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776019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16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docx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docx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

《将相和》学习心得

兴福镇义和小学杨萍

今天有幸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感受颇多。

最大的感触是在这些课中很难找到过去所谓的“亮点和花哨”,取而代之的极“普通”的读书与写字指导。

两堂课都很精彩,让我学习、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

一、弯下腰来倾听学生读书

1、留给学生大量读书的时间

从今天听课来看,并没有找到几句精彩的过渡语,也没有了过去的“做秀”。

课堂上,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书、做批注、多交流,

读书贯穿了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在安静的研读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一节课。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都渗透了读书方法的指导。

如在第一节课上“请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长句子多读几遍。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读这么好吗?

那是因为老师在读书时边想画面边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第二节课上,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

并在旁边做批注。

这些都有利于指导学生读好书。

3、注意了对学生读书的评价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老师们对学生读书的评价,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个赞扬的语句,如清泉流水,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印在听课老师的脑海。

听,“读得多好啊,谁还能读得比他强?

二、静下心来指导学生写字

阅读和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穆老师注重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老师很注意把黑板上的字写得漂漂亮亮,给学生做个样子。

很多老师在自己范写时,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眼睛看、大脑想、伸出手指跟着写。

真实,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有效,是课堂生命的真谛。

三、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上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

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没有沟通,一堂课的效果将是不会很好的。

在第二堂中,李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蔺相如或廉颇,说说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

这样,学生、老师和文本中间就构建了交流平台。

四、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穆老师在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时,提醒学生一定要认真倾听。

“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会倾听的孩子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对同学的循循善诱:

“我喜欢看到端着书认真读书的同学,喜欢听到你响亮的读书声,更喜欢遇到问题向别人请教的同学。

”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

查字典、查资料、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

五、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注重培养学生语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

我所听到的每堂课都做到了上面所提到的这一点。

当然,他们的方法却各有千秋。

新课标中提到:

学生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

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性有所感,理有所悟。

“感悟”贵在悟,而教师的引导是第二位的。

着眼于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读后教,先读后导”的过程。

我想老师们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充分体现吧。

这些课通常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深入课文自读感悟。

例如,在学生自读感悟时,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要求,轻声朗读课文,遇到数字圈起来;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想;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六、处理把握教材

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她们都根据课文的具体要求,紧紧抓住题眼,步步深入文本。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学习心得

兴福镇新立小学魏晓红

今天全镇语文教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再次相聚在一起,说句真心话,真的很感谢领导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平台。

今天我聆听了穆素红和李宝燕两位教师的课,感觉受益匪浅。

两位老师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

“走出去,总会有收获”。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

孙清华老师的评课及讲座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个词来形容,那真是“指点迷津”。

孙老师结合自校的预习作业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

孙老师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

叹服她的口才,叹服她对事业的执着。

只因为有了执着,才会有不断探索与前进的动力,才会有今天精彩的讲解。

听了两节常态课以及名师深刻的,讲解,使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既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备课,真正的备,只有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研究学生,讲究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

在课堂上教师能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平台。

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

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

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两位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教师经过了精心备课。

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如抓言行感悟人物形象,在学习课文中的第二和第三个小故事时,教师让学生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读一读,并写一写感受;利用对比分析人物形象,升华情感;教师讲到“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两人见面时会说些什么?

在这一环节教师利用补白训练学生的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李宝燕老师布置作业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三个问题,我觉得李教师这样已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孙老师的话更让我明白既然老师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知识,那么老师就不能简简单单的给学生布置作业,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给学生学法上进行指导。

否则教师的分层次设计作业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收效甚微。

静下心来想了想,自己的教学有时真像孙老师所说------学生不会的,我们没有教,学生自己会的又不是我们教的。

语文课堂中的讲解有时不是为学生服务,而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学生的回答一定要符合教师自己的想法,老师才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这样的教学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从“学会”迅速过渡到“会学”上来,看来这点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两位老师的确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孙老师的一番话更让我明白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

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稍微放慢教学节奏,删除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足够思维空间,根据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因层施教,分层设计课堂教学,并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促进他们的参与意识,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得更有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学习中一定能使学生学有所长,能有所长。

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同在

兴福镇新立小学李迎肖

3月20日,全镇语文老师齐聚义和中心校,参加主题为“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学教研活动。

一上午的活动紧张而又有序,先是安排了《将相和》两个课时的课堂展示,然后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最后听取了县名师孙清华老师的精彩点评,令我收获颇多,也引发了我对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思考,我觉得鱼和熊掌是要兼得的。

《语文课程标准》里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点各位老师想必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一旦实施到课堂教学中来,难免的会顾此失彼,不能两全。

这个问题成了老师们教学过程中难以绕开的石头。

人们都说这个所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早已老生常谈了,颇没有新意,今天我就来说一说我对这一点的看法。

个人认为,只是一家之言。

说语文具有工具性,是指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传承文化的工具。

同时,语文学科还要让学生逐渐形成尊崇母语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这就是所谓的人文性,即在中国灿烂文化的长河中担任着一种承上启下,提高个人修养的任务。

在教学上,我们首先要清楚的知道什么是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应当包含双重含义:

教学汉语和使用汉语教学。

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汉语,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以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科学认识。

这些东西理论性有点强了,不过这也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习以及和其他老师们交流的积累与总结。

了解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就会很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

下面来说一说我们听的这两节课。

《将相和》的第一、二课时虽不是一个人所上,学法、内容上一脉相承,如出一辙,可见两位老师在课前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交流、课前研讨,为我们带来了两节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

穆老师和李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

整节课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总是勃勃有生机。

课前准备充分。

两位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十分娴熟,对文章的背景及相关知识熟悉,讲解内容正确、到位,过度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她们课前备课十分认真,没有这么认真的备课,就不能上出这么好的课,我认为,这种敬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

在这两节课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等形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时,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解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内容的感悟强调了朗读训练。

课程标准强调对课文的理解要重感悟,教师较好地体现了读中感知、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抓住重点内容,做到长文短讲。

这篇课文的篇幅很长,如果老师逐段讲授,老师讲得辛苦,学生也听得辛苦。

两位老师始终突出了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物的品质。

如,在教学第二个故事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之后,马上提出了训练的重点和要求:

抓住蔺相如的言行,理解他是个怎样的人,并使这“从言行看品质”的思路贯穿了课文的学习始终。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想象蔺相如与廉颇见面时会说些什么话的环节。

这个环节虽然篇幅不长,所花的时间也不多,却让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心理、品质和课文堵塞内容加深了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锻炼、提高和发展。

《将相和》一课,我看完之后最深的感受就是在积累词语语言的基础之上,抓住人物言行,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感受中国传统的“和”文化。

当然,“和”文化这个学习目标的渗透是老师根据当前社会建设和谐发展的形式而提出的。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很清楚的分为两大块:

一方面是工具性即积累词语语言,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另一方面是人文性即感受中国传统的“和”文化。

抓住这两点进行教学,学生也会在老师的不断提示中牢记本课的知识。

各组在给评课的时候也讲到这一点,说很有新意。

虽然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有自己教学的思路,但语文教学要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同在,是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

充分备课是对孩子们负责

兴福镇兴合小学郝明倩

3月20日,我参加了镇教委组织的语文大教研活动,收获很多。

根据镇教委安排,应该是前两节听课,然后是评课和专家讲座。

而我因为有事只听了两节课,没能参加后面的评课和听专家讲座,说起来的确有些遗憾。

但对我来说,这两节课依然给了我很多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从课堂教学来看,两位教师都注重了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如第一节课,穆老师再检查预习时,问:

“将”是谁?

“相”是谁?

课文讲了哪三件事?

在第二节课中,李老师也是复习导课,“课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

”在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后,穆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两个故事,从小处着手,探究人物的性格品质。

尤其是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渑池之会”时,读到蔺相如要秦王击缶时的语言“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时,引导学生体会“!

”的应用,感受蔺相如的勇敢、坚定,更让学生知道文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都有它表达的任务和意义。

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不会游离于课文之外探究问题,而是对课文有了整体把握之后,再来探究每个部分中所蕴含的语文。

二、教给方法,指导学习。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这两节课中突出的特点,也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学习的地方。

“抓人物言行”是这两节课探究人物性格特点的突出方法,也是非常优秀的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把人物形象勾画的栩栩如生。

只要抓住这两点,就很快探究出人物的性格品质,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相信这两节课的学习,一定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想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学期,一本语文书,不到三十篇文章。

如果我们只是让孩子学会了这三十篇文章实在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

也许有人会说:

“这三十篇文章能学会也很好啊。

”是啊,往往这三十篇也是该会写的不会写,该背的背不过。

如果我们只是纠结于这些,真的有很多人完成不了,那么我们只是在这方面紧抓不放了吗?

想想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老师讲的都记住了吗?

肯定不是。

现在不是也都理解了吗?

我想说的是:

不必太纠结于让孩子记住几个生字,背过几个片段,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这才是终身受用的东西。

我们这不到三十篇的文章只是例文,以此作为探究语文学习的例子,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以便以后学习语文更宽、更广的东西。

三、旁征博引,丰富课堂。

要读懂一篇文章,就应该了解其出处、了解其作者、了解其时代背景,只有了解了、理解了,才能明白、才能懂。

在这篇文章中,虽然人物形象鲜活、性格鲜明,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理解秦王的霸道、和氏璧的珍贵、《史记》的价值依然是困难的。

两位老师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穆老师的课堂上,通过“战国时期形势图”,了解秦赵两国的实力;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李老师介绍“和”的意义,理解“将相和”对一个国家来说的重要性。

这些都是对课文有效的补充,使课堂丰富起来。

当然,这两节课所表现出来的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但也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充分的备课。

从整个课堂教学来看,这是老师经过充分准备的两节课,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预设,对与文章相关的知识、资料下了很多功夫,这就是了不起的课堂!

虽然,我们常渴望“生成的精彩”,可那是在有充分驾驭课堂能力基础上的精彩。

如果没有充分的储备,再怎么样的生成,也很难创造出精彩。

所以,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的时候,那就做好充分的备课,最起码,这是对课堂负责,对孩子们负责!

我们应该为教语文而努力

兴福镇兴合小学孙根菊

3月20日我参加了镇上组织的以“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对语文基础素养的培养和语言文字的应用,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为主题的语文教学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是全镇语文教师的盛宴,既彰显了特色,更让我耳目一新。

我为我镇能办出这样高水平的活动而骄傲。

本次研讨会有如下几点精彩,让我获益匪浅。

精彩一:

两节课呈现一个体系,分两课时完成一篇文本的教学。

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至少在我参加过的各种活动中没有过。

这样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教学中的第一课时,是我所不重视的,在平常教学中我往往在第一课时简单的解决生字词,让学生读熟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其他的内容放到第二课时来完成。

穆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不仅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还引领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完成了对第一个小故事的学习,这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帮助。

精彩二:

语文的工具性得到体现,开始为教语文而努力。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忽略了其工具性一面。

前段时间的远程研修让我对此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教学中还是有着众多的疑惑,到底该怎样结合?

有时还真拿不准。

本次活动中的这两节课为我做出了榜样。

两位执教教师把对学习方法的引导掰开来,揉碎了展示给我们看。

在第一节课中,从识字方法的介绍,到书写方法的指点,再到文本内容的理解,穆老师一路走来,始终把学习发法的引领和总结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认真贯彻。

尤其是课堂总结,总结出了理解课文内容的有效方法“抓住关键词句和人物的言行来体会。

”这让第二课时的学习顺理成章,简单轻松了许多。

李老师执教的第二课时也正是遵循这一的方法进行了。

同时对语文知识进行了扩充,在教学中又涉及到了写作中布局谋篇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按顺序说话和习作。

精彩三:

课堂实在,不花哨,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踏实。

这两节没有经过雕、刻、酌、磨的原生态的课堂教学,少了些许作秀,多了几分真实。

无论是认读词语环节学生找出易读错的字,书写环节学生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还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了解人物。

都是那样的实在,毫不做作。

对学生的引导清晰可见。

精彩四:

让子弹飞一会。

这是一部电视剧的名字,是剧中亦雄亦匪的张麻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课堂上,教师在提出问题放飞自己的“子弹”后,不要急于求答案,先让子弹飞一会,让学生考虑片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教学中短暂的静默不是败笔,正是在为静默后的爆发积蓄力量。

在这两节课中两位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也许是自己的性格使然,我的课堂紧凑而紧张,每当问题抛出后,我总是急于找学生来回答,忽略了孩子们需要时间考虑,而导致学生急于应付没有深入的思考,问题的价值被大打折扣。

我应该学习这两位老师放慢自己的脚步,让子弹先飞一会,再命中目标,提高其效率。

本次活动在众多精彩的背后还有几点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教学目标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化后,一篇文本所要实现的教学内容是不是增加了许多,如果一一实现,是不是有点不分主次得嫌疑,那我们该怎样的恰当的取舍呢?

二对于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是教师直接教授还是舍弃。

如果直接教授又该怎样具体操作?

总之,作为一名小语文教师,该为教语文而努力,应该在利用语文的工具性的前提下积累语言、积淀文化、集聚情感,“润物细无声”的把语文的人文性渗透当中,从而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只有这样,才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

一切教学须从深入研读课标开始

兴福镇兴合小学李永红

3月20日上午,我参加了在义和小学召开的全镇小学语文研讨会,认真聆听了本镇两位老师执教的《将相和》,用心倾听了县第三小学孙清华老师的中肯点评与精彩讲座,收获颇丰,感受很深,现结合自己的教学,静心梳理,谈如下几点。

一、研读课标,准确把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2011年重新作了修订,提醒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所教的学段目标,以及所教课文的单元目标,有效结合这三方面的目标,确定本堂课的目标,这样,目标定位才能更准确,重点解决“教什么?

”的问题。

尤其要注意的是,学段目标的定位:

低学段重点是字词句,中学段是词句段,高学段则为句段篇,教学目标定位时,既要注意学段衔接,加强巩固,又要注意在巩固中逐渐提高。

二、重视预习,措施具体。

对于中高年级,重视课前的预习,那么我们老师怎样才能使预习落到实处呢?

孙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指导预习的新方法——《尝试自学导航》,此导航从“读一读”“认一认”“写一写”“查一查”“说一说”“划一划”“记一记”六方面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措施具体,真正实现了预习的目的。

三、以学定教,从“X”始。

刚才提到了课前目标的确立要准确,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却不能“从零开始”。

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对目标重新定位,学生已经会了的,坚决不再教。

具体做法是:

新课伊始,应该先让学生展示预习收获,在展示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从而梳理学情,以学生已经拥有的收获为基础,调整教学,以学定教,从“X”开始。

四、要求明确,习得方法。

语文是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决定了语文课堂必须树立“课课习得方法”的教学目标,以今天的《将相和》课堂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教师采用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这样的长文短教的方法,且不说学生是否明白什么是关键词句,也不论关键词句抓得准不准,抓得全不全,就教师的要求而言,就是不明确的,这种模糊性的语言,教师一定是要避免的。

对于学生每一次的朗读,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这一遍读,需要让学生解决什么,第二遍读,又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教师必须明确,明确了目标以后,为达成既定目标,向学生提出具体、清楚的要求。

方法一:

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展示预习环节,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用小标题的方法归纳,并和学生归纳出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是通过抓文中的关键词句。

经孙老师点评,我认识到这个环节就可以做这样的调整:

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再说说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将主要人物与主要故事串起来,这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此即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方法二:

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

对于描写人物语句的品读,在交流环节,学生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谈了从中感受到蔺相如的有勇有谋,教师就要趁机追问:

“勇体现在哪里?

谋又体现在哪里?

”然后,再反过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此时蔺相如心里是怎么想的,深入人物的内心,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还可以采用换一换‘找关联词、对比等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方法三:

体会作者布局谋篇之严密。

在引导学生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执教老师采用了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可作如下调整:

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三个故事间过渡的段落,不但很容易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这样长的文章,作者是如何严密的组织起来的,从而体会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方法。

五、抓住契机,指导运用。

“教是为了不教。

”课堂上不能止步于方法的学习,还要进一步指导运用方法。

还是以《将相和》为例,在教学“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时,教师注重了蔺相如与廉颇的对比描写,蔺相如“一避,再避”

,这位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廉颇则

“脱下战袍,背上荆条”,此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廉颇?

教师让学生想象后,只让几个学生三言两语的说了说,尔后,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可以说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就是补充了资料,廉颇请罪那天,正赶上蔺相如宴请宾客,人来人往中,他们俩会说下什么呢?

教师也是只让少数几个学生简单的说了说,孙老师认为,应抓住这样的契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好好进行说话训练,这必定是对孩子已习得学习方法的运用。

六、作业布置,落到实处。

作业的布置,不能流于形式,作为教师而言,不能布置完了就没事了,应给出合适的策略和方法,并一定要进行检查和评比,只有这样,作业才落到了实处,发挥其拓展延伸到生活中的功效。

比如:

在读完“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后,可以趁机出示故事原文,配上古筝音乐,教师通过范读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布置课后可以阅读更多的《史记》故事。

“听君一席话,胜教十年书。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