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8009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docx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具有进入壁垒低、发展速度快、投资回报率比较高、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

      家用医疗器械,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适于家庭使用的医疗器械,它区别与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操作简单、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是其主要特征。

      美国《财富》杂志将家用医疗器械列为未来10年增长最快的行业。

据Frost&Sullivan公司针对美国家用医疗器械的统计显示,1997年,美国家用医疗器械产值已达14.4亿美元,1992年至200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80%。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每年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5%—18%,2005年销售额已逾730亿元,2006年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05%,远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

      另据统计,欧美国家的平均消费中,保健产品的消费占了总支出的25%以上,而我国现在仅为0.07%,其中人均保健品消费仅为31元,是美国的1/7。

日本的1/12。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成长迅速,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疾病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自我治疗、自我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那些出院的患病群体来说,也迫切需要在出院后使用各种家用医疗用品进行持续性康复治疗,同时,家用医疗器械的发展也与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所倡导的“预防为主”的方向不谋而合。

      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近1.7亿,并且每年还在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

老年人是家用医疗器械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也为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事实上,在我国家用医疗器械领域,那些早期进入的企业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韩国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入中国的短短5年内,以独特的体验营销模式,取得了其主推产品温热治疗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佳绩;国内的周林频谱仪、哈慈五性针、氧立得、利德治疗仪、安必信减肥按摩仪等,其销售规模和利润也相当可观。

     家用医疗器械可分为家用治疗仪、家用检测仪器、家用保健器械和家用护理康复器具四大类。

家用治疗仪包括家用超声波治疗仪、家用颈椎腰椎牵引器、牵引椅、助听器等;家用护理康复器械包括功能床、睡眠仪、制氧机等;家用保健仪器包括便携治疗仪、电动按摩产品系列、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家用检测器械包括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等。

     对于家用医疗器械来说,疗效是最为消费者所关注的,治疗性、保健性的家用医疗器械以及按摩器具因为大多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能够较快的缓解症状,深受消费者欢迎,如果价格适中,定位于普通大众,销量巨大。

      目前全国有各类医疗器械企业大约1.2万家,其中专营家用医疗器械企业大约有2000家,还有很多医疗器械销售企业委托电子生产制造企业贴牌生产。

     家庭医疗器械主要的经销渠道有零售、代理、网购、团购和连锁经营等多种形式。

据了解目前直接零售的利润率为50%—60%,直接批发的利润为20%以上。

    从整个产业链看,家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真正具有核心专利技术的生产企业并不多,在生产制造这一环节已基本饱和,新一抡的价格战和淘汰重组一触即发。

而在家用医疗器械终端销售环节,如药店、超市、百货商店等还是家用医疗器械的主要销售渠道,真正大型的家用医疗连锁专卖店并不多,规模也不大。

以目前全国最大的家用医疗器械连锁机构康复之家为例,目前店铺总量仅有30多家,且主要集中在北京,年营业额还不到5000万元,垄断格局短期内还很难形成,这也预示着新的投资机会。

      总体来看,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具有进入壁垒低、发展速度快、投资回报率比较高、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

     尽管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成长迅速,潜力巨大,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

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

以轮椅为例,目前全国共有127家企业生产,虽然品牌各异、种类繁多,但功能大都相差无几,价格却相差很大。

     第二:

同类产品缺乏国家统一的质量标准。

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质量控制标准,同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不利于消费者选购产品,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以现在热销的经络治疗为例,各类经络治疗品牌不下50种,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功能、材质略有区别,但每家企业质量控制标准却各不相同。

     第三:

夸大宣传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一些多功能治疗仪、保健按摩器等产品的宣传页中,包治百病、“革命性突破”、“重大科技创新”等跨大其词的宣传屡见不鲜。

如果这中情况不能到到有效限制,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很可能将重蹈保健品行业的覆辙,引发公众信任危机。

    第四:

市场尚需培育。

家用医疗器械的消费与人民的生产水平密切相关,除此之外,更多的消费者还是习惯去药店购买,一方面与专业的家用医疗器械商店比较少有,另一方面也与消费者习惯有关。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培养都需要时间。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呈现出以下主要趋势:

    第一:

医疗器械家用化。

发达国家医疗保健网的发展经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医疗保健完全依靠综合和专科医院;第二阶段:

常见病、多发病以社区医院为主体;第三阶段:

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骨干,社区医院为分支,家庭医疗、康复、预防为补充。

     我国目前正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度时期,家庭预防、医疗和康复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很多的大型医疗器械正趋于小型化、电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除了血糖仪、血压计等常见的家用医疗器械外,目前已经有超声波治疗机、心电监护仪、脂肪测定仪、血脂测定仪等产品走入家庭,而以往这些只有在医院才能看。

     第二:

家用医疗器械电器化。

如同个人电脑的发展厉程,开始是大型机构使用大型机器,后来商用转为家用,个人电脑逐渐普及,现在个人电脑已成为了一种很普通的家用电器,医疗器械也开始呈现从医院用医疗器械到家用医疗器械,再到家用医疗电器的发展趋势。

     第三:

销售渠道专业化。

与家用电器从原来的百货商店分离出来成为专业的家用电器专卖店相类似,专业的家用医疗器械专卖店也将逐渐分离出来,成为家用医疗器械的主要经营模式。

家用医疗器械专卖连锁不仅能够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而且还能有效提高产品与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家用医疗器械这座待开采的金矿,已经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家用医疗器械连锁专卖店很可能会成为家用医疗器械销售的主流,在“终端为王”的时代,家用医疗器械销售领域,谁又将成为下一个“国美”或者“苏宁”呢?

家用医械消费渐成气候基础市场潜力吸引投资

 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结合,促使面向家庭和社区的医疗器械产品及其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GDP保持高位增长和新医改启动的双重动力,正全力推开家庭用医疗器械市场的潜力之门。

   在与第6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下称“医博会”)同期举行的第五届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就面向社区和家庭的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和探讨。

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认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结合,已经促使面向家庭和社区的医疗器械产品及其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医药经济报》记者了解到,不少跨国公司都看好了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正通过各种方式加快跑马圈地,而近两年国内企业也已经向这一领域发力。

中国市场作为未来的第三大医药消费体,家用医疗器械消费规模必将越来越大,这一点已成为共识。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提醒说,由于国内在二、三类医疗器械在监管和市场等各方面仍未成熟,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基础市场潜力吸引投资

  事实上,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入中国已经很多年,并占领了大部分国内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和出口市场。

而近期以来,在较为低端的家庭和社区用医疗器械的巨大潜力,又被一些跨国公司虎视眈眈。

种种活动迹象表明,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在低端市场布局。

  今年4月初,一直致力于家用医疗器械的日本欧姆龙工贸(大连)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公司正式更名为“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这宣告了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部分从原先从属于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转为独立运营。

  对于从事业部转变为独立营运公司,在本次医博会展场,新更名的欧姆龙健康医疗日籍总经理尾关透告诉本报记者,欧姆龙这两年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快速,而公司独立运营后,在集团的级别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将对其在华业务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株式会社旗下各公司以及GE医疗器械等跨国公司也频频在华进行家用医疗器械方面的合作和投入。

另外,部分投资机构对国内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前景也非常看好,并已转向了投放巨资的实际行动。

   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不断有资本频频接触国内部分技术较领先的家用医疗器械厂家。

而有消息显示,国内家用糖尿病检测仪生产龙头怡成生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了红杉资本与优势资本共同注资,资金达到7000万元人民币。

    这一系列跨国公司的新举措或许指出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那就是中国新医改带来的医疗普及化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潜力已经得到了国际巨头的高度关注,包括国外专注于该领域的跨国公司在内的企业将在中国展开新的争夺。

    近年来,中国医疗模式在逐渐接轨国际,从原来的治疗性医疗模式向全面的预防式医疗模式发展,尤其是新医改政策和中国医疗卫生发展规划的政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商机。

在公司独立运营后,我们都可以花很多的精力,按照中国市场的需求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尾关透如是告诉本报记者。

  慢病监测产品飞速增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跨国公司对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关注主要放在慢性病及老年人相关疾病领域上,包括糖尿病的血糖监测、高血压的血压测量仪及其他一些常见、长期需要接受控制和治疗的监测产品上。

   有资料显示,这些领域在国外市场已经相对成熟,保健或监测性健康医疗器械的投入已经成为欧美日等国家居民消费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内家用医疗器械尽管产品品牌众多,但患者人群的人均持有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然而,这也正是其潜力所在。

第五届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高峰论坛上,有专家认为,中国接近2亿的高血压患者和6000万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我国与慢性病相关的家用医疗器械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中国每年在该领域的规模就可达到几十亿元。

  而此前的市场数据也同样显示,已经在国内市场专注于家用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已经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如前述的怡成生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其刚获得巨资投入。

资料显示,怡成生物电子过去3年的年增长率都达到50%以上。

   另外,欧姆龙健康医疗的年增长率也从2006年以前的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的局面,转变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并在2009年其血压计首次超越日本、欧洲等国家的增长率,从而占据了国内市场约65%的市场份额。

欧姆龙健康医疗品牌战略中心部长王莹告诉本报记者,慢病医疗器械相关龙头公司的高速发展,也反映出家庭用医疗器械用于慢性病和老年人疾病的市场空间在不断放量。

   

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本报记者了解到,从社区和家庭用医疗器械国内生产销售来看,目前国内涉及该领域的企业和产品品牌非常多,但是大部分企业规模小,产品较为单一,并且核心技术不明显,难以在质量上占据优势。

这样的产业结构在跨国公司携带先进技术和营销理念下,将会遭遇到较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提高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跨国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