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主题教案十二年国教高年级端午节粽叶飘香庆端午13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821015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弹性主题教案十二年国教高年级端午节粽叶飘香庆端午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弹性主题教案十二年国教高年级端午节粽叶飘香庆端午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弹性主题教案十二年国教高年级端午节粽叶飘香庆端午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弹性主题教案十二年国教高年级端午节粽叶飘香庆端午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弹性主题教案十二年国教高年级端午节粽叶飘香庆端午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弹性主题教案十二年国教高年级端午节粽叶飘香庆端午13页.docx

《弹性主题教案十二年国教高年级端午节粽叶飘香庆端午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弹性主题教案十二年国教高年级端午节粽叶飘香庆端午13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弹性主题教案十二年国教高年级端午节粽叶飘香庆端午13页.docx

弹性主题教案十二年国教高年级端午节粽叶飘香庆端午13页

粽葉飄香慶端午

 

壹、設計理念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三大節日之一,其由來為楚國的忠臣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後當地的百姓被屈原所感動,就用竹葉包著糯米的飯糰投進江中給魚吃,希望魚不要吃屈原的軀體。

屈原死後數十年,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

但是屈原這位悲劇英雄還永遠活在楚國百姓的心中。

此教案期望透過教學活動,讓兒童對端午節的由來、習俗、活動,有更深入的了解。

貳、主題架構圖

 

3、端午節的活動

2、端午節的習俗

1、

寒食與清明

由來

粽葉飄香慶端午

習俗

傳說

活動

節慶

 

參、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節慶篇

單元名稱

粽葉飄香慶端午

1.端午節的由來

2.端午節的習俗

3.端午節的活動

適用年段

五年級

教學節數

三節

教學目標

一、能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有關的(歷史)故事與意義。

二、能說出「端午節」的相關活動。

三、能由自身做起,實行環境清潔的工作,以杜絕傳染病的流行。

四、能知道端午節各項傳統習俗。

核心素養

項目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國-E-A1

社-E-C2

學習表現

【國語】

1-III-1能夠聆聽他人的發言,並簡要記錄。

2-III-7與他人溝通時能尊重不同意見。

【社會】

2b-III-1體認人們對社會事物與環境有不同的認知、感受、意見與表現方式,並加以尊重。

議題融入

【國際教育】

國E1了解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特質。

國E3具備表達我國文化特色的能力。

【資訊教育】

資E8認識基本的數位資源整理方法。

資E9利用資訊科技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

學習內容

【國語】

◎Bb-III-2人際交流的情感。

◎Cb-III-1各類文本中的親屬關係、道德倫理、儀式風俗、典章制度等文化內涵。

【社會】

Aa-Ⅲ-2規範(可包括習俗、道德、宗教或法律等)能導引個人與群體行為,並維持社會秩序與運作。

教學活動

指導要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端午節的由來】

教學活動:

一、教師講述端午節的名稱緣由:

(附件一)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節日之一;它和春節(農曆正月初一)、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並稱中國三大傳統節日。

古代「午」與「五」同音,所以端午又稱端五、重午或重五。

五月五日古人又有以蘭草湯沐浴的習俗;所以又叫「浴蘭節」。

唐朝時,此日午時為「天中節」,而午時為「陽辰」,所以它又稱端陽。

明清時,北京人還稱其為「五月節」或「女兒節」。

端午節又稱「天中節」,是因為農曆五月以後,天氣漸炎熱,因此蚊蟲蒼蠅孶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所以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

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

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種植物:

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來去除各種毒害,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衛生節。

民國成立以後訂為「夏節」,另外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又稱「詩人節」。

端午節,因家家戶戶懸掛菖蒲避邪,故稱「蒲節」。

二、教師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和相關傳說:

1.遠古傳說說法:

對惡日的禁忌

端午節時值農曆五月,正是仲夏疫厲流行的季節,俗稱「惡月」、「毒月」。

五月五日古人又有以蘭草湯沐浴的習俗,沐浴的目的在於清潔,禳除毒氣,這是針對五月這個惡月所採取的積極預防的措施。

在這期間的一切行事,也以安息靜養為原則。

2.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3.請兒童發表對於端午節的想法。

4.教師歸納總結。

~第一節完~

教師可先將桌椅排成ㄩ字形,以方便活動的進行。

準備菖蒲、艾草、石榴花……等。

圖片或實物。

 

教師準備有關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

口頭回答

 

國E1

國E3

教學活動

指導要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端午節的習俗】

教學活動:

一、教師講述端午節的習俗。

教學參考資料--(參見附件二)。

二、請同學發表與端午節有關的神話故事--(參見附件三)。

三、介紹各地區在端午節不同的風俗習慣:

 1.在香港,人們還保留了慶祝端午節,包括會在當日吃粽子和“龍舟水”,意思是端午節當日去海邊遊泳。

2.在端午節那一天,除了吃粽子,還有人吃茄子、長豆……等食物,以求平安吉利。

四、教師講述端午節的時代意義。

1.避免傳染疾病的猖獗:

端午時節正是溽暑天氣,溫度高、濕氣重,適於蚊蠅細菌的繁殖。

在沒有預防針注射的時代,只有在端午節做些預防消毒的工作。

2.忠愛國家者受到敬愛仰慕:

屈原身為楚王同姓宗臣,才德兼優,先後事楚懷王、楚襄王,受到朝臣小人靳尚等的排擠,最後竟遭漂放漢北及沅江間的命運,雖說楚王這樣不仁不義,然而他總是存著一線希望,盼望楚王能夠覺悟。

最後在絕望之餘,心懷死志,自盡於汨羅江。

 

教師引導兒童了解有關端午節的傳說與習俗。

教師介紹不同地區的風俗民情。

 

強調疾病的預防與注重衛生觀念

 

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紀念涵義。

 

網路資訊、新聞剪報、圖書館

發表

討論

態度

書面報告

 

 

國E1

國E3

資E9

教學活動

指導要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端午節的活動】

教學準備:

教師請兒童上網或到圖書館查詢

前一年(去年)端午節的報紙相關活動報導。

 

教學活動:

一、教師將兒童分成4-6組,請兒童依自己所查得的資料,分組討論,並派代表上臺發表該組所蒐集到的端午節活動。

二、教師依據各組報告的內容,做補充說明。

三、教師歸納:

夏天流行傳染病眾多,希藉由端午節的相關活動,提大家注意環境的衛生,以杜絕傳染病的流行。

~第三節完~

 

可利用圖書館閱讀課,教師帶領兒童一起蒐集閱讀。

 

請數位兒童上臺發表。

 

教師提醒兒童注意環境衛生。

 

新聞資料

 

分組活動單

 

發表

討論

 

 

資E8

資E9

附件

(一):

1.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一定會讓大家聯想到的傳說之一,是詩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要團結其他國家,來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國,但是偏偏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壞話,不肯聽從屈原的勸告,結果被騙到秦國,關了起來,最後病死在秦國。

繼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誤信屈原有很多壞處,不但沒有聽從屈原明智的勸告,還把他從楚國放逐了。

心懷大志,一直為國家大事擔心的屈原,因為眼看著國難而無法拯救他的國家、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憂愁,常常獨自在江邊徘徊嘆息。

有一天,一位在江邊釣魚的漁夫問他為什麼這麼失意落魄,屈原嘆氣的說:

「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

」心中的感嘆和無奈,在這兩句話中都說得很明白了。

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著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人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都不約而同的趕到江邊,想來找尋他們所敬愛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體。

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這就是划龍舟、包粽子的由來。

屈原投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五月五日。

大家為了懷念這位詩人、紀念他的愛國精神,並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與忠貞志士說的話;因此,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都會舉行划龍船、包粽子的活動。

流傳到今天,大家都還記得這樣的傳說故事呢!

2.紀念忠臣----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時候楚國人,楚平王殺了他的父親,他憤怒地投奔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完成霸業,並且攻陷楚國,把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裡出來,鞭打了三百下,以報殺父之仇。

吳王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十分專橫,根本不聽伍子胥「聯齊抗越」的正確主張,反而聽信太宰伯嚭的讒言,賜劍令他自盡,還把他的屍體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扔到錢塘江中。

據說伍子胥死後成為「波神」,江浙一帶的百姓每逢五日初五,都要舉行各種祭祀伍子胥的活動。

這個祭祀活動就是後來端午節種種風俗的起源。

3.紀念孝女----曹娥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嚎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屍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兩屍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蹟,鄉人受感動而祭拜。

附件二:

1.掛菖蒲、艾草、榕枝

有些地區,在端午節插菖蒲或艾草於門上,這固然是因為菖蒲和艾草的禳毒的功用。

不過,關於這項習俗的起源,民間則有一種說法。

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

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湧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背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

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

「大嫂,妳急急忙忙的要到哪裡去?

」那婦人回答:

「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久就要攻進鄧州。

城裡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

「妳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

」那婦人就說:

「懷裡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

手裡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

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

「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裡,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裡,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了菖蒲艾草。

為了遵守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

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

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

因為菖蒲為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禮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除之氣」,葉片呈劍形,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

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

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炙法,就是用艾草做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治病。

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日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炙病,其驗。

是日採艾為人形,懸于戶上,可禳毒氣。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

臺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

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顛狂,榴花懸門避黃巢,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石榴皮為常見的中藥。

2.吃粽子:

是因屈原投江,民眾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籜、竹葉包好投入江裡餵魚、蝦。

3.划龍舟:

古代的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為表示他們是「龍子」的身分。

他們不僅有「斷髮紋身」的風俗。

而且在每年五月五日這一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

其中的一項活動便是在擊鼓聲中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面上作競渡的遊戲。

繪圖騰為神,也給自己取樂,這便是競渡習俗的由來。

屈原投江民眾競相划船,為了救屈原;龍舟競渡現在則為一種表現團隊精神的最佳活動,而且在全省各縣市的主要河川,每年都舉辦划龍船比賽,國內的無線電視臺都會轉播比賽盛況,近年來有逐漸發展成國際邀請賽的情形。

龍船比賽會讓外國友人喜歡的原因:

它是一種有別於國外盛行的獨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種需要更多默契的力與美的運動。

各地的龍船賽大同小異,值得一提的是:

宜蘭縣二龍村的龍舟比賽,不因為他們的龍舟比其他地方長或漂亮而聞名,而是因為一項相傳有兩百年歷史,而且只有兩隊──上二龍村的淇武蘭和下二龍村洲仔尾,他們各自擁有一條繪有圖案的龍舟,只是淇武蘭以綠色為底,洲仔尾卻以紅色為底。

比賽規則是兩村的居民都是選手,反覆在二龍溪比賽達數十次(從午後到黃昏),選手累了馬上換同村的人上場,最後以勝的次數多的隊伍贏。

 

4.戴香包:

香包是一種吉祥的避邪物,用各色綢布製成囊狀,裡面放置香料,因而稱為香包。

舊時縫製香包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女紅,但現今民眾多向商販購買。

市售香包種類繁多,除了動物、花、鳥、還有流行的卡通造形,令人愛不釋手,每逢端午,各地都見民眾在販賣香包的攤子上選購各式香包。

5.飲午時水:

取午時水是端午節的有趣習俗,而臺灣的「打午時水」的風俗,亦即汲取端午節中午的井水,據說有治病的療效;而最富傳奇色彩的就屬大甲鐵砧山的劍井,每年端午湧入許多求取午時水的人。

傳說鄭成功佔領臺灣時,部隊開至此,卻找不到水源,鄭成功便插劍入地,希望泉水湧現,拔劍後忽然山泉噴湧。

由於當時正是端午節午時,因此後便有數千民眾,年年在端午節上山求取午時水。

6.立蛋:

傳說端午節中午,雞蛋可以直立,而立起雞蛋的人,未來一年會有好運兆。

7.飲(灑、點)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將它調合在米酒中,便成了雄黃酒,因端午節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黃酒之後,差點現出蛇形,所以民眾則起而仿效,飲雄黃酒或居家四周灑雄黃酒,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雖然說雄黃酒可消除疫病,但不可多喝,至於兒童無法喝酒,則可用手沾酒在額頭上點寫一「王」字,一樣有驅毒的功能。

8.懸掛鍾馗像:

因為民間傳說鍾馗為抓鬼大帝,所以鍾馗像有避

鬼的能力,據說唐明皇曾夢到一個大鬼與一個小鬼,小鬼在偷吃東西,大鬼便把它捉到吃了。

唐明皇問大鬼說:

「你是什麼人?

」大鬼說:

「我叫鍾馗,是終南山的進士,因為面貌醜陋,應考時沒被錄取,我就自殺了。

現在我誓為陛下除去天下妖魔。

」唐明皇

醒後,就叫畫家吳道子照他夢中所見,繪出鍾馗像來除邪。

原來鍾馗像在歲未時才掛的,明朝畫家文徵明還畫過「寒林鍾馗」,端午掛鍾馗像可能是到明未或清初才有的習俗,臺灣較少有此一習俗。

9.送扇子:

唐太宗以飛百賜給臣下,意思是鼓勵部下煽動清廉之風,以後相沿成習。

10 .蹋百草(環境大掃除):

主要集中在蚊蠅叢生處,因此有「蹋百草」(環境大掃除),慢慢演變成「鬥百草」的一些遊戲。

11.其他:

每人身上掛些避邪除災的東西:

大抵以五彩絲繫綁在手臂上;並互贈絲織品雜物,或作日、月、星晨、鳥、獸的形狀,如「長命縷」、「續命縷」、「辟兵繪」、「五色絲」、「朱索」等。

附件三(傳說故事:

白蛇傳)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最家喻戶曉的莫過於「白蛇傳」的故事了。

過端午的那天早上,由千年修行白蛇精變成的白素貞,就對她的隨身丫環小青(另一隻修行較淺的青蛇精)說:

「今天是端午,你趕緊到山上躲一躲吧!

因為民間的俗忌中,農曆五月是「毒月」、「惡月」,可能是因為天氣漸轉溼熱的緣故吧,許多蟲害頻繁,而五月五日又是九毒之首,因此在這一天,按習俗都要喝雄黃酒、戴香包、插菖蒲、艾草……,目的都是為了要驅邪避惡。

小青說:

「姊姊,我們一起上山去吧!

」小青與白素貞感情極好,私底下都以姊妹相稱。

白素貞:

「別擔心,姊姊有千年的修行,不會有問題的。

要是我們倆都不在,相公回來後一定會起疑心的……」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疑,白素貞覺得最近許仙總是刻意避著她。

小青走後不久,許仙不一會兒就回來了。

「娘子,快來!

快來!

我特別準備了美酒佳餚要與你一起過節呢!

」許仙一進門就忙著將手中提回的酒菜準備上桌,並且一改這些日子以來的陰霾,非常殷勤熱絡的招呼著。

「小青呢?

叫她也一起來吧!

」許仙說。

白素貞:

「小青啊,我讓她出去買東西了,這……這酒我不能喝的……」

許仙:

「為什麼不喝,這雄黃酒可以驅邪避惡的。

白素貞:

「相公,我不能喝啊……因為……因為,我已經有身孕了!

白素貞話一說完,只見許仙立刻抬起頭來,放下手邊的事,簡直是用衝的衝到白素貞的身邊。

「真的?

你真的有身孕了嗎?

」許仙興奮地說。

「是啊,我有身孕不能喝這酒的。

」白素貞說。

「不能喝雄黃酒啊?

有身孕了?

怎麼都沒有聽你說呢?

」許仙的表情顯得有點奇怪,不像剛才那樣興奮。

遲疑了一會兒,許仙接著說:

「這雄黃酒,能驅邪避惡,你喝也好,寶寶喝了也好,喝了它吧!

」許仙說這話時,口氣十分堅定。

白素貞心想:

「不喝只怕相公要起疑的!

況且我有千年的修行,這區區一杯雄黃酒,還會困住我不成?

」白素貞當然也察覺到許仙對自己的猜疑,於是硬著頭皮喝下了小杯的雄黃酒。

沒想到,酒才下肚,白素貞立刻覺得天旋地轉、身體發熱發脹……白素貞知道大事不妙,擔心自己會現出原形,跌跌撞撞的爬到床上,斷斷續續的說著:

「相公,你……你……出去……我……我不舒服要……我要休息一下……」許仙一聽,這才緊張了起來。

「娘子,你不要緊吧……要不要請大夫來瞧一瞧哇?

……你……」許仙一邊說著,一邊往床邊走了過去,掀開簾子一看……「哇!

床上居然是一條又粗又肥的大白蛇!

許仙當場就昏死了過去。

白素貞果然有千年修行的能耐,休息了數十分之後,又變回人形。

看到昏死在床邊的許仙,立刻隻身前往崑崙山盜取仙草,將許仙救活了過來。

只是清醒後的許仙,已不願再與白素貞同住,又加上法海和尚強加阻攔,這一段人蛇相戀的愛情故事,最後終以悲傷的結局收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