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832179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精品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常见考点

考点一

文学常识填空

考点二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考点三

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考点四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考点五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考点六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考点七

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八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考点九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答题方法技巧

1.文学常识:

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归类记忆。

熟练教材文言文作品的作者及其字、号、生活年代,作品风格等。

2.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文”。

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

(1)迁移法。

1课文迁移法。

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

2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推断法。

1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2对句判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此来判断。

3.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

1语境推断法。

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可结合文意进行。

2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的虚词的

代入检验法。

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3句位分析法。

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

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4语法切入法。

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也相同。

5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

(一)五借助:

(1)借助“曰”“云”“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词语后往往要断开。

(2)借助名词断句。

名词作主语要在其前断开,作宾语要在其后断开。

(3)借助虚词断句。

一些虚词往往用于句首(如“夫”“至若”“盖”“若夫”等)或句尾(如“也”

“乎”“耳”“焉”等)。

(4)借助句式断句。

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5)按文言句式特点断句。

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断句时要注意古代语言的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二)要注意以下规律: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3句首发语词之后或关联词之前要停顿,如句首有“夫、盖、且、维”等词,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4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5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6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7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8“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9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考点五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抠。

第二步,踩点得分,洞悉关键。

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关键词要翻译准确;二是特殊句要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第三步,翻译时要注意增、删、调、留、换,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考点六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思路;

其次,理解文章的主旨;最后,提取信息,组织语言概括。

考点七分析人物形象

(1)人物性格分析法。

把握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

②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③分析侧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

(2)人物形象表现概括法。

这类题就是考查人物的某个形象特点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①紧扣人物的形象特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②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事件,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归纳。

考点八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文言文启示答题法。

①读原文,通过具体事件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应该如何改正或抵制。

(2)文言文作者情感、观点态度归纳“四借助”法。

1借助整体阅读。

从整体上解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思想,力求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最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读者阅读后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推知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2借助文体特征。

史传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人物形象上;咏物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说理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3借助关键信息。

文章的关键信息有:

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文眼、中心句、过渡句等。

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作者的情感与观点态度。

4借助知人论世。

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等是我们解读文言文要义的一把钥匙。

(3)文言文评价答

题法。

1读懂作者的观点态度,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联系实际,客观分析。

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态度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即不能随意地拔高或贬低作者的观点。

3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考点九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

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找出各自的个性。

答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人、事、物、情、理”。

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

3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1.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短文阅读训练:

(一)多多益善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

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

“于公如何?

”曰:

“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

”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①上:

皇帝。

②禽:

通“擒”,捉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陛下()能将几何()

2、解释加点字。

能将几何()上尝从容与信言()

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

并解释这个成语。

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

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

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

父期公,衡阳太守。

兄盛公,高尚不仕①。

凝之慕老莱、

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州里重其德行。

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

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

①仕:

做官。

②辟:

征召。

③主簿:

官职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

(2)州里重.其德行

(3)凝之悉.散之亲属

2.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

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3)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

①司马温公:

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2下帷:

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3绝编:

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

书刻苦。

④迨:

等到。

⑤倍

同“背”,背诵。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苦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

倍'

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A・子墨子九距之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

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

这个成语是:

(四)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

①兼金:

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2章、京、卞:

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3颜鲁公:

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听茶声然.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钱不直.:

2后世见者必宝.之: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

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

他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

其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2永叔,即,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五)

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

”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①,课②将

士注坡③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

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

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⑥,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⑦曰:

“东南民力竭矣!

好贤礼士,雅歌投壶⑧,恂恂⑨如儒生。

每辞官⑩,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①休舍:

休息。

②课:

督促。

③注坡:

从斜坡上急驰而下。

④束刍:

捆束喂牲口的草。

束,捆。

刍,喂牲口的草。

⑤徇:

示众。

⑥统制:

当时的武官名。

⑦蹙额:

皱眉愁苦的样子。

⑧雅歌投壶:

唱雅歌,做投壶游戏。

这里形容儒将风度。

⑨恂恂:

谦和的样子。

⑩辞官:

这里指辞谢升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

(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

(3)凡有所举

(4)东南民力竭.矣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飞妻问劳其家。

(2)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4•岳飞是古代名将,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六)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

人疾之④如仇

敌,恶之如鸱(chi)枭(xiao)。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

①求益:

求得长进。

②凌忽:

凌,欺侮;忽,轻视。

③同列:

同辈。

④疾之;怨恨他。

鸱枭:

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所以求益耳②人疾之如仇敌

2、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敌,恶之如鸱枭。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4、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七)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

许。

因问渡者:

“尚可得南门开否?

”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①庚寅:

指1650年。

②小奚:

小书童。

③木简:

这里指木板。

④阖:

关闭。

⑤牡下:

上锁。

⑥爽然:

若有所失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

束()

许()

熟()

愠()

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4、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八)歧路亡羊

(竖:

童仆)追之。

杨子曰:

“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

既反,()问:

“获羊乎?

”()

曰:

“亡之矣。

 

8.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9.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九)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注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昃:

ze,太阳偏西。

1、解释加点字。

(1)既.长:

(2)再适.长山:

(3)五年未尝.解衣:

(4)知其.世家:

(5)日昃始.食:

2、翻译句子。

(1)或夜昏怠。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3、判断对错。

(1)范仲淹,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文正。

官至副宰相。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4、文中主要记叙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几件事?

(十)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

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

四寸为一握。

②膂(I?

):

脊骨。

③瘳(ch?

u):

病愈。

④肝膈:

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

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B.不速治,且.能伤身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徐以杓酌油沥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2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十一)

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

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

”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

“俟③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封识(zhi):

封存的标记。

②利:

贪图。

③俟工(s1):

等待。

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

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又尝教书于宦官家()闻其侄有他事南来()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

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

为什么?

答案及解析

(一)多多益善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

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

“于公如何?

”曰:

“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

”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①上:

皇帝。

②禽:

通“擒”,捉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陛下()能将几何()

2、解释加点字。

能将几何()上尝从容与信言()

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

并解释这个成语。

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

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

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1>bijiang

2、多少曾经

3、多多益善:

越多越好。

4、韩信说的;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

5、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而又机智敏锐。

(二)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

父期公,衡阳太守。

兄盛公,高尚不仕①。

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州里重其德行。

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

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

①仕:

做官。

②辟:

征召。

③主簿:

官职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

(2)州里重.其德行

(3)凝之悉.散之亲属

2.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

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答案:

1.

(1)慕:

倾慕

(2)重:

推重,看重(3)悉:

全,都

2.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3.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4.【示例】重其德行。

刘凝之不慕荣华,安于俭苦。

附参考译文: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

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

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做官。

凝之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

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品德行为。

州里多次尊敬地推举他任西曹主簿,(他)不就任。

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凝之把钱财全部分散给了亲友。

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三)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

①司马温公:

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2下帷:

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3绝编:

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

书刻苦。

④迨:

等到。

⑤倍:

同“背”,背诵。

I.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①患记问不苦人()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C.书不可不成诵。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D.咏其文。

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

这个成语是:

参考答案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四)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

①兼金:

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2章、京、卞:

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3颜鲁公:

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I、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听茶声然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钱不直.:

2后世见者必宝.之:

4、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

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

他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

其最后两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