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30828644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月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大臣,著名文学家。

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出生于建康。

他是谢弘微的儿子,大谢(谢灵运)的族侄。

七岁能作文,二十岁左右入仕,在东宫任过洗马、中舍人。

稍后,在江州任庐陵王刘绍南中郎咨议参军。

元嘉二十六年(449),又随雍州刺史随王刘诞去襄阳,领记室。

次年,北魏使者在彭城和刘宋谈判,曾经问起谢庄的情况,可见其声名远布。

以《月赋》闻名。

由于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故世称“谢光禄”。

月赋(谢庄赋作)《月赋》是南朝宋辞赋家谢庄所写的一篇文章,它通过假设曹植与王粲月夜吟游的故事,描写了月夜清丽的景色以及沐浴在月光当中的人们的种种情思,在叙事中透出怨遥伤远之意,从而使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

在写作上多用侧面渲染、烘托的手法,中间又穿插神话、典故以及历史传说,更深化了月的历史背景的文化意义。

句式以骈偶为主,又杂以散句,显得整齐而富有变化。

全赋写月神采飞动,用笔柔和细腻,风格清雅秀美,读来诗意盎然。

特别是篇末所系两诗,一咏明月,一咏落月,感叹岁月流逝,再致怨遥伤远之意,情思绵邈,韵味悠长,既总结全篇,又与篇首“沉吟齐章,殷勤陈篇”相呼应,反映了此赋结构的精巧完整,并昭示南朝赋在总体上走向诗化的趋势。

文章先写曹植因思念初丧的应玚、刘桢两位文友,于月夜宴请王粲作赋。

王粲在赋中极写月亮的变幻精灵,预示人事的顺逆。

它的清辉照亮皇宫,君王即为月色所陶醉;它照到寄旅者时,触动游子愁思;它使遥隔的情人,千里共仰明月。

当月亮下山,所有人均为之变容,惶然若失。

最后慨叹月没岁暮,良人难遇,并规劝君王珍惜佳期,勿沾霜露。

结尾写曹植听王粲此赋后,反复吟咏不绝。

全篇构思精巧,语言含蓄蕴藉。

写月夜景色,历历如绘,意境悠远,余味不尽。

作品原文

陈王初丧应、刘1,端忧多暇2。

绿苔生阁,芳尘凝榭。

悄焉疚怀3,不怡中夜4。

乃清兰路,肃桂苑5,腾吹寒山6,弭盖秋阪7。

临浚壑而怨遥8,登崇岫而伤远9。

于时斜汉左界10,北陆南躔11,白露暖空12,素月流天。

沈吟齐章13,殷勤陈篇14,抽毫进牍,以命仲宣15。

仲宣跪而称曰:

臣东鄙幽介16,长自丘樊17。

味道懵学18,孤奉明恩19。

臣闻沈潜既义20,高明既经21,日以阳德22,月以阴灵23。

擅扶光于东沼24,嗣若英于西冥25。

引玄兔于帝台26,集素娥于后庭27。

朒脁警阙28,朏魄示冲29,顺辰通烛30,从星泽风31。

增华台室,扬采轩宫。

委照而吴业昌32,沦精而汉道融33。

若夫气霁地表34,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35,雁流哀于江濑36。

升清质之悠悠37,降澄辉之蔼蔼。

列宿掩缛38,长河韬映39,柔祇雪凝40,圆灵水镜41。

连观霜缟42,周除冰净43。

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44。

去烛房,即月殿45,芳酒登46,鸣琴荐47。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48,亲懿莫从49,羇孤递进50。

聆皋禽之夕闻51,听朔管之秋引52。

于是弦桐练响53,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54。

声林虚籁55,沦池灭波56,情纡轸其何托57,愬皓月而长歌58。

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59,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60,满堂变容,回遑如失61。

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62,岁方晏兮无与归63。

佳期可以还64,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

善。

乃命执事65,献寿羞璧66,敬佩玉音67,复

之无斁68。

词句注释

1、陈王:

即曹植。

应、刘:

即应玚和刘桢。

2、端忧:

正在忧愁之中。

端:

正。

3、悄焉:

忧愁的样子。

疚怀:

伤怀,忧心。

4、怡:

愉快。

中夜:

半夜。

5、肃:

肃静。

6、腾吹寒山:

在寒山上奏乐。

7、弭:

停。

盖:

车盖,这里代指车。

阪:

山坡。

8、浚(jun)深。

9、崇岫(xiU)咼咼的峰峦。

10、汉)天河。

左界)象是划在天空的左边。

11、北陆南躔)北陆星向南移动。

躔)日月星宿运行的度次。

12、暧)蔽,充满。

13、沈吟:

沉思吟味。

齐章:

指《诗经•齐风》,其中《东方之日》篇里有“东方之月兮”的句子。

14、殷勤)殷切习思。

陈篇:

指《诗经•陈风》,其中《月出》篇里有“月出皎兮”的句子。

15、仲宣:

王粲的字。

16、鄙:

边境。

幽介:

指出身寒微。

17、樊:

藩篱,丘樊指居处简索。

18、昧道懵(meng)学:

不通大道、闇于学问。

19、孤奉明恩:

白白地受了君王的恩惠。

孤:

同“辜”。

20、沈潜:

指地。

义:

合宜。

21、高明:

指天。

经:

纲常。

22、日以阳德:

日具有阳的德行。

23、月以阴灵:

月具有阴的精华。

24、擅:

同“禅”,传位禅让。

扶光:

扶桑之光,指日光。

东沼:

指汤谷,传说中日出之处。

25、嗣:

继续。

若:

若木,神话传说中大树名,日落的地方。

英:

华西冥:

指昧谷,传说中日入之处。

26、玄兔:

传说中的月中玉兔。

这里代月。

帝台:

帝王的台榭。

27、素娥:

指嫦娥。

后庭:

帝王的后宫。

28、朒(nu)月初的缺月。

脁(tia:

o)月末的缺月或月行失常轨。

警:

警惕。

阙:

同“缺”,缺点错误。

29、朏(fei)月初生明,月光不强,叫做朏或者叫做魄。

冲:

谦虚谨慎。

30、顺辰:

指月球顺着十二月的次序而言。

通烛:

普遍照耀。

31、泽:

雨。

32、委:

向下照耀。

照:

指月光。

33、沦:

向下照耀。

精:

指月光。

34、霁:

雨止。

35、山椒:

山顶。

36、濑:

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37、清质:

指月亮38、列宿:

众星。

掩:

掩盖。

缛:

繁,指星光灿烂。

39、长河:

指天河。

韬:

隐藏。

映:

照耀。

40、柔祇(qi:

指地。

41、圆灵:

指天。

42、连观:

连接宫观。

观:

供帝王游憩的离宫别馆。

霜缟:

象霜一样的洁白。

43、周除:

四周的宫殿的台阶。

44、弛:

放下。

县:

即悬。

清悬:

指悬挂着的钟磬。

45、即:

就。

46、登:

进酒。

47、荐:

进献。

48、风篁(huang:

风吹竹林。

49、亲懿:

即懿亲,指笃好的亲族。

50、羇(jI)孤:

指流落在外的人。

51、皋(gao)禽:

鹤。

《诗经》:

“鹤鸣于九皋”。

夕闻:

晚间的叫声。

52、朔管:

笛子。

秋引:

秋天的曲调。

53、弦桐:

琴。

练:

选择。

54、房露、阳阿:

都是古曲名。

55、虚:

停息。

籁:

风吹孔窍所发出的音响。

56、沦:

微波。

57、纡轸:

隐痛在心,郁结不解58、愬(su)向着。

59、迈:

往。

音尘:

信息。

阙:

通“缺”。

60、就:

接近,即将。

61、回遑:

内心彷徨,没有着落。

62、晞:

干。

63、晏:

晚。

64、佳期:

约会,这里指期会的人。

65、执事:

这里指左右侍奉的人。

66、献寿:

进酒祝贺。

羞:

进献。

67、佩:

带。

玉音:

对别人言辞的敬称。

68、复:

指反复诵读。

斁(yi):

厌烦。

白话译文

陈思王曹植,因友人应瑒和刘桢之先后去世,闲居在家,不免忧思重重。

阁下长满了绿苔,台榭之间,也堆满了尘埃,心里默默在难过、不快乐。

于是,半夜里起来去清扫长满了兰草的道路,整理桂苑,在寒山之中奏起了音乐。

在出行时从简,于秋坡上行走,不再打着大伞。

是时,横斜的银河在东方划出一条界线,太阳运行的方位与线路,也发生了变化,已从夏至时的偏北移向了冬至后的偏南,现在季节正处在秋冬之交。

腾腾的雾露,使天空朦朦胧胧的,而明月的光芒却仍然漫天照射。

他用低声沉吟《诗经•齐风》的“东方之月”;反复念诵《诗经•陈风》的

“月出皎兮”。

并即拿出笔和木板交给王粲,请他撰写文章。

王粲向陈王曹植施以跪拜礼后说:

我生在东方僻壤,长在山野中的一个不学无术之士,本领有限,深怕有负君王重托之恩德。

据我所知,地沉静在下,天高朗在上,天地形成之后,日具有邙日”的德性,月具有“阴”的精华。

太阳挟着扶桑光彩自水里出来,月亮当太阳落入长满若木花的幽谷后,相继出来。

且引着黑兔奔驰在天帝之台榭,又聚嫦娥于帝之后宫。

月初,

月亮出现在东方,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它则以上弦下弦之“月缺”现象,警戒人们不可自满;初生的月与成形之月,则以月之盈亏,启示人们应保持谦虚态度。

月亮,一般都顺着地支十二个时辰运行,当月行至某一星宿时,就会发生天象的变化:

如遇到毕宿星,就会下雨;遇到箕宿星就会刮风等。

月亮还能为三台星座的星增加光华;也能为轩辕星座的星发扬光彩。

月亮的光华照进三国东吴,而孙吴之帝业就繁荣昌盛;照到西汉,而使李夫人育女为皇后,汉道因此大顺大通。

当雾气散去,大地一片澄洁,乌云都蜷缩到天边,洞庭湖开始兴波作浪,湖边秋树也首见落叶。

黄菊的芳香弥漫于山巅,寒雁的哀鸣也流浇在沙滩上。

见那清朗的明月冉冉升起,向大地播散下柔和的光辉。

群星的光华被清朗的月光所掩盖,那长长的银河,也因明月而失去了清晖。

皎洁的月光照耀得大地如蒙上了一层白雪;那蔚蓝天空在月光下有如澄明透辙的镜子。

宫中一爿爿高楼,被月光照得同霜一样的洁白,周围的台阶,也被照得似冰一样的明净。

在如此月夜美景的逗诱下,君王讨厌白昼娱乐,而喜欢夜晚的欢宴。

于是,停止了一切歌舞与音乐,离开点着辉煌蜡烛的宫室,来到月光照射着的厅堂,端上喷香的美酒,奏起幽雅悦耳的琴音,终于在月光下陶醉了。

在这凄凉的月光如水的寒夜中,竹林里发出一种如歌似乐的声响。

这时,至亲好友都不在身边,聚拢来的是一些孤身羁旅在外的人们。

大家在听着夜晚鹤鸣之声,特感凄清;又闻到北方民族的音乐,奏的是一些凄凉的曲调。

这些游子,也抚琴调起弦来,选奏那些风格委婉的乐曲。

比如:

饱含迟徊怨慕情调的《防露》和《阳阿》等古乐曲。

于是,原来那些树林因风而发出的天然声响,现在也消失了;原来满是波纹的池水,此时波纹也不见了。

总之,大气沉寂,万物歇息。

在这种情景下,游子们心情郁结,满腹悲苦向何处寄托?

找谁宣泄?

惟有对着寒月倾诉。

其歌道:

“远方的良人啊,音讯隔绝。

地虽千里之隔,而明月却可共享。

迎风叹息啊,哪能停歇不唱!

可是山山水水路程实在太远,难以跨越。

”歌声未歇,而残月影子却将沉没。

于是,满屋子里的人们都变了颜色,在徘徊着,彷徨着,像丢失了什么似的。

又接着唱道:

“月亮已落啊白露将干,时间已晚啊无人与我归还。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回去吧,秋天的微霜会沾湿了人的衣衫。

曹植说:

好。

于是命令侍从的下人,捧酒祝贺,进献玉璧。

并表示牢记王粲的美言,反复诵读,永不厌烦。

作品赏析:

《月赋》巧妙地虚构曹植同王粲夜半赏月抒怀的故事,展开三层描写。

开头一段写吟月,中间两段写赞月,最后三段写叹月。

全文紧扣月色,逐步推进,将月景与人情交融一体;由人写月真切自然,引典咏月典雅优美。

赋以曹植方丧好友应場、刘桢,中夜不眠开篇,引出咏月的主题,点明观赏明月所具有的特定时节、环境和情趣。

在“斜

汉左界,北陆南躔”的深秋时节,天高气凉,夜深人静,月色最美,“白露暖空,素月流天”,白色的露气朦胧弥漫,明洁的月光洒满天空,大地仿佛披上了银色的薄幕。

这时,怀有几分忧愁,漫步在兰路桂苑、寒山秋坡中的主人曹植,悠然对月伤怀,发思古之幽情,低声吟诵着《诗经》颂月之章。

这游吟古诗的情趣,又引起赞月的激情,而以假托曹植命王粲作赋的形式铺写出下文。

接着两段假托王粲写月色之美。

作者写月富有传神之笔的是,

首先写月亮的功德美。

在宇宙间,天地形成以后,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太阳挟着扶桑的光彩从东方的水里出来,又向西方若木的幽冥中落下,而当太阳落下之后,月亮总是继而升起,“顺辰通烛”,依时照明。

而月亮又能“朒脁警阙,朏魄示冲”,以它的盈亏变化启示人们谦虚自省,不可自满。

月亮还

能传授天命,预示人事,“委照而吴业昌,沦清而汉道融”,传说吴主孙策之母梦月入怀而生他,遂使东吴王业昌盛;汉元帝皇后之母梦月入怀而生她,因得以成为皇后。

这里连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描写月亮继日而照、戒示人世、预兆命运之德,神奇莫测,引人入胜。

月亮既有神奇的美德,更有自然的美色。

“气霁地表”六句渲染月出的背景,雨过天晴,大地一片澄清,乌云消散在天的尽头,秋风吹来,水波粼粼,落叶飘飘,菊香霏霏,雁声阵阵。

这秋高气爽,天地清旷的环境气氛,为月的出现作了生动的渲染。

继而“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一轮明月缓缓地升上天空,柔和的光辉照射着大地,显得格外的清洁明亮。

接着三层侧面描写,具体地展现迷人的月色美。

仰望天空,“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明月当空,天上的群星和银河顷失光芒而黯然无色,这里衬托鲜明,突出了月光的皎洁。

俯仰上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作者连用雪、水、霜、冰四个比喻,形容在月光笼罩下的银色世界:

大地好象蒙上了一层白雪,天空犹如水色明澈,排

排高楼如同霜一样的洁白,处处台阶恰似冰一样的明净。

第三层以君王观月的激情来烘托,作者将君王“厌晨欢”,“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的厌弃生活的举动,同“乐宵宴”,“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的观月欢乐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地烘托出月色迷人的魅力。

最后写叹月,以歌继赋,欲止未尽,别有一番情致。

作者假设君王赏月,乐而生悲,身处皓月深夜之中,耳闻竹间风声,晚夕鹤鸣,凄凉羌笛,委婉琴曲,更觉“凉夜自凄”,不禁“诉皓月而长歌”,续诗两首,深切地表达了由赏月而产生的怀人之情和岁幕之感,创造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千古佳句。

最后又假托曹植称赞王粲作赋之美,收结全篇。

这是一篇成功的咏月杰作,构思新奇,意境清美。

《月赋》

是一篇骈赋,骈赋是在古赋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出来的一种新赋体,它产生于魏晋之后,盛行于南北朝时期。

此赋是四六骈文的代表作,向为人们所称道。

它假托曹植、王粲月下游吟,描写迷人的月夜景色,抒写寂寞忧伤的情怀,风格明净,文辞清丽,艺术成就甚高。

全文以人物的游观为线索,通过沉吟、赋月、歌怀活动的描写,展现出月亮从初升、当空到既没的全过程,情景相融,生动真切,确有身临其境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