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824276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docx

《《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docx

《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

《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

幼学琼林

明程登吉

《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

在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

全书共分四卷。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

全书内容广博,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

古人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意思就是读了《幼学》之后,天下大事大都知晓,天下大可去得。

这从我下面贴出的目录就可以知道,这话不算很夸张,读玩幼学之后,的确对天文,地理典章之类都会有大概的了解了。

好,废话不多说,开始一起来读《幼学》。

这里用的底本是岳麓书社的清朝邹圣脉增补本,共分四卷,三十三科。

这是目录:

卷一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卷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妇女外戚

老幼寿诞身体

衣服卷三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卷四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

释道鬼神鸟兽花木

我这里先将原文单独列出,再在后面每句单独来讲讲。

卷一:

天文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日雷鞭。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日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日阿香。

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

歘火、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

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甘霖、甘澍,俱指时雨;

玄穹、彼苍,悉称上天。

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

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

乃曰阳春有脚。

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日全赖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日再造;诵再生之德,日二天。

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

晨星谓贤人寥落,雷同谓言语相符。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

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霜。

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

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庆云之祥。

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

箕好风,毕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风从虎,云从龙,比君臣会合不偶。

雨旸时若,系是休征;

天地交泰,斯称盛世。

【增】大圜乃天之号,阳德为日之称。

涿鹿野中之云,彩分华盖;柏梁台上之露,润浥金茎。

欲知孝子伤心,晨霜践履;

每见雄军喜气,晚雪销融。

郑公风一往一来,御史雨既沾既足。

赤电绕枢而附宝孕,白虹贯日而荆轲歌。

太子庶子之名,星分前后。

旱年潦年之占,雷辨雌雄。

中台为鼎鼐之司,东壁是图书之府。

鲁阳苦战挥西日,日返戈头;诸葛神机祭东风,风回纛下。

束先生精神毕至,可祷三日之霖;张道士法术颇神,能做五里之雾。

儿童争日,如盘如汤;辩士论天,有头有足。

月离毕而雨侯将徵,星孛辰而火灾乃见。

第一卷首先讲天文,中国古代无论是讲三才天地人,还是佛教中的天地神人鬼,都是从天开始,认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这大概也是东方文化的特点吧。

天文中从天地未分之前一直讲到天地、日月、众星,又讲到神话中的各种和天文有关的神话人物。

句解: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什么是混沌?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传说天地未分之前,我们的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

那就是混沌。

所以,古人说:

“混沌,元气也,阴阳未分之象。

””《淮南子?

诠言》:

“洞同天地,浑沌为朴。

未造而为物,谓之太一”。

王充《论衡?

谈天》:

“说《易》者曰:

?

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

”混沌既开之

后,“乾坤始奠”。

乾坤就是天地。

奠,就是定。

古人说:

“昔二气未分,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末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氏出,则天地之道,达阴阳之理,于是伏者为天,偃者为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混沌是怎么开的呢?

据说是盘古打开的。

盘古打开的这个混沌,谁知道是不是类似于西方神话中潘多拉打开的那个匣子呢?

盘古是如何打开混沌的呢?

古书上描写的很多。

大概说来就是这样的:

“某日,盘古生在混沌中,没有人知道他诗怎么来的,也没有人知道他从何而来,反正就是某天就在那里了。

盘古在天地之中,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天地慢慢分离,天每日增加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长一丈,这样,万八千岁后,天地相距九万里。

(古书如此记载,我大概换算了一下,似乎这数字还能自圆其说。

)这样,天地就分离了。

古书记到这里,有的下面就没有记载了,有的还有记载,说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大概也就是说,盘古死了之后,身体变化成了大地上的各种地质形态了。

在这里,有土地,有山川,有湖泊,还有人。

我们人类诗怎么来的,我们人类不过是盘古身上的虱子,跳蚤等等变化而来的。

这可能算是比较早的中国的创世纪神话了。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古人说:

“天地者,阴阳之府也,神者,天之阳精,鬼者,天之阴气。

天统开于子,轻清之气,一万八千年浮而为天,天之精华凝结而为日月星辰。

成象既著,功用乃行,地统开于丑,重浊之气,一万八千年凝而为地,地之灵气融而为山川河岳,成形既定,肸蚃攸召。

在盘古将混沌打开之后,就有了天地。

天就是那地上的轻清之气慢慢浮到空中,凝结而成的。

而地呢,就是重浊之气慢慢凝结而成的。

前面这几句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人的天地生成观了。

古人认为天地就是这么来的。

天地既成之后,天之精华就慢慢凝结而成了漫天的星斗,而地之灵气融而为名山大川,江河湖泊。

有了这些之后,慢慢就有了人类。

这里有个现在很少见的古语“肸蚃攸召肸xī散布;蚃xiǎng,知声虫也;攸,所也,”在古书中,“肸蚃”倒是常见,就是“布”,也就是散开、铺开的意思。

至于攸召就不好理解了,查古籍,似乎只在《抱朴子》一书中有“寔理势之攸召,犹影响之相归也”攸召一语。

手边没有《抱朴子内篇校释》不知道今人诗怎么解释这个词的。

攸召的用法,我一时也想不明白,留着以后再解决吧。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金、木、水、火、土,再加日月就是七政了。

《尚书》: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后人注解说:

“舜察天文,齐七政,以审己当天心与否”。

可见古人天人结合是很早的。

古人总是讲“顺乎天,应乎人”,这里的“顺乎天”大概就是查七政了。

后人敷衍出天星算命术,又有什么上观天文,下查地理,所谓上观,差不多都是说的观七政了。

三才天地人,这也是古人说的滥熟的了。

古人说:

“天能覆物,地能载物,圣人裁成辅相,以助天地之所不及,而能成物。

盖天地万物群生,唯人最贵,故人为万物之灵,气禀阴阳,道敦化育,生生不已,与天地参,故曰三才。

”才也就是能的意思。

在古人的观念中,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人也生在天地万物之间。

人生在天地万物之间可以做些什么呢?

人是为了补充天地所没有做,所不能做而生的。

天地生成了万物,我们借助天地生成的万物生活,晨出暮归,刀耕火种,渴了就喝几口流水,饿了就吃一点食物。

用枯枝败叶来引火取暖和驱逐野兽,卧不过一垄,食不过满腹。

本来可以和自然万物和平共处的,不过,由于文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这些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而我们住着豪宅,开着各式轿车,这已经不是“补天地之所不及”,这也和三才观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虽然这样,其最终还是“总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不知道这么辛苦,这么执着,所为何来。

虽然说这也是“生生不已”,不过这“不已”,却早已不是古人的“不已”了。

这种自称效法天行健,效法地之厚德载物的“不已”,似乎也已经偏离了古人的本意。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古人很喜欢说阴阳。

阴原来是暗的意思。

水之南、山之北也叫阴。

阳就是高,明的意思。

合在一起讲,在《易》中就已经比较常见了。

《易传》中有“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又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

而在《诗》、《书》、《左传》中,阴阳

就很少见了,据此我推断,阴阳理论大概可能是战国人提出来。

虽然在战国之前的古书中很少见阴阳一词,但是他们并不是没有这种思想,周易中的阴阳爻,就是他们这种思想的表现。

不过可能那时还没有完整的理论或者没有见诸文字的理论而已。

阴阳转化,或者说阴阳辨证,使我们总有了“中庸”的思想,因为“物壮则老”,所以古人总是提出凡事留余地。

比如“穷寇勿迫”,比如“逢人且说三分话”,比如“志不可满,欲不可纵”,三千年来,留给我们的影响不是仅仅一个好或者一个坏字所能说尽的了。

“日乃众阳之宗”这句,如果抛开古人的所谓“日为太阳之精,为人君之象”的话,可以说“日主生养恩德”,也就是说太阳管这万物生长。

所以说日为众阳之宗。

只有有了太阳,天地间的万物才能生长。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太阳,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月乃太阴之象”,古人认为,月亮是太阴之精,是为了补太阳之不足而生的。

所以又叫太阴。

在人而言,古人常用日比喻为国君,而将月亮比喻后妃和臣子。

认为妃子和臣子就是太阳周围的月亮和众星。

而按今天的天文学而言,月亮也就是太阳系的一颗星星而已。

古人总是将天人放到一起说,这种思想诗早在《诗》《书》中就有了。

而将这两者放在一起,大概是从汉人董仲舒开始的,他在《春秋繁露》中说“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这里开始就将天人结合在一起了。

从此,中国的统治者总是说天命天命,而自己也是天子了。

(似乎秦始皇帝及其祖先很少说天命之类)。

而天子也就是那更早的“我生

不有命在天乎”的纣了。

东方的天子和西方的天子似乎还是有区别丫。

肸蚃攸召

看样子人还是不能懒呀。

想着这句不会出现在《辞源》中,就没有查。

按《文选》注的解释选了“肸蚃”为布的意思。

晚上实在没有办法,去《辞源》中求解释,结果辞源解释是:

“散布,弥漫。

后常比喻神灵感应或灵感通微。

”又找到宋大中祥符六年六月立的东岳天齐仁圣帝碑文,里面有“肸蚃攸赞”句,这样看来,无论是“肸蚃攸召”或者“肸蚃攸赞”都类似于“急急如律令”之类的套语了。

不过还是不知道如何确切解说。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螮蝀(dìdōng)

古人认为虹是阴气所为,阳气下阴气应则为虹。

现代认为,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

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珠,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

这样看来,似乎古人的认识也还可以接受。

古人又说:

“天地之淫气,随日所应,朝西暮东,雄曰虹,其色赤白;雌曰霓,其色青白,常双出。

”古人很喜欢用淫字。

比如,“淫威”,“淫气”,“淫邪”,等等。

今天我们说淫,往往和脐下三寸不无关系。

而古人的“淫威”,淫诗大的意思;而“浸淫”却是随其条理而浸渍,也和脐下三寸毫无关系。

至于“淫气”,“志淫”之类,淫字大多是不正的意思了。

和脐下三寸有关的,

古人说:

“男女不以礼交,谓之淫。

”这个,这个,想来这句话大家都可以懂,我就不多说了。

这里的“天地之淫气”,也就是相对于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气”的正气的邪气了。

古人认为虹霓诗天地的邪气组成的。

这邪气随太阳东升西落,朝西暮东。

在今天看来,这种说法实在有点怪了。

不过,我们想想,在《《红楼梦》中,湘云对她的丫鬟说万物都有阴阳,我们就会明白,这于古人,实在是很平常的了。

小时候喜欢乱翻书,那时还没有什么XX和Google,能看到的也只有印在纸上和口口相传的东西。

某天读到一段文字说,我们古人叫月亮又叫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鸾佩、玉蟾、桂魄、蟾蜍、顾菟、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

那时很不明白,而且这么多名字也把自己绕晕了,一个月亮,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名字呢。

后来才慢慢明白,原来是后人作诗赋或者写文章这么说月亮,又或者古代传说传下来的。

这里的“月里蟾蜍”,就是古代神话了。

传说后羿从西王母处求得长生之药,后羿妻子嫦娥偷偷全部吃了,白日飞升,到了月亮上,却变成了蟾蜍。

这神话和我们平时的认知有点不同,因为我们只知道猪八戒和嫦娥,却很少知道嫦娥化为蟾蜍的事了。

蟾蜍是什么呢?

蟾蜍,象蛤蟆,背上是黑的,头上有肉角,古人说蟾蜍寿三千岁,颌下有丹书八字(“下巴上有红色的八字”)。

战国、秦汉直到魏晋,蟾蜍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物。

不过,现在,似乎一说起蟾蜍就想起美洲蟾蜍,那却直叫人浑身鸡皮疙瘩了。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已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傍土戊寅已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甲申已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已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已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已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已巳覆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已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转一下以志不忘。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记得小时候学作诗,问及怎么对对子,长辈教的就是多背古典,多记典故。

可惜,那时总是很懒,而且也有一种逆反的心理,总想别出机杼,现在看来,似乎吃亏的还是自己。

比如这句,假使有人出个上句“风欲起而石燕飞”,我将怎么来对?

试思考一分钟。

发现自己对不出来。

而同时也发现,按照对了韵格,在句末本应该诗仄起平收,而这里却是平起仄收。

联系上下文,才发现原来编撰者将这出句和对句作为一句,如此一来,为适

应上下文,原本按照对联格律应该说成“天将雨而商羊舞,风欲起而石燕飞”,结果却成了现在这样子了。

什么是石燕呢?

石燕就是石头燕子。

古书说:

“零陵山有石燕,遇风雨起而群飞,雨止仍复为石。

”这石头燕子也是奇怪,就好像现在的飞机汽车,而风雨就是汽油了,一加汽油就自动飞起来了,驾驶员都不要。

下一句,“天将雨而商羊舞”,商羊,商羊,不是羊,却是一种鸟。

据说这种鸟知道什么时候会有雨。

在要暴雨之前,就一只脚屈曲起来,不停的飞。

知道的人见了,就知道做预防工作。

在古人看来,这就是天地通过天地间万物来表示自己对人类的警告和关爱的一种方式。

可惜,我们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些,有的干脆,就不知道。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读着这前半句,总是想起古人的“树欲静而风不止。

”石燕在风起之前就已开始飞了,而这摇摆的树却在起风之后想停也停不下来。

一入江湖,大都如此吧。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日雷鞭。

风本来是无形无质的,怎么可以号羊角呢?

庄子里说: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这里的羊角指的就是旋风了。

我们平时注意看刮风的话,就可以看到,有时在平地起风,象龙卷风样,就一股在天地之间移来移去,中间夹杂了不少塑料袋或者废报纸之类,那就是号为羊角的旋风了。

当然,这羊角就不是“金刚不坏体,唯怕牯羊角“的羊角了。

愚不肖的。

所以,将某明君或者某当位者的贡称为恩,他的恩德也是遍撒一下,泽被数代了。

这样就叫做“雨露之恩”。

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参shēn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左氏传》子产曰: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旷林,不相能,日寻干戈,以相征讨。

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

迁实沉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其季世曰唐叔,故参为晋星。

”两兄弟总是打架,做老子的只好将两兄弟分开,一在商,一在参。

于是两星这颗升起,那颗才下去,永世不得相见,也永世不会再争斗了。

这样也好,相见不如怀念,留给他们的总是美好的回忆了。

古书上说:

“天上有条河,河这边有一个女子,叫织女。

这织女女工很好,每日纺纱织布,连自己的妆容都没有时间整理。

天帝见她这样,很怜惜她。

于是将织女嫁给了河那边的放牛娃牛郎。

这织女和牛郎结婚后,久旱逢甘霖,日日忙得竟然再也不顾女工了。

天帝大怒,于是将织女抓回河这边,只许两人每年七月七日见一次面。

后来这两人化为天上的星星,照样只能一年见一次面。

这就是“七夕一相逢”。

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里讲到了二十八宿中的四宿,干脆把二十八宿贴出大家自己看看。

这在古代小说中很常见,比如在《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中就都讲到这个了。

东方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南方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西方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北方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獐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说,音悦,yuè

后羿妻,后羿妻,短短三百五十字里已经诗三次提到这位女士了。

让我们来看看都是怎么说的,“月里蟾蜍”,“素娥”,这里就是“后羿妻”。

看来古人很喜欢说这个人物呀,哪天有闲了,来做做这个人物的文章。

照这里的说法,似乎有后羿妻本不叫嫦娥的意思,但是我没有考出原来叫什么。

一般都将没有白日飞升的后羿妻也叫嫦娥。

如《搜神记》: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

将往,枚筮之于有黄。

有黄占之曰:

?

吉。

翩翩归妹,独将西行。

逢天晦芒,毋恐毋惊,后且大昌。

?

嫦娥遂讬身于月,是为蟾蠩。

”这里姑且存疑。

《庄子》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傅说原来是建筑工人,因为商王武丁梦到这么个人来做自己的宰相,于是找到这个人来辅佐自己,最终国家大治。

《史记》里是这么说的: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

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

三年不言,政事决定

於冢宰,以观国风。

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

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

於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於傅险中。

是时说为胥靡,筑於傅险。

见於武丁,武丁曰是也。

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按庄子的说法,傅说得传“道”,辅佐武丁治国平天下。

死后,精神依然在箕尾两星之间。

箕尾两星,上面二十八宿已经说到了。

说到这里,本来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但是为什么诗箕尾两星间,而不是别的星之间?

这个问题,我查了写资料,没有现成的答案,我大概估摸着是,箕尾两星对应的禹贡九州分野中的冀州,本就是傅说或者武丁的故地。

(汤灭夏后,建都于亳。

相传有三处:

谷熟为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蒙为北亳,汤受命为盟主之处,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偃师为西亳,传说汤攻夏时所居,城市名。

冀州,《谷梁传》:

“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顾炎武注:

《正义》曰:

“冀州者,天下之中州,唐、虞、夏、殷皆都焉。

以郑近王畿,故举冀州以为说”。

于此看来,居箕尾还有似乎仍护佑一方的意味了。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披星戴月,要说这个成语的来历,还得说一段故事。

《淮南子》载:

“宓(mì)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

巫马期问其故於宓子,宓子曰:

?

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

?

”宓不齐,字子贱,

做单父这个地方的长官。

每天就弹琴、喝酒,这样不久,居然将单父这个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

后来巫马期来治理单父,每天早出晚归,在田间地头走访不停,一段时间之后,单父也大治了。

巫马期觉得这样很奇怪,就去问宓不齐为什么他只弹琴喝酒就可以将这里治理的这么好,而自己却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才勉强使民众富足,自己那么辛苦,也没有做得比他好。

宓不齐说:

“我这是把事务交给别人去做,而你却是自己亲力亲为。

交给别人去做,自己当然就很安逸了;亲力亲为当然就很累了。

”这宓子也算是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的人了。

说到这里,想起汉朝的李广和程不识,两人治军和这二人也是异曲同工呀。

后来,就用披星戴月来表示某人辛苦做事了。

早夜奔驰,这句话也是很有意思的。

早字是个会意字。

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

“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

“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

本义就是早晨。

晚,从字形分析,就是太阳下山,也就是日暮的意思了。

奔是跑的意思,驰是疾走之意。

这日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也真的是够劳苦了。

《抱朴子》曰:

“是何言欤?

彼莫不负笈随师,积其功勤,蒙霜冒险,栉风沐雨,而躬亲洒扫,契阔劳艺,始见之以信行,终被试以危困,性笃行贞,心无怨贰,乃得升堂以入於室。

”弟子不随着师父东奔西走,日夜辛劳,师父哪里知道弟子是否真心,怎么知道弟子的品质如何呢?

只有经过不断考验弟子心性,最后才能道传给弟子。

古人称洗头为沐;沐雨也就是总是淋雨的意思。

古人又管梳头叫栉(zhì)(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

余事。

――白居易《与元九书》除了洗脸、梳头、吃饭、睡觉就没有别的事了)。

栉风,就是把风当做梳子,总是吹着自己的头发。

陆机:

“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风尘,原来就是指路途很多尘土,如上文引的陆机诗,白衣变成黑衣了(缁,帛黑色也。

――《说文》)。

后来就比喻比喻艰辛劳累。

恩,这风尘和明杂剧《救风尘》中的风尘不同了,那风尘诗指娼妓了。

不过,那依然诗从这本意引申来的。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

乃曰阳春有脚。

古人似乎很钟情无心二字。

翻开古籍,往往看到很多(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

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庄子》。

见无心而远事情《韩非子》。

墨墨恢恢,无心可与谋《淮南子》。

《文子》:

“使信士分财,不如定分而探筹,何则?

有心者之於平,不如无心者也。

”与其让某位名声好的人来分金银,还不如定好每人分多少,然后用称来分。

因为人分东西总是不如称来得均匀。

陶渊明《归去来辞》:

云无心以出岫(xiù,峰峦)。

近代拳师常常讲: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又说“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万法皆容”。

往往做成的、做到的都是无心插柳的结果,如果刻意去追求,却往往达不到效果了。

就比如我们开车时,什么时候进档,什么时候加油,怎么转弯,那都是下意识的行为了。

如果刻意战战兢兢,说要怎么做、该怎么做,那肯定就是新手了,老手往往下意识就完成该做的了。

这就是“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

《开元天宝遗事》:

“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

人咸谓璟为?

有脚阳春?

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俗语说:

“春风风人,春雨雨人”。

春风春雨润泽大地,无所不遍,所以叫“遍施”了。

如果某人被百姓尊崇,这里叫“有脚阳春“,而司马光因为受百姓尊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