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读书报告范文.doc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03168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作品读书报告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学作品读书报告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学作品读书报告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学作品读书报告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学作品读书报告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读书报告范文.doc

《文学作品读书报告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读书报告范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作品读书报告范文.doc

选读一本指定的理论著作(不是文学著作),写一篇读书报告。

具体步骤:

1.全书提要,研究书目的出版信息:

必须先概述材料的有关情况(书名、作者、出版处所、年月、版次、期号等),然后可以对书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做简要提及。

2.确立论题:

每人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选择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3.论著的内容摘要;

a.摘记原文:

根据论题,摘录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制成摘记卡

b.查阅其他书籍杂志,掌握相关的资料

读书时要边看边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

最好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

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

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

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作者的传记;作者其它作品;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其它作者的回顾;同类或有关著作)来补充你的论点。

4.正文或梳理(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精神特质)、或辨析(对书中某一观点提出一

己之思辨)、或探究(论述该书内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或比较(将该书与同类著作做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或溯源(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

观点自由、行文规范、杜绝抄袭,3000字以上。

不论褒贬,都要平实叙述,务必不要带有感情色彩,少用“!

”与“?

”,少用口语,少用缩略语或网络流行语。

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不论持何观点,都要做到自圆其说,使人信服。

5.参考文献(写作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均应于报告后列出)。

引文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子:

[意]但丁.《神曲?

炼狱篇》[m].田德望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第146页。

6.读书报告比较随意,不像论文那样格式要求那样严谨,这里只是给大家一点参考;切记,勿写成结合自身经历的读后感。

篇二:

读书报告模式及范文

1读书报告模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

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

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

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

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

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

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

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

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它有关的书来看,包括:

1、作者的传记;2、作者其它作品;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4、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等)。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扬与批评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

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

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

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

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

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

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

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

引述其它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

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别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七、读书报告的内容可包括:

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

4、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5、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6、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7、读后感:

(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4)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

(5)本书令你引发的期望

8、从本书有何收获;

9、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

八、读书报告的撰写步骤:

(一)写版本阅读:

为了比较准确理解原著精髓,推荐阅读“全本”;

(二)确立论题:

每人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选择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三)收集资料:

1、摘记原文:

根据论题,摘录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制成摘记卡;

2、查书籍杂志到校图书馆,区图书馆或市图书馆,依据目录检索相关书籍。

同时也使学生更清楚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

3、上网搜索:

如选用专业搜索网站:

(四)报告的内容:

选题理由、确立观点、论述观点

(五)注意点:

语言的流畅、观点与论述的一致。

2读书报告范文

1《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老人与海是一本让你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与执着的书。

老人桑蒂亚戈在与一条大鱼的斗争中表现出了无畏的勇气与毅力,他是一位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

鱼非常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在海上老人与前来抢食的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但他还是没能保住鱼。

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但他却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他最后被打败了,却没有失败,因为他在抗争时的坚韧已经让他得到了胜利,他在与自己的极限的抗争中已经得到了胜利。

生活也是这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不放弃。

海明威告诉我们一个人遇到挫折时要永远的抗争,永远的去拼搏,在不屈的抗争中得到永远的、无形的胜利。

老人的身上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它让他与大海和命运发出了挑战。

他的船是旧的,船帆是破烂的,一切都昭示着他以前打鱼时并不顺利。

但他顽强的精神支撑着他向所有的挫折发出不屈的音符,为他的人生谱写一曲优美壮阔的乐章。

他依然坚持着——依然坚持着。

他不懈地与大海抗争,与命运抗争,与所有的挫折与不如意抗争。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这种不懈的抗争,跨越时间与生命的抗争!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而你能不能成功就在于你能否把它发挥出来,在与磨难的抗争中发泄出来。

文章中好几次都提到了狮子。

那不是狮子,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它昭示着老人无冕之王的光辉!

有人说老人哪里胜利了?

他明明没有带回那条大鱼。

但是胜利并不在于是否带回了鱼,而是在于他有没有挑战自己的极限。

老人成功了,他打到了那条让所有人惊讶的大鱼,至于到底有没有带回来已经不重要了,能打到这条鱼本身已经是个奇迹

我在面对着困难时,我会想着成功就在眼前,于是就对克服困难产生了希望,会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的走下去,直到成功。

生活就是一个一个的困难组成的。

老人那永不言败的精神,将引领着我走向成功,走向希望。

海明威写这个小说的本来用意就是要我们能鼓起勇气,与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去抗争,与所有的磨难和“不可能”去抗争。

困难对我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我们心中的畏惧,而老人战胜了心中的畏惧,于是他被万人所瞩目,他被赞美,被人们所推崇。

海明威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因为生活中的种种打击而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要像那举起鱼叉的勇敢的老人一样面对生活中的所有的阻碍,与风暴抗击。

而你也在不断挣扎中成长,变得越来越成熟。

我们所受的种种不如意,难道比老人所受的苦难要多吗?

老人抗击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抗击?

为什么我们不能跨越心中的那道障碍,勇敢的面对那些阻碍?

请勇敢的直视前方,远处的风暴固然恐怖,但你终究要面对。

人生的路上逃避不是办法,只有抗击才能得到成功与欢乐!

2《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

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

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

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

他的一生非常的坎坷,经历过两次世界战争。

战争让他得到荣誉,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因为这些不寻常的经历,他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作品,《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等。

其中《老人与海》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

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

48小时售出500万册,50小时售出530万册!

当他被宣布为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得主时,评论界一致称好。

海明威自己认为是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

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内容简介:

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

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

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

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

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

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

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让其他的渔夫佩服不已。

老人回到家,倒在床上,沉沉的睡去。

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

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

读后感: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报道,说某某人因为感情不顺利就闹自杀,某某人因为工作不顺心而做一些危害他人的事。

难道那些问题真的那么的难解决?

难道生命对于他们而言真的这么随意?

难道他们不在意那些关心爱护他们的人?

我觉得如果真的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你觉得过不去的坎,可以来看看《老人与海》!

真的,读完这本书你才知道什么事真正的人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

他与大海,与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对抗,而我们现在只是面临一些学习上、生活上的挫折,与老渔夫相比,真的只是小巫见大巫。

他的双手已经长满老茧,皮肤也已经被刺眼的阳光晒出斑点,那艘破烂的渔船也不能抵御什么风暴,自己那破旧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那种。

但是,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和那个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馆喝酒聊天,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缕阳光出海捕鱼。

无论有没有收获,他都会坚持出海捕鱼,这不只是因为他要依靠捕鱼谋生,而是捕鱼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种记忆。

最后一次捕鱼,他抓到了一条大鱼。

虽然,最后那条大鱼被鲨鱼吃光了,只剩下白色的骨架。

但是,老渔夫那种不言败的精神,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他勇敢去付出的那种行为,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特别是我们大学生,我们还很年轻,还有很多的机会;我们暂时还没有要为生活而奔劳,也就不知道生活的艰难。

我们所说的挫折、烦恼,只能说是小小的不如意。

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像那个老渔夫一样,艰难的活着。

那些农民工、小贩、修补匠。

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个“老人”。

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我们城市的建设,是依靠他们那坚实的臂膀挑着一担担的砖石垒。

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尊敬他们、也学习他们,他们就是《老人与海》的一种现实演义,他们也是那么坚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刚读完时我觉得很好奇,为什么作者没让老人最终获得胜利呢?

后来想想,老人有句话正好解答了这个疑问。

老人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

”这也正是这本书所揭示的意义。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

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3.《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当你阅读一本书时,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了那个书中所构想的世界。

因为书所有的“灵魂”不同,自然那个所构想的世界也不一样。

而我所指的“灵魂”,就是每本书,其自身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愿望。

我们会因为那些感人的书,而潸然泪下,或因为那些记录屈辱历史的书,而热血沸腾,甚至因为那些武侠、玄幻的书,而将自己想象成天下第一的人。

《老人与海》却是一本能让人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什么才是坚强的书,一本实实在在的好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受到挫折、失败还有许多负面的情绪,许多人因此而消极、失去对生活的热爱。

而《老人与海》却刻画出一个与大海搏斗,在艰难的环境下,奋力生活的老渔夫。

大家应该记得,在书中提到过,老人的渔船上那破旧的帆布,就像是一篇三:

读书报告范例

(文学院读书报告写作范例与要求,请务必照此填写):

文学院读书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09041101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封面填写说明:

1.专业:

文学院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对外汉语、新闻、广告4个专业,同学们请照此填写。

2.学号:

填写8位数的学号,见上面范例。

(此页由学生填写,填写说明:

1.篇目类型:

填写阅读作品所属的学科或课程。

2.书名篇名:

为所读作品的名字和文章的题目。

3。

页码:

是同学标明写的报告在哪页。

目录篇四:

读书报告范文

抒写个性与济世载道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读书报告

摘要:

周作人的人生观和文学观始终交织着表现个性和国民性的矛盾运动。

他的“言志”和“载道”的文学史观可以用彰显个性和济世载道来加以阐释。

关键词:

言志与载道明末文人周作人出世入世

一“言志”和“载道”的辨析

周作人的“言志”和“载道”的文学观不是静止的,在他创作的各个不同时期,他的文学观都有所不同。

(一)1927年前

1908年周作人在《河南》上发表的《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可以概括他早年的文学观点,即反对梁启超小说为政治“载道”的文学观,但承认文学对时代对民族的“非实用”的“远功”。

周作人认为文章的使命是“一曰在裁铸鸿思汇合阐发之也。

二曰在阐释时代精神的然无误也。

三曰在阐释人情以示世也。

四曰载发扬神思,趣人心以近于高尚也。

”[1]简言之,文学的使命就是振奋国民精神,关注国民性。

只是文学所载之“道”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远功”。

同时,受西方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的影响,他接受了强调人性发展的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文学观,高度重视个体的意义。

周作人在《谈龙集》的同名文章中阐释了“个性的文学”应具备的特点:

1.创作不宜完全抹杀自己去模仿别人

2.个性的表现是自然的

3.个性是个人唯一的所有,而又与人类有根本的共同点

4.个性就是在可以保存范围内的国粹,有个性的新文学便是这国民所有的真的国粹的文学[2]

(二)1927—1937年

五四落潮之后,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左右两派的激烈冲突,使周作人陷入了一个矛盾的夹缝之中,于是他逃回了“自己的园地”,选择了回归自我的个人主义道路。

表现个性的文学思想成为影响他后来文学观的主导。

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周作人对“言志”和“载道”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在他看来,“言志”的文学核心是抒发感情,所以又可称为“即兴的文学”或是“革命的文学”。

与之相对,“载道”的文学则以儒家思想、说教意识等内容作为主体,是“赋得的文学”和“遵命的文学”。

周作人尊前抑后的倾向是十分明显的。

他认为“,言志之外所以又生出载道的原因,是因为文学刚从宗教脱出之后,原来的势力尚有一部分保存在文学之内,有些人认为单是言志未免太无聊,于是便主张以文学为工具。

再借这工具将另外的更重要东西———‘道’表现出来。

[3]周作人的“言志”和“载道”思想是存在矛盾的,他在排挤一切“载道”派的同时,实际上潜意识中已经承认了“载道”对于是文学必不可少的。

于是他开始打破“言志”和“载道”之间的界限,改变了言志和载道的机械对比,指出“言他人之志是载道,载自己之道是言志”,“以此(俞平伯的意境)言志,言志固佳,以此为道,载道亦复何碍?

”可见,周作人并不绝对的反对“载道”,只不过“载道”的文学必须以“言志”为前提。

(三)1937—1945年

进入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文学观出现了表面上的大反扑。

周作人竭力地将儒家思想意识形态化,强调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重视人本性的求生意志的儒家本位主义,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的传统道路,主张“凡国民应以国家民族为前提,文人也在其内。

”[4]他对30年代自己提出的“言志”“载道”的观点作了实质性的修改,把文学“直截了当地以诚与不诚分别”[5]。

他所“真实”,本于人生、本于心。

说这种思想的转变是表面的,是因为周作人的这些观点不是来自于一个文学家,而是来自于政治家。

这一时期出任说的“诚”是儒家所强调的基本思想之一,大概是指文学的伪职的特殊经历,使他不得不重新阐释自己的观点,以求精神上的解脱。

把周作人所提出的“言志”和“载道”的理论用于他自身文学观的发展与转变的分析,而不是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似乎更为恰当。

“言志”和“载道”的斗争是以“载道”为主转变为“言志”为主的过程。

由对国家社会民众的积极关注到钻进以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为基础的象牙塔。

最后,周作人将言志所表现的个性与载道所在的济世同归于“诚”,实际是超越了“言志”和“载道”的狭隘束缚,将文学与艺术、人生合而为一,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现代著名学者曹聚仁对周作人的思想变迁有着精确生动的概括,他说:

“周先生十余年思想的变迁,正是从孔融到陶渊明二百年间思想变迁

的缩影。

”[6]

二明末文人与周作人

周作人对晚明文学的情有独钟一个重要原因是晚明文人和他们的文章与周作人的人生观存在共鸣。

(一)思想的矛盾性

周作人不是没有看到他所欣赏的晚明文人在思想和创作方面存在的矛盾性,只是这些矛盾的思想与周作人自身人生观的双重性是同构的。

明末社会的动荡和黑暗使明末文人不得不退居于艺术的世界。

他们的隐逸是被迫之举。

周作人评述说“明朝的名士的文艺诚然是多有隐遁色彩,但根本上却是反抗的?

?

大多数真正文人的反礼教的态度也很显然。

”[7]正因如此,他们的文章既具有闲适的风韵,又隐含着“亡国之音”的怨愤。

周作人在自传中介绍了一个关于自己是老和尚转世的说法。

无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是周作人的确具有古代名士的精神风貌。

他就像一个活在现代的古代书生,面对着出世和入世的思想困境。

一方面他有儒者的风范,即使声称要闭门读书,深入到骨髓的儒者气质也使他时刻关注着世态炎凉;另一方面,他又是道家尤其是释家文化滋养长大的宠儿,因此质朴、单纯、自然的生活态度,闲适、优雅的精神状态也同样是输入到他的潜意识之中。

(二)解决矛盾的途径

为了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晚明文人和周作人选择了相同的道路,即尊重、提倡文学的个性、反对枯燥干瘪的宣扬道统。

其不同之处在于晚明文人的张扬个性,来自于其“入世”不得的无奈,周作人的表现个人似乎更多的与他的性格相关,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周作人对晚明文人的好感几乎是从不掩饰的。

追求率真与自然的真性情、真趣味,在他看来,这本身就是摆脱假道学与八股文之后的一种人性的复归。

晚明文人“以文自娱”的写作姿态也源自于他们的生活态度——一种庄子式的艺术化的生活态度。

公安派和竟陵派提出“独抒性灵,不拘俗套”、“信腕信口,皆成率度”的主张被周作人视为是新文学的来源。

正是人格中散发着的个性魅力,使晚明小品普遍具有为争取精神自由而表现出来的洒脱、自娱的心境;具有那种超脱政治功利而表现出来的满足自我、发泄自我的审美体悟式的价值取向;呈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和情调,异于秦汉古文、六朝骈文、唐宋八大家散文而自成一格[8]。

周作人看似矛盾的思想是以一条主线来贯穿的———以个人主义

和人道主义。

他的个人主义与现在所说的西方个人主义是有区别的。

同五四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周作人追求的个人主义更近于尼采所说的“成为你自己”,即确立真正的自我。

对自我价值的过多强调,最终使周作人将济世的情怀理想化了,它们成为审美、欣赏的对象,成为一种“爱好”和“趣味”。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高远的理想到底只是我们心中独自娱乐的影片”,于是释家道家生活态度最终占了上峰。

同样的体现自我价值和表现趣味的倾向,使周作人自觉地选择散文,自觉地将生活审美化,人生艺术化。

(三)周作人归于个性的原因

三出世与个性,入世与载道

(一)中国人的出世和入世

中国人是偏感性的,圆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