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枕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工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7370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运专线枕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工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客运专线枕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工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客运专线枕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工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客运专线枕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工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客运专线枕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工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客运专线枕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工法.docx

《客运专线枕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工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运专线枕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工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客运专线枕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工法.docx

客运专线枕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工法

客运专线枕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工法

1前言

道岔是铁路线路的重要设备,也是制约列车运行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客运专线铁路,由于列车通过速度较高,对道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道岔的铺设是保证道岔正常使用的重要环节,只有高精度的铺设质量,才能保证道岔具有高平顺性,从而保证列车通过时的舒适度。

因而对于客专告诉道岔的铺设应首先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在整个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铺设质量。

2工法特点

2.0.1高速道岔要具有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所以道岔施工组装和铺设精度要求很高。

高精度的测量系统保证了道岔的调整精调,实现了道岔要求的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减少了道岔后期的维修养护工作量。

2.0.2道岔工厂的装卸及铺设现场的装卸需要专门的机械吊装设备,确保道岔钢轨的平直度。

客运专线无砟道岔基本上都在原位铺设,按照本工法施工可以极大提高道岔组装的效率、精度和施工进度。

2.0.3客运专线无砟道岔组装时必须采用组装平台,这样为道岔组装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组装基础,良好的控制道岔的组装精度,为道岔浇筑后的精调和行车期间的维修养护减少了工作量。

2.0.4道岔的调整系统通过岔枕的竖向及横向调整达到钢轨位置的准确性,避免调整钢轨使得局部钢轨调整量太大造成变形,保证了道岔精调时的整体性和平顺性。

2.0.5道岔道床板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

单开道岔由一端向另一端单侧方向浇筑,不可由两端向中间浇筑,单渡道岔必须由中间向两端方向浇筑。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客运专线枕式无砟道岔在铺设位置进行道岔的原位铺设。

4工艺原理

混凝土底座或支承层处理完成后,桥上铺设“两布一膜”隔离层,绑扎道床板底层钢筋网并绝缘处理,然后根据施工控制基标采用人工辅以吊装机械现场在组装平台上组装道岔轨排,采用道岔竖向调节螺杆架设道岔轨排,安装道岔横向调节螺杆病粗调道岔轨排,进行道床板钢筋网的绑扎和焊接、道床板模板安装、道岔精调、工电联调、浇筑道床板混凝土及养护,混凝土初凝后松动调节螺杆,道床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完成道岔区无砟轨道的施工。

随后进行钢轨的焊接、放散和锁定。

施工结束后安装道岔转辙机病对道岔进行行车前的精调和工电联调,达到行车运营所要求的高平顺性、高稳定性和高舒适度的状态。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5.2道岔运输

5.2.1在制造厂预组装调试合格后,应在各部分打上组合对号标记,按要求分解或部分分解发运。

分解方式以满足火车、汽车运输为原则。

5.2.2道岔分解装车时,道岔钢轨应按接头编号分组集中装运。

厂内已安装胶结绝缘接头的钢轨不得分解。

5.2.3各部件应在运输车上捆绑固定,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

5.2.4转换设备应根据设备特性分解为若干单元件后装箱运输。

5.2.5岔枕、岔轨及组件、箱装零配件和道岔轨排等部件,应使用起重机械装卸。

起吊时吊点应布置在部件重心的两侧,禁止单点起吊长大部件,严防道岔部件变形。

5.2.7大于30mm的部分,起吊宜使用吊装扁担梁(带哦家)和柔性吊带(绳),吊点布置须根局部件中心和长度计算确定,间距不要应大于5m。

 

合格

 

不合格

 

图5.1道岔施工工艺流程图

5.3道岔存放

5.3.1道岔部件存放场地应夯实,严防道岔部件变形。

,出厂时的临时固定件和防护件不得随意拆除。

如需堆码,堆码层数不得超过规定,层层件应设垫木,支点位置正确。

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件、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不宜堆码存放。

5.3.3道岔应分组存放,按编号顺垛码,长枕在下、短枕在上,层件以两块垫木隔开,上下层垫木应对正,码垛层数不得超过4层。

5.3.4道岔组件箱打开前,必须和道岔供应厂家共同清点组件数量,并办理交接手续。

5.4道岔基标测设

5.4.1首先进行CPIII控制网的测设:

1CPIII控制点大约60m一对,桥梁布设在防撞墙外侧,路基布设在接触网柱上,CPIII点的纵向里程差为1m,布设CPIII控制点的地方要稳固,视线要好,同时要对其进行保护,避免对点的破坏。

2用多测回角的方法CPIII低昂的坐标进行测量,用水准仪对其高程进行测量,测量外业完成后gl-survey软件对其进行平差计算,得出CPIII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

3在进行施工测量以前要对CPIII控制网进行复测,确认其精度满总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测量。

5.4.2道岔区控制基标测量,应以线路平面控制网(CPIII控制点)为基准,根据站场设计图进行道岔区控制基标测量,确认无误后用自由设站进行道岔去控制基标放样,并对控制基标进行高程测量。

,误差的调整应在站线测量中消除。

5.4.4道岔铺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站场内各组道岔的岔心控制基标宜一次测设完成,并根据岔心控制基标复合道岔间相互位置及岔前、岔后基标。

5.4.5道岔区控制基标测设应满总以下要求:

1道岔区应在岔心、岔前、岔后直股和侧股的两侧位置及道岔前后100~200m的范围内增设控制基标,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为3~4m,可按坐标直接测设,也可按岔心和直股与侧股线路方向测设,并埋置永久性桩位。

2道岔区控制基标的测设方法和精度要求符合下列规定:

1)按CPIII基表控制网导线测量或后方交会法施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客运专线无扎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的相关规定,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平差(分配调整误差、下同)。

2)道岔方向观测不应少于两测回,道岔直股前后100~200m基标控制点间夹角与180°较差(二次测量值比较之差、下同)应小于8″。

3)距离往返测量观测各两测回,控制点间的距离允许偏差为1/20000。

4)水准测量应按《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有关精密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并按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规定严密平差。

3控制基标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并应防冻、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基标应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和使用。

4站线轨道测量宜与道岔测量同时进行,误差的调整应在站线测量中消除。

5无砟道岔施工前应增设加密基标。

加密基标测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依据道岔控制基标在道岔混凝土底座或支承层上施测加密基标,采用光学准直法和精密水准测量方法,逐一测定加密基标的位置和高程,并标定点位。

2)加密基标一般5~10m设置一个,直股应布置不少于5个,侧股不少于2个。

加密基标一般设置在线路中线上,也可设置在线路中线的两侧。

3)加密基标测设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机密基标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的限差(极限误差、下同)为±1mm;

每相邻加密基标间距离的限差为±2mm;

每相邻加密基标间高差的限差为±1mm;

加密基标间偏差应在两相邻控制基标内调整。

6铺岔前应复核岔心控制基标的中线、里程和标高,检查路面高程,复测岔前、岔后直股、侧股控制基标。

7无砟道岔两端应预留不小于100~200m的轨道长度作为道岔和区间无砟轨道衔接测量的调整距离。

道岔与区间无砟轨道衔接时应以道岔控制基标为依据进行调整。

5.5道岔区混凝土支承层或底座施工

5.5.1根据道岔中线桩和道岔设计图纸进行模板放样,在基础面上用墨线弹出混凝土支承层或底座模板位置线。

5.5.2道岔区支承层或底座施工应按照相关专业设计图要求预留道岔转辙机安装基坑和电力、信号电缆沟槽及过轨孔等。

5.5.3混凝土支承层或底座施工方法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法相同,必须做好局部的特殊部分的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在支承层上按设计布设钢筋。

5.5.4按设计位置支立底座模板,底座模板安装允许偏差符合表

,伸缩缝处应固定好20mm厚的沥青板,沥青板尺寸根据地面横坡与设计高程确定。

5.5.6预埋底座内的横向排水装置,并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堵塞管道。

5.5.7混凝土底座顶面道床板范围内不用抹光。

5.5.8桥上底座混凝土养护48h之后,在底座表面及凹槽四周需铺橡胶弹性垫层,并在弹性垫层的上面再铺隔离层,在桥上底座上铺设“两布一膜”隔离滑动层,再进行钢筋绑扎。

5.6摆放岔枕

道岔的组装简易平台为多根工字钢连接而成,利用人工或者吊装机械按照道岔铺设的位置和道岔的开向拼接组装平台,平台连接完成后用拉杆每隔5m左右将左右两根工字钢连接,使得整个平台成为一个整体。

随后用水准仪对平台的每一个位置抄平,在工字钢底部用木楔垫平,保证组装平台的稳定性和平整性。

(1)在岔枕吊装就位前,先拉出钢弦线控制岔枕中线:

确定1号岔枕的位置和方向,调整顺序为水平→纵向→横向。

(2)注意在岔枕调整时,严禁用撬棍插入岔枕尼龙套管内撬拔岔枕。

各方向位置调整安装就位后,应自己对岔枕间距、方向、水平及预留孔位置等各项指标再核查一遍,确保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5.7摆放和连接垫板

安装道岔扣件垫板时,先按照装配号码配齐零部件,再按垫板分层顺序由下至上一次组装,整体安装到岔枕设计位置。

道岔扣件点半因使用部位不同,组装时须严格区分。

辙叉垫板组装时注意垫板型号、左右开向、及安装方向。

垫板组装时,应保持岔枕位置及方向不变。

当确认套管对中,并按标记位置确定内外股摆放方向正确后,才可用螺栓连接垫板和岔枕。

连接岔枕螺栓时,先用收入扣,然后采用专用扳手拧入套管中。

5.8安装钢轨件

道岔钢轨组装顺序从前至后一次完成,每段吊装顺序安装先直向后侧向,先外股后里股进行。

将道岔钢轨组件按设计图纸要求,用专用吊具将其吊放到扣件上。

其中基本轨+尖轨和辙叉钢轨组件需要整体吊放安装。

钢轨间预留8mm的缝隙,并用鱼尾板连接。

将直、曲基本轨端头用方尺方正,并与道岔岔前控制桩位对齐;摆放直基本轨+曲线尖轨组件;摆放可动心轨辙叉。

道岔轨排标高、方向调整初步定位后,应方正左右股钢轨,检查道岔全长,符合要求后再连接钢轨。

先将直基本轨扣件上紧,用弦线法校正直基本轨的直线度,误差控制在2mm/10m内。

以直基本轨为控制轨,通过轨距和支距来调整其他钢轨件的安装位置。

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后,用扭矩扳手将道岔扣件拧紧。

滑床板安装顺序:

安装顺序为:

挂板→垫板就位→弹条安装→垫板位置调整→岔枕螺栓安装→辊轮安装→辊轮调整。

5.9扣件的组装

扣件的组装原则上应按规定号数放置轨距块,如个别位置处需要调整轨距,允许选用附带给定的其他号数轨距块;采用带螺栓紧固的扣压件时应通过扭矩扳手按规定扭矩紧固。

螺栓螺母的拧紧扭矩要求为:

在有润滑的条件下,普通M24的螺母拧紧扭矩不小于250Nm;普通M27的螺母拧紧扭矩不小于470Nm;高强度M24的螺母拧紧扭矩不小于780Nm。

5.10道岔几何尺寸调整

道岔连接完毕,调整整组道岔的方向和水平,检查调整轨距、支距、接头方正等主要几何尺寸,调整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密贴。

各检查项点尺寸偏差应符合道岔铺设验收基本项点的相关规定。

道岔安装的横向和垂向位置确定,必须满足:

最终水平面以下10~15mm,横向位置±5mm。

纵向位置可以同用已测量制作的基准点与弦线共同检查,偏差为±5mm。

5.11支撑体系的安装

道岔竖向支撑采用钢轨竖向调整螺栓,在道岔初调到位后,每隔三根岔枕在钢轨底安装一对,在辙叉位置每隔一根岔枕安装一个。

桥上横向调整支撑采用与防撞墙和钢轨底连接的支撑调整丝杆,进行道岔的横向调整和横向固定。

每隔三根岔枕安装一对横向支撑调整杆。

路基上在支承层锚固直径36mm的钢筋,锚固深度为150mm外漏200mm,在钢筋头上焊接一个安装螺杆的15mm钢板,把带螺纹的螺杆和岔枕底部的桁架焊接。

5.12道岔粗调

5.12.1高程和方向的调整

高程和方向的调整高程的调整要通过螺旋调整器的竖向螺杆来调整,尽量调整到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