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pptx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0790071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4.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pptx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ppt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pptx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货币是什么或什么是货币?

1.货币: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二、货币的起源,1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是商品的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简单的价值形式。

简单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他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第二阶段:

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价值形式的总和或简单价值形式的扩大。

第三阶段:

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是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种商品上。

第四阶段:

货币形式。

当某种商品和其他商品分离开来,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2.货币形式的发展从一般的意义来讲,从货币产生大致纸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相应地,货币先后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阶段:

非贵金属货币形式。

在货币形成初期,牲畜、皮毛、布、粮食、贝壳等非贵金属都曾固定地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当这些非贵金属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不再是一般物品,而是货币。

第二阶段:

贵金属货币形式。

由于黄金、白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自然属性,使它们最适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使它们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获得了代表货币的独占权。

第三阶段:

纸币形式。

纸币是用于代替铸币的货币形式。

3.货币产生的历史既然我们谈历史,就来从头说起。

货币是随着交换的出现而产生的,最初进入交换的是剩余产品,而归属不明确交换就无法进行,这一切的前提是人们拥有剩余产品以及对财产的所有权。

先是属于部落的公共剩余产品,然后才是属于个人的剩余产品。

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器时代,从狩猎和采集经济转向种植和畜牧经济,这种划时代的转变,就是农业革命。

原始的农业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人们在长期采集活动中通过观察,逐渐掌握了植物的性能和生长规律,并掌握了栽培方法,从而产生了原始农业。

原始的畜牧业由狩猎经济发展而来。

早在中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驯养犬,但是直到新石器时代,人类才开始驯养捕捉到的动物,从而产生了原始畜牧业。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自学会用火以来又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命,它标志着人类从蒙昧时代转入野蛮时代。

农业、畜牧业的出现,不仅使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对自然产物的依赖,而且带动了科学技术和知识领域等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

例如,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后,在科学技术方面,人类发明了历法、数学、医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发明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陶器、纺织、舟车;在社会关系和结构方面,出现了氏族的繁荣,产生了社会分工和交换,部落和农村结合为国家和城市等。

最初的交换是部落之间的交换,随着剩余产品归属于个人,交换就成了单个人之间的交换。

交换进一步强化了财产权,加快了氏族社会的瓦解。

公社的产品越是采取商品的形式,就是说,产品中为生产者自己消费的部分越小。

农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产权制度的产生。

史前人类把劳动与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得以谋生,自然资源不论是狩猎的动物还是采集的植物,开始都是作为公有财产而被占用的。

这种类型的产权意味着所有人都能自由使用这些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的提高,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起来。

为了保证资源利用的效率,也是为了保证人类自身的存续,必须建立排他性产权,而交换进一步强化了财产权。

4.货币材质变化的历史最初的实物货币人类最初的交换是一种剩余产品间的物物交换,虽然是一种价值的让渡但是人们往往看重的是交换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而不一定是等值的。

在交换的过程中人们逐渐的把价值衡量集中在某种物品上,从而就分离出某种被大家公认的商品成为一般等价物,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分析的“麻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例子。

当然这种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物品因时间、地点的不通而各异。

铸币的产生人类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天然开始利用天然金属,如铜、金、陨铁,冶金技术的提高使得金属货币的流通得以扩大。

而且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剩余劳动产品的交换更加频繁。

交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使得交易媒介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

“然而,不论在任何国家,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理由,人们似乎都终于决定使用金属而不使用其他货物作为媒介。

金属不易磨损。

那与任何其他货物比较,都无愧色。

而且,它不仅具有很大的耐久性,它还能任意分割,而全无损失,分割了也可再熔成原形。

这性质却为一切其他有耐久性商品所没有。

金属的这一特性,使金属成为商业流通上适宜的媒介。

例如,假设除了牲畜,就没有别种物品可以换盐,想购买食盐的人,一次所购价值,势必相当于整头牛或整头羊,他所购买的价值,不能低于这个限度,因为他用以购买食盐的物品,不能分割,分割了,就不能复原。

如果他想购买更多的食盐,亦只有依同一理由,以牛或羊二三头,购入两倍或三倍多的分量。

反之,假如他用以交易的物品,不是牲畜,而是金属,他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他可只按照他目前的需要,分割相当分量的金属,来购买价值相当的物品。

”但就金属而言,固然每一次交易时可以先行解析过秤,不过这种做法未免过于复杂,为了使人们不至于裹足不前,同时也为了鼓励人们使用钱币结算,政府当局殷勤劝说,告知民众,尽管放心大胆地使用,政府当局也根据约定价值接收钱币作为支付工具即使该钱币的实际价值低于面值也不妨事。

达到这项目的的最佳办法当然是采用公共行政机关铸造的硬币作为钱币。

铸币收益税上面这种方法更具有吸引力的另一面是:

行政机关从铸币中将可获利颇丰,只须它赋予钱币的面值高于钱币本身含金属量的价值便可。

“如果国王(或政府)的权威能够让含银量为8便士的硬币交换10便士白银,那么为什么就不可以将硬币的含银量降到6便士或2便士,甚至一点白银也不要,干脆用一张纸来代替呢?

”显然,我们今天就是这样,纸币和内在价值很少,甚至没有什么内在价值的劣质金属货币在交易中为人们所普通接受。

这是主要的一个阶段。

所谓历史,始于文字。

同样地,我们可以认为货币历史始于官家铸造钱币。

一段漫长的时期硬币时期开始了。

硬币时期在欧洲一直延续至16世纪。

三、世界各国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公元前3000年,黄金在埃及被用来作为计算货币,而白银(与人麦同时)则流通于美索不达米亚。

支付货币尚不存在,交易仍采用原始的以贷易货方式。

直至公元前2000年末期,支付货币方始出现,恰好在亚洲的两端,即中国和安纳托利亚。

中国在较晚的时候才发现冶金术,但进步神速。

从公元前11世纪,中国人用铜币代替贝壳作为支付手段。

据考古发现,中国的金属货币自商代就已经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将其发展为正式的铜铸币。

公元前6世纪时,许多希腊城邦都铸造钱币,在吕底亚,冶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分离金与银的技术。

克雷伊斯国王创立了一种复本位货币制度。

包括一个银斯达代尔(斯达代尔是重量单位,相当于10.89克)和一个金斯达代尔,重8.17克。

1金斯达代尔可换取10枚银斯达代尔。

于是,黄金与白银这此种金属的比值便固定在13.33与1之比(这个比例后来略有演变,或金的价值提高,或银的价值提高)。

中国货币的产生,关于中国钱币的研究,最早可上推至距今1500多年南北朝的刘氏钱志、顾恒钱谱(比欧洲早800多年(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16页),此后宋代、清代都留下了许多著述。

20世纪30-40年代上海和邻近地区的钱币学家成立“中国古泉学会”,出版古泉学,成立“中国泉币学社”出版泉币,丁福保等编写的中国古钱大辞典和历代古钱图说作了很多的整理和考证工作,有不少创建。

中国的货币史则是记载于史记的平准书、汉书以及历代史书的食货志中,解放以后系统研究货币史的应该首推彭信威所著中国货币史,他不仅系统的梳理了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而且研究货币的购买力,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

彭信威关于中国的货币史的主要观点:

1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贝的数量不够就用仿制品蚌壳、软石、兽骨、最后用铜仿制,铜贝就是一种金属货币了。

2中国的货币产生的早,而且货币的魔力也发生的早,而且独立发展称赞一种货币文化。

货币的产生是具有自发性的,单是货币产生后在生产和交换中不同民族是互相影响的。

货币发源于小亚细亚向东西方传播:

东方:

小亚细亚波斯商人以色列;西方:

小亚细亚希腊埃及;希腊罗马欧美国家。

3中国的货币发展脉络很清楚,基本上没有受外国文化的影响。

(殷墟考古证明)除铜贝外铸造的货币刀、布和環钱,最重要的是方孔圆钱。

布币由农具首布演变而来,刀币由刀演变而来,環钱来自于纺轮;方孔圆钱是環钱的变形,可能是天圆地方的象征。

中国货币上只用文字,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先秦货币上用古篆,秦半两以后用小篆,六朝时期已有隶楷出现,唐代用隶书,北宋的钱上有行、草,太平天国钱上有简体字。

货币上的文字是铸造人所写的民间文字。

4中国货币的特点:

首先,货币的各种职能,在中国不集中于一体。

货币的各种只能分别由各种物品承担,而这些物品之间又没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货币没有制度可言。

既没有主币和辅币的关系,也没有本位制度。

战国、秦、汉是金钱平行本位;六朝、隋、唐是钱帛平行本位;宋、金、元至明初是钱钞流通制度;明中叶到清末是银钱平行本位。

平行本位:

各种货币都可以无限地使用,而彼此间没有固定的比率,随市价作盲目的波动。

有些朝代也曾规定比价,但维持不住。

金银币具有贮藏功能,而中国铜钱的性质从它的购买力的变动上来看,是介乎金银币和不兑现纸币之间的。

其次,铸造和流通的地方性。

第三,铸造技术的不进步,一向是用手工铸造。

成色差异大。

第四,主要钱币的重量,长期看来似乎稳定不变。

但是短期的减重是存在的。

关于货币的起源,在我国古代史籍中,有不少的叙述或记载,比较重要而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则:

管子:

“先王以殊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国蓄篇)史记平准书: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

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

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金)、或白(银)、或赤(铜)、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

盐铁论:

“弊(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

(错币第四)从以上所引几条记载来看我国货币的起源,可以知道,我国最早的货币有金、银、铜、贝、玉、龟甲等物;在金属货币中还包括人们普遍使用的铲形农具,钱或布,以及铜刀。

刀、布的意义,不但指作为实物货币的铜铲、铜刀,也指仿照铜铲、铜刀形式的金属铸币:

布币和刀币。

从货币发生的最早时代看,则称“虞夏”、“夏后”或“禹汤”,即主要说是起于夏代(约公元前2100-前1600年)。

西欧货币的产生,特点:

1以人名命名,如以威尼斯总督命名的“杜卡特”、以法国国王命名的“金路易”、以拿破仑命名的“拿破仑金”,英国的贵族“诺宝”、天使“安琪儿”、作为君主的“金镑”、作为王冠的“克朗”。

地名命名,如根据佛罗伦萨命名的“弗罗林”、根据币材来源地命名的:

波希米亚银矿地名命名的“塔勒”(达勒)、来自非洲的金子铸造的“畿尼”等。

2重量单位大多源于罗马文字派生出来。

如:

英国的“镑、先令、便士”等。

3金币在罗马时代已经使用,据考证第一枚金币是1252年在热亚那铸造的“热那因”。

此前地中海东部或拜占庭所铸的“贝占特”被广泛使用。

对13世纪的商业革命的反应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弗罗林”,随着商业的扩大,对货币的需求各国国内交易的主要货币是银币。

1717年伊萨克牛顿将金币定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5便士,这个价格持续了大约200年。

法国在1726年也将“利弗”按金银定价,且金价不变。

直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使用的金属货币是银币而非金币。

中国古代货币:

战国时期的空首布和海贝,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陈列馆藏,3000年前的夏代货币,三星堆出土的贝币,寰钱,两汉五铢钱,齐国布币,刀币,唐代开元通宝,元末农民起义军货币-天佑通宝,唐代乾元重宝,咸丰元宝,周元通宝,古希腊货币一览普鲁塔克根据当时的叙述,谈到公元6世纪初叶。

雅典的历史始于一次货币贬值。

在梭伦的思想里,问题在于设法减轻贫苦农民对富有地主的负债,允许农民们用分量不足的金属货币支付同等数目的金额。

几十年之后,专制君主希庇亚斯收回流通中的全部钱币,代之以其它钱币,重量仅为旧币的半。

表面上看,这是首次当权执政者用这种办法来解决他国家中的财政问题,但肯定不是最后一次公元前5世纪末,被发配列劳里厄姆含银铅矿去开矿的奴隶们借着斯巴达人不断入侵的机会。

逃离工作岗位,生产因之停顿数年,致使雅典人不得不改铸铜币,铜币远不如银币受人欢迎。

阿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剧蛙儿第721到726诗句中说:

他奇怪公众居然放弃了使用通行于希腊人与野蛮人所居各地“响当当铸造精良”的古老钱币,而毫不犹豫地使用“昨天或前天铸造的低劣铜币”。

其实,要解释这一事实非常简单:

假如人们把上好钱币收藏起来,目的无非是为了积攒,而使用低劣的钱币,目的则为了把它们脱手出去,阿里斯托芬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发现了后来人们称之为格雷沙姆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

古希腊银币,前323年银德拉克马,前449年雅典德拉克马,亚历山大帝国金标币,古罗马货币一览罗马货币起步较晚。

公元前269年,第一家铸币工场方始在卡皮托利山的朱诺女神庙附近开工。

钱币名叫穆纳(意即货币)。

不过,公元3世纪上半叶,货币一般统称为阿埃斯(aes)。

阿埃斯代表青铜,但更普通地代表赤铜合金,那时,因为在罗马使用得最多的钱币(法国人名之曰;阿斯)是一种小钢锭,重327克,也就是说一斤或12盎司。

阿埃斯蒂冯尔(aestimare)一字绝非出自偶然的编造当时,意大利南部属于希腊世界的部分,为此,使用的是银币;它与迦太基有商业关系,所以有时也使用金币。

待罗马人战胜皮洛士之后,意大利南部归顺罗马。

此后,罗马有意铸造金币与银币,实现货币统一。

它的士兵掠取了库存贵重金属,使得罗马有条件实现达一计划。

公元3世纪中叶,与铜阿斯同时又出现了另外两种货币:

银德尼安(denier)和金奥莱玉斯(aureus)。

金奥莱玉斯多用于大额交易,最终,还是德尼安与其约币赛斯代尔斯(sevterce)(四分之一德尼安)构成了罗马货币制度的基础。

此后几百年罗马统治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铸造了大量钱币,流通的更多为铜币。

伽路时期(公元251-253)铜币,公元138-161年古罗马安东尼庇护,罗马共和时期第纳里银币,公元138-161年古罗马安东尼庇护,公元198年古罗马塞维鲁第纳里银币,公元198年古罗马塞维鲁第纳里银币,古罗马阿埃斯,古罗马君士坦丁大帝铜币,亚历山大塞斯特提大铜币,公元222-235年,古罗马早期铜币,古代金属货币的一些现象货币的变动有几种因素,有的因素促成货币削弱有的则加强货币,使之更加坚挺。

货币之所以会削弱。

有可能是因为贵金属缺乏:

人们用同等量的金或银铸造数量更多的钱币,以应付经济上的需要;与此同时,加强本国产品对国外产品的竞争力便利了商品出口,换回现金。

货币削弱其目的也可以是为了响应钱币的自发性贬值(克扣成色,自然耗损,外币的竞争等等)。

不过,一般说来货币之所以削弱其真正道理是给国家提供财源。

当国库负债累累削弱货币显然大有好处,国库可以用贬值的货币来偿付它的债主们。

此外当削弱货币的同时,伴随着信誉的丧失时也就是说:

收回已停止流通的货币(或按旧价或按介乎旧价和新价之间的中间价格),政府立刻从中获得好处。

同样地,政府大量发行“黑”币,情况亦复样。

所谓“黑”币,即含银的铜辅币,该币含银量极少,一接触到空气,币色顷刻转黑。

在果些国家里某些时代中,几乎只有这些实际价值微不足道的辅币在流通,它构成广货币贬值的肯定因素。

反之,如果政府当局正在等待大量的额外收入,而又希望这笔收入能由高值货币构成那么,当局有时能在货币增值中得到好处。

货币增值的目的也可能旨在弥补前一段时期货币削弱所造成的破坏。

总之、货币削弱的现象比起货币增值的现象更为常见。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

事实上贵重金属的市价,与其它任何商品一样,时而呈涨势,时而又呈落势;每当涨势见诸端倪行政当局便迅速作出反应,削弱币值,否则,货币的铸造将成亏本买卖;每当落势出现时,立地见效的是提高铸币税,政府当局对此决不敢作出反应。

因此,通过表面上看起来是铁面无私的这一运转机制,贵重金同看涨时,货币不闻不问,反之,看落时货币则随之亦步亦趋。

长此下去贵金属硬币只能越来越贬值。

纸币的起源在公元十世纪末我国产生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因而我国是世界上纸币流通最早的国家。

有关交子产生的事实,史籍中多有记载,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二月庚辰条记述说:

“自李倾作乱(按,系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事),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

”又,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十一月癸卯条: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大中祥符末(公元1016年),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久不报。

(天圣元年十一月)戊午,诏从所请,始置益州交子务。

”可见最初当四川李顺起义时民间就开始发生“交子”流通的事情了,所以,我国纸币产生的时间应为十世纪末,即太宗淳化、至道间(公元990一997年);到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以前,民间交子的流通已发展为由十数家富商联合负责发行的制度,而从天圣元年以后,则为官府专有发行权的官交子时期了。

交子产生的原因交子的产生,是宋代商业、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最初起源于民间,并不是偶然的事情。

商业、商品流通的扩大,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货币、货币流通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宋代承唐之后,仍一直感觉流通中铜钱的不足,这说明客观上已需要更多数量的货币以及单位价值更大的贵金属作为货币了。

然而入宋以后,由于商业及货币经济的发展,唐代钱帛兼行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绢帛已逐渐失去了货币的资格,可是白银的流通也还未够广泛;另外在货币流通方面又由于历史的原因,承袭了五代时期铜钱、铁钱流通的遗产,积贫积弱的北宋政权没有力量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制度,却使这一局面保持下来,发展成为铜钱区与铁钱区的流通制度,这就严重阻碍着商业发展以及各地的物资交换。

特别是在铁饯流通区,由于铁这种贱金属比铜的价值更低。

宋代的四川是主要的铁钱行使区域,据云“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宋朝事实)。

因而铁钱由于行旅携持及民间日用支付的不便,结果就成为促使纸币产生的直接因素了。

交子发生于民间,可以随时兑换为现钱,因而是信用兑换券性质,交子作为信用货币而流通,它的产生又是宋代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

北宋交子,北宋交子印版,在宋代,由于商业、商品流通的发展商业信用也发生了。

当时,许多客商与商品销地的铺商之间,就曾比较广泛的存在着一种所谓“赊”的关系。

如苏轼说:

“商贾贩卖,例无现钱,若用现钱,则无利息,须今年索去年所卖,明年索今年所赊,然后计算得行,彼此通济。

”(苏东坡奏议集)可见当时商业往来中的商业信用,已经是比较普遍的事情了。

虽然交子的产生与当时商业信用的流行没有直接的关联,可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中的信用关系,如果没有发展到一定的水平,那么,交子这种比较高级的信用货币形式也显然是不能产生的。

与封建经济中信用关系的广泛发展相关联,流通中已出现了各种信用凭证或证券。

我们知道,还在唐代中叶,基于商业和货币经济发展的需要,当时就产生了我国最早的汇兑事业飞钱,或称便换。

这种汇兑事业在宋代仍继续存在着,宋太祖时就曾专门由官设便钱务来办理这种业务。

汇兑事业的特点是:

持券于“异地”取钱;而交子作为信用兑换券的特点则是在一定的地区流通,并可随时兑现亦即为持券于“异时”取钱,因而,二者是有其类似之处的,所以,向来人们都认为纸币就是由飞钱发展出来的。

如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开首即言:

“会于、交于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应该论这一说法是符合我国信用货币的历史发展情况的。

北宋四川交于的流通,就仍然保持着不少飞钱性质。

如仁宗时,交子改为官营以后,就曾把四川交于发往秦州,备作商人输纳粮草之用。

这些交子由商人携往四川兑现。

所起的作用就显然与飞钱并无二致。

除去便钱务这种官营汇兑机构的汇票“券”以外,宋代当时还流行着一些政府发行的茶、盐证券等。

如商人以银、钱入纳于京师,或纳粟于边郡,就可领取茶、盐交引券,然后持赴茶、盐场领取茶、盐。

这些茶、盐证券的名称,就是所谓“交引”、“钞”等。

它们的产生,也是运用飞钱的原则,虽然在性质上这些茶、盐钞引与交子是不同的,它们主要是作为商人凭以易取茶、盐的凭证;商人们也可以在市面上(交引铺)用以换售现钱因而这些政府发行的茶、盐钞引,当时已经是可以买卖的有价证券性质的东西了。

茶盐证券既可以流通,转让,因而它们在流通界的作用与纸币已是很接近了,所以,在茶盐证券已很流行的情形下产生纸币也就是比较自然的事情了。

从我国纸币产生的历史看,确切说,最先产生的是信用货币性质的兑换券,四川交子的性质就是一种信用兑换券;至于交子流通发展为官府专营以后,其性质逐渐由信用货币而纸币化的事实,则与封建政府利用货币发行弥补财政亏空有关。

事实上,历代封建政府早已经习惯用铸币贬损、铸行虚价大钱之类的财政剥削方式,因而,信用货币的纸币化,以至最后发展为完全不兑换的政府纸币,也就是很自然的货币流通现象了。

欧洲的信用货币由于事物逐步发展的逻辑性,而并非仅因为受中国人的影响,在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人也发现了纸币的优点和危险。

最初,几家国家银行和私人银行尝试一种新的方法,即发行纸币来获得现金和进行信用贷款,这种方法在伦敦被英格兰银行充分发挥,并很快达到高峰。

许多经济情况并不太妙的国家也都为了本国的利益而纷纷试图效之,其中就有北美的英国殖民地纸币,约翰罗的货币制度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纸券。

如上所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债权人累积了债据或息金证券,他们或保存这些票据为自己拥有,或有必要时,将这些票据转让给他们的遗产继承人。

但是,这些债券,即便是以货币单位开立,也不能构成货币,因为持有者不能肯定一旦他们打算要花钱时是否能马上将其兑换。

至于汇票和信用证,它们的受益者知道银行将毫无困难的为他提供等量现金,并由银行自己来向债务人索取偿还,他们会把这些票券视为真正的货币。

不过,在银行提前支付现款的那段时间里这些票据就不能挪作其他用途,因而,可使用货币的总数量将仍保持不变。

不过,在下述这一情况下,人们可以认为,等于创造出了一冲补充货币:

即银行接受即期存款,并利用这笔钱来发放贷款。

这些存款持有者能够随时取出现金,或者将这些存款以划账或以支票的形式转给他人。

对他们来讲,存款就是现钱,不过是有点特殊的现钱通过字据这一途径得以使用,可以名曰字据货币。

如果集款银行不发放任何贷款,相应的现钱便毫无作用地躺在保险箱内,这就抵偿了字据货币的创造。

在银行发放贷款的情况下,抵偿作用就不会充分发挥。

因此,就货币的总数而言,有所增加。

不久,在一些商业地区,如:

热那亚、威尼斯、阿姆斯特丹、汉堡和纽伦堡,情况有所变化。

面对着大量的、来源各异的、多多少少有点磨损或残缺的货币,上述各市政当局决定赋予这些城市的公立银行从事汇兑业务的垄断。

在公立银行里,每一个商人,无论他是出口商或进口商都必须开立一个账户。

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混乱和恶习流弊都得以避免。

与此同时,在17世纪中叶,字据货币的使用有了明显的发展使得地区性货币创造极其活跃。

诚然,在欧洲范围内这种措举还尚不算回事;庞大的存款银行及发行巨额字据货币这一时刻很久以后才到来。

但是,这些银行化经验为银行钞票打开了一条道路,而银行钞票本身将发展快速,在这一点上,这些经验的功劳不可埋没。

也就是在同一时期,票券以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途径,在伦敦出现。

在伦敦和在其他地区一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金银器商人被请来协助鉴定国外钱币,也就是进行兑换业务。

这种情况使得一部分金银器商人实际上扮演了银行家的角色。

早在l6世纪,被公认为英格兰银行之父的托马斯格雷沙姆的情况便是如此。

但是伦敦那些金银器商人的作用后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原出有两个,方面,国王查理世急于不管用什么方法来获得资金,于1649年查封了伦敦塔内的大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