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二章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834002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0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二章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二章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二章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二章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二章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二章 1.docx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二章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二章 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二章 1.docx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第二章1

2004年中國外商投資報告第二章

製造業領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情況一、汽車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概況

(一)中國汽車業現狀   中國汽車工業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汽車產品系列和生產佈局,第一汽車集團、東風汽車集團、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公司等大型企業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截至2002年底,汽車行業現有生產企業2434家,其中汽車整車生產廠117家,改裝車(專用車)廠562家,車用發動機廠63家,零部件廠1533家。

   中國汽車業近年來資本重組力量不斷加大,生產集中度逐年提高,新車型新產品不斷推出,新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價格逐步下調,消費環境逐步改善,汽車產銷量持續增長,行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中國汽車工業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據統計,2001年,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33萬輛和236萬輛,同比增長12.81%和13.29%。

2002年,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25.12萬輛和324.81萬輛,同比增長39.2%和37.4%,成為繼1992年後增長率最高的年份。

中國汽車年產銷達到100萬輛用了近40年,從100萬輛增長至200萬輛用了8年,而達到300萬輛僅僅用了兩年多。

中國汽車業產銷量由2001年的世界第8位迅速提高到2002年的世界第6位,排在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韓國之後;2002年中國汽車產量世界排名也由2001年的世界第八位躍升至第五位,轎車產量由第十四位上升到第十位。

表2.1 中國汽車業與世界汽車業在產銷量上的對比單位:

萬輛

   「十五」前兩年汽車新品層出不窮,轎車品牌更加豐富,1997年全國轎車僅有11個品牌,2001年達到21個品牌,2002年達到33個品牌,產品升級換代加速,全行業新產品產值增長速度明顯加快,新產品已成為拉動汽車市場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2年累計完成新產品產值2199.34億元,同比增長53.16%,新產品產值佔全年現價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1.58%。

轎車對整個汽車生產的貢獻繼續顯著提高,2002年轎車產量占汽車的比重為33.6%。

   目前,國內汽車廠商滿足了中國汽車市場需求的95%左右。

雖然進口汽車在數量上有所增長,但市場份額並沒有明顯提高,2001年進口車7.2萬輛,占市場需求的3%,2002年進口車12.8萬輛,僅佔市場需求的3.8%。

   根據國家統計局工交司的數據表明,按利潤總額排名的位次看,汽車業1990年列第十二位,2000年位居第五位,目前已超過電力和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排在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之後,首次位居行業第二位。

(二)汽車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政策   作為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一部分,中國已經取消了對發動機合資企業外資股比不得超過50%的限制,允許外商控股或獨資,並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予以體現。

此外,在該《目錄》中,部分汽車業項目被列入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具體包括:

   汽車、摩托車模具(含沖模、注塑模、模壓模等)、夾具(焊裝夾具、檢驗夾具等)設計、製造;汽車、摩托車用鑄鍛毛坯件製造;汽車、摩托車整車製造;汽車、摩托車發動機製造;汽車關鍵零部件製造;電子控制燃油噴射系統、電子控制制動防抱死系統、安全氣囊及其它汽車電子設備系統製造。

(三)汽車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狀況   汽車業是外商投資比較早,也是外商投資企業比較多的行業之一。

截至2002年底,汽車業吸收合同外資456752萬美元,實際使用外資447410萬美元,設立企業1256家。

2002年汽車業新批准設立企業537家,同比增長82.65%,合同外資金額16.3917億美元,同比增長87.92%,實際使用外資11.7472億美元,同比增長26.25%。

   1983年以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為標誌,拉開了中國汽車業外商投資的序幕。

近20年來,大眾、寶馬、戴姆勒-克萊斯勒、標緻-雪鐵龍、沃爾沃、本田、豐田、鈴木、雷諾、日產、三菱、現代、通用、福特等世界知名汽車集團均在中國設立了合資生產企業,各大汽車集團也逐步把最初的以向中國市場出口汽車為主的戰略轉向了直接在中國本土生產和銷售上進行競爭的新戰略。

伴隨著世界知名汽車整車企業的進入,日本電裝、美國德爾福、偉世通、德國博世等著名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商也紛紛選擇了在中國投資設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汽車業主要採取「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引進技術與合資建廠成為中國汽車業發展的主導模式。

近年來,汽車企業兼併重組與合資合作逐漸成為貫穿汽車業發展的主線。

三大集團已基本完成了與世界著名汽車集團的合作框架,即:

一汽與豐田、大眾合作,東風汽車與標緻雪鐵龍、日產合作,上汽與通用汽車、大眾合作。

中國汽車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國際化程度,2002年汽車進出口貿易額超過100億美元,說明中國汽車業已經成為世界汽車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四)汽車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作用   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發展汽車業,在資金方面為中國汽車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中國的汽車企業引進及掌握了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及管理經驗。

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中國共引進了1000多項整車、零部件的工藝和開發技術,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汽車業體系,具備了世界一流的裝配製造水平,並且初步掌握了大客車、麵包車、微型車、卡車和普及型轎車的自主開發技術;學會了現代汽車業的規劃、實施、管理等先進經驗。

   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發展汽車業,有效緩解了中國的就業壓力。

統計表明,汽車業每提供一個就業崗位,上下遊行業的就業人數是10到15個。

汽車業不僅可以帶動大量的直接就業,也可以帶動高比例的間接就業。

由於中國存在著大量剩餘勞動力,就業矛盾突出,加上勞動生產率低,第三產業不發達,汽車業對於多方面擴大就業途徑,帶動間接就業特別是服務業就業的增長,具有積極作用。

   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發展汽車業,帶動了中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在汽車業發達的國家中,汽車業的一單位的投入,可以導致批發和零售貿易、儲運、實業和商業服務、社會和個人服務等主要相關服務業增加30%~80%的投入。

在中國,隨著外商投資汽車業的快速發展,其對公路建設、運輸業、汽車維修和保養、加油站、汽車保險業、金融信貸等服務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發展趨勢看,國際汽車廠商將繼續看好中國汽車市場,加大投資力度,延長在中國的汽車配套產業鏈,更多的零部件廠商將進入中國。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外國廠商將加大在華技術和研發的投入。

二、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概況

(一)中國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現狀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的支柱行業之一。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的支柱行業之一。

2002年,該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5361.67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263.5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1203.47億元。

   近年來,中國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獲得了持續穩定的增長。

2002年中國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實現銷售收入10808.47億元,比2001年增長22.04%,生產規模躍居世界第三,出口額達到925億美元,占外貿出口總額的28%,比上年增長42.7%,高於工業總體增長23.4%的水平,對外貿增長的年平均貢獻率達到46%,是中國產品出口額最大的行業。

主要的電子通信設備產量增長迅速,其中,微型電子計算機產量增長50.1%,彩色電視機產量增長35%,移動通信設備產量增長44%,半導體集成電路增長38%。

(二)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政策   一系列鼓勵政策促使外商直接投資加速流向該行業。

2000年頒布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外商投資中國集成電路、軟件及相關配套產業。

2002年4月開始實施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中「新型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設計及線寬0.35微米及以下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等共計有29項屬鼓勵類項目,可以享受進口設備免征關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等優惠,「衛星電視接收機及關鍵件生產」屬於限制類項目。

   同時,修改後的《中外合資企業法》、《中外合作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對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權要求、外匯平衡、出口比例、本地化率等多方面的限制也有所放開,對外商投資於該行業的限制也相應減少。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後頒布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和《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管理辦法》,為電子、通信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更為有力的保障。

(三)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技術、資本密集型的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是中國利用外資最多的行業之一。

截至2002年底,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累計批准設立企業9409家,占中國累計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的2.22%,累計合同外資金額為478.70億美元,占中國累計合同外資金額的5.7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80.59億美元,占中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的6.26%。

2002年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76家,合同外資145.60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1.36億美元。

表2.2 1998-2002年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吸收外資情況單位:

萬美元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外商投資企業的形式以外資企業為主。

截至2002年底,累計9409家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外商投資企業中有外資企業5843家,中外合資企業3250家,中外合作企業306家,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10家。

   目前,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累計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主要來源於香港、日本、維爾京群島、美國、韓國等國家/地區。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吸收的外資主要投向廣東、上海、江蘇、天津、北京、浙江、山東等省市。

隨著中西部地區開放力度的加大,一部分外商投資也開始流向四川等中西部省市。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內外商直接投資主要分佈在電子器件製造業、電子元件製造業、通信設備製造業、日用電子器具製造業和電子計算機製造業。

(四)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已經成為中國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發展的主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數字,2001年,外商投資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631.27億元,工業增加值1403.08億元,產品銷售收入6565.10億元,利潤總額328.29億元,應交增值稅123.36億元,佔全行業比重分別為73.76%、68.95%、73.77%、71.04%、56.60%。

此外,外商投資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企業也是該行業出口的主力,出口約佔整個行業的80%左右。

   外商投資企業提高了中國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的技術水平。

電子、通信產品屬於技術密集型產品,對於一些主要的、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電子通信設備行業,一些核心技術一般都由大型跨國公司掌握,比如移動電話中核心技術-芯片技術、集成電路中核心技術-設計技術、液晶顯示器核心技術-液晶模塊生產技術等等。

跨國公司對中國投資的同時帶來了相對先進的技術,加快了國內產業的技術升級、產品的更新換代。

2001年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99271元/人‧年,外商投資企業則為125141元/人‧年,是行業水平的1.26倍,說明該行業外商投資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要高於全國企業平均水平。

此外,近年來,隨著全球產業調整,外商在中國投資設立的研發中心越來越多,這些研發中心主要集中在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不僅有利於提高中國的技術水平,還有利於培養技術人才、加強中國自身研發能力。

   外商投資企業對於同行業內資企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除了擁有先進的技術以外,還具有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對內資企業的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

同時,外商投資企業的存在加強了市場競爭性,對於技術更新快的電子、通信產品市場更是如此。

   從該行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未來發展趨勢看,電子及通訊產品,由於技術發展迅速,產品更新換代快,中國電子及通訊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外商將繼續看好中國電子及通訊產品市場;全球IT產業轉移遠遠沒有完成,科技人才優勢、勞動力成本優勢、配套能力優勢、市場優勢將使中國繼續成為外商投資IT產業的首選地,中國發展IT產業的潛力將進一步得到發揮,外商投資傳統的OEM加工方式將更多地向ODM、OBM等新的加工方式演變,外商將加大對中國IT配套產業的投資,促使配套產業鏈延伸。

三、計算機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概況

(一)中國計算機製造業現狀   世界計算機市場2000年總銷售額達到3400億美元,占世界電子產品市場銷售總額的26.2%。

目前,中國多種計算機外設和零配件的市場佔有率已經位居世界第一,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PC市場。

   2002年中國電子計算機整機製造業實現銷售收入1586.84億元,同比增長68.9%,工業總產值2315.90億元,同比增長57.9%,工業增加值274.75億元,同比增長64.3%,電子計算機外部設備製造業實現銷售收入1559.06億元,同比增長39.3%,工業總產值1714.09億元,同比增長33.3%,工業增加值283.91億元,同比增長34%。

中國計算機市場多年來一直以硬件產品作為主導,已經形成了以PC機為主導產品,以顯示器、打印機、微機板卡、軟盤驅動器、硬盤驅動器、零配件及耗材為配套產品的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結構。

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華北及東南地區。

目前中國計算機市場處於成長階段,市場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2002年微型計算機生產量為1463萬部,比2001年增長58.5%,銷售量為1447萬部,比2001年增長58.8%,產銷率為98.9%。

(二)計算機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政策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規定,「大中型電子計算機、便攜式微型計算機、高檔服務器製造」,「大容量光、磁盤驅動器及其部件開發製造」,「計算機輔助設計(三維CAD)、輔助測試(CAT)、輔助製造(CAM)、輔助项目(CAE)系統及其他計算機應用系統製造」,以及「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等項目屬於外商投資鼓勵類項目。

(三)計算機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狀況   截至2002年底,中國電子計算機製造業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898家,合同外資金額430183萬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09754萬美元。

其中,電子計算機整機製造業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71家,合同外資金額105239萬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8583萬美元;電子計算機外部設備製造業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27家,合同外資金額324947萬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51172萬美元,外商投資主要流向電子計算機外部設備製造業。

表2.3 1998-2002年電子計算機整機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情況單位:

萬美元

數據來源:

商務部外資統計

表2.4 1998-2002年電子計算機外設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情況單位:

萬美元

數據來源:

商務部外資統計

   計算機行業(包括整機和外設)主要的外商投資企業有希捷國際科技(無錫)有限公司、戴爾計算機(中國)有限公司、名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明基電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仁寶電腦工業(中國)有限公司、深圳海量存儲設備有限公司、長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統寶光電(南京)有限公司、華映光電有限公司等。

(四)計算機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是中國計算機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2001年,中國約有1300餘家計算機製造企業,計算機國內市場銷售額為1815.4億元,出口249.7億美元。

同年290家計算機整機外商投資生產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118543.49萬元,納稅總額238627.26萬元,出口295186.26萬元,實現國內銷售6823357.23萬元,從業人數51572人。

計算機外設外商投資生產企業750家實現銷售收入8637462.14萬元,納稅總額196042.61萬元,出口587770.96萬元。

從業人數197522人,實現國內銷售8049691.18萬元。

計算機製造業中1040家外資生產企業實現國內銷售收入約1487億元,占國內市場銷售額的80%,出口88.3億美元,占計算機出口總額的35%。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計算機產業的成本優勢將進一步得到發揮。

更多的計算機行業跨國公司將中國作為其全球生產基地。

中國正在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電子政務、企業上網项目等將大幅度增加計算機市場的需求。

據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測算,未來5年內,中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大約在1750億元左右。

如果全國80%以上的政府部門實現信息化辦公,就意味著僅PC市場就將達1000億元,這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提供了又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

四、移動電話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概況

(一)中國移動電話製造業現狀   中國的移動通信產業發展迅速。

移動通信產品在中國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中所佔的地位逐步上升,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中國已成為移動電話生產和銷售大國。

2002年,信息產業部監測的30家移動電話生產企業生產移動電話13155.01萬部,同比增長43.8%;銷售13016.12萬部,同比增長43%,佔全球移動電話銷量的31%;產銷率為99%;其中出口5981.44萬部,同比增長31.6%;出口額達53億美元。

2002年中國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電話市場,佔全球移動電話市場的份額達到16.12%,國內市場銷售6816.68萬部,移動電話用戶新增6139.4萬戶,達到2.06億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16.19%。

   截至2002年底,國家批准的移動電話生產企業共有37家,移動電話生產規模超過2億部,主要分佈於北京、天津、廣東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

(二)移動電話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政策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規定,「移動通信系統(含GSM、CDMA、DCS1800、PHS、DECT、IMT2000等)手機、基站、交換設備及數字集群系統設備製造」屬於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

(三)移動電話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狀況   截至2002年底,中國通信終端設備製造業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34家,合同外資金額80749萬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5919萬美元。

2002年,共批准設立41家外商投資通信終端設備企業,合同外資金額29570萬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4952萬美元。

表2.51998-2002年通信終端設備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情況單位:

萬美元

數據來源:

商務部外資統計

   截至2002年底,經國家批准、具有國內銷售權的外商投資移動電話生產企業有22家,其中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西門子、索尼愛立信、三星、NEC、松下、阿爾卡特、LG等大跨國公司。

2002年,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的移動電話產品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77.45%,出口量佔全國移動電話出口量的98.98%,國內市場銷售量占國內市場總銷售量的60.63%。

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移動電話52.44億美元,同比增長28.86%,占中國移動電話出口總金額的98.94%,約占外商投資企業整體出口額的3.1%,屬於第六大出口產品。

表2.61999-2002年移動電話分品牌產量情況(%)

數據來源:

《2002年中國手機產銷情況分析》表2.71999-2002年移動電話分品牌出口情況(%)

數據來源:

《2002年中國手機產銷情況分析》表2.81999-2002年移動電話分品牌國內市場銷售情況(%)

數據來源:

《2002年中國手機產銷情況分析》

   2002年國內移動電話市場上銷量前五名中有三個是外國品牌移動電話:

摩托羅拉銷售1872.4萬部,諾基亞銷售1134.74萬部,波導銷售678.55萬部,TCL銷售530.53萬部,西門子銷售291萬部。

(四)移動電話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作用   外商投資移動電話企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

截至2002年底,為整機配套的基礎產品製造企業吸引外商投資超過70億美元。

   外商投資企業提高了中國移動電話製造業整體技術水平,增強了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移動電話的主要技術如芯片技術、彩屏技術等核心技術主要由跨國公司掌握。

外資進入的同時也帶來了這些技術,提高了中國移動電話製造業整體技術水平。

   未來幾年,全球移動通信市場仍將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實施將促使中國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快速發展,中國作為移動電話生產大國,目前移動電話普及率低於世界17%的水平,和歐美發達國家70%—80%的普及率相比更是相去甚遠,市場空間還有較大的增長餘地。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為移動電話產品提供了新的市場需求,預計到2004年中國移動電話用戶將達到3億戶,市場前景廣闊。

移動電話作為一種個性化很強的消費品,大量用戶會更新移動電話,刺激移動電話市場持續增長。

   在移動電話技術向3G升級過程中,國際大跨國公司將憑借其掌握的移動電話的芯片、底層軟件等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等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繼續擴大在中國移動電話領域的投資。

中國移動電話產業已建立起相對完整的配套產業鏈,為進一步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五、集成電路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概況

(一)中國集成電路製造業現狀   2002年中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三位,全國電話用戶總數躍居世界第一位,互聯網上網人數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電子及通信設備產品內銷及出口的增長直接拉動了集成電路的需求增加,促進了集成電路的生產。

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市場,2002年中國市場銷售的集成電路共為366.9億塊,總銷售額為1471億元,佔整個中國半導體市場的82.7%。

集成電路生產量為96.3億塊,同比增長43%,銷售量為88.8億塊,同比增長40.7%,產銷率為92.2%。

集成電路製造業實現銷售收入268.43億元,同比增長20.0%,工業總產值417.06億元,同比增長21.8%,工業增加值63.34億元,同比增長20.4%。

   2001年中國集成電路銷售額佔全球集成電路銷售總額的2.1%,總銷售額相當於國內集成電路市場需求額的16%。

中國生產技術主流是5-6英吋、線寬為0.5-0.8微米工藝的產品。

目前國內集成電路企業有651家,主要分佈在「長江三角地區」、京津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其中「長江三角洲地區」集成電路產值佔全國產值的70%

(二)集成電路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政策   2000年國務院發佈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給予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尤其是投資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或者集成電路線寬小於0.25微米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退稅、通關便利、縮短設備折舊年限、原材料、消耗品免稅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國務院相關部門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稅收優惠政策,包括《關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稅收政策的通知》、《關於部分國內設計國外流片加工的集成電路產品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關於部分集成電路生產企業進口自用生產用生產性原材料、消費品稅收政策的通知》、《關於部分集成電路生產企業進口淨化室專用建築材料等物資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

外商投資集成電路設計及線寬0.35微米及以下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屬於《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鼓勵類項目。

(三)集成電路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狀況   截至2002年底,集成電路製造業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3家,合同外資金額達38.43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67億美元。

根據2002年外商投資聯合年檢結果,2001年集成電路製造業外商投資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096230.15萬元,實現國內銷售約97億元,約占國內企業銷售總額188.3億元的51.5%。

   2000年,中國集成電路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合同外資金額增長了2398.01%,2001年實際使用金額增長了269.27%,設立企業數增長了224.14%。

表2.9集成電路製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情況單位:

萬美元

數據來源:

商務部外資統計

   目前中國集成電路製造業吸收的外商投資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製造和封裝工序。

主要的外資企業有中芯國際、上海貝嶺、深圳深超、上海華虹NEC、首鋼日電、先進半導體、三星、摩托羅拉(天津)、三菱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