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8094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论文.docx

《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论文.docx

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其给我们的启示论文

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

数学史上,非欧几何占有特殊的地位.以非欧几何的发明过程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其对数学学

科本身、人类文化、哲学思想的影响;对数学科研者、数学教育工作者及高校学生的启示.

关键词:

非欧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黎曼几何

1非欧几何的发展史

1.1问题的提出

非欧几何的发展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数学家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其中公设五是欧几里得自己提出的,它的内容是“若一条直线与两直线相交,且若同侧所交两内角之和小于两直角,则两直线无限延长后必相交于该侧的一点”.这一公设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因为它不如其他公理、公设那样简明,欧几里得本人也不满意这条公设,他在证完了所有不需要平行公设的定理后才使用它,怀疑它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公设,或许能用其它公设或公理代替.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到19世纪的2000多年来数学家们始终对这条公设耿耿于怀,孜孜不倦的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数学家们主要沿2条研究途径前进:

一条途径是寻找一条更为自明的命题代替平行公设;另一条途径是试图从其他9条公理、公设推导出平行公设来.沿第一

条途径找到的第五公设最简单的表述是1795年苏格兰数学家普雷菲尔(J.Playfair1748-1819)给出的: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原直线平行”也就是我们今天中学课本里使用的平行公理.但实际上古希腊数学家普罗克鲁斯在公元5世纪就陈述过它.然而问题是,所有这些替代公设并不比原来的第五公设更好接受,更“自然”.历史上第一个证明第五公设的重大尝试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Ptolemy,约公元150年)做出的,后来普罗克鲁斯指出托勒玫的“证明”无意中假定了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就是上面提到的普雷菲

尔公设.

1.2问题的解决

1.2.1非欧几何的萌芽

沿第二条途径论证第五公设的工作在18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意大利人萨凯里(Saccharin1667-1733)提出用归谬法证明第五公设,萨凯里从四边形ABCD开始,如果角A和角B是直角,且AC=BD,容易证明角C等于角D.这样第五公设便等价于角C和角D是直角这个论断.萨凯里提出另2个假设:

(1)钝角假设:

角C和角D都是钝角;

(2)锐角假设:

角C和角D都是锐角.最后在锐角假设下,萨凯里导出了一系列结果,因为与经验认识违背,使他放弃了最后结论.但是从客观上为非欧几何的创立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想方法,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前人的新途径.其后瑞士数学家兰伯特(Lambert1728-1777)所做的工作与萨凯里相似.他也考察了一类四边形,其中3个角为直角,而第5个角有3种可能性:

直角、钝角和锐角.他同样在锐角假设下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取决于其内角和;三角形的面积正比于平角与内角和的差.他认为只要一组假设相互没有矛盾,就提供了一种几何的可能.著名的法国数学家勒让德(A.M.Legendar1752-1833)对平行公设问题也十分关注,他得到的一个重要定理:

“三角形内角之和不能大于两直角”.这预示着可能存在着一种新几何.19世纪初,德国人萨外卡特(schweikart1780-1859)使这种思想更加明朗化.他通过对“星形几何”的研究,指出:

“存在两类几何:

狭义的

几何(欧氏几何)星形几何.在后一个里面,三角形有一个特点,就是三角形内角之和不等于两直角”.

1.2.2非欧几何的诞生

前面提到的一些数学家尤其是兰伯特,都是非欧几何的先驱,但是他们都没有正式提出一种新几何并建立其系统的理论.而著名的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波约(Bolyai1802-1860)、罗巴切夫斯基(Lobatchevsky1793-1856)就这样做了,成为非欧几何的创始人.高斯是最早指出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独立于其他公设

的人.早在1792年他就已经有一种思想,去建立一种逻辑几何学,其中欧几里得第五公设不成立.1794年高斯发现在他的这种几何中,四边形的面积正比于2个平角与四边形内角和的差,并由此导出三角形的面积不超过一个常数,无论其顶点相距多远.后来他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新几何,称之为非欧几何.他坚信这种几何在逻辑上是无矛盾的,并且是真实的,能够应用的,为此他还测量了3个山峰构成的三角形内角,他相信内角和的亏量只有在很大的三角形中才能显露出.但他的测量因为仪器的误差而宣告失败.遗憾的是高斯在生前没有任何关于非欧几何的

论著.人们是在他逝世后,从他与朋友的来往函件中得知了他关于非欧几何的研究结果和看法.匈牙利青年数学家波约在研究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几何,他称之为“绝对空间中的几何”,并写了一篇26页的论文《绝对空间的科学》.本论文出版时作为附录附于其父的书《为好学青年的数学原理

论著》.当时的波约已建立起非欧几何的思想,并且相信新几何不是自相矛盾的,在1823-11-23给他父亲的信中,波约写道:

“我已得到如此奇异的发现,使我自己也为之惊讶不止”[1],在非欧几何的3个发明人中,只有罗巴切夫斯基最早且系统地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罗巴切夫斯基曾卓越的指出:

“直到今天,几何学中的平行线理论还是不完善的,从欧几里得时代以来,两千多年来徒劳无益的努力,促使我们怀疑在概念本身之中并未包括那样的真实情况,它是大家想要证明的,也是可以像别的物理规律一样单用实验(如天文检测)来检验.最后,我肯定了推测的真实性,而且认为困难的问题完全解决了”,“不论是如何给出的,只可以认为是说明,而且数学证明的完整意义不是不应该获得尊重的”[2].他的工作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引用与欧氏第五公设相矛盾的命题,即直线外1点可作2条平行线为假设,并且把他同欧氏几何中其它公设和公理相联系.经过推理后,得出3个结论:

(1)用欧氏几何其它公设和公理不能证明欧氏第五公设,即第五公设是独立的;

(2)与第五公设相矛盾的公设同欧氏几何其它公设、公理相结合,展开一系列推理,获得了许多在逻辑上无矛盾的定理,构成了不同于欧氏几何的新的几何学;(3)这种逻辑上无矛盾的几何学的真理性同物理学中的定理一样,只能凭实验,例如用天文观测来检验.这3条结论显然与欧氏几何不同,是一种全新的几何体系,是罗氏独创性思维的结晶.他的结论是在1826年2月的一次学术报告上以《简要叙述平行定理的一个严格证明》为题报告的.由于罗巴切夫斯基对非欧几何的特殊贡献,人们把这种几何称为罗氏几何.

1.2.3非欧几何的发展与确认

非欧几何要获得人们的普遍接受,需要确实的建立非欧几何自身的无矛盾性和现实意义.罗巴切夫斯基终其一身努力最后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1854年,黎曼

(G.F.B.Riemann1826-1866)摆脱高斯等前人把几何对象局限在3维欧几里得空间的曲线和曲面的束缚,从维度出发,建立了更一般的抽象几何空间.黎曼仿照传统的微分几何定义流形上2点之间的距离、流形上的曲线和曲线之间的夹角.并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展开对n维流形几何性质的研究.在n维流形上他也

定义类似于高斯在研究一般曲面时刻画曲面弯曲程度的曲率.他指出对于3维空间,有以下3种情形:

(1)曲率为正常数;

(2)曲率为负常数;(3)曲率恒等于0.黎曼指出后2种情形分别对应于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和通常的欧氏几何学,而第一种情形则是黎曼本人的创造,它对应于另一种非欧几何学.黎曼创造的几何中的一条基本规定是:

在同一平面内任何2条直线都有公共点(交点).在黎曼几何学中不承认平行线的存在.它的另一条公设讲:

直线可以无限延长,但总的长度是有限的.黎曼几何的模型是一个经过适当“改进”的球面.19世纪70年代以后,意大利数学家贝尔特拉米、德国数学家克莱茵和法国数学家庞加莱等人先后在欧几里得空间中给出了非欧几何的直观模型,从而揭示出非欧几何的现实意义.贝尔特拉米的模型是一个叫“伪球面”的曲面,它由平面曳物线绕其渐近线旋转一周而得.贝尔特拉米证明,罗巴切夫斯基平面片上的所有几何关系与适当的“伪球面”片上的几何关系相符合:

也就是说,对应于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的每一断言,就有一个伪球面上的内蕴几何事实.这使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立刻就有了现实意义.克莱茵的模型比贝尔特拉米的简单明了.在普通欧氏平面上取1个圆,并且只考虑整个圆的内部.他约

定把圆的内部叫“平面”,圆的弦叫“直线”(根据约定将弦的端点除外).可以证明,这种圆内部的普通(即欧氏)几何事实就变成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的定理,而且反过来,罗巴切夫斯基几何中的每个定理都可以解释成圆内部的普通几何事实.在克莱茵之后,庞加莱也对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给出了模型:

在欧氏平面内划1条直线,而使之分为上、下2个平面,把不包括这条直线在内的上半平面作为罗氏平面,其上的欧氏点当作罗氏几何的点,把以该直线上任一点为中心,任意长为半径所做出的半圆作为罗氏几何的直线,然后对如此规定了的罗氏元素一一验证罗氏几何诸公理全部成立.这样一来,如果罗氏系统在今后出现了正、反2个相互矛盾的命题的话,则只要按上述规定之几何元素之间的对应名称进行翻译,立即成为相互矛盾的

2个欧氏几何定理,从而欧氏几何就有矛盾了.因此,只要承诺欧氏几何是无矛盾的,那么罗氏几何一定也是相容的,这就把罗氏几何的相容性证明通过上述庞家莱模型转化为欧氏系统的相容性证明.由于人们承认欧氏几何是相容的,因此,罗氏几何也是相容的.这样一来,就使非欧几何具有了至少与欧氏几何同等的真实性.至此,历经2000余a,非欧几何学作为一种几何的合法地位可以说充分建立起来了,也真正获得了广泛的理解,人们最初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2非欧几何发展史的启示

非欧几何的诞生,是自希腊时代以来数学中一个重大的革新步骤.在这里我们将沿着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来叙述这一历史的重要意义.M.克莱茵(M.Klein)在评价

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说:

“非欧几何的历史以惊人的形式说明数学家受其时代精神影响的程度是那么厉害.当时萨凯里曾拒绝过欧氏几何的奇异定理,并且断定欧氏几何是唯一正确的.但在一百年后,高斯、罗巴切夫斯基和波约满怀信心地接受了新几何”.

2.1对数学学科本身

2.1.1数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通过逻辑演绎法建立的非欧几何体系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使人们清楚地看到数学可以有自己的逻辑体系存在,从而独立发展.数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突出

表现为:

数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具有超前性,它可以独立于物理世界而进行,可以超前于社会实践,并反作用于社会实践,推动数学乃至于整个科学向前发展.19世纪前,数学始终与应用数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即数学不能离开实用学科而独立发展,研究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非欧几何第一次使数学的发展领先于实用科学,超越人们的经验.非欧几何为数学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维,按照数学的逻辑要求自由自在的进行思考.于是数学被认为应当是那些并不是直接地或间接地由于研究自然界的需要而产生出来的任意结构.这种观点逐渐被人们了解,于是造成了今天的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分裂[1].

2.1.2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充分自由

非欧几何的创立,使一直为人们意识到但未曾清楚地认识的区别呈现出来了即数学空间与物理空间的不同.数学家创造出几何理论,然后由此决定他们的空间观.这种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的空间观、自然观,一般并不能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等内容,它仅仅强调这样一些事实:

人们关于空间的判断所获得的一系列结论纯粹是自己的创造.物质世界现实与这种现实的理论,永远是两回事.正因为如此,人类探索知识、建立理论的认识活动才永远没有尽头.非欧几何的创立使人们认识到数学是人的精神的创造物,而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临摹,这样就使数学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同时也使数学丧失了对现实的确定性.数学从自然界和科学中解脱出来,继续着它自己的行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