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30828385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出师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出师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出师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出师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师表.docx

《出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师表.docx

出师表

一、《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三.字词解释

(一).重点词语

1.崩殂:

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秋:

时3.殊遇:

优待.厚遇。

4.光:

发扬光大

5.恢弘:

发扬扩大.6.引喻:

称引譬喻

7.义:

适宜.恰当8.臧否:

善恶

9.陟:

奖10.昭:

表明,彰显11.理:

12.简拔:

选拔13.遗:

给予14.咨:

询问

15.裨:

弥补16.性行淑均:

淑:

善均:

17.驱驰:

奔走效劳18.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

19.攘除:

排除,铲除20.损:

除去21.益:

兴办.增加

22.慢:

怠慢.疏忽23.彰:

表明.显扬24.咎:

过失

25.诹:

询问26.效:

实现27.诚:

确实

(二)通假字

1.简通拣:

挑选

2.阙通缺:

欠缺.不足.缺点

(三)古今异义词

1.卑鄙:

古义: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

品质低劣.下流

2.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今义:

十分憎恨

3.感激:

古义:

感动今义:

激动感谢

4.开张:

古义:

扩大今义:

指商店开始营业

(四)成语归纳

1.开张圣听:

打开圣明的听闻,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意见

2.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4.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5.苟全性命:

苟且保全性命

6.斟酌损益:

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7.感激涕零:

形容感激得留下了眼泪

8.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些什么9.三顾茅庐:

用来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10.亲贤远佞:

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11.计日而待:

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

12.危急存亡:

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13.裨补缺漏:

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四.条件句

1.分析蜀国(益州)当时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2.作者分析当时有利的主观条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表达蜀国形势危机,令人担忧的语句: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4.形成有利主观条件的原因是:

盖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

5.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1)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6.作者提出“开张圣听”这一建议的目的是: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7.“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造成的结果是:

以塞忠谏之路也

8.体现“赏罚分明”的句子(第二段):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本文中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强调依法办事的语句(如何具体执行,”赏罚分明”):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1.第二段中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12.作者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本段的中心句)“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亲贤臣,远小人

14.作者提出”亲贤远佞”建议的原因是:

(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5.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6.

(1)写作者生活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语句(表明作者的志趣,抱负,品格高远,生性超凡脱俗.不求功名,默默为蜀汉效力)

(2)作者自述心志,表明自己志趣淡薄,无意于功名的名句

(3)诸葛亮《诫子书》中有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现了作者恬静寡欲,但又志趣过人,由此可联想到<<出师表>>中的一句话

(4)与”人到无求品自高”一句,表达了一种旷达高远的人生境界,意境相同的句子

(5)表明作者“静以修身”“淡泊明志”的过人志趣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概述”三顾茅庐”的故事即”感激”的原因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8.成语”三顾茅庐”出自于<<出师表>>中的原句(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其中第一句在本文中的原句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9.作者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愿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0.

(1)写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语句(临危受命,写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

(2)诸葛亮深情回忆追随刘备创业时期处境艰难的句子(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

(3)刘备被曹操战败,诸葛亮临危请命,出使东吴,以图联吴抗曹大计,在本文中自述为

(4)本文形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句子(赞美那些力挽狂澜的传奇人物的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1.体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受命以来的心情是(北伐的思想基础):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3.受命以来的行动是: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24.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出师前的有利物质基础是):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5.诸葛亮提到“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指(写出师表的战略目标,自己的职分的句子)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6.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句子(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7.作者对汉室刘氏父子衷心,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为:

报先帝,忠陛下

2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希望是: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五、问答题

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表中向后主刘禅陈说了什么请求和愿望?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计划得以实现。

2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哪一条是主旨所在?

为什么?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主旨是:

亲贤远佞

这样才能让后主认识到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使命。

(只有以广开言路为基础,用赏罚分明的手段,方可达到亲贤远佞的目的。

3.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成实兴复汉室的大业

4.本篇开篇有何特点?

(为什么先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再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呢?

本文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予以人警醒,在分析不利的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即使后主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又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5.诸葛亮为什么要自叙本志和白帝城托孤?

表现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对他的极度信任,说明了创业维艰,表达了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希望后主支持北伐。

6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自叙本志和出身的?

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刘氏父子的效忠之情

7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全篇议论作铺垫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其中“报先帝”一语呼应上文哪两件事?

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

9“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说明了什么内容?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10如何理解第六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深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

11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遗诏: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体会:

今天,我们仍要坚持以德服人。

生活中对于小的缺点或恶劣的坏事要防微杜渐,因为小错不改,慢慢会变成一种恶习,而不断的积累善行,却可以铸造成优秀的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

12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有这条建议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

刘禅亲小人远贤臣,宠信宦官,昏庸无能,不辨忠奸。

1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自臣以当世之事”点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14、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15.谈谈亲贤远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例:

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只有亲近贤人,才能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也只有疏远小人,才能避免他们的不良影响。

“孟母择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亲贤远佞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的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

一、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侍卫shì陟罚zhì臧否zàngpǐ郭攸之yōu费祎yī

以遗陛下wèi 裨补bì阙漏quē性行xíng淑均shū行阵háng

倾颓qīngtuí苟全gǒu猥自枉屈wěi夙夜忧叹sù庶竭shùjié

驽钝nǔdùn斟酌zhēnzhuó以彰其咎zhāngjiù咨诹zōu遗诏zhào

二、解释加点的词。

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时

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若有作奸犯科奸邪的事;科条法令

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衰败,覆没

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操劳

后值倾覆兵败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指荒凉的地方

庶竭驽钝竭尽;喻平庸的才能攘除奸凶铲除;奸邪凶恶的人

临表涕零落下眼泪恢弘志士之气扩大,发扬

不宜妄自菲薄随意;小看,轻视 引喻失义 称引譬喻;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必能裨补阙漏补救;缺点;疏漏

晓畅军事通晓臣本布衣平民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给予猥自枉屈降低身份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以彰其咎表明;过失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询问;正言

三、解释多义词。

1、道  中道崩殂:

道路     2、遗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咨诹善道:

办法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3、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评判  4、无若无兴德之言:

没有

每与臣论此事:

议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不论

5、为  俱为一体:

是            6、行然后施行:

实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行性行淑均:

行为

众议举宠为督:

 做,担任        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列

四、解释古今异义词。

1、诚宜开张圣听   古:

扩大  今:

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

痛心遗憾今:

疼,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

身份低微,出身卑野  今:

(品质、言行)恶劣、下流    

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

感动,激励今:

深刻的感谢

五、 翻译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臣不胜受恩感激。

六、填空。

1、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课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3、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远佞

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4、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可概括的六个字:

报先帝、忠陛下。

5、文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

亲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苟全性命……于诸侯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危难之间

6、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7、文中的成语有: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计日可待、斟酌损益、亲贤远佞、引喻失义等。

8、能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等。

七、阅读理解。

(一)第1段

1、作者提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决定存亡的危急形势,希望刘禅思危。

2、作者提出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又是什么?

目的又是什么?

“侍卫之臣……欲报之于陛下也”。

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客观形势固然堪忧,但希望犹存。

3、作者为什么要先分析当前形势?

使刘禅认识到形势危急但希望犹存,进而启发他采取有利于兴复汉室的政策,为提出建议做准备。

4、作者在这段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广开言路。

5、这段中包含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它的含义是什么?

它的后果又是什么?

成语:

妄自菲薄。

意思:

过分地看轻自己。

后果:

以塞忠谏之路也。

(二)第2段

1、这段作者提出了什么建议?

严明赏罚。

2、具体做法是什么?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三)第3-5段

1、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

推贤了哪些贤臣?

目的是什么?

1)宫中:

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2)营中:

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3)其他:

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2、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并引先帝故事,意在说明什么?

总结两汉历史兴衰的经验教训,说明“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

3、作者在这段向后主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什么?

为什么?

亲贤远佞。

其中“亲贤远佞”是建议的核心。

因为做不到这一点,一、二条建议就无法落实。

文中“荐贤”等皆在于此。

(四)第6段

1、这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

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甘于淡泊的生活。

3、这段回顾了两件事,即:

三顾茅庐和临危受命。

作者回顾这两件事的用意是1)表达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

2)告戒刘禅要学习父亲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3)告戒刘禅创业艰难,守业不易。

4、这段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意思是什么?

成语:

三顾茅庐。

意思:

现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这段中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五)第7段

1、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工作: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目的:

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指什么?

白帝城托孤。

3、从这段中选出六个字,概括诸葛亮在本文中的感情。

报先帝,忠陛下。

4、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出师的决心的?

1)以出师为己任。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定下军名状。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六)第8段

1、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对贤臣: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对后主: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2、诸葛亮写本文表达了对后主刘禅怎样的希望和感情?

希望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表达了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4、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5、谈谈亲贤远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例:

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只有亲近贤人,才能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也只有疏远小人,才能避免他们的不良影响。

“孟母择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亲贤远佞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

1、宋濂,字,号,朝人。

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

本文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解题:

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

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

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二、解释下列加线字。

余幼时即嗜学致书以观假借于藏书之家

弗之怠录毕走送之稍逾约

因得遍观群书益慕圣贤之道无硕师名人

尝趋百里外执经叩问德隆望尊

稍降辞色援疑质理礼愈至俟其欣悦

卒获有所闻负箧曳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緼袍敝衣禀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冻馁之患博士为之师

非天质之卑流辈甚称其贤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言和而色夷故道为学之难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四、解释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8、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10、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与“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6、“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

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

试举一例。

7、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8、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

9、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

(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10、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

他为什么这样说?

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12、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1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

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14、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

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

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5、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16、“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请概括回答。

17、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

(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8、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9、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20、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21、“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2、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

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23、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24、.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

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2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26、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27、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28、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9、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

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

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30、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送东阳马生序》答案

1、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2、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

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3、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4、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5、嗜学家贫

6、○1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2“及笄”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7、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8、叩问之难: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旅途之艰: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9、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0、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1、不愚笨,是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