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57066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下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下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八下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八下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八下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八下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一、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关系;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2.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

明清时期,中国也出现了手工工场。

3.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农业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传播到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是肖像画《蒙娜丽莎》。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3.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二、“教皇的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运动)

1.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向罗马天主教会发起了挑战,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三、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革命)

1.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

“知识就是力量”。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提出了宇宙无限论。

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四、理性之光(17—18世纪启蒙运动)

1.17、18世纪,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为了张扬理性的力量,他们发动了启蒙运动。

2.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旗手,他提倡天赋人权。

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了三权分立思想。

另一位思想家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

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力量是百科全书派。

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目的:

想得到东方的丝绸、瓷器、宝石、香料等奢侈品,对富庶东方世界的向往。

科技条件:

①丰富的航海知识和先进的航海技术;②相信地圆学说;

③指南针在航海上使用;④能建造适用于远洋航行的船只。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发现新大陆)误以为所到达的是印度,因此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

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到达印度。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3.美洲的全称是阿美利加洲,是为了纪念意大利冒险家阿美利哥。

4.积极影响:

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三、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消极影响)

1.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屠杀当地居民,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

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2.抢占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英国,因此号称“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重要提醒】

1.海上探险走在最前面的国家(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2.15世纪的中外航海家:

郑和、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

3.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

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完成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

4.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辟、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的共同作用:

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明交流。

5.丝绸之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为人类文明交流作出的共同贡献:

都加强了中国与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

新体制的创立

一、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1.过程:

①开始:

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很多议员拒绝通过征税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

②内战:

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

在克伦威尔领导下,议会军取得战斗的胜利。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

(◆注意:

1642年内战爆发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议会的召开。

③结束:

1688年,资产阶级发动政变,采取了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复辟王朝,此后议会通过许多法令来限制王权,其中最重要的是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

2.性质:

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3.意义:

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被称为君主立宪制。

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

(如日本)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二、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产生(美国独立战争、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年

1.过程:

①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②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③《独立宣言》发表:

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各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

(◆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的标志: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

④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81年,在华盛顿领导下,美国人民最终打败英军。

双方转入和平谈判。

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⑤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的共和政体。

华盛顿被被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2.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的独立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3.意义:

北美人民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3年

1.背景:

封建专制等级制度,资产阶级处于第三等级。

2.过程:

①开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这一天成为法国国庆纪念日。

②《人权宣言》颁布: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后,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的成果)

③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

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的成果)

④大革命达到顶峰:

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了法国政权,实施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大革命达到顶峰。

(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的成果)

⑤法国国歌的诞生:

《马赛曲》

⑥法兰西帝国的建立:

拿破仑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巩固了革命成果。

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战败。

3.意义:

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成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重要提醒】

1.英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分别是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

2.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分别是克伦威尔、华盛顿和罗伯斯庇尔。

3.英美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政体和法律文件:

英国:

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美国:

民主共和制——《1787年宪法》。

4.近代中国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上的尝试:

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

一、最后的盛世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逐步统一中国。

◆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

元朝——蒙古族;清朝——满族。

2.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兴起,松江一带棉纺织业发达,出现徽商晋商等商帮。

◆谚语——“湖广熟,天下足”(湖广:

指湖南、湖北)

3.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出口丝绸、茶叶、瓷器等。

4.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男耕女织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明修长城清修庙——明清两朝民族政策的差异

明朝统治者大修长城。

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大多是明朝修建的。

——防御政策

清朝统治者不主张再修长城。

——怀柔政策,以德服人

2.清朝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①避暑山庄的修建,成为清统治者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政务中心。

②乾隆帝亲自接见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③清初确立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

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意义:

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④清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和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

⑤康熙帝以武力反抗沙俄入侵者,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3.上述措施的意义:

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专制帝国(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1.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2.措施:

①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明朝建立厂卫等特务机构。

③清雍正设立军机处——皇权强化达到顶峰。

④清朝大兴“文字狱”。

⑤八股取士:

明清时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3.清初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黄宗羲,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

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四、来自海上的挑战

1.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及其作用

经过:

1405年—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福州、占城、满剌加、锡兰、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目的:

弘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意义: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2.传教士来华: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①带来了新的科学知识和机械制品;②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③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

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

成为中国宫廷画家,并参与圆明园西洋风格建筑设计。

3.殖民者来华:

1553年,占领澳门的是葡萄牙人,17世纪初占领台湾的是荷兰人,1662年,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

4.清朝的对外政策——闭关自守,乾隆帝时广州一口通商

5.马戛尔尼来华: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开始行业:

棉纺织业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主要发明:

①英国人瓦特1872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②棉纺织工具:

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水力纺纱机

③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交通工具有:

火车、轮船)

在人类历史上,摩擦生火和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巨大进步。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

二、科学的世纪——19世纪

各国重视科学研究;大学成为科研重地;形成了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科学学会)。

(达尔文《物种起源》;内燃机发明的理论基础)

三、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工业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工业革命新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

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主要发明(成就):

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完成了磁铁产生电的实验(电磁感应现象)。

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可实际使用的发电机。

③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④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⑤19世纪80年代巴黎出现了电力铁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交通工具有:

汽车、飞机)

【重要提醒】

1.两次工业革命中领先的国家:

第一次——英国;第二次——美国、德国。

2.两次工业革命中机器动力的变化:

人力(珍妮纺纱机)→水力(水力纺纱机)→蒸汽(蒸汽纺纱机)→电力

3.工业革命的作用(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作用):

推动了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

4.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二、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1.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

2.文明——工业文明传播到亚非拉地区,促进社会生活的变化。

3.野蛮——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地区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如印度)

三、挑战与回应

1.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海地。

2.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

1868年

主要内容:

①废藩置县,颁布宪法。

②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办工业企业。

③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④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上,向西方学习。

(◆②③④条属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影响:

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一、屈辱的岁月:

1840—1901年

1.英国商人把鸦片输入中国的目的: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鸦片的危害:

①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体,破坏了生产力;

②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1839年林则徐主持虎门硝烟

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

⑴1840—1842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

(19世纪40年代初期)

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①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必须同英国协商等。

(◆租借是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建立的国中之国。

影响: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

战争结果:

1856年10月,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1860年占领北京,洗劫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内容

①开天津为商埠;

②将九龙半岛南部割让给英国;

③准许应、法招募华工出国;

④赔偿应、法军费各800万两等。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更深了。

(3)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世纪末)

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内容: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②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等。

影响:

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俄国:

长城以北;法国:

广西和云南、广东;英国:

长江流域和云南、广西两省的一部分;德国:

山东;日本:

福建。

(4)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世纪初)

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内容:

①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条约)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

③拆毁大沽炮台;

④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⑤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悲壮的抗争

1.关天培(鸦片战争),邓世昌(甲午海战),徐骧(台湾军民抗日)

2.太平天国运动

爆发的原因:

清朝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的激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带来新的灾难、严重的自然灾害等。

领导人:

洪秀全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意义:

①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

②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失败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新情况)、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

1.林则徐——近代中国“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

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经济、技术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口号:

“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内容:

①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

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军事上的措施,此时口号为“自强”)

②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如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

(◆经济上的措施,是近代中国经济上工业化的尝试,此时口号为“求富”)

③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

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

(◆教育上的措施)

④1861年,洋务派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

(◆外交上的措施)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影响:

①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同时,洋务运动也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

③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结果)

【重要提醒】

◆洋务运动目的:

巩固、强化封建制度,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失败,给我们的启示:

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推翻封建统治,才能实现“自强”、“求富”。

四、从维新到革命

1.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百日维新”等)

时间:

1898年(19世纪末)

过程: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领导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8年(戊戌年),光绪帝颁布诏书,实行变法,这场变法被称为戊戌变法。

结果:

由于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顽固派)反对变法,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派,变法失败。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等。

(◆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主张(措施):

①政治上:

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准许百姓想朝廷上书等。

②经济上:

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产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③军事上:

训练新式海陆军,裁减旧军队等。

④文化教育上:

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派人出国留学等。

如1902年设立京师大学堂。

性质: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失败留下的经验、教训、启示:

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效仿西方古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共和制)

(辛亥革命—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2011年为辛亥革命100周年)

概况:

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在武昌(湖北省)发动起义,各地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瓦解,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结果:

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

纲领:

1905年,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性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后来孙中山把这个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重要提醒】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注意:

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孙中山和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

①都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②都缔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都制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④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等。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

向西方学习:

科技、经济、军事→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精神

对应的运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革命前,农业是英国的主要生产部门。

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逐渐超过农业,占据主要地位。

第一产业:

农业、手工业

2.三大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

机器工业

第三产业:

商业、交通运输业、银行业、服务业

3.城市是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的两大主要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无产阶级)

2.工人争取权利的斗争(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新和谐公社)

4.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和恩格斯

5.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

一、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性质:

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军事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

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参战双方:

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最惨烈的战役、一战的转折点

特点:

飞机、坦克等大量新式武器首次被应用于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警示后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把科技用于造福人类上,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上。

灾难:

战争历时四年,参战国有30个左右,卷入人口达15亿,死亡3000万人。

2.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性质:

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交战双方: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发动者)和美英苏中等国人民组成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主要战役: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重要转折点)

结果:

1945年,意、德、日相继投降,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灾难:

战争历时六年,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战争。

死亡达5500万。

联合国的成立:

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苏、中等国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二、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生产过剩”的危机

1.表现:

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的美国开始。

2.特点: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3.实质:

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4.为摆脱危机,各国走上了不同道路。

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发动战争的策源地。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传统的资本主义得到改造,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