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3179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docx

《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docx

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龚曙明

一.教学整体优化的基本问题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关键在于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

而教学整体优化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从教学过程来看,涉及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从教学环节来看,涉及到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手段、考试方式、实践教学、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等诸多环节;从专业人才培养来看,涉及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三大构面。

因此,教学整体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系统思考和系统设计,敢于改革和实践探索。

教学整体优化的目的在于通过优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发挥其整体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因此,教学整体优化的思路是:

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统计专业人才为目标,以“知识+能力+素质”的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和课程体系结构优化为主线,以优化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考试方式、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为路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整体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整体的观念和改革创新的观念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①教与学的关系;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

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培养三者如何兼顾的关系;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⑤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等等。

如果这些关系处理不好,教学整体优化就不可能实现。

教学整体优化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何优化,优化什么,怎样优化。

为何优化必须明确教学整体优化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什么必须明确教学整体优化的具体内容,怎样优化必须明确教学整体优化的途径和措施。

以下我们主要从教学整体优化的具体内容和路径方面进行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探索。

二.教学整体优化的路径

(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优化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优化是教学整体优化的关键,这是因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既关系到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学科知识结构,又关系到怎样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和素质。

一般来说,只有在合理界定统计学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设计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结构,进而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优化应遵循下列原则:

1、必须遵循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

在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中,规定了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数学科学知识、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统计科学知识;强调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并指出了本专业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这些都是进行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优化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前提。

2、必须以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依据。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统计学专业的主干学科规定为:

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学科。

因此,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应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点突出这些学科知识。

3、必须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为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结构、能力素质结构三者应从总体上进行优化设计,首先要坚持厚基础,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和主干学科知识。

其次应坚持宽口径,考虑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只有将厚基础和宽口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后劲。

最后,应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应考虑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使统计学专业人才获得全面发展。

4、必须精选本专业必须具备的知识点和能力素质点。

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统计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经济科学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相关知识、人文知识等等,都可以划分为许多的分支学科知识。

作为专业教育而言,由于学制有限,不可能也无必要将各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纳入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之中,为此,必须从复合型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结构的需要出发,按照必备性、够用性、科学性原则,从各个有关学科中选择其分支学科知识,并考虑其课程设置。

5、必须遵循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

统计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应注意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各种学科知识应互为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而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必须体现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优化课程设置的整体效应,使知识传授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性。

6、必须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由于统计学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多构面的知识结构,因而课程的设置必然出现多门类化,但在总学分总课时约束的前提下,又不

可能面面俱到,同等对待。

为此,必须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正确处理重点课程与一般课程、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按照以上原则,我们认为统计学专业人才应具备基础科学和人文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统计科学、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和实践知识等,与此相适应,课程体系同样可划分为六大模块,其中每一个模块又细分为许多不同的课程。

统计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能力素质体系的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如下

 

 

按照以上原则,我们认为统计学专业人才应具备基础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经济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统计科学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实践知识等六个构面的知识体系,与此相适应,课程体系同样可划分为六大模块,其中每一个模块又细分为许多不同的课程。

统计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能力素质体系的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如上图所示:

以上给出的只是我系统计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学科知识构面,课程体系模块划分与能力、素质构面的基本关系和基本框架。

由此可见,课程体系不仅起着传授知识、支撑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作用,而且起着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教育的作用,故课程体系优化是教学整体优化的核心。

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的具体思路如下:

1、合理划分课程体系模块。

传统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全院选修课、实践课等六大模块。

这种划分有利于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但是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学科知识构面不清晰,专业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明了。

因此,应按学生应具备的学科知识构面来设置课程模块,使课程体系结构有效支撑知识结构体系,达到优化的目的。

2、合理分配各课程模块的学分和学时。

应在合理控制总学分、总学时的前提下,根据各学科课程模块中课程门类多少、难度大小,本着加强基础、突出重点、保证专业教学需要的原则,合理分配各课程模块的学分和学时,并经过实践经验进行调整修改,使之逐步走向合理化。

根据有关院校的实践经验,统计学专业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80学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25学分,我们认为由于统计学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交叉型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多学科构面知识,且课程有一定的难度,理论教学课时不足则难以保证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时),因此,我们建议理论教学课时定为160学分,实践教学课时定为20学分。

其课程体系结构的学分分配如下:

课程模块

学分

比重(%)

学时

比重(%)

基础科学课程模块

50

27.8

9

32.3

人文教育课程模块

10

5.6

180

6.5

经济科学课程模块

10

5.6

180

6.5

管理科学课程模块

15

8.2

270

9.7

统计科学课程模块

50

27.8

810

29.0

计算机科学技术模块

25

13.9

450

16.0

实践与创新教育模块

20

11.1

——

——

合计

180

100.0

2790

100.0

3、合理界定各学科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不仅应从课程模块设计上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应对其中的每一个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进行研究和探索,使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从总体上和局部上都实行优化。

(1)基础科学课程模块应坚持厚基础的原则设置课程。

其中数学应重点开好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课程,英语应重点开设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英语教学应坚持四年不断线,有关专业课若能采用双语教学或国外原版教材的可不设专业英语课程。

政治理论类课程应重点思想品德、政治理论、、哲学、法学等课程,体育教学应重点突出体格体能培养方面。

(2)人文教育课程模块应本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设置课程。

其中思想品德教育应纳入必修课的范围,而时事政治、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学欣赏、美学欣赏等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全院任选课程开设,由学生自主选择,有的亦可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同时亦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批人文科学知识类的书籍。

(3)经济科学课程模块应考虑统计学专业所需要的经济知识并结合商科类院校的特点来设置有关课程。

应重点开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可区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贸易经济学、财政金融等课程。

4.管理科学课程模块应本着加强经济管理课程,突出专业特色的思想来设置相应的课程。

管理科学是统计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因此,应重点开设现代管理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等课程,特别是应重点突出以定量管理为主的管理科学等课程。

5、统计科学课程模型是统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模块之一,应重点开设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企业统计学、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市场调查预测、多元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与写作,同时,可将贝叶斯统计、非参数统计、实用回归分析、风险管理、保险精华、证券投资分析、统计质量管理等列入专业选修课之中,供学生选学。

6.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模块是本专业的三大主干学科课程模块之一,为此应明确,计算机科学技术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工具,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设置应服从于统计应用软件使用、统计数据库开发、数据分析、数据搜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需要,应重点开好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开放式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统计应用软件等方面的课程。

7.实践教学模块应本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原则,合理安排和组织课程实践、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教育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中课程实践与课程设计要强化统计设计实习、统计软件应用实习,统计分析实习、市场调研实习、数据库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应精心设计与组织。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在实践教学学分中增设创新教育学分。

8.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是教学计划的内容实质,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能否实现,因此,应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对于统计学专业而言,其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思路有:

一是按照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学科知识构面来设置课程模块及其体系,使课程体系能有效地支持其知识结构体系:

二是在每一个学科课程模块中,应重视基础学科和基础理论的课程教学,以突出厚基础的要求,同时,每一学科课程模块中应划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并适当增大选修课;三是应开设一些新的跨学科、边缘学科的课程及科学方法论课程,增设与之相应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四是统计学专业是文理科相互渗透、理管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因而应注重课程设置的综合化和课程整合的改革。

(二)教学计划和人力培养方案的优化

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的基本文件和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设计蓝图”和“施工蓝图”。

因此,教学整体优化应重视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以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为依据,以优化的课程体系为核心内容,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学制与学位、主干学科、课程设置与模块划分、教学进程、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分配等等作出统筹安排和总体设计。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注重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应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布局各学期各学年的课程设置,教学顺序和教学进程,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传统的教学计划只是对教学科目的名称、体系、顺序和时间分配等等作出的总体安排,因而,它不可能对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作出详细的设计。

我们认为为了弥补教学计划的不足,还应制订出各种专题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总体计划与各种专题培养方案相互配合,达到教学整体优化的目的。

应重点做好下列专题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策划与组织实施:

(1).统计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方案

(2).统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3).统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4).统计专业外语过级,计算机过级教学方案

(5).统计专业学生社会调查实施方案

(6).统计专业学生学年设计(学年论文)方案

(7).统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方案

(8).统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方案

(三)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通常是指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规定的具体教学科目教学大纲,教材则是一个教学科目的内容及其体系。

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既定前提下,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何,不仅关系到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进而影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实现。

因此,教学整体优化要注重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主要思路是:

每门课程均以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出发,切实思考和解决本门课程为何要教,教什么,教会什么,怎样教等四个基本问题。

主要改革措施有:

1.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应从教学过程的战术角度,对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法提示、参考书目、作业布置、实验安排等等作出科学的设计,力求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思想性是决定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充实和完善。

以反映科技进步的新水平和新的研究成果,使教学内容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3.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统计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多元统计分析统计应用软件、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应重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素质培养的统一,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要求。

4.注重教材配套建设。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能的主要工具。

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靠课程体系来支持,而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与大学大纲配套的教材来支持。

因而教材建设也是教学整体优化不可忽视一个重要方面。

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或自编的教材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应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

(2)应尽量选择名校或统编的精品教材,条件允许时,亦可选择国外质量较高的原版教材,以采用双语教学:

(3)教材建设应做到教学大纲、教材、教参(参考书目、习题集、案例集、实验指导书)等相互配套;(4)建立教材样书库和教材质量管理系统,加强教材质量的监控。

(四)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技能的一切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在教学内容和教材既定的情况下,如果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实,教学质量仍然得不到提高。

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属于灌输式教学,主要弊端是: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学生单向被动接受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要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必须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的原则是:

(1)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2)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配合;(3)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改革密切配合;(4)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与学并重。

从统计学专业的特点来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大力推广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读、记、论、做”四字教学法。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完成阅读某门课程的一定读书量、记读书笔记、撰写讨论发言稿并参与讨论,做作业、做实验、做课程论文、做课题设计。

2.案例教学法。

即通过预先设计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学生阅读剖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开发学生智能的目的。

我们在市场调查与预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与写作等课程中,重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统计分析和专业报告撰写能力。

3、模拟教学法。

指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和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有关课题的主体资料和相关资料。

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或综合分析进行模拟操作,并得出模拟的具体结果。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应大力推广。

4、项目教学法。

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来自于实际部门的需要研究解决的科研课题、调研项目、策划项目、方案设计等作为教学与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项目研究或设计的全过程,并提交研究报告或课题成果。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具体可分为课题设计、技术方案设计、策划项目设计、数据库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多形式。

5.演示教学法。

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图画、挂图演示,幻灯、投影、录音录相、电教片演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学课件演示等等,使学生能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要点和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一种直观教学法。

对统计学专业教学而言,应重点推广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课件为主的演示教学法。

6.实验教学法。

指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学生到计算机实验室和有关实验室进行操作、编程运行等,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实验教学法可分为认识实验,单项实验和综合性试验,试证性实验与开发性实验,无论哪种实验法均应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指导、有考核。

此外,在统计学专业教学中,还可采用实物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实地调查法、分析指导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五)大力改革课程考试方式

课程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测量和评定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然而传统的课程考试一律采用闭卷考试,结果导致学生考试负重担、死记硬背、应付过关,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更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效果。

因此,教学整体优化应重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的思路是立足专业素质教育,将知识测试与能力测试结合起来,区分课程性质,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考试方式。

基础性课程一般应采用闭卷考核方式,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专业课中应用性或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取合适的考试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对统计学专业而言,可重点推广以下一些考试方式:

1.开放式考试。

即允许学生带一张考前由教师统一盖章发放的A4纸,上面可写各类公式、例题、重点难点等内容,考试时不准交换使用笔记纸,也不准看书,且必须独立完成试卷,考完后,纸要和试卷一起上交,这种考试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别是课程难度较大,计算公式较多的课程宜采用,但考题设计应偏难、偏应用、偏综合。

2.课程论文。

主要是通过撰写论文的形式对学生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作出测评。

论文成绩可由老师评定,亦可由学生脱稿陈述和答辩,由任课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打分小组共同打分定出最终成绩。

这种考试方式适应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它要求任课教师应组织和布置一批论文课题,并提出必要的要求。

3.课题设计。

主要是通过考核课题设计报告的设计内容、设计质量等对学生所掌握的课程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课题设计水平作出衡量。

对于一些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般可采用这种考试方式。

它要求任课教师应抓好课题组织、课题下达、规范设计要求、成绩评定等环节。

4.方案设计。

主要是以学生设计的调查方案、技术方案、策划方案等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方案设计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曾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以市场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的形式进行了考试改革尝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5.分析报告。

这种考试方式是以学生撰写的综合性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调查分析报告、预测决策分析报告、实证分析报告等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专业写作能力。

我们在《统计分析与写作》、《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中一直坚持采用达种考试方式,实践证明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综合性试验。

这种考试方式是以学生的综合性试验设计和试验运行结果为依据,重点考试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

7.综合性考试。

它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考试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考核,以评定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

如方案设计与综合性试验相结合、调查方案设计与调查分析报告考核相结合、课程论文与平时成绩相结合、课题设计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开放式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等等,从而使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更具综合性和科学性。

8.二次考试。

它是允许学生对以前各学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课程申请再考,最终成绩以两次考试中的最高者为准。

二次考试有利于打破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常规,给考试失误者再一次考试的机会,从而可使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水平得到更加客观、真实的体现,更能促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建立健全优化的实践教学系统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有深化知识、验证知识、整合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的重要作用。

同时,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专业能力和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教学整体优化必须大力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

优化的思路主要是建立健全优化的实践教学系统及其实践路径。

根据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结合我系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系统应由两条主线和四个子系统及实践教学平台构成。

两条主线是:

贯穿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贯穿于四学年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个子系统分别是准备型实践教学子系统、课程实践教学子系统。

性实践教学子系统、创新性实践教学子系统。

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

 

由此可见,实践教学系统是一个多构面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必须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

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1.加强专业实施教学的组织领导。

应设立专业实践领导小组,实行系室“一把手”工程,负责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划、组织、协调、监控和评价。

2.积极发挥专业教师和实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是关键,任何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都必须由专业教师和实验员来具体组织和实施。

因此,应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和实验员研究实践教学问题,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制定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既要制订总体实施方案,又要制订各种专题实施方案,并力求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组织专业教师和实验员编写和设计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集、教学项目集、模拟训练课题集、习题集、课题设计集、程序设计集、实践教学CAI课件和多媒体课件,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

5.建立健全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如实习大纲、实习守则、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学生课外科研奖励办法、学生科研小组和社团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制度、课内实验报告制度等等。

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

6.切实加强计算机实验室、专业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新实验教学设备和手段,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七)整合优化两个课堂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的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气质、品德、学识、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