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盐边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50808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攀枝花市盐边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攀枝花市盐边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攀枝花市盐边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攀枝花市盐边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攀枝花市盐边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攀枝花市盐边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docx

《攀枝花市盐边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枝花市盐边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攀枝花市盐边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docx

攀枝花市盐边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

盐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

规划纲要(草案)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4

第一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4

第二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6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8

第一节指导思想8

第二节发展目标8

第三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11

第一节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1

第二节培育特色工业企业集群13

第三节加快工业发展平台建设13

第四节加强工业要素保障14

第四章走生态提升道路,大力发展绿色高值精品农业14

第一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5

第二节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16

第三节完善农业组织体系17

第四节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17

第五章走信息化带动道路,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18

第一节倾力打造阳光生态旅游业18

第二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19

第三节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21

第六章走差别协调道路,奋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23

第一节科学制定城乡规划23

第二节推进绿色生态村镇建设24

第三节加快城乡统筹发展25

第四节推进城镇管理现代化26

第五节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步伐26

第六节完善交通网络建设27

第七章 以公平正义为核心,全面加强社会建设28

第一节优先发展公共教育28

第二节加快发展卫生事业30

第三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32

第四节 积极扩大就业33

第五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5

第六节提高社会管理水平37

第七节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38

第八节其他社会事业发展38

第八章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39

第一节提高公民文明素质39

第二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40

第三节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41

第九章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42

第一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2

第二节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42

第三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45

第四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45

第十章强化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46

第一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46

第二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47

第十一章健全规划实施机制48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48

第二节突出投资拉动49

第三节 推进改革开放50

第四节规划衔接协调50

第五节强化目标考核51

第六节全面监督评估51

序 言

《盐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盐边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十二五”期间盐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重点明确“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大任务以及保障措施。

《纲要》是全县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指导全县各族人民在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规划。

《纲要》集中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战略意图和施政方针,是未来五年全县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制定全县年度计划以及其他专项和部门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更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以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为主题,以“四大战略任务”为重点,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8.30”地震、特大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06亿元,年均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年均增长28.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79亿元,创建县以来历史新高,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了二番以上,年均增长37%;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7:

73.9:

16.4。

煤基直接还原示范工程通过省级验收,钛白粉厂建成投产,钒钛钢铁产业链逐步延长,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2亿元;生猪规模化养殖初步形成,水产、烤烟、水果等优势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日益巩固;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开始崛起并蓬勃发展。

民营经济全面发展,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十五”末的25.1%增加到38.2%,提高了13.1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15%提高到22%,提高了7个百分点。

森林覆盖率达到68.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以上。

荣获全省首届文明县城先进工作城称号,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区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民生工程。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500元和5605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5.4%和13.2%。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在国家扩大内需、灾后重建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百亿元,达到107亿元,创历史新高,是“十五”期间的4倍。

西攀高速公路盐边段竣工通车,S310至高速公路连接线实现初通,S310红格过境线开工建设,16个乡镇通水泥路,乡村公路硬化率达到65%;桐子林电站通过国家核准,正式开工建设,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彻底消除了无电村社,基本实现户户通电;农房灾后重建完工,完成沼气建设3.1万口、4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农村人饮安全7.3万人,建成动植物防疫体系;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盐边中学迁建、渔门医院迁建、县乡(镇)医院改扩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计生服务站、格萨拉景区等项目基本建成。

专栏1:

盐边县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表

指  标

单位

2005年基数

“十一五”规划年递增速度%

“十一五”末目标

2010年预计完成情况

“十一五”实际年递增速度%

2010年比2005年

县域生产总值(含二滩)

亿元

39.06

11.7

68

68.06

11.7

县属生产总值(不含二滩)

亿元

17.5

20

44

49.26

22.9

翻一番

其中:

第一产业

亿元

3.35

7.4

4.8

6.63

14.6

- 

第二产业

亿元

9.16

25.7

28.7

31.5

28.02

翻一番

其中:

工业增加值

亿元

7.27

27.7

24.7

28.7

31.6

翻两番

建筑业增加值

亿元

1.89

16.2

4

2.8

8.2

- 

第三产业

亿元

4.99

16

10.5

11.13

17.4

翻一番

人均GDP

8863

19.5

21568

31200

28.6

翻一番

农业总产值

亿元

6.11

7.4

8.7

12.35

15.1

翻一番

工业总产值(不含二滩)

亿元

18.76

27.8

64

82

34.3

翻两番

县级财政收入

亿元

1.27

17.1

2.8

5.79

37

翻两番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1.44

16.9

25

33.7

24.1

翻一番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82

18.2

6.5

7.5

21.6

翻一番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7100

9.1

11000

14500

15.4

翻一番

农民人均纯收入

3013

10.6

5000

5605

13.2

全县年末总人口

万人

19.65

- 

20.4

21

- 

- 

第二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是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引进、启动和建设的一批重大项目,将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我县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攀枝花被确定为“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红格片区作为全市旅游的龙头,将为我县带来巨大的发展资源。

三是成昆新线、丽-攀-遵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使我县对外大通道得到巨大的改观。

四是我县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将促进三次产业互动,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五是扩权强县试点的政策和体制优势将继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低,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的遗留问题产生的社会矛盾还较多,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总体上看,未来五年将是我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成长、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的关键时期。

这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对我们的重大挑战。

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崭新局面。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盐边县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全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奋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特色生态文明新盐边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节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按照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要求,与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紧密衔接,与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

综合考虑盐边县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承载能力、支撑条件,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指标。

“十二五”时期力争实现“四个翻番”,即:

生产总值翻番: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总量突破140亿元。

财政收入翻番: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6%,收入突破13亿元。

投资翻番:

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累计突破400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翻番: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2万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5%。

城乡发展、南北发展协调性增强。

社会建设指标。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城镇化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文化建设指标。

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全民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弘扬和开发大笮文化,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繁荣城乡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全民凝聚力和创造力。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盐边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生态环境指标。

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70%,县域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较高水平,水环境保持达标率。

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降低。

加强生态细胞建设,积极创建生态县。

城乡居民生活指标。

重视民生,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并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就业稳步增长,贫困人口持续减少。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较为充分体现,公民幸福感明显增强。

专栏2:

盐边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10年预计

2015年目标

“十二五”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68

143

16

预期性

2

人均GDP(元)

31200

65000

15.8

预期性

3

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6.63

11

5

预期性

4

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50.3

109

16.7

预期性

5

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11.13

23

11

预期性

6

财政收入(亿元)

5.79

13

17.6

预期性

7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07

430

33

预期性

8

民营经济增加值(亿元)

26

80

25

预期性

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5

17

17

预期性

社会建设

10

城镇化率(%)

22

48

 — 

预期性

11

人口自然增长率(‰)

6.5

6.5

 — 

预期性

12

高中阶段入学率(%)

87

90

 — 

预期性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96

100

 — 

预期性

文化建设

14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

93

100

 — 

预期性

15

适龄中小学体育锻炼达标率(%)

90

98

 — 

预期性

生态环境

16

森林覆盖率(%)

68.4

70

— 

约束性

17

空气质量优良率(%)

92

96

— 

约束性

18

水源水质达标率(%)

95

100

— 

约束性

19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

5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 

约束性

20

二氧化硫排放

—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 

约束性

21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40

— 

约束性

人民生活

2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5605

12000

16.4

预期性

2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500

31000

16.4

预期性

24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4

— 

预期性

2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

—  

100

— 

预期性

注:

1.地区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

2.人均指标、城镇化率是由常住人口计算。

3.固定资产投资为5年累计完成数。

第三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科技创新,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按照技术创新纵向延伸、循环经济横向发展的模式,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面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尽最大可能做到优势资源循环利用,全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工业产值实现翻番,年均增长24%,总量达到3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总量突破100亿元。

第一节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逐步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战略性产业为方向的工业结构新体系。

突出发展矿业、钒钛钢铁、机械制造、能源等优势产业,加快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做优煤炭、有色金属等产业。

矿业经济。

以矿产资源整合为契机,强化行业监管,促进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和深加工企业聚集。

以加大红格北矿区开采力度、全力推动南矿区开发为重点,把盐边县建设成为攀西地区最大和四川省最重要的铁矿石供应基地。

做大矿业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高回采率,加强环境保护、节约矿产资源,做大做强矿业经济。

“十二五”末,力争形成年产原矿5000万吨、铁精矿1000万吨、钛精矿200万吨的采选能力。

钒钛钢铁。

依托科技进步、延长钒钛钢铁产业链,采用直接还原新工艺综合开发利用钒钛磁铁矿资源,尽快实现产业化生产,大幅提高钒、钛的回收率。

“十二五”末,形成年生产球团600万吨、特殊钢60万吨、富钛料20万吨、钛白粉20万吨、海绵钛3万吨、钛锭2万吨、直接还原铁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机械制造。

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充分利用含钒合金钢优势,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含钒钛铸锻件。

到2015年,机械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一定的机械制造加工规模和能力。

能源。

加快桐子林电站建设,力争2015年首台机组发电。

加快沼气、钒电池、太阳能综合利用等清洁能源发展,逐步优化能源结构。

协调搞好缅气入攀项目。

加强红果、江西矿区资源勘探和资源整合,做优煤碳产业,“十二五”末,力争原煤、精煤、型煤产量达到300万吨。

有色金属。

规范开采铜镍、铅锌等有色金属,提高钒钛磁铁矿中铬的回收率,进一步拓展市场,初步形成深加工产业链。

第二节培育特色工业企业集群

围绕重点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优化工业组织结构。

培育以大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比例协调的企业集群。

全力培育发展大企业集团,促进大企业做强,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

大力推进大企业上市。

引导企业走开放型发展道路,广泛开展强强合作、强专合作、专专合作。

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十二五”期间,以“亿元企业”培育为重点,实现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1户、30亿元的企业3户、10亿元的企业10户的目标。

专栏3:

重点工业项目

※原矿开采:

龙蟒2000万吨/年开采项目、攀昆1000万吨/年开采项目、南矿区2000万吨/年开采项目等。

※钒钛钢铁:

龙蟒煤基还原项目、攀昆公司800万吨/年选厂及尾矿库、云钛公司2万吨/年钛锭、云钛公司1万吨钛材、攀昆公司遂道窑项目、攀昆公司30万吨/年微合金铁粉项目、攀昆公司40万吨/年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项目、攀昆公司4万吨/年钛合金项目、攀昆公司5万吨/年海绵钛项目、年产20万吨钛白粉项目、一立公司240万吨/年球团项目、红发公司120万吨/年球团项目、年产60万吨特钢项目、五氧化二钒项目、福川公司汽车后桥壳二期、100万吨铸件项目、攀昆公司30万吨钢结构项目、攀昆公司20万吨粉末冶金项目等。

※能源:

桐子林电站、太阳能光伏发电、钒电池、缅气入攀、红坭矿区整合及矿井改扩建项目等。

※有色金属:

金马铅锌矿开采、铜镍矿开采及深加工项目等。

 

第三节加快工业发展平台建设

加快完成安宁、金河工业园区并入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的各项工作,力争将新九工矿区提升为省级工业开发区。

加快推进园区征地拆迁安置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加快工业园区之间通道建设,提高物流效率。

提高园区管理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制定园区发展引导政策,增强吸纳能力。

第四节加强工业要素保障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土地政策,积极创新工业用地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协调,提高煤、电、油、水、气、运的保障能力,特别是要确保工业用电的良好供应。

继续实行工业发展激励机制,逐年增加工业发展基金。

搭建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信息平台、融资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服务体系。

专栏4: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九工矿区:

完成湾子田专用公路、尾矿库监测系统建设、新九工矿区供水工程、输变电工程等。

※安宁工业园区:

完成平安大道、西干线二期、220KV输变电工程、园区固废处理场、园区污水处理厂、新建项目土地储备等。

※金河工业园区:

争取开工建设新九至金河工业园区连接线、园区固废处理场、园区污水处理厂、园区供水工程、金河工业园区跨江大桥等。

 

第四章走生态提升道路,大力发展绿色高值精品农业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以加快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盐边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规模农业,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完善农业组织体系,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增收协调发展的格局。

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农业总产值23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2万元。

第一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根据全县自然地理等农业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发展畜、果、烟、渔、茶、菜、桑、林等产业,突出现代畜牧业、特色水果、优质烤烟、现代林业等的优势地位,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积极培育农业生态产业、生物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

不断优化主要产品区域布局,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红格新农村示范片、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等项目建设。

做好反季节蔬菜、早(晚)熟水果等文章,推进差异化发展。

畜牧水产。

加强技术培训,强化食品安全,着力打造现代畜牧业和优质水产基地。

大力引进集约化、专业化养殖技术,通过培养大户和引进大型畜牧企业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

到2015年,生猪出栏35万头、牛出栏5万头、羊出栏40万只、家禽150万羽。

依托二滩库区水域,注重水体保护,适度控制规模,建设绿色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发展优质水产品养殖,力争2015年水产品产值突破3亿元。

特色水果。

坚持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品质、打造品牌的原则,重点抓好特色优质水果基地建设。

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载体积极引进台湾莲雾、释迦等新品种优质水果。

新增芒果、脐橙等种植面积3万亩;改造枇杷种植面积1万亩。

充分把握市场对早(晚)熟水果的需求,推动特色水果产业大发展,力争2015年水果产值突破2亿元。

优质烤烟。

围绕“质量、特色、生态、技术、持续”的方针,突出科技创新,强化管理,全面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

“十二五”末,烤烟种植面积13.5万亩,实现烟叶产量40万担。

林业生物。

建成一批工业原料林、经济林、生物能源林及特种种植等林业产业基地。

加大对核桃、板栗、青花椒等特色产品的种植;建设以块菌为主的食用菌、林下蔬菜等生产基地,形成有盐边特色的林下资源产品。

到2015年,干果种植面积20万亩,产值突破1亿元。

专栏5:

现代特色农业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

完成移民扶贫项目、产业化扶贫项目、劳务扶贫项目等项目;推进核桃产业基地、退耕还林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新烟区项目、精品茶基地、设施蔬菜基地、现代畜牧业基地、益民农业科技园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红格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等项目。

 

第二节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按照安全、优质、生态的要求,积极培育知名品牌,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

实施良种工程,引进和开发推广优良农产品品种。

全面实施全流程标准化种植(养殖)和产品营销标准化,积极发展精准化、设施化等先进种植(养殖)业。

全力推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积极推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工作。

第三节完善农业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乡(镇)或片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社会服务体系。

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户等参与的多种形式的经营组织体系。

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

第四节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

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搞好抗旱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