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三县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831421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市三县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潍坊市三县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潍坊市三县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潍坊市三县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潍坊市三县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潍坊市三县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docx

《潍坊市三县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市三县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潍坊市三县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docx

潍坊市三县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

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请将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攻讦(jié)缱绻(quǎn)亘古不变(gèn)毁家纾难(shū)

B.搅动(jué)徜徉(cháng)玲珑剔透(tī)冠冕堂皇(guàn)

C.解剖(pōu)矿藏(zàng)俊秀婀娜(ē)转弯抹角(mò)

D.荫庇(yìn)坍圮(pǐ)喘息甫定(pǔ)便宜行事(b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缘分捉迷藏卑躬曲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暇想万户侯郑重其事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C.取缔威慑力伶牙俐齿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D.坐落笑眯眯无精打采天网灰灰,疏而不漏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②汇丰银行29日称,经过7月份的下行之后,9月份中国制造业经营状况温和好转,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动能正在。

③他同人相处总是关系紧张,主要是说话,很少考虑,而他竟然还有点自我欣赏呢。

A.筹办集聚草率B.筹办积聚轻率

C.筹措积聚草率D.筹措集聚轻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杭州第八届全国残奥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等闲视之。

D.阅读使人充实。

掌一盏孤灯,品一口香茗,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著作中,与神遇已久的古人邂逅,真有说不出的畅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茅盾文学奖如今已走过8届29年的光阴,在将近半个甲子里,已评选出38部获奖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具有代表性的时代经典。

B.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抵御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体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农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艺术家的一度审美与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乃是一种主体性的沟通,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是他对社会生活审美的结晶,是其思想的代表。

其作品中表现的艺术形象、思想感情均为艺术家的审美意识表现,即艺术家在其一度审美中的审美价值的显现。

同样,欣赏者在其二度审美中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欣赏,也会触发相应的意趣、情感态度和思想,并显现出其自身的审美价值。

  由此我们可知,审美价值不仅在艺术家一度审美中有积极意义,而且在欣赏者对作品潜在美发掘的二度审美中也具有能动的意义。

艺术家把作品生产出来后,作品就具有了潜在的审美价值,但这个作品如果被束之高阁或藏之名山,没有欣赏者的阅读欣赏,作品的潜在价值当然就无法发掘出来。

只有当作品与欣赏者发生了联系,形成了审美关系,满足了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作品才获得了存活的生机,它的潜在的审美价值才得以实现。

如果一部作品能够为不同时代的欣赏者所欣赏,那这个作品就获得了较为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有的作品,如古希腊的神话、雕塑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甚至成为今天的艺术家进行审美创造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欣赏者对于发掘作品的审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欣赏者在欣赏中总体现出一定的意愿倾向,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

如果这种意愿和追求是宽容的、开放的,就愈能充分地发掘出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如果这种意愿和追求过于狭隘,就可能因主观定势而难于发现、甚至诋毁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和深远意义。

人们所受的社会影响、文化教育以及人格结构不尽相同,心理结构也就存在差异。

欣赏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不同,对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评价。

如果欣赏者与某一类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恰好相同或相似,那么,他对这一类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就更容易引起共鸣,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就容易得到深刻的发掘。

时代的审美倾向对欣赏者的审美价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时代的欣赏者往往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

所以有的优秀作品问世之初没能得到世人的青睐,而后代的欣赏者则能发掘它的潜在的审美价值并赋予很高的评价。

因此,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虽是作者创造的,但对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欣赏者的二度审美创造。

  

6.下列对“一度审美”“二度审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家在一度审美中所显现的审美价值,与欣赏者在二度审美中的审美价值追求,两者之间是相通的。

B.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一度审美的产物,它的审美价值具有“潜在性”,只有在二度审美中才能得以实现。

  C.艺术家在一度审美中创造的作品,为欣赏者的二度审美提供了对象,二度审美是对一度审美的再审美。

  D.一度审美和二度审美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审美关系,没有二度审美的参与,艺术作品就缺乏存活的生机。

7.下列材料用来充实本文“二度审美”的论述,不适合的一项是

A.波兰美学家英伽登认为,作品的意蕴是在读者的接受实践中生成的,因而“每一

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新的作品”。

B.鲁迅认为,文学评论“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

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要不然,是容易近乎说梦的”。

C.声乐作品通过歌唱者的“二度创作”后传达给听众。

即使是同一首歌,不同歌唱

者和不同听众的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美感体验。

D.林黛玉听《牡丹亭》的戏文后,联想起《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如果艺术家的作品被束之高阁或藏之名山而没有欣赏者阅读欣赏,那么它就没

有价值。

B.对作品审美价值的发掘,有时取决于欣赏者在欣赏中体现出的意愿和追求是否宽

容和开放。

C.欣赏者对艺术作品没有引起共鸣,是因为欣赏者与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不相同

或不相似。

D.优秀作品问世之初没能得到世人的青睐,但其潜在的审美价值在后世定能被发掘并获得很高的评价。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

世居广陵,家甚寒微。

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

身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

妖贼唐瑀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

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

文帝益以此知之。

司空陈显达出军沔北,一见异之,因屏人呼上座,谓曰:

“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深自努力。

建武二年,魏大举南侵,五道并进,武帝率师援义阳,僧珍从在军中。

长沙宣武王时为梁州刺史,魏围守连月,义阳与雍州路断。

武帝欲遣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皆惮,莫敢行。

僧珍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

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

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

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

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以为止舍。

多伐材竹,沉于檀溪,积茅盖若山阜,皆未之用。

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

及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船舰,葺之以茅,并立办。

众军将发,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者,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

天监四年,大举北伐,自是军机多事,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省。

五年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

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曰:

“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

”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僧珍怒曰:

“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

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姊适于氏,家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

僧珍常导从到其宅,不以为耻。

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

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性甚恭慎。

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

每侍御坐,屏气鞠躬,果食未尝举箸。

尝因醉后取一柑食之,武帝笑谓曰:

“卿今日便是大有所进。

”十年,疾病,卒于领军官舍。

谥曰忠敬。

武帝痛惜之,言为流涕。

(选自《南史·吕僧珍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知:

了解

B.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阴:

暗中、私下里

C.僧珍昼直中书省直:

当值、值班

D.平心率下,不私亲戚私:

偏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积茅盖若山阜,皆未之用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B.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者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D.尝因醉后取一柑食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1.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僧珍“为官清廉、勤勉”的一组是

①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②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

③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④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

⑤岂可徙之益吾私宅⑥每侍御坐,屏气鞠躬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僧珍先在梁文帝手下做官,他恪尽职守,常过家门而不入,文帝因此更加信任他。

司空陈显达见到吕僧珍也很客气,认为他会有更大的发展。

B.在北魏五路大军同时南侵,武帝率军救义阳,而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的情况下,吕僧珍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去襄阳,并在当天就独自驾船上路。

C.在吕僧珍任职期间,他的父亲哥哥和儿子虽然一直跟随着他,但是以贩葱为业,他在就任南兖州刺史以后,也没让家人放弃贩葱这一职业。

D.吕僧珍功勋卓著,被任用为骨干和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

在禁中值班,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

对武帝身边招待用的果馔,也只是酒后吃过一次。

1,3,5

1,3,5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3分)

(2)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

(4分)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苏洵《六国论》)(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临江仙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

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上阕“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通过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分)

(2)试结合全词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小题,6分)

(1),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4),大礼不辞小让。

(司马迁《项羽本纪》)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五、(12分)

1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4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②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③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④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⑤“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17.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4分)

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

18.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最新报告,2011年10月31日,地球迎来她的第70亿位人类居民。

对此你有何感想?

请用“未来、挑战、行动”三个词组合扩展成一段话,表达你的思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4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走出沙漠沈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

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

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经发生过了。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

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

干燥炎热的沙漠耗尽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

食物已经没有了。

最可怕的是干渴。

谁都知道,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

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

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

“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

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

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

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镇静地问道:

“你们……”

“少啰嗦!

”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

”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

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会……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幕。

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

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

“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

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趁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

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

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

过了黄昏还有深夜,还有明天……。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

那景色是何等壮观!

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决斗。

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

“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

我马上跃起:

“那边可能有绿洲,快跑!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

大家发疯似的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

孟海他们躺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

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

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

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

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

”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

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儿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

“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经没有水了。

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

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

为了不让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

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没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

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

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

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

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

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9.小说结尾说“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你认为文中的“大家”具体明白了什么?

(4分)

20.“水壶”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21.请简析划线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4分)

(1)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

(2)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

22.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肇教授,有人则认为主人公应是文中的“我”。

对此,你有何看法?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徐百柯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

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

他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

在遍布世界的清华校友心目中,提到梅贻琦就意味着清华,提到清华也就意味着梅贻琦。

   一位清华的老校友在纪念梅贻琦的文章中称:

“母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字为校训。

历届毕业同学,凡是请梅先生题纪念册的,梅先生辄书此两语为勉。

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

   《易经》上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君子”。

   清华早期著名的体育教员马约翰曾经这样评价梅贻琦:

“他有他的人格……真君子RealGentleman的精神。

梅先生不但是一个真君子,而且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举措态度,是具备中西人的优美部分。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

早在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活跃,考上的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面色沮丧。

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让人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而实际上,在630名考生当中,他名列第六。

   “一二·九”运动后,清华曾经发生过数千军警闯入学校逮捕学生的事件。

事前得知了这个消息,学校的几位领导人在梅贻琦家里商量如何应对。

大家说了很多意见,惟有梅校长默然不发一言,最后大家都等他说话,足足有两三分钟,他还是抽着烟一句话不说。

冯友兰教授问:

“校长——你看怎么样?

”梅贻琦还是不说话。

叶公超教授忍不住了,问道:

“校长,您是没有意见而不说话,还是在想着而不说话?

”他隔了几秒钟回答:

“我在想,现在我们要阻止他们来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只可以想想如何减少他们来了之后的骚动。

   后来,学生们怀疑军警特工手里的名单是校方提供的,所以把教务长架到大礼堂前接受质问,并有学生扬言要打。

此时,他们的校长身着一件深灰色长袍,从科学馆方向慢步走来,登上台阶,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出了5个字:

“要打,就打我!

   梅贻琦嗜酒,并且在这一点上也堪称“君子”,以至于被酒友们尊为“酒圣”。

考古学大师李济回忆:

“我看见他喝醉过,但我没看见他闹过酒。

这一点在我所见的当代人中,只有梅月涵先生与蔡孑民(蔡元培)先生才有这种‘不及乱’的记录。

   曾经有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叫作《清华和酒》。

“在清华全校师生员工中,梅先生的酒量可称第一……大家都知道梅先生最使人敬爱的时候,是吃酒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敬酒人的好意,他干杯时那种似苦又喜的面上表情,看到过的人,终身不会忘记。

   1947年,抗战胜利之后清华第一次校庆,在体育馆摆了酒席,由教职员开始,然后1909级,逐级向校长敬酒。

梅贻琦总是老老实实地干杯,足足喝了40多杯。

“他的情趣是那种很单纯的,一种……不晓得……一种很特别的幽默感。

”他的儿媳、北大退休教授刘自强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睛微微向上,显然沉浸在一种温馨的回忆中,想寻找一种确切表达来描述她的校长和公公。

“那时候校长住在清华园甲所。

我有一次去他那儿,梅太太病了,我就看见他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

1955年梅先生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选自《中国青年报》)

19.划线句子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4分)

20.梅贻琦先生是一个真君子,他的君子风度体现在那些方面?

请概括说明。

(4分)

21.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22.文章标题称梅贻琦为“永远的校长”,试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永远”的理解。

(6分)

七、(60分)

23.请以“找寻回家的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B搅动jiǎo冠冕堂皇guānC矿藏cángD喘息甫定fǔ)

2.C(A卑躬屈膝B遐想百尺竿头D天网恢恢)

3.B(筹办:

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

设法弄到,对象是财物等东西,如款子、粮食等。

积聚:

逐渐聚集;集聚:

集合,聚合。

轻率:

说话办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草率: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4.D(A“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

应该用“痛心疾首”。

B差强人意:

勉强使人满意。

C等闲视之:

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5.D(A.成分残缺,暗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

B.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C.搭配不当,“措施”和“提高”不能搭配)

二、(9分,每小题3分)

6.A(错在“两者是相通的”)

7.B(本文强调的是欣赏者在二度审美中具有能动的意义) 

8.B(A“没有价值”错,文中是说“潜在价值无法发掘出来”;C因果关系不成立,文中说“欣赏者与某一类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恰好相同或相似,那么,他对这一类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就更容易引起共鸣”;D以偏概全,文中是说“有的优秀作品”欣赏者则能发掘它的潜在的审美价值并赋予很高的评价)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知:

主管)

10.C(A项中第一个“之”是代词,它;第二个“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项中第一个“乃”是副词,于是、就;第二个“乃”是副词,才。

C项中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D项中第一个“因”是介词,因为;第二个“因”是介词,通过)

11.B(①表明吕僧珍善于理解梁武帝的意图;③是吕僧珍伯父家堂兄的儿子的做法;⑥

表明吕僧珍恭谨)

12.C(内容的理解概括与原文不符,从父兄子,为堂兄的儿子)

四、(24分)

13.

(1)等到到了襄阳,催促派遣兵马支援,并且得到宣武王的书信而返回,武帝十分赞赏他。

(“督遣”“书”“嘉”各1分)

(2)吕僧珍离家已久,上奏表请求回去扫墓,武帝想使他在本州显示荣耀,于是授予他南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