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12015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doc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doc

2

深科工贸信信安字〔2011〕76号

关于印发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二五”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我市电子政务项目投资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295)要求,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了《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已经市政府同意,准予印发,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

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前言

“十二五”是深圳经济特区新三十年开局的五年,是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机遇期。

加大电子政务在党政机关各项业务中的深化应用,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率、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社会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为统筹推进深圳市电子政务工作,促进电子政务科学发展,依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市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文件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近年来,我市电子政务迅速发展,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提升各级党政机关工作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在经历了“十五”全面启动、“十一五”快速发展阶段后,“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将进入以服务为主线、以“深圳质量”为主题的深化应用时期。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工作,以首个国家电子政务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电子政务“1415工程”,加快构建阳光政府,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1.电子政务制度化建设加速推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电子政务发展,“十一五”期间发布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意见》(深发[2006]16号)和《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深府〔2006〕142号)等八个配套文件(即“1+8”文件),以及《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阳光政府的意见》(深发[2008]7号)等一批重要文件,奠定了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对我市电子政务工作起到了战略性指导作用。

2.公共服务信息化进一步普及

深圳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各区、各部门网站组成的网站群已成为政府与公众联系的重要途径和桥梁,自2007年以来,市政府门户网站连续4年在全国300多个地市级和副省级城市评比中位居前两位;向公众和企业提供了约3800项网上服务。

行政服务大厅实现40余家进驻单位近80个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联通,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加强,网上行政服务大厅建设也逐步展开。

12345等各类政府公共服务电话年接听量超过500万次。

社会保障卡工程有序开展,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联网网点达2200多个,累计发行超过1000万张社会保障卡,所有投保服务实现网上办理。

全市卫生数据中心和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建立了60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实现8家医院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有效提高了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水平。

建成全市中小学生信息库,实现100万中小学生信息共享管理,校校通、家校通应用提高了教学管理及服务水平。

建设和完善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显著提高了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3.社会和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

建成居住证信息系统,完成从暂住证向居住证的升级,实现对居住人口的有效管理及服务。

社会治安电子防控系统投入运行,有效促进社会治安环境改善。

网上税务监管效果明显,地方税务网上申报率达到93%。

民政、综治、政法、审计、市场等重要领域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

建成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公众和政府部门提供权威的城市空间信息服务和规划决策支持。

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

建成公共交通智能化图文管理系统,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体系日益完善。

建成城市应急指挥平台,推动了气象、水务、三防、海事、交通等行业信息共享与应急联动。

4.信息化成为党政机关工作创新的重要支撑

通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阳光政府建设初见成效。

各职能部门均发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大力推进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建成统一的网上政府信箱、新闻发布、意见征集、调查、听证、信访等系统,畅通了公众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渠道。

全市和各区均建成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执法、公共资源交易、重要资金管理使用等多个领域实行电子监察,监督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数已超过1000万件,审批办结率达到99%以上。

将政府信息网上公开、行政审批网上实现率、信息安全等电子政务指标纳入市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有效推动政府机关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经过几年的绩效评估工作,全市行政审批网上申请实现率达到80%、网上查询实现率达到95%,行政许可在线处理实现率达到80%。

领导办公决策信息服务系统成为我市各级领导获取决策参考信息的重要渠道;“公务员之窗”集成了政务内网门户网站和近70个部门内网网站,成为党政机关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干部在线学习培训平台提供统一、便捷的网上学习环境,有250多门课件供学员选择,全市干部信息化履职能力显著提高。

5.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及安全保障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党政机关计算机专网(政务内网)覆盖到街道,接入280多家单位;公众服务网(政务外网)覆盖到社区,接入300多家单位,并覆盖到600多个社区工作站。

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和城市数字资源中心,编制《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4批次,涉及69个行政部门及区级政府的480类信息、15390项信息指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初步建成,有效支持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政务内网已建成全市统一的密钥管理中心、电子认证和授权管理中心(一期)、全网计算机终端综合监控中心(一期),并投入使用;政务外网第三方电子认证系统已具备“一证通用”条件,应用试点已完成,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政府网站群等一批重要应用均建立了较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统一规划并初步建成同城灾难备份中心;全市信息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已全面启动,风险评估工作全面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较为完备,信息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和多部门信息安全联合检查机制基本形成。

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市电子政务建设也面临着当前发展阶段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电子政务的整体水平与社会公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网上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仍需加强,便民服务整合及互动尚显不足;政务和技术的融合程度不高,业务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能力仍有待提高;传统工作模式和观念阻碍了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推进,分散建设和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信息安全建设和管理仍相对滞后于电子政务应用的发展;部分单位电子政务机构和人员配备不足,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尚需进一步理顺。

二、面临形势

1.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国际先进城市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全球信息化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日益成为国际先进城市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呈现出一些新的动向和趋势,主要表现在:

加大新兴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新兴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政务模式创新;高度重视公共服务,强调企业和公众参与,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2.我国进入了电子政务深化应用、加速转型的攻坚阶段

在我国,电子政务已成为各级各部门履行职能、创新服务的手段,并成为推动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进入了深化应用、注重成效、加速向集约化建设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电子政务依托的信息技术手段面临重大飞跃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超高速宽带网络、3G及后续演进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电子政务发展环境及条件。

这为深圳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强化电子政务的手段创新和应用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4.深圳面临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挑战和新契机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把深圳建设成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定位,新的起点对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除了面临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形势之外,深圳还需面对自身电子政务发展特点和环境要求,比如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大部制改革及“十二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特区一体化带动的城市管理及服务的调整、网络问政及网络民主建设、作为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的生态城市建设、作为首批云计算试点城市的云服务探索、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的探索等。

上述诸多因素都对未来我市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契机,迫切要求深圳市电子政务拓展发展空间,破解发展难题。

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应深刻把握城市发展大势,加快建设和应用模式转变,破解难题,探索新路,敢于在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全面进入服务主导、应用深化、集约发展、整体推进的新时期。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电子政务作为提升党政机关履职能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战略举措,以“深圳质量”为主题,以服务为主线,以社会公众为中心,以深化应用为重点,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行政效率、促进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水平、推动体制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走集约化、高效能、低成本的电子政务建设之路,有效促进现代化国际先进城市和民生幸福城市建设。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建成全业务、全流程、集约化的电子政务体系,党政机关信息能力显著增强;建成覆盖民生的电子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实现社会建设和城市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效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施政行为网络化和阳光化,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到2015年末,我市电子政务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具体目标:

1.电子公共服务全面推广。

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全面覆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民生领域,并延伸到基层社区,形成比较完善的电子公共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全方位服务。

实现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100%网上办理,个性化、便捷化、网络化服务方式全面普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社会和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全面建成食品安全、药品监管、物价监控、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一系列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党政机关社会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公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数字规划、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电子口岸、数字环保等建设基本完善,基本实现社会和城市管理智能化。

3.党政机关信息能力显著提升。

党政机关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工作模式基本形成,各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业务流程高效优化,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显著增强,辅助决策能力显著提升,适应信息社会对党政机关的履职要求。

4.阳光政务建设成效显著。

政府公开信息100%网上发布,全面实现主要施政行为网上监督和电子监察,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机制健全,基本实现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化和反腐倡廉制度化。

实现多渠道、多手段的政民互动和政企互动,涉及民生的政府重大政策和事项100%开展网络问政,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5.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更加完善。

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共享利用率高。

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宽带信息网络平台、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资源中心、密钥中心、容灾备份中心,为市区各部门提供电子政务云服务;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撑平台,全面支持综合业务应用和服务创新;建成内、外网安全支撑平台和安全监测平台,形成比较健全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6.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更加健全。

全市各区各部门电子政务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相对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和工作机制基本健全,项目管理及资金保障制度有效落实,建设、运维和绩效评估科学规范,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基本建成,机关工作人员信息化能力整体提升。

三、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遵循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统一领导、统一部署,规划先行,加强对电子政务项目的全局性调控,统筹指导各区、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以部门为中心向以流程为中心的转变,整体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工作。

深化应用,创新发展。

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应用,注重电子政务应用成效,有效提高电子政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各业务部门应加强政务和技术的融合,充分利用电子政务推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资源共享,集约建设。

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支撑体系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的效益,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成效。

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行集约化建设模式,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集中与分散、建设与应用的关系。

统一标准,安全可控。

不断健全全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确保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规范性和开放性。

合理把握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健全信息安全长效机制,实现建设应用与安全保障的协调发展。

第三章主要任务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推进阳光政务建设,提高党政机关信息能力,加快城市建设智能化,推行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大力促进我市电子政务迈上新台阶。

一、构建电子公共服务体系

1.创新电子公共服务方式

加快信息化环境下公共服务方式转变,实现从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自助化、智能化服务转变;加快从单向、非实时的电子服务向双向、实时的电子服务转变;主动向公众提供各类政务信息,提高政务信息的公众知晓度;强化移动服务手段,丰富手机等移动终端服务应用,逐步为公众提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全方位服务;强化网上服务的互动交流功能,方便公众积极参与城市公共事务。

构建统一的网上服务平台,统一网上公共服务入口,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整合各职能部门网上公共服务,逐步实现政府网站、审批平台、呼叫中心、社区服务系统等各类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信息服务、沟通服务、办事服务和针对性服务,推动电子公共服务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改善民生领域信息化服务

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为市民、用人单位、来深建设者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维权、技能培训、人才服务等方面优质便捷服务。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和卫生事件预警处置信息化,为公众提供医疗卫生综合信息服务。

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医疗卫生管理服务模式,实现患者医疗信息跨医院共享利用。

加快建设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开放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加强校园安全信息化监控,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完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在线学习服务,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推动城市文化、体育、旅游资源数字化,促进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加强健康、先进的网络文化建设和服务形式创新,为公众提供公益、便捷的文化艺术享受,以及全面、优质的公共文体旅游信息服务,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

加强公众关注焦点的信息服务,尤其是食品药品安全、安居住房、交通出行、法律援助等服务,有效促进民生幸福城市建设。

3.推进基层社区信息化服务

实现各政务应用系统在基层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和社区,强化社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的窗口功能,实现服务事项在社区的就近受理和办理,提高基层社区服务效率。

加大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捐助、法律援助、社区普法等社会民政事务在基层社区的信息化服务力度。

加强人口计生、卫生保健、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等社区数字化综合协同服务。

推进社区信息服务设施建设,丰富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消除数字鸿沟。

二、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4.强化市场网络化综合监管

加强市场网络化管理,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加强移动执法,重点提高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行业信息化监管水平和风险预警能力。

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信用网,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促进公平交易和有序竞争。

加强产品商品双向追溯的质量监督信息化,推进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的监测控制和从卖场到工厂的追溯倒查;加强全市药品监管信息化,强化对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产品抽样、产品检验的过程监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畅通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举报渠道。

5.加强公共安全智能化防控

推进社会治安立体防控,完善人、车、屋的数字化身份管理,加强对重要资产、高危物品的信息化管控。

拓展社区警务信息系统覆盖范围,加强移动警务和指挥调度。

推广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动态采集,实现全市房屋、人口及居住信息分级分类共享和应用。

强化视频信息综合应用,探索视频监控和分析研判智能化、自动化。

深化大情报平台应用,丰富智能导侦手段,实现对涉案信息的共享和智能管理,加强发案态势主动预警。

加强网上治安监管,完善网上巡逻,打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网络行为规范管理,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

全面提高消防监管和火灾防控信息化水平,实现远程消防监管全覆盖和消防资源管理调度高效化。

加强工业生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提高安全生产动态分析预测水平和救援决策效率。

6.完善政法系统信息化建设

推进政法系统网上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促进司法信息公开,提高司法公信力。

加强法院诉讼及执行案件信息管理,建设审判实体管理系统,强化对庭审活动等实体审判业务的支持。

提升检察院案件信息管理能力,推进侦查指挥信息化和同步录音录像,实现检察业务数据跨地域、跨平台、跨应用整合。

加强法律服务信息化,加快对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各类法律服务组织机构的动态信息管理和法律服务行业的诚信建设,完善监管和安置帮教对象信息资源库,提升监管场所安全技术防范水平,加强服刑人员管控力度,提高法律监管信息化水平。

7.加强财税审计信息化管理

加强政府采购监督信息化,实现对市、区采购中心和社会采购中介机构的网络化采购监督;完善非税收入和基建资金网络监管,探索专项资金信息化管理新路。

加强税源信息深化管理,完善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收分析、税务稽查等功能,强化税收风险管理;整合纳税渠道,提供多样化灵活报税手段及服务方式,推广在线开票覆盖范围,增强税收征管流程规范性和透明性,使征管流程从职能导向转变为流程导向,从结果监控转变为过程监控,提高办税效率。

推进审计管理全流程数字化、决策支持智能化。

加强在线、实时联网审计本地化应用,在财政、地税、社会保险、国土基金等重要行业实现“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

三、推进阳光政务建设

8.加强多渠道政府信息公开

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信息服务站等多种媒体,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增强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公开信息质量和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便捷性,降低公众获取信息成本;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目录,实现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和标准化。

深化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及时准确公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加强财政资金、重大项目、公共安全事件信息公开,推进社区及街道政府信息公开。

9.推进行政权力网上透明运行

健全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机制,明确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流程,制定行政活动网上可视、行政过程网上公开、权力行使网上监督管理规范。

推进网上执法反馈,公开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等执法活动中的履行职责情况。

加强建筑工程等公共资源网上交易、住房公积金等公共资金网上监管、安居房等社会福利分配网上公开,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10.开展网络问政和网上信访

拓展网上政民互动、政企互动渠道,积极开展网上评议、网上听证、网上民意征集、网上提案、网上投诉、网上调查等多种互动交流业务,丰富短信、微博等问政形式,提高政务决策的公众参与度。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

整合党政机关各部门网上信访和投诉处理渠道及信息,实现信访及投诉受理的全流程在线处理及监控,提高群众诉求处理效率和质量。

11.深化电子监察和绩效管理

深化行政电子监察,扩大电子监察范围,对各政府部门主要施政行为全面实施电子监察,提高行政监察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能力。

完善政府绩效电子评估与管理,优化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数据采集、量化分析、结果研判、对比反馈,强化政府绩效管理结果考核和运用。

四、提升党政机关信息能力

12.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模式

加快推进业务部门电子政务与工作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和方式,简化政务处理环节,加强量化管理和监督,有效支持行政体制创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务效率。

科学划分业务部门核心业务范围和边界,推进核心业务全流程信息化覆盖;全面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完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目录,加快推进信息化环境下业务流程优化工作。

建立业务协同工作机制,制定以流程为中心的业务协同相关标准和管理制度;推动全市业务协同支撑平台建设,丰富业务协同方式和手段,满足各类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发展需要。

改善行政审批服务方式。

实现申请人证照及材料跨部门信息共享和审批结果互认,逐步取消要求申请人提交政府部门出具的审批结果;逐步实现公众只需向一个牵头审批部门申报或查询就可获得完整服务,减少公众办事环节;推进公众申请就近受理、主管部门后台远程审批的服务模式,降低公众办事成本。

13.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加快人口、法人、审批结果等全市基础数据库的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实现基础数据“一数一源”;规范业务性数据库分布建设。

规范信息资源采集流程和方法,完善信息动态更新机制,保证信息资源质量。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强化信息服务,丰富查询、汇总、分析、加工的手段和功能,有效支撑协同办公、辅助业务拓展及决策,提高信息应用成效。

制定政务信息资源面向社会开放的制度和规范,重点面向社会服务机构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放,让企业和公众能够合理使用政府基础数据,为社会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增值服务,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14.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完善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使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成为各部门开展各类资源交换的主要渠道,有效支撑资源共享和跨部门业务协同。

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建立跨部门共享交换的使用管理、责任认定、激励约束及监察机制;推进证照、审批结果等政务信息在政务部门间互认和按需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多头采集;各政务部门应充分利用资源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15.提升辅助决策能力

推进领导办公决策服务信息化,创新服务方式,提供各级部门领导决策参考信息,提高各级领导获取和综合运用网上决策信息效率,增强决策科学性。

推进发改、统计、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经贸、科技等部门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共享,加强对基层社会建设及管理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强化基层对各项社会经济决策的信息反馈,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提高宏观经济预测和预警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6.提高干部信息化应用能力

提高“公务员之窗”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内部信息资源交流和共享。

完善干部在线培训和知识管理,提升机关干部网上办公、网上学习、网络问政、网上政民互动、网络舆情处理等方面的信息能力,推动学习型机关和知识型干部队伍建设。

17.推进电子文件管理和移动办公

制定全市统一的电子文件标准,推进电子文件管理信息化,实现电子文档的自动归档管理、远程查询、跨部门共享和交换。

推进纸质文档数字化,加强文件、档案管理信息化,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

制定全市统一的电子公文处理规范,建设和推广统一、高效、开放的公文处理平台,推进各部门无纸化办公进程,加快公文的二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