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技能大赛--说课稿.docx
《弹力--技能大赛--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弹力--技能大赛--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弹力》说课稿延安大学汤欣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讲课。
我是来自延安大学的汤欣,我说课的题目是《弹力》。
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几个方面
对本节内容进行介绍,首先是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本节课编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之后,因此本节内容是对第一节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同时也是学习后一节《摩擦力》的基础,所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而重力,弹力,摩擦力也是以后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
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力将得到逐步提高。
其次,《弹力》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拉近物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凸显STS教育的思想。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弹力的相关知识但对弹力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
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中形象思维占的比例较大,抽象思维虽已基本形成但有待于进一步培
养。
对于物理问题的探究已有一定了解,但还不熟练,仍需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重点与难点
综合考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我将采用美国教育家梅里尔教授提出的“五星”教学设计模式。
即整个教学活动聚焦于解决问题,通过激活 旧知、充分展示、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四个环节逐步推进。
2.学法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
本节课我将用到: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以使学生能更好的亲身体验,形成深刻地印象,加强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下来是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介绍:
实例引入,
师生互动,实践应用,总结归纳
1.实例引入在实例引入这一环节。
我通过一段极限篮球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为什么会跳的那么高?
运动员脚下的弹簧垫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学习形变及弹力内容做好铺垫。
2师生互动
接下来是师生互动环节,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进程。
我依据本节内容将本环节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活动中感悟,亲历体验。
首先让学生用拉一拉,压一压自己绕制的小弹簧。
感受弹簧伸长和压缩的过程中手受到的力的作用。
并思考给出的问题。
让学生亲历体验,并通过问题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
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用手分别压弹簧和橡皮泥,观察并思考松开手时两者发生了什么现象。
从而得出形变的定义和种类。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亦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放大形变,定义弹力。
首先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猜想,演示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进一步体验自然科学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并且初步体会“放大法”在 物理学习中的运用。
紧接着趁热打铁,得出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然后通过篮球放在墙角这一案例,运用拆除法,假设法引导学生分析弹力的有无,进一步明确弹力的产生条件。
第三部分是分析类比,引出方向。
通过分析两种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来总结弹力的方向。
放在桌面上的书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运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演示容易观察的实验:
装水满水的气球和纤维板,橡皮绳和装水的气球。
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出弹力的方向的判断方法。
通过分析类比解决问题,更加清晰明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通过直观性降低学习的台阶,突破难点。
第四部分是实验探究,弹力大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将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弹力的大小。
传统探究弹力大小的方法通过几个点来拟合直线,具有明显的缺陷。
为了拉近物理与科技之间的联系,我将使用传感器来研究弹力的大小,能记录每一时刻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更加简便清晰。
3.实践应用
接下来我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尝试应用,完成五星教学模式第三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总结归纳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并掌握本届学习的研究物理问题的几种方法。
并完成课后思考
五.板书设计
最后,为了让学生对看的更加直观。
本节课的板书我设计如下,将黑板一分为二,主板属用于书写主要的知识点,副板书用于回顾复习,演算,及作业布置。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下来是讲课部分。
模拟课堂(讲课)
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习了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及方向。
那么弹力的大小是怎样的呢?
用什么可以测量弹力的大小呢?
对,非常好,弹簧测力计。
看来啊同学们对初中物理知识掌握的还是相当牢固的。
弹力的存在很普遍,下面哪,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最常见的弹簧弹力的大小。
在这之前哪,我想问问大家,影响弹簧弹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下来啊。
我想请一位力气比较大的来帮我完成以下实验。
(嗯,来,这位同学,小伙子看起来挺壮实的
嘛。
首先,请你用力将弹簧拉力器拉开到图片中的程度。
)好,同学们可以看到这位同学很轻易的就拉开了,那么现在呢?
我们看到啊,这位同学拉不开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
对,弹力变大了。
这就说明了弹簧的硬度影响着弹力的大小。
(那么这位同学,如果我只要求你拉开二十厘米左右的话,你能拉开吗?
)我们看到,这位同学拉开了。
那么那位同学能告诉我,弹力的又一个影响因素是什么呢?
对,弹簧伸长量对弹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及弹簧的材质之间到底又怎样的关系呢?
老师这里有个很神秘的东西可以探究这个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组自制的教具,这是一个导轨,上面固定了一个力传感器,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测量每一时刻弹力的大小,这是一个我自制的小车,上面放着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配合导轨另一端的接收器,可以精确记录每一时刻弹簧的伸长量。
下来我们就进行一下实验。
(请这位同学拉动小车)打开dis软件,创建一个横坐标为伸长量,纵坐标为弹力的图像。
好,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对,图像是
一条直线。
那么我们换一根弹簧再做一遍。
同样的,图像也是一条直线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两组图像,那么下来我们分析一下,首先看一下第一组,我们看到了图像是一条直线。
这说明了什么啊?
对,数学中我们曾经学过了,则就说明弹簧弹力正比于弹簧伸长量。
那么,弹簧弹力与弹簧硬度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将两组图像放在一起观察,我们发现,同样伸长了两厘米,第二组图相比第一组图像变化的要快。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是不是说明了硬度越大,弹簧弹力大小随伸长量变化的就越快呢?
是不是说明弹簧弹力与弹簧硬度之间也是成正比的呢?
对。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来总结一下:
弹簧伸长量和弹簧硬度影响着弹簧弹力的大小。
并且弹力与伸长量和硬度都是成正比的。
那么他们三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英国物理学家胡克早就回答了大家的这个问题。
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
我的说课和讲课到此结束,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