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月相”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月相”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月相”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月相〃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课程标准:
观察并描述月相等现象,并运用图表等资料解释其成因。
2.活动建议:
帮助学生形成对天文现象的正确认识,逐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让学生掌握天象拍摄的基本方法,制作简单的天文模型。
3.课标解读:
通过分析上述“标准”,其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1)学生对“月相”不仅要“观察”,还要能“说出来”、“画出来”,在辨识月相类别的基础上还能关注月球亮面的方向差异;
(2)月相的成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理解这部分内容需要依靠图片以及模拟展示来进行,同时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中,第一部分首先对于月相的变化直接给出了文字的解释及用图片展示了月相变化的过程。
第二部分也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是通过活动来组织学生进行月相变化的观测训练,并对观测过程中的疑问进行及时的思考和讨论。
第三部分有关月球出没时段的观测则用表格的形式来让学生完成,先给出结论,再要求解释说明其原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作为补充知识,为学生提供有关历法制定的相关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学习,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关于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而空间思维的能力在经过地球运动及数学立体几何的训练后已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设置最近发展区,用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观察月相的基本方法,并能够通过语言或图片描述月面的形状;
2.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并能够模拟动态的月相变化,具备根据月相判断农历日期的能力;
3.理解历法制定的依据和方法,能够对历法背后包含的天象及地理的关系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观察法引导学生发现黄白交角对月相变化的影响;
2.利用视角转换法,先引导学生根据基础知识画出上帝视角下的月球夜半球,据此进行视角转化,思考地球上的月相变化情况;
3.补充太阳历及太阴历的制定方法,利用启发诱导、创设情境、角色互换的方法,引导分析各类历法的优缺点;
4.利用模拟观测法,验证已学的月相变化理论,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通过实践发现新的问题,激励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完善理论知识框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通过学习月相变化的知识,明白月相的产生与视角有关,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2.通过月相变化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月相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理解历法的制定不仅与天文现象有关,更是深刻的体现了古人观天象而明地理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月相的成因;月相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
月相的成因。
【教学方法及教具】
(一)教学方法:
观察法、视角转换法、启发式诱导法、创设情景法、角色互换发、模拟观测发、合作探究法。
(二)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Stellarium星空模拟软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搜寻与月相有关的文化记忆,感受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方式。
展示PPT首页月相变化的图片,请同学们联想与月相有关的事物或者故事。
以图片为原点进行思维的发散和联想,展开叙述和交流。
通过让学生看图进行联想,并试着从古人的视角中去解读各类与月相有关的文化观念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月相变化在古代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对月相形成感性的认知,激发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的求知欲。
PPT展示国内外与月亮有关的文化体现,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地域差异的角度分析部分宗教形成月亮崇拜观念的原因。
过渡
月有阴晴圆缺,而月相的变化总会引发人们无数遐思。
对月相的解读也极其丰富,人们创造出各类神话故事,也许今天的我们已经不再相信这些故事,但是据此形成的文化观念,却早已渗透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
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并介绍与月相有关的文化精粹。
新课教学
温故知新
回忆地球运动的知识,补充月球自转公转方向,及公转轨道面的名称。
通过看图理解黄白交角存在的意义。
问题1:
地球公转、自转的方向,补充月球的自转公转方向。
思考并回答问题。
同时用手指比划月球的公转方向,想象不同视角下的运动情况。
首先通过回忆已经学过的地球的运动的知识,唤醒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问题2:
提问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名称,补充月球公转轨道面名称,及白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
在学案上画出月球的公转轨道,并标出黄白交角。
通过画图增强学生对黄白交角的空间感知,在画的过程中感受月球公转轨迹。
探究1:
假如没有黄白交角的存在,对月球的亮面有什么影响。
探究2:
教师在PPT上展示真实比例下的地月系图片,看到达月球的太阳光线是否会被地球所遮挡。
总结:
黄白交角存在的意义。
观察图片,利用空间思维来理解黄白交角的存在对月球接收光线的影响,进而理解月食出现的原因及条件。
在对前面知识及思维能力进行铺垫的基础之±o先设置假设如果没有黄白交角,会出现什么现象,即每个月都会出现一次月食;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就更容易理解黄白交角的存在对月球受光情况的影响。
新课教学
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在地月系的俯视图中找出地球和月球夜半球及昼半球的位置。
明确之所以在地球上能看到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是视角的差异导致的。
说明图示内容,请学生描述观察到图示情况的视角。
一上帝视角
活动1:
请用阴影部分表示地球的夜半球;活动2:
请用阴影部分表示白道8个位置上月球的夜半球;问:
在上帝视角看来,月相是否会发生周期性的改变?
为什么和我们看到的月相不一样?
明确观察视角;
根据太阳光线画出地球及月球的夜半球;
思考对同一件事物产生不同认知的原因与视角的差异有关。
以之前地球运动中“根据太阳光线判断昼夜半球”的知识作为铺垫,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地球和月球亮面的位置和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的宇宙空间观,打破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一些固有的认知理论和模式思维。
过渡:
地球上的月相有哪些类型?
一起来认识月相的类型及他们的名称
认识月相
展示各类月相的图片,请学生集体回答对应的名称。
认识并记忆各类月相的形状特点及名称。
先给出月相的形状和名称,为接下来的内容进行铺垫。
帮助学生降低在切换两种视角时辨别月相形状的难度。
利用空间思维将
“上帝视角”和“人类视角看到的越想对应起来。
O
→人类视角
教师在PPT上标出地球上观察到的月面范围;
讨论:
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的地区观察到的月面范围是否有差异?
活动3:
在外圈分别画出月球位于1-8位置时,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
理解由于地月距离较远,所以对于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而言,月相的差别可忽略不计;
通过空间想象力思考月球公转至不同位置时的月面形状。
并将各位置的月相形状画在学案上;
明确了月面在八个特殊位置上的形状之后,思考月相变化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总结书写月相变化特点。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清楚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的那些部分,在同一时间各地区是否有差异,扫除学生在观察障碍;
在上帝视角的基础之上观察在月球位于8个特殊位置时的月面形状,地球上看到的月面变化;
由特殊到一般,将月相的变化按时间顺序串联形成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并总结规律。
最终的目的是需要学生能够根据月相判断相对应的农历日期。
新课教学
追寻月相变化的意义
古人制定历法的依据、分类、特点,以及各种历法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讲述:
以太阳为依据制定的立法即为太阳历,基准周期是一个回归年(365天),除以12即为一个月的天数。
以月亮为依据制定的历法即为太阴历,基准周期是一个朔望月,乘12即为一年(354天)。
据此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历和太阴历的优缺点。
将教师补充的知识填在表格中,小组合作讨论太阳历和太阴历的优缺点。
在今天,电子产品让人类获取日期变得极为容易,而对于脱离农业生产从小成长与城市之中的多数学生而言,季节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更是知之甚少。
所以历法的制定不仅与天文现象有关,更是深刻的体现了古人观天象而明地理的智慧。
问:
太阴历和太阳历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那么有没有一种历法能够将两者优势合二为一呢?
中国的历法,除了经常使用的阳历之外,还有就是农历,农历和阴历是否一样?
解释:
农历采用阴历的日期,与越想相对应,但同时用19年7闰的方法将月份调整至与季节变化相统一。
课后实践
月相观测
连续一个月记录每天的月相、月出时刻及方位、月落时刻及方位。
让学生利用Stellarium软件通过调整时间,观察月相变化,同时注意发现问题,即一个朔望月中,不仅月相会发生变化,月出月落的时间的方位也会一直改变。
思考月出月落的时间以及方位改变的原因。
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发现与理论不符的地方,再进行反思,最终不断完善知识框架,提升思维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
【教学反思】
1.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预估偏高,所以对基础知识的补充过于简略;
2.在进行视角转化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感到有些困难,但是没有充分利用道具帮助学生进行更好地理解;
3.最后一部分的观测时间活动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进行相应的活动指导和说明;
4.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明显,学生表述的内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