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7268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复习.docx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复习.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复习.docx

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复习

第一章

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 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来源上的特点:

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

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

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是:

  

(1)社会制度的腐败。

这是根本原因。

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

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

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爱国官兵的抵抗常常因此导致失败。

  

(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

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论述题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

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

  对比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增加了一对。

表达为: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两对矛盾的关系:

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

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

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

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  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

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

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

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

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

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

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简答题

  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性质: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评价

(1)《天朝田亩制度》比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

(2)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它所追求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对封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无建设性意义。

  2、怎样评价《资政新篇》?

  性质:

1859年,“干王”洪仁玕回到天京提出《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评价:

《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

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3、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根本原因:

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外在表现)●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制思想的的滋生●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3)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主要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托古改制”。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

  ●脱离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

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论述题

  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1)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

(2)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

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1)最高峰:

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2)新特点: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联系封建社会特点中的文化特征理解)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将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属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