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7338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公示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6条城市性质

 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第7条城市职能

 〔1〕中心城市职能:

惠州市是珠三角东部的次中心城市,随着规划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次中心城市的地位将会进一步突出.由于扼守珠江三角洲东部交通门户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高端位置,惠州市对博罗、龙门、惠东、河源、汕尾等地将会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包括商务、教育、就业、居住、旅游等方面.

 〔2〕产业职能:

惠州为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石油与化学产业集群;形成电子信息业产业集群,形成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业发展优势〔如服装、毛织、运动器材、灯饰等〕.建立起旅游业产业集群.

 第8条城市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一阶段:

到20##,积极推进拥有惠州产业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梳理和整合空间资源、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基础性投入,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为城市的全面腾飞提供支持.

 第二阶段:

到2020年左右,推进现代化建设质量,建设魅力独特、经济强盛、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协调、文化与旅游产业发达、社会文明、适宜人居的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战略地位.

 远景发展:

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9条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

 〔1〕到20##,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700亿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5800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学工业,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倡导循环经济策略,走集约、循环发展之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物流业、旅游业、服务业发展;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惠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10条社会发展策略

 〔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4〕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第11条生态环境发展策略

 〔1〕推进区域生态网络建设.以建立稳定、持续和高质量的生态网络体系为核心,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的综合治理,确保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安全.

 〔2〕强化重点地区的生态建设.以积极的规划理念和财政政策,关注地区生态要素构成,划定禁建区和限建区域,保护河湖水系、山体林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加大生态廊道、区域绿地、环城绿地、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

 〔3〕提升发展环节的生态保护行动.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协调发展,坚持建设、预防和治理并重,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第12条空间发展策略

 〔1〕区域协调发展.加强惠州与相邻城市经济发展走廊的建设,积极促进区域城市功能、产业互动,基础设施连接与共享,构筑开放、统筹与协调发展的,面向区域、整体提升的城市空间结构.

 〔2〕提高运行效率.打破行政区划门槛,强化空间整合,优化功能配置,构建高效发展环境.

 〔3〕有序推进沿海战略.构建多中心空间格局,加强沿海地区与过度地区的发展指引和服务体系的建立,构筑分工明确、有序推进的空间结构.

 〔4〕构建城市特色.积极关注惠州山水生态城市要素构成特色,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处理好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确定规划期内生态保护的内容、范围和管制要求,建立持续的山水城市形象.

第三章城市发展规模与策略

 第13条人口规模

 规划区20##、2020年配套人口规模分别按230万人和370万人计算.

 第14条 城镇人口分布

 第15条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区20##、2020年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253平方公里、427平方公里.

 不包括大亚湾石化工业基地占地2440公顷,惠州〔荃湾〕港区占地1450公顷,合计为3890公顷.由于石化工业基地和惠州〔荃湾〕港区是区域级的重大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其用地不纳入本次规划用地平衡.

第二部分统筹与协调发展第四章区域统筹与协调发展

 第16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界定惠州市产业构成与在区域中的发展地位、资源构成优势与重大基础设施的区域定位,积极推进与相邻城市地区的产业互动、互补,构建区域一体化的、高效的发展环境.

 第17条重大基础设施衔接与共享

 〔1〕突出惠州港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定位,建立与产业功能区域高效的服务系统;〔2〕惠州港的疏港系统与##市干道网系统、东部工业区对外交通系统,实现一体化的无缝,提高整个地区经济运行效率.〔3〕预留轨道交通廊道.

 与##相邻的惠阳-大亚湾地区,预留两条轨道交通线位走廊,一是城际快线轨道交通,该线预计起点为广州,经东莞沿海〔珠江〕、##机场,横向贯穿##从东部工业区延伸到大亚湾开发区规划的中心商务区,在##与惠阳交接的白云坑附近,预留两条轨道交通之间与其它公共交通的接驳站场;二是##3号线延伸至惠州核心城区新火车客运站〔新桥片区——惠阳商务、商业中心区〕,与惠州南北向轨道交通接驳.

 〔4〕沿海快速客运铁路站场的选址,考虑与东莞方向的快速交通系统的连接,扩大沿海快速客运铁路服务区域,推进东莞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

 〔5〕惠州的沥林镇与东莞的谢岗镇同为边缘镇区和水源性缺水地区,两镇共享供水水源.

 第18条跨地区产业协调发展

 〔1〕惠阳西南部地区,依托##龙岗东部工业区和大亚湾西区第二产业规模化发展需求,利用空间资源存量优势,积极地推动现代都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设支持第二产业发展的商务与生活环境,以地区整体发展需求为目标取向,形成产业互补、协调发展的城市功能布局.

 〔2〕##葵涌坝光地区被##市政府区定为精细化工片区,源于大亚湾作为广东石化基地之一的存在,两城市应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大项目带动下的产业链延伸长空间和基础设施支持系统.

 ##拥有工业发展成熟、投资能力、市场号召能力强等优势,惠州与##的优势正好形成互补.两地连片的工业发展用地规模超过二百平方公里,完全可以利用双方的优势,建立合作发展机制,推动产业聚集和规模放大.

 第19条跨地区流域治理与保护

 惠州与##应建立跨区域的河流整治与保护机制,改善淡水河〔##境内叫龙岗河、坪山河〕水质,为区域供水安全提供保障.

 起源于##梧桐山,流经##龙岗区的龙岗河、坪山河汇入惠阳区境内的淡水河,由于受上游##方面污水影响,水质严重恶化,长期处于超Ⅴ类状态,而且逐渐影响了西枝江下游河段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西枝江紫溪口至东江出口河段水质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由90年代初期的Ⅰ-Ⅱ类降至现状Ⅲ-Ⅳ类,出现有水不能用的局面,导致惠州和##在西枝江的水源点被迫搬迁.

第五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20条市域城乡统筹战略

 〔1〕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政策,加速城乡要素的互动通道建设,加大农村地区的发展要素和空间要素的投入,改善城乡区位关系、经济关系,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进程.

 〔2〕加大城市公共财政对农村地区生活要素的投入,提高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水平与标准,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缩小地域差别和生活差别,推进农村现代文明进程.

 第21条市域自然环境保护目标与策略

 目标:

保护惠州市山、林、河、湖、海共具的生态格局,不断增强和完善生态功能,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东江提供充足洁净的淡水资源为基本目标,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越价值,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发展休闲、度假、疗养与旅游产业,营造宜于创业的生产空间和适于居住的生活空间,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策略:

惠州市划分为三个生态经济区:

北东部山地丘陵农林牧生态经济区、中南部农、工、商综合发展生态经济区和南部海洋水产资源保护生态经济区.

 〔1〕以山川大势和地貌形态组合为基础,构筑惠州市区域大背景的生态环境格局.

 〔2〕以茂密广布的山地森林构筑惠州市域天然生态屏障.

 〔3〕以10个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东江、西枝江与白盆珠等三大水库为中心建立市域生态系统.

 〔4〕规划两江四岸〔城镇内〕、京九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和县道两侧各设置防护林带,滨海沿岸设置200—500米防护林带,构建绿色生态走廊.

 第22条市域空间管制原则

 〔1〕强化规划引导,高效、合理地使用建设用地;〔2〕严格控制禁建区的建设行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文化留存;〔3〕引导区域性设施建设,减少重复投资;〔4〕建立区域管治社会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23条市域空间管制策略

 惠州市域空间划分为四级,城镇集中发展区、独立建设区、限建区、禁建区.

 〔1〕城镇集中建设区:

依据规划分区实施,由规划建设单位负责协调,国土、环保、水利、电力、电信等单位协同建设.

 〔2〕独立建设区:

适度建设,由所在地方政府进行建设审批,报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限建区:

规划区内不宜开发建设,成立市级区域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协调.对进入本区的产业采取准入性政策,严格限制国家或广东省产业政策明令禁止和国家已公布的淘汰产品;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损害健康和社会公利的项目;占地大、用水多、耗能大、技术落后以与会对附近生态保护地区环境产生危害的建设项目.

 〔4〕禁建区:

禁止建设,由各级林业、环保、文物、旅游、水利、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联合划定,以行业为主,协调管理.

 第24条市域总人口与城市化水平

 惠州总人口:

20##达350-410万;20##达400-490万;2020年达510-650万.

 市域城市化水平:

20##达到63%左右,20##达到74%左右,2020年达到83%左右.

 第25条市域城镇等级结构与人口分布

 2020年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分为五个级别:

 人口规模大于50万:

惠城区〔市区,包括桥东、桥西、江南、江北、龙丰、河南岸、小金口、水口、惠环、陈江〕〔153〕和惠阳区〔包括淡水、秋长、沙田、大亚湾〕〔81〕.

 人口规模20-50万:

惠东县城〔40〕和博罗县城〔30〕.

 人口规模10-20万:

新墟〔11.3〕、镇隆〔10〕、沥林〔10.5〕、龙门县城〔17.1〕、圆洲〔10.4〕、石湾〔10.4〕、马安〔10.5〕、三栋〔15.3〕.

 人口规模3-10万:

稔山〔6.3〕、黄埠〔3.8〕、吉隆〔3.9〕、龙溪〔3.7〕、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