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49539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岳麓版必修2

学案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标要求]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1.青铜制造

(1)时期:

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2)特点:

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2.钢铁冶炼

(1)成就:

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2)作用:

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燃料的变化:

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北宋时普及;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方法总结]

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一般从两个角度去把握:

一是主要手工业在历代的发展表现的相关史实,主要部门一般围绕着冶炼、陶瓷制造和纺织三个行业展开;二是手工业生产的三种生产方式: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重点精讲]

春秋时期发明的冶炼生铁技术对社会的进步有何积极作用?

铁器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劳动成为可能,大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二、衣被天下

行业

时间

成就

丝织业

上古时代

已经学会养蚕缫丝

西周以后

丝织工艺突飞猛进

汉代

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

唐代

出现缂丝技艺

棉纺织业

宋末元初以后

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元代

黄道婆全面革新内地的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绽纺车

元明时期

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代后期

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三、从烧陶到制瓷

1.陶器

(1)发明的时间:

新石器时代。

(2)成就: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

2.制瓷技术

(1)东汉晚期,人们已烧制出青瓷。

(2)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白瓷。

(3)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4)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5)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6)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

[重点精讲]

中国古代瓷器品种不断创新的原因。

(1)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2)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

(3)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4)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与聪明智慧。

(5)官营手工业的推动。

[深化探究]

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思考

(1)图一中的陶器是什么时期制作的?

陶器出现于什么时期?

(2)图二中的瓷器出现于何时何地?

其在瓷器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3)从图一到图三,我国的陶瓷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其地位如何?

答案 

(1)山东龙山文化时期。

新石器时代。

(2)唐代邢窑。

白瓷进入成熟期。

(3)从烧陶到制瓷。

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18世纪已遍销全世界。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1.家庭手工业

(1)特点

①与农业相结合,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

②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2)影响

①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

②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

(1)地位:

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

(2)特点

①官府设工官统一经营管理。

②工匠职业世袭。

③生产关系从征役制到雇募制。

④代表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3)评价

①积极:

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②消极:

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满。

3.私营手工业

(1)发展历程

①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

②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2)经营方式

①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明中后期,孕育出了雇佣劳动关系。

[重点精讲]

古代手工业经营由官营手工业为主到私营手工业为主的原因是什么?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4)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易混易错]

雇募制≠雇佣制

产生的领域不同:

雇募制产生于官营手工业,而雇佣制产生于民营手工业。

性质不同:

雇募制下工匠虽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本质上仍属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范畴,而雇佣制下工匠有充分的人身自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畴。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发展一直受农业发展的制约。

(2)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

(3)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4)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广受欢迎。

[深化探究]

材料一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材料二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材料三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材料四 鲁国的猗顿在今山西运城一带经营池盐起家。

邯郸的郭纵以冶铁成业。

——《管子·小匡》

材料五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

清代御窑仅6座……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

思考

(1)材料一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官营手工业。

(2)材料二、三反映了这种经营形态的什么特点?

(3)材料四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

这种经营形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4)材料五反映的两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2)特点:

分工细密;具有技术、人才的优势。

(3)私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时期。

(4)明代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课堂小结

1.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  )

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答案 B

解析 古代中国青铜铸造繁荣时代是在商周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反映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繁荣的成就。

2.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

A.战国B.汉朝

C.宋朝D.明朝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外贸易状况,汉朝时期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方的联系。

3.杜甫有诗曰: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诗中赞叹的瓷器是(  )

A.白瓷B.青瓷

C.青花瓷D.彩瓷

答案 A

解析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君家白碗胜霜雪”,可以判断诗中赞叹的瓷器应是白瓷。

4.歌谣:

“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描述的是(  )

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

C.元代的棉纺织业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由“黄道婆”等信息可知其描述的是元代的棉纺织业。

5.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  )

A.民营作坊兴盛

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

C.官府经营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比屋皆工织作”“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反映了苏州、杭州丝织业兴盛,但其经营是分散的,属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特征,排除C。

B、D在题干中未反映。

[课中思考]

1.提示 棉花和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

丝织品太贵重,相对于普通的民众很难推广。

而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价格便宜,适合各阶层的人穿着。

宋元时期,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迅速传播,为棉布的推广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元代的黄道婆推广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大大提高了内地的棉纺织水平和棉纺织品的产量,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2.提示 陶器在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的原因:

(1)新石器时代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是在农业和畜牧业不但发生分工而且各自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

(2)先民们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定居生活。

(3)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泥土的物理、化学特性有了较多的了解。

(4)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几十万年用火的经验,了解到火不但能御寒、驱走野兽、烧烤食物,还能改变物质的性能,并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控制火。

(5)在当时农业已经产生,但水利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陶器作为灌溉工具出现,同时陶器的炊具功能、容器功能也是当时所需要的。

3.提示 官府要经营、控制手工业的原因是:

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阶级享乐需要的奢侈品;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体制也有一定影响。

[基础达标]

1.沈括《梦溪笔谈》载: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B.西汉

C.南北朝D.北宋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把生铁熟铁配合加热后锻打的炼钢技术,这项技术属于灌钢法,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2.“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

”“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中国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这种美丽的器皿。

”文句描述的是中国的(  )

A.青铜器B.铁器

C.玉器D.瓷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依据“泥土”“水与火”“器皿”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瓷器的制作工艺,故选D项。

A、B、C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3.“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  )

A.丝B.毛C.棉D.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结合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元代以前,百姓穿着的主要面料是麻,元代以后,棉逐步成为民众的主要布料。

丝织品由于造价高,在民众中并没有普及。

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

这座墓葬应不早于(  )

A.魏晋B.隋唐

C.宋代D.清代

答案 D

解析 题干要求是时间应不早于,在上述陶瓷制品中,粉彩瓷出现的时间最晚,即清代。

5.《唐律》规定:

“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减三等。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B.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D.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答案 A

解析 题干揭示的是对工匠工作的管理制度,可以看出法律规定严苛。

B、C两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史实,西周时期,即已实行“工商食官”。

6.明朝中叶以后,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答案 D

解析 私营手工业面向市场生产和销售,有利于促进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7.《国语·晋语》中说: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方式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答案 A

解析 B项结论与西周不符,C、D两项与材料不符。

材料中“工商食官”反映了西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的史实。

8.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其配文注解为:

“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当时(宋代)私营手工业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也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此可以排除B、C两项。

由材料中描绘的场景可以判断“叮叮当当的去处”并非官营,而是私营手工业作坊,由此排除A项。

故选D项。

[能力提升]

9.《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

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已经产生

答案 A

解析 劳动地位的并列说明其生产作用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的重要性,而不是指妇女地位或其经济收益。

10.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技术提高的结果。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哪一经营形态?

其特点有哪些?

(2)材料二体现的手工业经营形态又是什么?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

(3)结合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答案 

(1)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特点:

国家支持、规模大、耗费巨大、分工细。

(2)经营形态:

家庭手工业。

特点:

是农业的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的消费。

(3)地区性分工更明确,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乾隆《苏州府志》卷3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

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 

(1)材料一指的是丝;材料二变为棉。

原因是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民众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民众穿着。

(2)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出现了雇佣关系。

说明了生产力进步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大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