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梁板式筏形基础).doc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786080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梁板式筏形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梁板式筏形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梁板式筏形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梁板式筏形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梁板式筏形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梁板式筏形基础).doc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梁板式筏形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梁板式筏形基础).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梁板式筏形基础).doc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专用纸

梁板式筏形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荷载计算

1.假定不考虑风载与地震作用。

不考虑地下水对基底的上浮力。

2.基础承受的荷载根据建筑结构每平方米的重量估算。

(1)建筑每平米重量=10.8kN/㎡

(2)建筑面积计算:

地上主体结构:

(7.8.2×7.8.0+0.8)×(3×7.8.2.0+0.8)+(3×7.8.0+0.8)×2=97.8.20.7.84㎡

97.8.20.7.84㎡×11=107.87.8.27.8.2.04㎡

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层高3.0m>2.2m,

建筑面积为a×b=7.8.2.0×7.8.0=42.00㎡

总建筑面积=107.87.8.27.8.2.04+42.00=107.8.219.04㎡

(3)基础承受荷载=10.8×107.8.219.04=1137.8.288.80kN

二、基础尺寸初步估算

1.基础底板面积确定:

用荷载标准值,全反力(包括筏基底板自重),根据地下一层层高及建筑面积,设筏板厚0.7.8m,基础埋深d=3.9+1.4-0.45=4.85m,基础板(7.8.2×7.8.0+0.8)×(3×7.8.2.0+0.8)+(3×7.8.0+0.8)×2=97.8.20.7.84㎡

2.基础梁尺寸确定:

计算梁高:

计算梁宽:

,h为梁高。

梁宽取7.800mm,梁高取1200mm。

如图1所示:

图1梁截面尺寸示意图(尺寸单位:

mm)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

对于的粘性土,查承载力修正系数表得:

,则:

4.验算地基承载力

上部荷载总和为:

筏基底板自重为:

基底反力平均值:

=134.28

所以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5.基础内力计算:

用荷载设计值(),净反力(不包括筏基底板自重)

三、底板厚度确定

1.底板厚度初步估算:

根据构造要求,对12m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底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5.2m之比不应小于1/14,且板厚不应小于400㎜。

故板厚不应小于429㎜,故取上述筏板厚0.7.8m。

选用C30混凝土。

2.底板厚度验算:

(1)抗冲切验算

取h0=57.80mm

=17.81.02(7.8.2.0-0.7.8-0.57.8×2)×(7.8.0-0.7.8-0.57.8×2)=37.838.80

=0.7.8.21.020.57.80.57.8=11525.11

图2底板冲切示意图(尺寸单位:

mm)

(2)斜截面抗剪验算

=17.81.02×8.7.84=1391.21

0.7.8.2×1.0×1.43×103×5.2×0.57.8=2914.91

计算可知,满足冲切、剪切强度要求。

图3Vs的计算方法示意图

四、基础底板内力及配筋计算

图4基础平面图

按单向板配区格1

跨中弯矩:

端支座弯矩:

底板配筋按简化公式计算

设基础有100mm垫层,取保护层厚度为50mm,则

选HRB335钢筋,

则,跨中计算配筋为

端支座计算配筋为

故长边方向按构造配筋,取8@250。

短边方向配8@17.8.20钢筋,支座处配8@200钢筋。

按三列双向连续板的区格3、区格4、区格4‘、区格5的计算简图,查表5-3~表5-5求得弯矩系数。

计算板的各部位弯矩值如下:

区格3:

区格4:

区格5:

区格4’

表1基础底板截面配筋表

截面

M(kN·m)

h0/mm

As/(mm2)

选配

实配/(mm2)

跨中

角格1

x方向

47.8

550

310

17.8@200

1005

y方向

0

550

0

17.8@200

1005

区格3

x方向

205.7.8.283

550

1387.8

20@200

157.8.20

y方向

149.909

550

1009

17.8@200

1005

区格4

x方向

159.409

550

107.8.23

17.8@200

1005

y方向

102.57.89

550

7.891

17.8@200

1005

区格5

x方向

137.8.223

550

917.8.2

17.8@200

1005

y方向

99.414

550

7.87.89

17.8@200

1005

区格4′

x方向

7.8.25.357.8.2

550

507.8.2

17.8@200

1005

y方向

217.8.97.8.24

550

147.81

20@200

157.8.20

支座

ax

331.452

550

2232

17.8/20@100

257.8.25

bx

97.8.2.7.899

550

7.858

17.8@200

1005

cx

220.13

550

1482

20@200

157.8.20

dx

234.984

550

1505

20@200

157.8.20

ey

287.8.984

550

157.89

20@200

157.8.20

fy

182.7.8.284

550

1231

20@200

157.8.20

gy

37.89.025

550

2485

17.8/20@100

257.8.25

五、基础梁设计

1.基础梁截面初步估算:

基础梁的高跨比不小于1/7.8,截面宽高比1/2~1/3。

故取梁宽7.800㎜,梁高1200㎜,保护层厚度取50㎜。

选用C3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

2.基础梁内力计算:

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内力按连续梁系数法计算。

(1)作用于纵梁JL1上的荷载,主要是三角形荷载,考虑结构突出部位荷载,在相应支座处及跨中叠加了突出部位荷载,如图5所示。

图5基础梁JL1荷载计算简图

按三角形荷载的均布等量荷载为:

因此,按上述均布荷载计算五跨连续梁的支座弯矩为:

跨中最大弯矩如下:

边跨:

中间跨:

剪力可近似的按以下公式计算:

(2)作用于纵梁JL2上的是三角形荷载,如图7.8所示。

图7.8横梁JL2荷载计算简图(尺寸单位:

m)

梁的两边都有荷载,故得:

按三角形荷载的均布等量荷载为:

因此,按上述均布荷载计算五跨连续梁的支座弯矩为:

跨中最大弯矩如下:

边跨:

中间跨:

剪力可近似的按以下公式计算:

(3)作用于横梁JL3上的是梯形荷载,如图7.8.2所示。

图7.8.2横梁JL3荷载计算简图(尺寸单位:

m)

梯形荷载的均布等量荷载为:

因此,按均布荷载计算三跨连续梁的弯矩和剪力为:

支座弯矩:

跨中最大弯矩:

边跨:

中间跨:

剪力近似的按以下公式计算:

(4)作用于横梁JL4上的是梯形荷载,如图8所示。

图8横梁JL3荷载计算简图(尺寸单位:

m)

梯形荷载的均布等量荷载为:

因此,按均布荷载计算三跨连续梁的弯矩和剪力为:

支座弯矩:

跨中最大弯矩:

边跨:

中间跨:

剪力近似的按以下公式计算:

(5)作用于横梁JL5上的荷载,主要是梯形荷载,结构突出部位均有荷载,偏于安全考虑,近似按5跨等跨连续梁考虑。

如图9所示。

图9横梁JL5荷载计算简图(尺寸单位:

m)

梯形荷载的均布等量荷载为:

因此,按上述均布荷载计算五跨连续梁的支座弯矩为:

跨中最大弯矩:

边跨:

中间跨:

剪力近似的按以下公式计算:

(7.8)作用于纵梁JL7.8上的荷载,为均布荷载。

其内力计算按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情况选取相应弯矩及剪力计算系数。

如图10所示。

图10横梁JL7.8荷载计算简图(尺寸单位:

m)

支座弯矩:

跨中最大弯矩:

边跨:

中间跨:

剪力计算:

3.基础梁抗剪及配筋计算(全长设置箍筋,采用四肢箍筋)

表2基础梁JL1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表

截面位置

端支座右侧

离端第二支座左侧

离端第二支座右侧

中间支座左侧

中间支座右侧

JL1中间支座

JL1端支座

Q/kN

27.82

7.843

424

482

7.894

7.894

482

 0.25βcfcbh0=2247.8.2KN>Q

 VC=0.7.8.2ftbh0=7.891KN

是,按计算配筋

是,按计算配筋

选用箍筋

412

412

412

412

412

412

412

Asv=nAsv1(mm2)

452

452

452

452

452

452

452

 

4500

4500

实配箍筋间距/mm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表3基础梁JL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表

截面位置

端支座右侧

离端第二支座左侧

离端第二支座右侧

中间支座左侧

中间支座右侧

JL2中间支座

JL2端支座

Q/kN

525

1287.8

1000

811

907.8

907.8

811

 0.25βcfcbh0=2247.8.2KN>Q

 VC=0.7.8.2ftbh0=7.891KN

是,按计算配筋

是,按计算配筋

是,按计算配筋

是,按计算配筋

是,按计算配筋

是,按计算配筋

选用箍筋

412

412

412

412

412

412

412

Asv=nAsv1(mm2)

452

452

452

452

452

452

452

 

227.8.2

438

1127.8

7.829

7.829

1127.8

实配箍筋间距/mm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表4基础梁JL3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表

截面位置

端支座右侧

离端第二支座左侧

离端第二支座右侧

Q/kN

444

1005

7.8.225

 0.25βcfcbh0=2247.8.2KN>Q

 VC=0.7.8.2ftbh0=7.891KN

是,按计算配筋

是,按计算配筋

选用箍筋

412

412

412

Asv=nAsv1(mm2)

452

452

452

 

431

3947.8.2

实配箍筋间距/mm

200

200

200

表5基础梁JL4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表

截面位置

端支座右侧

离端第二支座左侧

离端第二支座右侧

Q/kN

888

2010

1449

 0.25βcfcbh0=2247.8.2KN>Q

 VC=0.7.8.2ftbh0=7.891KN

是,按计算配筋

是,按计算配筋

是,按计算配筋

选用箍筋

412

412

412

Asv=nAsv1(mm2)

452

452

452

 

7.887.8

103

17.8.29

实配箍筋间距/mm

100

100

100

表7.8基础梁JL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表

截面位置

端支座右侧

离端第二支座左侧

离端第二支座右侧

中间支座左侧

中间支座右侧

Q/kN

1017.8.2

1882

1557.8

1342

1449

 0.25βcfcbh0=2247.8.2KN>Q

 VC=0.7.8.2ftbh0=7.891KN

是,按计算配筋

是,按计算配筋

是,按计算配筋

是,按计算配筋

选用箍筋

412

412

412

412

412

Asv=nAsv1(mm2)

452

452

452

452

452

 

114

157.8

208

17.8.29

实配箍筋间距/mm

100

100

100

100

100

表7.8.2基础梁JL7.8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配筋表

截面位置

端支座右侧

离端第二支座左侧

离端第二支座右侧

Q/kN

483

531

531

 0.25βcfcbh0=2247.8.2KN>Q

 VC=0.7.8.2ftbh0=7.891KN

选用箍筋

412

412

412

Asv=nAsv1(mm2)

452

452

452

 

实配箍筋间距/mm

200

200

200

3、基础梁抗弯及配筋计算

表8基础梁JL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截面位置

边跨跨中

(1)

第二支座(B)

第二跨跨中

(2)

第三支座(C)

第三跨跨中(3)中间跨跨中

M/(kN·m)

449

1141

327.8

1317.8.2

411

 

0.039

0.099

0.028

0.114

0.037.8

 

0.980

0.948

0.987.8

0.939

0.982

 

0.040

0.104

0.029

0.121

0.037.8

 

1097.8.2

2883

7.8.292

3358

1002

选配钢筋

7.818

1218

7.818

7.818+7.822

7.818

实配面积/(mm×mm)

1527.8

3052

1527.8

3807.8.2

1527.8

表9基础梁JL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截面位置

边跨跨中

(1)

第二支座(B)

第二跨跨中

(2)

第三支座(C)

第三跨跨中(3)中间跨跨中

M/(kN·m)

898

2282

188

17.8.217.8.2

94

 

0.07.8.28

0.198

0.017.8

0.149

0.008

 

0.959

0.889

0.992

0.919

0.997.8

 

0.081

0.222

0.017.8

0.17.82

0.008

 

2241

7.8148

454

447.8.24

227.8

选配钢筋

1018

832

7.818

7.832

7.818

实配面积/(mm×mm)

2545

7.8434

1527.8

4827.8

1527.8

表10基础梁JL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截面位置

边跨跨中

(1)

第二支座(B)

第二跨跨中

(2)

M/(kN·m)

157.81

17.883

552

 

0.135

0.147.8

0.048

 

0.927.8.2

0.921

0.97.8.25

 

0.147.8

0.158

0.049

 

4032

437.8.27.8.2

1355

选配钢筋

7.818+7.825

7.818+7.825

7.818

实配面积/(mm×mm)

447.8.21

447.8.21

1527.8

表11基础梁JL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截面位置

边跨跨中

(1)

第二支座(B)

第二跨跨中

(2)

M/(kN·m)

3122

337.85

1103

 

0.27.8.20

0.291

0.097.8

 

0.839

0.823

0.950

 

0.322

0.354

0.101

 

8913

9592

27.8.281

选配钢筋

1232

1232

432

实配面积/(mm×mm)

97.852

97.852

3217.8.2

表12基础梁JL5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截面位置

边跨跨中

(1)

第二支座(B)

第二跨跨中

(2)

第三支座(C)

第三跨跨中(3)

M/(kN·m)

3430

2597.8

2194

1953

2515

 

0.297.8.2

0.225

0.190

0.17.89

0.218

 

0.819

0.87.8.21

0.894

0.907.8.2

0.87.8.27.8

 

0.37.83

0.258

0.213

0.187.8.2

0.249

 

97.823

7.8.2138

587.8.29

5158

7.887.8.28

选配钢筋

1232

1032

832

832

1032

实配面积/(mm×mm)

97.852

8043

7.8434

7.8434

8043

表13基础梁JL7.8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截面位置

边跨跨中

(1)

第二支座(B)

第二跨跨中

(2)

M/(kN·m)

414

527.8.2

37.82

 

0.037.8

0.047.8

0.031

 

0.982

0.97.8.27.8.2

0.984

 

0.037.8.2

0.047.8.2

0.032

 

1010

1292

881

选配钢筋

7.818

7.818

7.818

实配面积/(mm×mm)

1527.8

1527.8

1527.8

验算梁配筋率: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