰的密度比水大得多),現在海洋水平不斷升高,已經升了6吋。

據科學家推算,未來50年,地球表面溫度將再升攝氏3-6度。

這樣的話,簡直不堪設想,因為海洋水位上升達20呎,淹沒地球上很多沿海大都市(目前絕大多數人口稠密的地區都在海邊)。

美國海洋地理學家蘭林推測:

紐約市將在未來20年被一股巨浪所淹沒,造成幾百萬人傷亡,紐約市從此消失。

原來他搜集了一些數據,證實自從1960年代開始,大西洋的水位正以驚人速度提升,紐約及其附近地區的海浪高度,20年來已增加了25%,還不斷在急升。

他認為根本沒有辦法扭轉這個情況;終有一日,高大如山峰的巨浪將會毫無先兆湧來,突然把整個紐約市吞噬掉。

為甚麼地球會一天一天熱起來?

地球表面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的射線。

大氣層像溫室的玻璃那樣,容許陽光射入,卻吸收了部分反射出去光線,不讓熱能外逸。

這樣,地球像蓋了一層被,保持穩定的溫度。

這種光熱作用的現象自古已然,可是自從200年前工業革命開始,由於工業與人類生活各方面(空調設備、汽車等)燃燒石油、煤、汽油等礦物燃料,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從那時至今,空氣裡的二氧化碳已增加了13%,加上汽車和工業廢氣排出的甲烷、氧化氮、亞硝鹽氧化物、氯氟碳等物質在大氣層長期聚結,令地球蓋著那張「被」加厚,「溫室效應」加劇,就是這樣,地球一天一天熱了起來。

全球表面氣溫升高,不但擾亂生態網的平衡,帶來難以預測的災難,還會加速地球土地的沙漠化,乾旱的地區更旱,危害糧食生產。

這一切都必然造成國際間連鎖反應,大大影響農業、社會秩序、能源政策、航運、企業經營、金融經濟、軍事戰略。

至今為止,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攝氏1.8度,看似微不足道(但世界各地已經夏天處處有反常的熱浪,華中華南曾熱死了幾百人),但其實潛伏的危機極可怕;大量熱能正在被海洋吸收了,貯藏起來,估計30-50年之後,這些熱能從海洋散出,不堪設想。

海洋總吸熱量是大氣層的40倍。

美國大氣層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美蘇地球變熱研討會召集人羅伯茨說:

現在已經沒有辦法阻止地球變熱,因為人類習慣了依賴礦物燃料,要想國際合作認真地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簡直不可能了。

冷熱乾濕顛倒反常

1988年6月,巴西忽然受史無前例的寒流襲擊。

當地時屬深秋,巴西本來是位處溫帶,即使冬天也不會太冷。

可是南里澳格蘭州突降30年來最大的雪,積雪達6吋。

聖保羅省氣溫下降至冰點下,聖保羅市十多人冷死。

由南極湧來的寒流毀壞了蔬菜和馬鈴薯,可能更影響咖啡的收成。

巴西外債天文數字,通貨膨脹每年達4倍,恐怕很難再捱得起農業災難。

北美洲的美國大部分地區,1988年夏卻遭受了古今少有的旱災,農作物損失慘重;歐洲南部的希臘和南斯拉夫,還有華中華南多省熱死許多人,印度和華南多區洪水泛濫……。

地球的氣候已經反常難測,科學家束手無策,只知道這是環境生態破壞的報應(主要是因為全球沙漠化和化學物質充塞天地),擔心這些改變有不少是從此無法挽回。

致癌的天窗

1960年代,有些科學家提出警告說:

地球上空的臭氧層正在變稀,會造成大災難,呼籲全球停止使用噴霧罐之類的現代產品。

到了1984年,那些預言正式得到證實:

衛星圖片顯示,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穿了一個大洞,其中40%臭氧消失。

最近,這個「天窗」已擴展到像美國那麼大的面積,臭氧消失了50%。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在離地面15哩左右的上空,有一層幾哩厚的範圍積聚著一種叫做「臭氧」的稀有氣體。

這種氣體形成了一個過濾屏障,擋住了太陽射線裡的一部分紫外光。

美國國家科學院估計,若臭氧層的臭氧成分少了1%,人類患皮膚癌就會增加6%,單是美國一地每年就會多了二萬人。

據1988年春天最新估計:

地球上大部分地區,包括美國、中國、西歐等地,自從1969年至今,上空臭氧層已減少3%,接近兩極地區(例如蘇格蘭和塔斯馬尼亞),減少達6%。

除了患皮膚癌外,紫外線還會令人生眼睛白外障、破壞免疫系統;此外,其他生物更容易受到過多紫外光的危害,植物也會產生變化,還會導致地面氣溫上升,長遠來說整個生態平衡受到嚴重影響。

二十四國合力救地球

為甚麼臭氧會忽然減少?

事實越來越明顯,是因為人類現代科技產品散發出大量氯氟碳(ChlorofluotoCarbons,簡稱CFC),這種物質上升到同溫層與臭氧產生化學作用,令臭氧消失。

氯氟碳主要來源有三:

(1)噴霧劑(加進罐內幫助噴發順利);

(2)冷氣機和冰箱裡的「雪種」;(3)發泡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