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新技术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7063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新技术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通信新技术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通信新技术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通信新技术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通信新技术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新技术汇总.docx

《通信新技术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新技术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新技术汇总.docx

通信新技术汇总

通信新技术汇总

通信新技术汇总

一、固定通信网络

(一)、SDN(SoftwareDefinedNetwork):

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使网络作为管道变得更加智能。

SDN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网络架构不是一种具体技术和协议,而是一种新架构。

特征:

控制/处理分离,软硬分离,网元虚拟化,网络可编程。

代表技术:

SDN/NFV、OpenStack。

优点:

集中控制-集在络资源全局视图、全局调配和优化;网络设备集中运维和管控。

开放编程接口-应用与网络无缝集成、用户可编程、加快新业务上线

网络虚拟化-屏蔽底层差异,实现网络对应用的透明化。

逻辑网可随业务需要配置、迁移,并支持多租户共享和按需定制。

(二)、光通信:

1、硅光子:

由于光和电采用分立方式,光子与电子技术遵循各自的发展路线,目前光通信系统在功耗、成本、集成度方面遇到提升瓶颈。

硅光子技术利用CMOS微电子工艺实现光子器件的集成制备,该技术结合了CMOS技术的超大规模逻辑、超高精度制造的特性和光子技术超高速率、超低功耗的优势。

是一种能够解决长技术演进与成本矛盾的颠覆性技术。

目前多项硅光子关键技术已被相继突破,预计在三年内将开始商用。

2、>100G:

100G光传输难以满足未来视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对网络带宽的需求。

现网平滑升级超100G光收发单元可成倍提升系统容量,具有较高性价比和可行性。

超100G将继承并发扬100G光传输设计思想,在保持传输距离不变的同时提升光纤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和频谱效率,引入先进的调制编码和光电集成技术进一步降低单位比特成本。

目前业界积极开展现网实验,推进超100G商用进程,预计会在数据中心互联率先展开应用。

3、多维复用和相干技术:

互联网新应用层出不穷,需要更大带宽支撑井喷式增长的数据需求,政企大客户、高端社区用户将需要独享波长入户,以及部分场景下会有长距离高带宽低时延接入需求。

光通信技术中的复用维度包括时分、波分、频分、码分、模分等。

目前40GPON是采用了时分和波分两维复用,这也是100GPON的可行方式之一。

业界将探索上述更多维度的组合,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带宽。

此外,在接收端采用相干接收方式,可在一根光纤承载超过1000个波长,每波长1G/10G,无源传输距离达到100km,实现T比特接入。

为用户提供更大带宽、更低时延的接入服务,为运营商提供高效和低运维成本的网络。

40GTWDM-PON将在五年内启动商用之旅,更多维复用和相干技术也是研究热点。

4、IP与光网络深度融合:

当前通信网络采用多层多域网络承载业务,设备种类繁多,海量数据的分组处理能力呈指数级别提高,同时对超大容量路由运算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导致机房空间紧张、能耗高、效率低。

IP与光网络的融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IP与光网络融合可以通过统一交换内核技术来实现,具有分组/ODUk/VC集中交换功能,从而减少网络层次、节省网络投资、降低维护成本,实现网络节点集约化。

通过提高单槽位线卡转发能力和采用多框集群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单节点

高,成本低的优势。

未来几年,光互联技术将在芯片内部、芯片间、板间、机柜间、机房间普及应用。

7、绿色通信,光通信技术:

随着人们信息消费的不断增加,需要光通信提供的带宽越来越大,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

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如何实现绿色通信成为业界努力的主要方向之一。

为了实现绿色通信,一些新的技术正在或将逐渐被采用,如新能源、高集成度芯片、高效率电源模块、智能风扇、液体制冷、智能流量聚合、硬件休眠、新型材料等技术。

通过上述技术的逐步引入和持续优化,光通信设备的每比特能耗将逐渐降低,与环境更为和谐。

二、移动通信网络

(一)、5G

1、5G演进

5G将渗透到未来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

5G将使信息突破时空限制,提供极佳的交互体验,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信息盛宴;5G将拉近万物的距离,通过无缝融合的方式,便捷地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

5G将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的使用体验,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和超高移动性等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业务及用户感知的智能优化,同时将为网络带来超百倍的能效提升和超百倍的比特成本降低,最终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总体愿景。

5G需要具备比4G更高的性能,支持0.1~1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每平方公里一百万的连接数密度,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每小时500Km以上的移动性和数十Gbps的峰值速率。

其中,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和时延为5G最基本的三个性能指标。

同时,5G还需要大幅提高网络部署和运营的效率,相比4G,频谱效率提升5~15倍,能效和成本效率提升百倍以上。

性能需求和效率需求共同定义了5G的关键能力,犹如一株绽放的鲜花。

红花绿叶,相辅相成,花瓣代表了5G的六大性能指标,体现了5G满足未来多样化业务与场景需求的能力,其中花瓣顶点代表了相应指标的最大值;绿叶代表了三个效率指标,是实现5G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5G关键技术展望

5G将从频谱效率的提升,通信频带的扩展,新型网络结构这三个维度来提升系统能力,实现性能需求和效率需求。

全球各大5G推进组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三个维度的关键技术线仅停留在实验室层面,尚待讨论。

>频谱效率

(1)大规模阵列天线

大规模阵列天线(MassiveMIMO)已经被公认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采用有源天线阵列技术,将现有的2D天线阵列拓展成为3D天线阵列,,形成极精确的用户级超窄波束,将能量定向投放到用户位置,可以显著改善网络的覆盖能力,降低无线网络能耗,特别是在中高频段组网的情况下尤为明显。

目前,基站侧可支持的协作天线数量将达到128根。

在城市CBD办公区,会场等热点地区,用户数量较多且分布密集,大规模阵列天线技术可以在水平面和垂直面均可实现波束赋形。

多个用户级波束在空间上三维赋型,可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大大提升系统级容量。

大规模阵列天线技术也受到了业界的重点关注,中国移动和华为在MassiveMIMO技术上的合作研究已超过两年时间,与2014年9月份完成了全球首次TD-LTEMassiveMIMO多天线预商用产品演示,这既是对5G先进技术的验证,也可帮助中国移动提升TD-LTE中高频组网的覆盖水平和系统容量。

双方将会继续紧密合作,推进大规模阵列天线的成熟与商用。

(2)全双工技术

全双工技术是指在相同的频谱上,通信的收发双方同时发射和接收信号。

相对与传统的FDD,TDD半双工模式,全双工技术突破了频谱资源使用限制,使系统可用频谱资源提升1倍,是未来有可能改变移动通信传统工作模式的革命性技术方向。

全双工技术需要具备极高的干扰消除能力以消除来自发送天线的自干扰信号,华为、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致力于全双工技术的开发,现已成功实现500m点对点全双工通信。

目前,将全双工技术应用于多天线系统以及全双工组网是全双工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应用需要重要点研究的问题。

传统的蜂窝通信系统的组网方式是以基站为中心实现小区覆盖,而基站及中继站无法移动,其网络结构在灵活度上有一定的限制。

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不断增多,传统的以基站为中心的业务提供方式已无法满足海量用户在不同环境下的业务需求。

(3)D2D(DevicetoDevice)通信

D2D技术无需借助基站的帮助就能够实现通信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拓展网络连接和接入方式。

由于短距离直接通信,信道质量高,D2D能够实现较高的数据速率、较低的时延和较低的功耗;通过广泛分布的终端,能够改善覆盖,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支持更灵活的网络架构和连接方法,提升链路灵活性和网络可靠性。

目前,D2D采用广播、组播和单播技术方案,未来将发展其增强技术,包括基于D2D的中继技术、多天线技术和联合编码技术等。

移动通信传统工作频段主要集中在3GHz以下,这段频谱资源十分拥挤,潜力已经开发殆尽。

而在高频段(如毫米波、厘米波频段)可用频谱资源丰富,能够有效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现状,可以实现极高速短距离通信,支持5G容量和传输速率等方面的需求。

IMT-2020计划开发6G以下的频段供5G使用,随着射频技术趋于成熟,再逐步开发6G以上的高频段。

>频段扩展

目前,监测中心目前正在积极开展高频段需求研究以及潜在候选频段的遴选工作。

高频段资源虽然目前较为丰富,但是仍需要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从而使宝贵的频谱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高频段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业界对此高度关注。

高频通信存在传输距离短、穿透和绕射能力差、容易受气候环境影响等缺点。

考虑到未来的5G网络是高密度性网络,覆盖面积最小的微小区和热点仅需达到50米以下的覆盖范围。

高频段频谱资源用于微小区的小型化高增益天线和设备中,可实现很高的通信速率。

>网络架构

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数据流量将出现井喷式的增长。

未来数据业务将主要分布在室内和热点地区,这使得超密集网络成为实现未来5G的1000倍流量需求的主要手段之一。

超密集网络能够改善网络覆盖,大幅度提升系统容量,并且对业务进行分流,具有更灵活的网络部署和更高效的频率复用。

5G通信系统将采用更加密集的网络方案,部署更多小小区来满足局部热点地区的大容量需求,同时可以起到为宏站和微站分流的效果。

在无线接入技术上,5G可能采用C-RAN(Cloud-RadioAccessNetwork)接入网架构。

C-RAN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充分利用低成本高速光传输网络,直接在远端天线和集中化的中心节点间传送无线信号,以构建覆盖上百个基站服务区域,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的无线接入系统。

C-RAN架构适于采用协同技术,能够减小干扰,降低功耗,提升频谱效率,同时便于实现动态使用的智能化组网,集中处理有利于降低成本,便于维护,减少运营支出。

各种新型高速无线局域网接入点和蜂窝小基站共同构成立体的超密集的组网方式,形成一张超级带宽能力网络。

愈发密集的网络部署也使得网络拓扑更加复杂,小区间干扰已经成为制约系统容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极大地降低了网络能效。

干扰协调与管理、密集小区间协作、基于终端能力提升的移动性增强方案等,都是目前密集网络方面的研究热点。

(二)、Wi-Fi与LTE融合

Wi-Fi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在未授权的频谱上运行的,任何人都可以部署Wi-Fi网络,而且能够支持人们能想到的几乎所有智能手持设备或物联网设备。

Wi-Fi最适合的是大容量、高密度且低移动性的室内应用。

另一方面,蜂窝技术具备无处不在的室外覆盖、无缝的移动等优点,更完美支持语音和流媒体等实时应用。

两项技术的结合将为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希望。

各行各业不断尝试Wi-Fi/蜂窝网络融合,随着各个技术的不断推进,了解这些不同方法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其实答案并没有正确或错误之分,只是选择不同而已(具体取决于用户的参考架构),预计在2020年前,Wi-Fi和LTE小蜂窝基站技术仍将继续融合,带来始终保持最佳连接的使用体验。

LTE-U、LTE-LAA、LWA和多链路TCP都是融合这两大无线技术的选择,市场会决定最终在什么时间采用什么方法。

三、云计算、大数据

(一)、云计算: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由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发展来的,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

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