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危场所火灾的组织指挥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3142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高危场所火灾的组织指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高危场所火灾的组织指挥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高危场所火灾的组织指挥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高危场所火灾的组织指挥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高危场所火灾的组织指挥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高危场所火灾的组织指挥分析.docx

《试论高危场所火灾的组织指挥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高危场所火灾的组织指挥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高危场所火灾的组织指挥分析.docx

试论高危场所火灾的组织指挥分析

试论高危场所火灾的组织指挥

陈寒根/文

高危场所火灾扑救的组织指挥,一直是消防界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所谓高危场所火灾,这里特指易燃液体、易燃液化气体以及其它化学危险品的火灾。

此类火灾无论涉及装置还是仓库,都同塔、釜、罐、器、机、泵、管、瓶、桶等有关;火灾的发生与发展都具有突然、迅速、多变等特点,其现象多半是爆炸药—稳定燃烧——往复式多次爆炸,以及燃烧和爆炸相伴等,情景十分恐惧。

笔者以为,接到此类火灾报警,一方面指挥中心调度指挥人员,必须加强第一出动,坚持以快制快、集中兵力的原则,使力量的调度主动优势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扑救此类高危场所火灾中,现场指挥员必须及时、准确地判断险情,正确下定决心、灵活机动地做出行之有效的指挥决策。

本文列举上海今年发生的几起高危场所火灾,就其扑救过程中组织指挥的决策依据、决策过程和方法、决策效果作些探讨。

一、火场指挥员科学的依据:

准确判断

火场指挥决策的正确与否,事关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战斗的成败。

而正确的决策来自于迅速、细致、到位的侦察和对火场险情的把握,也就是对火场险情的准确判断。

要作出准确判断,其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1、报警人提供的情况;2、灭火预案提供的情况;3、途中由不得119指挥中心提供的火场情况提示;4、途中的观察和接近火场时发现的情况;5、到场后外部快速侦察的情况;6向场所知情者了解的情况;7、深入内部侦察摸清的情况;8、环境因素,即通道、水源、风向、风力、气压等;9、先到力量的装备和人员素质;10、实战经验和教训的积累等。

火场指挥员只有综合上述要素融会贯通。

深思熟虑才能构准确判断的总体框架,最终定下决心作出正确的指挥决策。

2002年3月27日,上海宝山沈杨化工二库火灾的扑救,经历了初期进攻—水枪阵地撤退—库区内部车辆撤退—外围车载固定射水炮撤退—水枪分队设防—全面进攻等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无不凝聚着火场指挥员准确判断、科学决策和果断实施的智慧结晶。

在这起火灾的扑救中,大场中队形13时辰42分接警,13时速55分到场,战斗展开中,甲苯桶已开始爆炸。

这种爆炸桶体一般升空高度在此30M左右,蘑菇状火焰腾空而起,随即桶体和桶盖分离下落。

指挥员只要注意观察,是可以避开落体的。

要防止火焰伤人,尤其是水枪手不能并且站在卧放桶体的两头。

就目前上海市消防局所属中队级指挥员的能力来讲,在这种险情下,只要增援及时,水枪力量增加,爆炸就会很快得到有效制止。

因此,初期进攻阶段,第三支队大场、真如、真光、闸北中队指挥员在综合当时火场诸方面情况后,作出死守阵地的判断、决心和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二、火场指挥决策不容忽视:

主动撤退

在火灾扑救中,主动撤退是灭火指挥决策的重要战术决断,也是战术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

鄙以为,各级火场指挥员切不可忽视作出及时撤退的决策。

常言道:

保护自己是为了更有效地擒服火魔。

还拿“3.27”火灾扑救为例,来分析主动撤退这一决策的重要性。

由于沈杨二库远离市区,应援力量到场所需时间较长。

14时节19分分,大场中队指挥员报告现场喷出不明物质。

事后分析说明,液氯钢瓶在大场中队到场面24分钟后就开始爆炸。

战训处副处长杨荣是最先到场的总队指挥员,他们14时期20分到场,随即下达撤退命令。

杨荣的判断、决心、决策是以接近火场时已经观察到的情况和到场后液氯钢瓶爆炸时的地震感为依据的,从撤退情况来看,大多数阵地战斗员是徒手撤离的,符合应急撤离的原则和要求。

这里应当指出,无论是班指挥员、中队指挥员、支队指挥员,在危急情况下,都有直接处

14时30分、31分,总队参谋长丁克富和战训处处长长朱忠明到场,液氯钢瓶的爆炸加剧,库区北侧围墙外和库区内部还有消防车辆,有的是用于接力供水。

面对险情,他们果断、沉着、有序地指挥车辆和人员撤出库区。

这个撤退过程较为复杂,吸水管要收上来,部分干线要收卷。

为避免了撤退过程中爆炸引起的伤害事故,他们有效地指挥作战官兵实行人、车分离撤退,将战斗力量逐步转移到东侧唯一的桥坡通道上,这是第二次撤退。

14时速53分,总队指挥员到场,火势已经失控,甲苯桶及液氯钢瓶爆炸进一步加剧,桶体、壳瓶的碎片直飞“自古华山一条路”,火场指挥部当即命令撤离桥坡上的全部车辆,向桥坡东侧爆炸夹角区和草浜北侧转移,远距离停靠水源,作好进攻准备,并禁止人员进入库区,这就是第三次大撤退。

就在车辆刚开走的瞬间,弹壳砸在桥栏杆上,掉在原来的车位上。

可见,主动撤退有效地保存了战斗力,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害,为实施后续进攻创造了条件。

三、火场指挥决策的关键:

找准进攻点。

撤退和进攻、安全和危险在火场指挥决策过程中具有相对性,以扑救“3.27”火灾的战例为证,随着爆炸的加剧,四号、三号库危在旦夕,如不及时控制,火势会直扑桥头堡,将会失去全部进攻阵地.指挥部决定派小分队出击,利用二号一号库地形地物作掩护,迅速铺设水带,设置移动炮,调整水枪(炮)射流方向,单兵出击,有进有退,快进快退,将三门水炮射向六号库和四号库的结合部;快进快退、单兵出击的全部工作,由战训处干部、中队干部、班长骨干实施;这一决策,对阻止火势蔓延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迟,火场指挥部又组织部分供水线路有序展开进攻。

进攻时要求水枪阵地人员减少,射水还要依托掩体,这就是这场火灾扑救中战术进攻的第五个有效决策,即小分队出击。

称其有效、成功,就是因为这个决策在灭火作战重要关头作出,并且利用精干力量,达到了抑制火势的预期进攻效果,这就是找准进攻点的标志。

找准进攻点的决策,还在于正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适时做出全面进攻的决定。

在这场火灾的扑救中,当全部增援力量到场和供水调整就位后,在部分供水线路有序展开进攻的同时,指挥部抓住液氯钢瓶爆炸频率下降及爆炸存有间隙的瞬间,下达全面进攻的指令。

随即几十支水枪从三号库、四号库内部由东向西侧爆炸点推进,部分水枪由南侧二号库直射爆炸点。

爆炸基本控制后,堵截火势蔓延的进攻全面展开,这就是战术进攻的第六个左右有效决策,即全面推进。

就在指战员全面推进灭火战斗的过程中,仍然炸了一个液氯钢瓶,使个别后续指战员近乎震楞了,幸亏没有造成伤害。

找准进攻点的决策,就是要以充分认识危险源为前准,步步为营,分步做出科学的决断。

在“3.27”火灾扑救中最大的威胁源就是液氯钢瓶的爆炸。

火场指挥员经侦察发现,液氯钢瓶壁厚1厘米,液氯重400公斤,瓶体自重型500多公斤。

火灾中150余只液氯钢瓶瓶体及碎片乱飞,其中罐体撕裂爆炸80只,爆炸分离50只,飞离原位50米的20只,100米的20只,150米的20只,200米的10只。

有一只钢瓶落于1公里外的居民房顶,并砸断两块楼板;一只钢瓶居然把距火场100米远处的水泥桥栏杆砸断;炸得最高的一只飞向空中近500米;还有一只钢瓶爆炸后分成两半,其中前半段(约为钢瓶的四分之一)象飞碟一样飞过草浜大河,飞到距火场1.5公里的沈阳便利店前,打断了高压线,掉下来砸坏了花坛,穿过了商店卷帘门,撞坏了商店柜台,引燃了货架,再从北墙钻出。

从嵌在围墙里的那只钢瓶分析,原因是外墙外有一堆黄沙起到了缓冲作用,否则将直飞草浜,船舶必将致人和沉船事故。

爆炸中心点成了一个直径30米深5米的大坑。

其杀伤力之在可见一斑。

面对如此复杂、危险的火场局面,火场指挥员就是以准确判断为依据,认清危险源,分阶段地实施决策指挥,最终既保护了仓库的大部分,又避免了人员的伤害和车辆的毁坏,这是部队战斗力的体现。

可谓火场指挥员决策水平与指挥艺术之经典之作。

四、火场指挥员判断和决策的基本要点:

顾及大局

在高危场所的火灾扑救中,往往由于火场情形紧急,允许指挥员判断、决策的思维过程只能是尽快的,强求“十分的把握”和“绝对的安全”是不合理的,但火场指挥员必须以顾及大局、决胜全局为判断和决策的要点。

这里我以本市“7.23”化工火灾为例,来探讨这一观点。

2002年7月23日10时期24分,乙烯装置冷区高压乙烯事故汽化器发生火灾。

随着漏泄口的增大和35公斤压力乙烯气体的冲出,短时间内火势突变。

主管中队队长到场时,几百个职工下纷纷撤出厂区,相邻厂的职工也从厂区向主通道疏散。

一个高达50米的火柱冲天而起,100米范围内幅射热使人难以忍受,现场情况紧急、混乱、恐惧。

面对这样复杂的灾害事故现场,作为第一个到场的纬八中队队长王甲庚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乙烯、丙烯、甲烷、氢气、裂解气,都是高压、易燃、易爆物品,如不及时冷却保护,事态发展将十分严重。

尤其是两侧的压缩机装置,是整个乙烯装置冷区的“心脏”。

“心脏”保不住,乙烯厂将毁于一旦。

他凭着对装置区的熟悉、对中队战斗力和装置区充足的水源条件的了解,毅然指挥战斗员在西侧离任火点10米处使用高压消火栓¢65mm的小出口出两支水枪,有效地用水幕将火点同压缩机装置隔离,同时为西侧的水枪手创造了强攻近战的掩护条件。

尔后,会同中队其他随车指挥员分别在南侧部署力量,保护三个乙烯物料塔和北侧的架空物料管线。

纬八中队停靠71号消火栓展开战斗时,离火点80米处的大奔车塑料标记熔化了,离火点100米处的黄河车警灯熔化变形了火场环境和战斗条件十分艰苦。

在这种高度危险的情况下,中队指挥员正确判断、果断决策,毫不犹豫地指挥中队战斗员全面展开投入战斗。

他们凭借对情况的熟悉,发扬英雄顽强的战斗作风,遵循火灾扑救原则,牢牢把握保护重点这个大局,坚守阵地。

在这样十分危级的情形下,给指挥员做出判断、决心、决策的思维过程只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只要顾及大局这个总原则,火场的战局就能朝有利的方向转变,为决胜打下基础。

就在主管的纬八中队战斗刚刚展开的同时,第六支队支队长杨祖荣、政委潘世明、参谋长高水军等相关领导相继到场,支队指挥员清楚的认识到:

整个乙烯装置是全厂的心脏、乙烯装置保不住,等于停了其它分厂、也毁了全厂的全部运行系统,这是难以估量的危害。

支队有集中调集力量的优势,有大攻率消防车的优势,厂区有可靠充足的水源条件,更有历年以快制快、以“多”制“大”的成攻战例的积累。

因此,他们从容不迫地指挥相继到达的纬九、纬三、直属中队全面展开,全力以大流量水枪冷却保护装置和设备,控制火场蔓延。

一方面命令调度室将远离本部的陈山、金山中队调往前线,并向总队119指挥中心申请增援;另一方面及时会同厂区控制室操作人员采取紧急停车、关阀断料、泄压放空等工艺措施有效地将火势控制在原来的范围内,保持其稳定燃烧的局面。

此时,火场温度极高,纬六中队进口的马基路斯消防车壳体将战斗员手臂灼伤起泡,在如此艰险的情况下,支队指挥员没有过多地考虑指战员的安全、车辆的安全,而是他们首先想到了乙烯装置的安全对全厂的影响和后果,事故再发展下去国家财产的损失将不可估量,这是消防部队的神圣职责,这是党考验我们的时候了,他们体现了应有献身精神,他们更相信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指挥能力,于是定下决心:

唯有强攻才有出路,唯有全线进攻,才有胜利的希望。

一句话,他们的判断、决心、决策、立足于保卫国家财产免遭惨重损失的大局,实践证明他们做好了,作对了。

五、火场指挥决策的权衡:

安全、有效地灭火,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高危场所火灾的最终扑灭,往往会有几套灭火方案:

有的是耗时长、保险性大的灭火措施;有的是要冒一点风险的灭火措施;有的要考虑技术、工装备、灭火力量等综合因素,采取综合措施的方案。

鄙以为,安全、有效地灭火、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包括次生的、间接的损失,是权衡火场指挥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尺度,千万不可明哲保身,片面地追求绝对的保险;也不可一味强调速战速决,以致火是灭了,但泄漏无法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在此,以“7·23”化工火灾最后总攻决战为例,来做一分析。

“7·23”火灾稳定燃烧后,2002年轻7月25日19时30分,以陈飞总队长为首,由司令部、战训处、第六支队邻导参加的灭火指挥部人员同厂方总经理、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副书记、炼化安监部等领导召开灭火对策研讨会。

指挥部分析认为:

已经燃烧了个小时装置,如果烧尽让其自行熄灭,这对事后的抢修带来很大方便,不存在焊切割中的火灾危险性。

这对消防部队来说,只是多辛苦几天,这是一种相对比较保险的意见。

厂方一部分同志赞成这一方案,这也符合国务院和中石化领导再三嘱咐不要再发生次生灾害的精神。

厂方另一种意见认为:

由于乙烯在系统中是零下一步103℃,要在塔、罐、管内汽化,必须有热量支撑,尽管保温层已经拆掉,但罐体外结冰有限15厘米厚,这说明内部物料还是相当多,但确切的量很难估算,虽然已经采取氮气加压措施,以加速系统内部吹扫而加速燃烧,但由于通向火炬的放空管爆裂,效果不佳。

另外,用烷烃泵抽提乙烯的效果也不理想。

结论是系统物料难以估算,单位时间的稳定燃烧量难以测算,也就是稳定燃烧需要多少时间也难以估算,由于火灾已经给许多单位的乙烯原料供应带来影响,吴泾氯碱总厂已被停产大修,再烧几天,全厂整个系统生产将影响更大,约占全国近四分之一的乙烯作原料的生产企业将面临困境,后果不堪设想。

大部分领导尤其是乙烯厂领导希望早日结束这一局面。

为贯彻国务院和中石化领导的指示,根据多数同志的倾向性意见,灭火指挥部提出如下意见,供与会者参考:

1、如果继续稳定燃烧,不能及时抢修和恢复生产,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我方主张立即扑灭;

2、灭火可以在2-3分钟内完成;

3、厂方要有足够的能力堵住全部规则和不规则窗口;

4、灭火堵漏必须同步实施,从下风口先灭先堵,逐个完成;

5、关于堵漏人员的安全问题,我方认为,没有绝对把握的安全,但只要防护措施到位,安全是可以基本保证的。

指挥部提出了两种灭火方案。

一是全部扑灭火点,冷却一段时间后再全面实施堵漏,这个方案的优点是只要火种控制严密安全一样可以得到保证,但一旦引爆,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另外,这个方案的弊端是全部灭火后气体泄露量大,再加上泄露口寻找不方便,一旦有某处无法堵住时再撤离人员,重新点燃则危险性更大,堵漏一旦失败,局面就无法收拾。

经过专家细致论证,最终选择逐灭逐堵的方案,即灭一个火点,堵一个漏点。

2002年7月26日上午8:

00,堵漏人员和器具到位。

9时正,在总队政委费跃的带邻下,由总队参谋长丁克富、副参谋长胡钢,战训处处长朱忠明、杨云舟,第六支队支队长杨祖荣、政委潘世明以及有关科以上领导,云集现场,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对各级指挥员有机分工,明确职责,做好安全防护,首先将内部车辆全部停靠在上风、侧上风150米以外组织供水,同时要求堵漏人员和水枪手全部穿着全棉内衣,带好全棉头罩,外加隔热服,无关人员全部撤离现场,外围下风和侧下风由厂方不间断地提供测爆数据。

灭火和冷却保护采取以下5种方式:

①在上风方向和侧上风方向用直流水枪垂直朝天喷射,靠风力作用形成大雾区域;②对火点继续实施雾状水冷却控制;③燃烧区域15米范围设置屏幕水枪和水幕水带,阻止外溢的乙烯气体向下风漂移,同时抬高乙烯用两支喷雾水枪将灭火点和相邻燃烧点先喷水隔离,另一支水枪扑灭后立即转入隔离保护措施,以增加隔离火点的有效性,这样的安全保护措施既有力又周全。

9:

30分,火场总指挥命令:

灭火堵漏总攻展开。

在全部保护性水枪到位后,下风第一个就近火点几秒钟即被扑灭,第一块棉被由我总队全保护的抢险人员覆盖成功,堵漏的工程技术人员立即上去包扎并不失时机地向泄露处灌液,经过1个半小时的艰苦奋战,灭火堵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2年7月26日11时费政委正式宣布:

总攻成功。

在扑灭“7·23”火灾的过程中,正是有效地权衡了各套灭火方案的科学性,把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综合性、次生性危害作为决策的尺度,从而赢得了战斗的全胜。

六、影响火场指挥决策的深层次问题:

防火建审

高危场所火灾扑救的组织指挥决策能否顺利实施,关键要素是通道和水源,通道问题将制约进攻的有利方向;水源问题决定消防的战斗力。

因此,在建筑防火审核中,一定要把好规划、布局关。

水源决定消防战斗力,故建议在高危场所规划、设计、改造中,人工水池要避开常年主导风向;要避开有爆炸的危险点;要超常规增加消火栓的布局密度;要放大给水管网的口径;市政管和用户进水管水表节点处不设瓶颈;天然水源要有足够的停车泊位,要充分估算最大用水量和灭火冷却用水量;装置应合理设置固定水炮,避免射流存在盲区;要增设¢65mm出水口,形成功3-5个出水口为组合的快速出水组群,并合理布局。

这样有利于快速出水和实施登高立体冷却保护作业,也能避免辐射热和火情突变对消防车辆的威胁。

建审人员也应了解灭火救援常识,更要体验水枪手的恶劣环境,要在体制、法制上将建审人员从复杂、繁重和过分专业的工作条件中解放出来。

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反思现行消防体制,没有当过水枪手的专家搞设计规范,没有当过战斗员的工程师搞建审,无数次火灾实践已经证明,这是我国消防体制的悲哀。

以上是本人经历了几场惊心动魄的高危场所火灾处置所作的有感而发,谨请专家商榷。

二○○年八月十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