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pptx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0790660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PPTX 页数:127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物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文物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文物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文物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文物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物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pptx

《文物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ppt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物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pptx

文物风险分析和应急管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14.04,目录,标准化篇,一、标准化的基础知识二、标准化的起源与发展三、标准化的重要性四、标准化对文物保护的作用,目录,标准,标准就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

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通俗的讲就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标准化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最优化原理,标准的分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标准的分类,

(一)、按标准的属性分类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二)、按标准的性质分类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对“物”的。

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对“事”的。

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人”的。

(三)、按标准的作用分类,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卫生标准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一、标准的基础知识二、标准化的起源与发展三、标准化的重要性四、标准化对文物保护的作用,目录,标准的起源和发展,原始标准化,古代标准化,近代标准化,现代标准化,1、同自然搏斗和劳动进化中产生2、带有标准化色彩的工具和原始语言符号,1、语言、文字和符号标准化2、度量衡器具标准化3、时期和青铜器标准化4、建筑标准化5、交通运输标准化,1、18世纪70年代后人力有意识地组织标准化活动2、基础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发展、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完成,1、20世纪60年代2、扩展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国际标准化发展历程,工业化时代,二战后,新世纪,起步阶段(美国惠特尼:

标准化之父),迅猛发展阶段(1946年成立ISO),国际化快速迈进阶段,中国标准化发展历程,古代标准化,近代标准化,新中国标准化,起源阶段(历史悠久,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发展缓慢(政局不稳,发展缓慢),快速发展阶段,一、标准的基础知识二、标准化的起源与发展三、标准化的重要性四、标准化对文物保护的作用,目录,标准的重要性,从发展趋势看,从国际上看,从作用上看,从地位上看,从性质上看,标准是规范市场客体的“法律”,标准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标准是走向国际的“通行证”,标准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一、标准的基础知识二、标准化的起源与发展三、标准化的重要性四、标准化对文物保护的作用,目录,文物保护的基本矛盾,文物数量巨大,文物保护力量相对薄弱,标准化,文物保护标准化的历程,1963年:

美国发布第一套针对文物保护措施的指南,开始使用“标准”这个概念。

1979年:

增加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解释了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于文物和他的客户的责任。

1978-1979年:

ICCROM开始关注文物保护标准化,标准培训委员会考虑起草国际性的文物保护标准,以预防“保护性破坏”。

1984年:

英国颁布针对遗址发掘文物保存的环境标准。

我国文物保护的标准化,始于:

20世纪30年代。

缺点:

没有系统的行业标准。

文物保护标准化的特殊性,文物保护是一个多样性极强的领域,控制好标准化与多样性的矛盾。

标准需留有余地,促进文物保护个性化发展。

风险管理篇,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危机管理的关系,风险评估是日常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一、为什么要进行风险管理工作二、基本概念介绍三、风险管理是什么四、风险管理的程序五、文物保护中的风险管理,目录,近年来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损失巨大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是人为造成的社会安全事件“SARS事件”则是由于当时未知的一种病菌病毒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8月的美加大面积停电事故是人为造成的影响巨大的事故灾难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给东南亚国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则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法轮功干扰卫星信号以上这些都属于事先很难预知的突发性事件,给人类造成了惨痛的悲剧。

为什么要进行风险评估?

一、为什么要进行风险管理工作二、基本概念介绍三、风险管理是什么四、风险管理的程序五、文物保护中的风险管理,目录,什么叫风险?

风险=可能性后果风险为产生不利后果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的概率,Risk&Hazard风险与危害,Hitlikely?

可能碰撞吗?

Effectserious?

结果严重吗?

Hazard危害,Risk风险,什么叫风险?

什么叫风险?

风险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又总是相对于主观选择的对象而言的,对于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影响,对于风险的四种认知,目前,社会各界对风险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二)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三)风险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四)风险是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概率,风险的特征,客观性突发性损害性不确定性(随机性)发展性,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风险与事故隐患的关系,风险、事故隐患、事故的关系图,海因里希法则,当一个单位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1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

隐患:

轻伤:

重伤及死亡=300:

29:

1,海恩法则,每1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隐患:

事故未遂:

轻微事故:

严重事故=1000:

300:

9:

1海恩法则强调两点:

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一、为什么要进行风险管理工作二、基本概念介绍三、风险管理是什么四、风险管理的程序五、文物保护中的风险管理,目录,什么叫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针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综合考虑法律、政治、社会、经济等因素,从风险管理准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处置,并在各环节中进行风险沟通、风险监测与更新的动态管理。

风险评估=危险性预评估分析+安全管理水平评价危险性预评估分析表现了预测预警的能力安全管理的水平体现了应急管理的水平,风险管理的两重意义,风险管理的两重意义,预警价值发现隐患、薄弱环节和问题事先给出重点区域及其抗风险能力的分级应急价值对原先未预测的危险进行准备培养动态生成处置方案的能力完善预案,风险管理需要回答的问题,风险出现的概率是多少?

风险如何控制?

风险后果是什么?

风险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风险?

什么是风险?

关键问题,风险的可接受标准是什么?

对于确定的高风险,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控制到什么程度;对于人们可以忍受的风险是否需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忍受的风险在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条件下会突然变成不能忍受的风险;,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可接受标准,一、为什么要进行风险管理工作二、基本概念介绍三、风险管理是什么四、风险管理的程序五、文物保护中的风险管理,目录,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风险评估,A.美国模式,B.加拿大模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47,我国现有风险评估过程图,第一步:

风险辨识,概念风险管理人员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全面和连续地发现公众可能面临的生命、财产、环境等威胁、损害。

特点是连续、不间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分析风险与规避风险,风险辨识的过程,风险辨识的方法一:

风险清单分析法,主要是分析考察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尽量将其全面罗列出来。

如果能够制定出比较全面的风险清单,就可以根据风险清单确定可能面临的大部分风险。

风险辨识的方法二:

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法是指风险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就风险管理单位可能遭遇的风险进行详尽的调查。

风险辨识的方法三:

德尔菲法,这种方法又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召集有关专家开会;另一种是采用问卷式调查,对专家发表的意见要由风险管理人员加以归纳分类、整理分析,有时可能要排除个别专家的个别意见。

风险辨识的方法四:

流程图法,将一项特定的生产或活动按步骤或阶段顺序以若干个模块形式组成一个流程图系列,在每个模块中都标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或风险事件,从而给决策者一个清晰的总体印象。

风险辨识的方法五:

因果图法,因果图法也称特性要因图,因其形状又称之为树状图或鱼刺图.为寻找产生某种风险问题的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专家评判法”等方法集思广益.同时将有关意见在图上反映出来,这种图就是因果分析图。

是从导致风险事故的因素出发,推导出可能的结果。

风险辨识的方法六:

事故树法,事故树法是从风险事故的结果出发,推导出引发事故的原因。

事故,中间事件,中间事件,基本事件,基本事件,基本事件,基本事件,第二步: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的概念风险衡量就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风险分析是对风险识别的深化。

风险分析是对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某一特定或几个风险事故发生的损失率和损失程度做出的统计,以此作为选择风险管理技术的依据。

风险分析是对损失发生的频率和程度量化分析的过程。

风险分析的理论依据大数法则类推原理惯性原理,第三步: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把损失频率、损失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风险的影响,并对风险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风险评价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风险评价模式,风险度分析法检查表评价法矩阵评价法,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等级划分,第四步:

风险处置建议,风险处置的策略,承受风险现有的风险较低,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范围内注意维持现状,不必追加投入,或采取少量措施,巩固现有工作状况,风险处置的策略,控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但后果严重性不太高盗窃、交通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提高意识科学手段,第四步:

风险处置建议,风险处置的策略,转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但后果非常严重地震、瘟疫转移到其它责任方保险转移到其它承载物,第四步:

风险处置建议,风险处置的策略,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后果也严重重大危险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关、停、并、转,第四步:

风险处置建议,风险评估的作用,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预先找到可能发生事故的风险源,找到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通过技术革新和加强管理,能在风险向事故转化的过程中将其遏制住,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事先准备,事故一旦发生以后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恢复,从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一、为什么要进行风险管理工作二、基本概念介绍三、风险管理是什么四、风险管理的程序五、文物保护中的风险管理,目录,目的,维护文物本体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文化遗产的价值得以长久延续。

解决的问题,面临不同风险,应采取什么对策,才能以更小的成本、更低的代价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最大程度地延续遗产的价值,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明确文物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风险,现状,应急管理篇,目录,一、应急管理基本概念二、应急预案三、突发事件机理与预测预警四、应急管理与业务持续管理五、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应急,应急管理基本概念,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突发事件应对法结构与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上述四个阶段构成应急管理的完整周期,是一个循环过程。

突发事件应对是按照应急管理的时间顺序,与上述四个阶段对应的。

应急管理:

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政府的四项基本职能: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目前,政府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强应急管理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要务。

应急管理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综合性应急管理,应急管理的多元主体:

政府、企业、社会。

我国:

单纯依赖政府应急。

应急管理的全过程:

减缓,准备,响应,恢复。

我国:

重救轻防。

应急管理对象的全风险: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我国:

分部门、分灾种应对,缺少综合协调性。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制,统一领导:

各级党委的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一般(县);较大(设区的市);重大和特别重大(省,影响全国、跨省级行政区域或者超出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属地管理:

了解事发地情况,可在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反应,控制事态扩大,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目标实现应急管理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

应急管理法制的完善过程,应急管理法制的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国初步建立起危机管理机制非典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003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

应急管理法制的完善过程,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

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应急管理法制的完善过程,国务院在安排2004年工作时,把加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作出了部署;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同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2004年1月,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会议;2005年1月26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并原则同意国务院关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报告;当月底,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情况;2005年4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同年5至6月,国务院印发四大类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预案和省级总体应急预案也相继发布;,应急管理法制的完善过程,2005年7月下旬,国务院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强调:

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同年11月16日,国务院第113次常务会议通过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06年1月6日,国务院签署发布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国务院签署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10日起,国务院授权新华社陆续摘要播发五件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和九件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2006年6月15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7月7日至8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我国的应急管理法律情况,我国目前已经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有关文件111件,涉及防洪、破坏性地震、消防、核电厂与辐射事故、矿山安全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但是,它们分部门、分灾种设立,不能适应综合性应急管理的需要。

目录,一、应急管理基本概念二、应急预案三、突发事件机理与预测预警四、应急管理与业务持续管理五、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应急,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概念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所作的全面、具体的计划与实施方案;预案的内容要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使应急预防、预警、保障等工作有章可循;有利于对突发事件快速作出响应和进行处置;有利于避免和防止突发事件扩大或升级,减少损失;有利于开展突发事件后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作用,应急预案,美国应急预案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应急救援还被看作是邻居、宗教团体及居民社区的一种道德责任,而不是政府的责任1967年美国开始统一使用“911”报警救助电话号码1979年,美国成立“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标志着应急管理成为了美国政府的一项核心公共服务职能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地方政府、企业、社区等开始大量编制应急预案;但是,直到1982年,还有20%的地方政府没有正式的应急预案1992年美国发布联邦应急预案(FederalResponsePlan)2002年美国成立“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ofHomelandSecurity,DHS)2004年美国发布国家应急预案(NationalResponsePlan),我国应急预案发展过程,1.单项应急预案阶段长期以来,在煤矿、化工厂等高危行业的工业企业,相关法律法规都要求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公安、消防、急救等负责日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部门,都已制定各类日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地震局在国内地震重点危险区开展了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1991年编制完成了国内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199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核电企业编制核电厂应急计划;1996年国防科工委牵头制定了国家核应急计划。

我国应急预案发展过程,2.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形成阶段2001年上海市开始编制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2003年“非典”暴发,03年9月,北京市发布了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200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小组”,开始全面布置政府应急预案编制工作;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5(新26)件专项预案、80(新86)件部门预案,国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

截至2006年底,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共制定各类应急预案135.6万件;到目前已超过150万件。

国家应急预案体系,ESF#1交通运输ESF#2无线通讯与信息技术ESF#3公用事业与工程ESF#4灭火救援ESF#5应急管理ESF#6大众关怀ESF#7资源支持ESF#8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ESF#9城市搜救ESF#10危险化学品救护ESF#11农业与自然资源ESF#12能源ESF#13公共安全与安保ESF#14社区安全与经济稳定ESF#15应急公共信息与外交,财务管理海岛事务国际协调后勤管理私有部门协调公共事务科学技术民族关系自愿者与捐赠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生物事件巨大灾害网络事件仪器与农业事件核与放射性事件石油/危险品事件恐怖袭击与刑事案件,应急支持功能附件(ESF),事件附录(IA),支持附录(SA),美国国家应急预案(NRP),自然灾害/技术灾难,&反恐,问题:

预防、应急两手抓?

知道蓝、黄、橙、红所对应的预警级别?

知道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应急工作程序?

现有的应急管理模式与迅速扩大的区域规模相适应?

部门、地区、灾种管理的条块有效结合?

基层应急与本地化实施,解决方法:

区域应急体系是与环境组成的特殊的统一体,应急工作需要从基层开展,建立本地化的应急方案。

城市突发事件对公共安全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地区级和局部区域对突发事故的及时响应。

无论在事前,事中,事后都需要当地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特别强调在最初的时间内将本地事故就地解决的安全保障与事故应急方案。

由于不同地区在文化、价值观、组织机构设置、响应能力、科技水平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存在的潜在危险也不同,因此突发事故应急与本地化防范方案应具有本地化、可操作性的特点。

突发事故应急与本地化防范方案包括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强调公众对当地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危害的认识,参与到降低事故与伤害的行动中,保证安全并使各种损失最小化。

“本地化方案”能够有效协调当地政府,本地区企业及社区公众的社会应急联动方案,建立事故当地的自救体系,建立当地社会各阶层的协调机制和公众知情制度,要针对所在区域对特定突发事件的脆弱性问题和对突发事件转换耦合等系统性的控制力的研究,特别强调“本地事故本地解决”的安全保障与事故应急方案。

本地化实施中的条块关系,点、条、块、项目的关系点:

本质安全责任关怀条:

系统安全协同安全定期的检查、整改块:

公共安全知情并做好准备组织协调,配合保障平时的检查、宣传、督促项目:

关键点,发生在块,涉及多少条,本地化应急指挥形式的研究本地化应急组织形式的研究本地化应急运行形式的研究本地化应急资源形式的研究,分析报告,国际国内典型突发事件案例调查本地化影响因素的研究,统计结果,形式1:

集中指挥优点:

发展专业化、反应快速、指挥精确、指挥层次较少。

在大城市中,现有管理体制需要加强沟通、指挥各专业职能部门技术上有难度、指挥中心负荷过重,应急过度、过缓?

形式2:

授权指挥优点: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充分发挥专业职能部门能动性,指挥中心运行磨合期短、风险小;重点部门集中办公,好协作。

授权不充分不具体时怎么办?

其授权内容科学准确?

适于专项?

形式3:

协同指挥优点:

政府指挥系统与部门指挥系统职能分明,各有重点,互不冲突;构建多层次的指挥网络,利用现有部门分工,成本低。

一旦协同不利?

点集中指挥?

条协同指挥?

块授权指挥?

第一响应者谁是第一响应者?

第一响应者的职责做什么?

第一响应时间最佳响应:

动态博弈,第一响应者,第一响应者的培训与教育怎么做?

目录,一、应急管理基本概念二、应急预案三、突发事件机理与预测预警四、应急管理与业务持续管理五、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应急,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机理,突发事件机理分析是应急管理的基础通过突发事件机理分析,可以找到促成事件发生的风险因为,发现事件形成的规律和时间发展的动力,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发生机理直接导致突发事件出现的原因发展机理一个事件在空间上的扩展或在烈度上的增强演化机理发生于多个事件之间蔓延机理转换/转化机理衍生/次生机理耦合机理,机理体系层次,原则性机理,原理性机理,原理性机理是对整个事件过程和应急处理过程的规律性进行刻画。

地震,转换:

地震管线破裂火灾死亡蔓延:

地震房子裂了房子塌了死亡衍生:

地震谣言抢购踩踏死亡耦合:

地震海啸、滑坡死亡,爆炸,转换:

爆炸火灾蔓延:

爆炸新的大规模爆炸衍生:

爆炸人群受惊吓拥挤踩踏耦合:

爆炸易燃易爆化学品泄漏,非正常人群聚集,转换:

交通拥堵拥挤踩踏蔓延:

扩大规模分头行动进一步聚集衍生:

谣言恐慌抢购耦合:

不明真相人群加入恶意个别人利用暴力,相关安全相互影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值得重点注意考虑的是:

突发事件四大类型相关性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例如:

由于化学品物质泄漏时,正好遇上不利的气象条件可能会造成大规模人员疏散问题。

由自然灾害的二次影响引发导致的事故灾难;由敌对恐怖分子和“非技术”制造导致的事故灾难;,耦合程度,强耦合中度耦合弱耦合,强耦合,强耦合厄尔利诺现象,中度耦合,中度耦合风火,弱耦合,弱耦合旅客滞留事件,流程性机理,流程性机理是说明事件和应急处置过程的逻辑。

能量逐渐聚集,有合适出口,到达临界点能量释放,选择最优路径灾害最大化,引起其他反应,结束,更多能量释放,yes,yes,no,no,操作性机理,操作性机理是在流程性机理的基础上,在实际存在的种种约束下,给出一套事件和应急管理的规律性表达。

成功预警,阻止能量聚集或者改变临界点,成功,减缓能量聚集或者改变临界点,中和能量,成功,成功,切断路径或者转移易感物,善后措施,结束,yes,yes,yes,no,no,no,目录,一、应急管理基本概念二、应急预案三、突发事件机理与预测预警四、应急管理与业务持续管理五、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应急,业务可持续管理,业务可持续计划是为了防止正常业务行为的中断而被建立的计划。

BCP的目标是:

最小化业务中断事件对公司造成的影响。

BCP的主要目标:

减小财产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