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诗下doc修改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70080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诗下doc修改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二年级诗下doc修改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二年级诗下doc修改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二年级诗下doc修改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二年级诗下doc修改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诗下doc修改后.docx

《二年级诗下doc修改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诗下doc修改后.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诗下doc修改后.docx

二年级诗下doc修改后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在这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尤其是诗经、论语、离骚、汉赋、唐诗、宋词等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

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中华经典古诗词,吸收民族人文精髓,陶冶健康情感,领悟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简介】

朱熹(xī)(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号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

南宋著名的教育家,

 

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

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

后世并称“程朱理学”。

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注释】

胜日:

风和日丽的好日子。

寻芳:

到郊外春游。

芳,泛指花草。

泗(sì)水:

水名,源出山东省东部。

滨(bīn):

水边。

光景:

风光景色。

一时:

一时间。

等闲:

随便,很容易。

识得:

认识到。

面:

面貌。

万紫千红:

形容百花绚丽多彩。

【韵译】

阳光明媚沿着泗水河畔去踏青,

无边无际的春天美景尽收眼中。

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春风扑面,

只有春天才总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简介】

翁卷(宋朝著名作家),字续古,一字灵舒,今乐清市淡溪镇埭头村人,中年以后迁居永嘉县城。

淳佑三年(公元1243)领乡荐,在越、江淮边帅府中度过一段幕僚生活。

后从事教学生涯,落拓江湖,以布衣终。

【注释】

白满川:

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

山原,平地,河流。

 

子规:

杜鹃鸟。

才:

刚刚。

山原:

山陵和原野。

蚕桑:

种桑养蚕。

了:

结束。

如:

好像。

【韵译】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

河里的水白花花的杜鹃声声啼叫,

天空中烟雨蒙蒙。

四月到了,村里没有一个闲人,

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现在杭州市)人。

出身于一个世代儒学的官僚家庭。

少年时期即鄙薄时文制艺,爱好经世致用之学和诗词。

38岁考取进士。

前后在内阁中书做了二十年无关轻重的下级官吏。

后来借故辞职南归。

死的那一年在丹阳云阳书院担任讲席。

【注释】

 

己亥:

道光十九年(1839)。

这年作者四十八岁,因不满于清朝官场的黑暗,辞官去京返杭。

后因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这一年往返京杭道中,共作七绝三百一十五首,统名《己亥杂诗》。

这里选录的一首,原列第一百二十五首。

作者自注:

“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无数,道士乞撰青词。

九州:

中国。

生气:

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

依靠。

喑(yīn):

哑。

万马齐喑:

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

“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究:

终究、毕竟。

天公:

造物主。

重:

重新。

抖擞:

振作精神。

降:

降生。

【韵译】

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

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

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

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注释】

村居:

住在农村。

拂堤杨柳:

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

迷醉,陶醉。

散学:

放学。

纸鸢:

鸢:

老鹰。

纸鸢:

风筝。

【韵译】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

开元十一年(723)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

天宝二年(743)冬,因病请还乡,获赐镜湖剡川一曲。

次年正月起行,玄宗亲赐诗,太子以下百官赋诗饯行。

归后不久即病逝,年八十六,后赠礼部尚书。

【注释】

鬓毛衰:

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

衰:

衰败、疏落。

少小离家:

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无改:

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相:

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相见:

即看见我;

不相识:

即不认识我。

【韵译】

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

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

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送朱大人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想赠,平生一片心。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

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

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注释】

朱大:

作者的朋友。

五陵:

代指长安。

直:

值。

【韵译】

游人朱大要到长安去,

分手时,我将价值千金的宝剑相赠送,

用以表达我平素对朋友的一片真心。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有《杜工部集》传世。

【注释】

花卿:

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锦城:

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

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纷纷:

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

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几回闻:

听到几回。

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韵译】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皇宫内才有,

平常百姓家哪里能听见几回?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作者简介】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

唐代大书法家。

以草书而闻名。

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

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注释】

飞桥:

高桥。

石矶:

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洞:

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

歌管:

歌歌曲。

管,笙箫。

夜沉沉:

夜深。

【韵译】

春天的夜晚,即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

花朵散发出丝丝缕缕醉人的清香,在月光下摇曳着朦胧的倩影。

楼台处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与箫声。

夜深了,望着院中空荡荡的秋千架,我沉醉于良宵美景之中。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

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

主张抗金,正直敢言。

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

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

其中两首《昭君怨》是其最著名的词作,尤其是第二首短短四十个字却描摹了“舟、花、香、水、雨、声、梦、荷、珠、烟、水银、清波”等等或真切清新或飘渺空灵的虚实景物,可谓万丽纷呈,意象万千,共同造筑了引人入胜之人间佳境,真是令人不禁倾倒、欣然神往。

廷秀著有《诚斋集》。

【注释】

新市徐公店:

地名。

篱落:

篱笆。

径:

小路。

阴:

树叶茂盛浓密。

急走:

奔跑着。

【韵译】

在那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崎岖小路伸向远方,

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刚出的新叶还没形成阴凉。

儿童们都高兴地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蝴蝶飞到黄色菜花丛中,孩子闷再找不到蝴蝶去向。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工力,颇具特色。

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

集有《范文正公集》,其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一四。

他上继李、杜、韩、柳,下启欧阳修、曾巩、三苏、王安石等,与穆修、柳开一起,为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

【注释】

渔者:

捕鱼的人。

但:

只。

爱:

喜欢。

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

你。

一叶舟:

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

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

风浪。

【韵译】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夜小小渔船,

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

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

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

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

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注释】

黄鹤楼:

旧址原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上,传说三国时费文祎在此楼乘黄鹤登仙而去。

广陵:

今江苏扬州市。

故人:

指孟浩然。

辞:

告别。

因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

烟花:

指繁花盛开的景色。

孤帆:

一只帆船。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作者目送友人乘坐的“孤帆”远去,最后唯见浩浩江水,流向天边。

【韵译】

知心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

在这暮春三月时他要东去扬州。

他乘着一叶小舟影子随碧空而尽,

只见那滚滚长江向天边奔流。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

张继,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

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市)人。

公元七五三年考取进士,曾作过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死于今江西南昌市。

他写有不少旅游诗。

有《张祠部诗集》传世。

【注释】

枫桥夜泊:

夜晚将船停靠在枫桥的岸边。

枫桥:

在今苏州市阊(chāng)门西七里地方,原名为“封桥”,后因张继这首诗改“封”为“枫”,故沿用为“枫桥”。

寒山寺:

在枫桥附近的枫桥镇。

夜半钟声:

寺院里半夜有敲钟的定规。

【韵译】

月亮沉落了,秋霜弥漫高天,一片静,只有乌鸦在啼叫,江边的枫叶若隐若现,江中渔火点点,照着我的愁,我怎能安眠。

听,夜半时分,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铿锵,悠悠传到我的小船。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

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在江西、宣歙、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比部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治所在现在湖北黄冈)、池州(治所在现在安徽贵池)、睦州(治所在现在浙江建德)刺史。

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

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回长安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后曾一度出任湖州(今属浙江)刺史,又回长安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

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

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比他小约十岁,很欣赏杜牧的为人和诗篇,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到: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李商隐《杜司勋》)

【注释】

清明: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纷纷:

形容多。

断魂:

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

请问。

杏花村:

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韵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

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

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

在杭州西湖边。

醉书:

喝醉酒时所写。

翻墨:

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

遮盖,掩盖。

白雨:

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

跳珠:

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

风从地面卷起。

水如天: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韵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

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

北宋大画家,建阳人。

《图绘玉鉴》说他最会画鹅、鸭、鹭鸶(lùsī)等小动物。

春江晚景:

惠崇画了两幅《春江晚景》,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lóuhāo):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茎可以食。

④芦芽:

即芦笋,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

梅圣俞诗:

“春洲生荻芽”,荻芽即芦芽。

⑤河豚(tún):

鱼名,味鲜美,但含有毒汁。

⑥欲上:

想浮上来。

春江水暖,河豚鱼就抢上水出游。

【韵译】

竹村外有盛开的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戏水的鸭子最先得知。

蒌蒿已经遍地芦苇才刚刚吐芽,

这正是鲜美的河豚快要上市之时。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简介】

林升,字梦屏,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的一位读书人,其他情况都无从查考。

【注释】

临安:

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

客栈、旅店。

休:

停止、罢休。

直:

简直。

汴州:

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宋朝原来建都于此,时已为金侵占。

【韵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

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

暖风熏得游人如痴如醉,

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1.译文

   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不能说。

想说却不能说,只能说,好一个清凉的秋天呀!

 2、注释:

    丑奴儿:

又名《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博山:

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强说愁:

无愁而勉强说愁。

     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多少事,欲说还休。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

《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

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

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

《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

  题解: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十三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陆游咏梅词

陆游《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弟子规》是先哲用来教导弟子要孝顺、诚实、博爱的训条,千百年来都是儿童成长必读的道德行为准则。

一个人如果从小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长大以后就不会有成就,也不会有幸福的一生。

所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短短千余言的《弟子规》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为我们更和谐地生活指明了道路,愿所有可爱的孩子在与文化的对话中,开始一段美妙庄严的精神旅程!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

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注音:

súrénxī

俗 仁希

zhěwèimèi

者 畏 媚

huì

讳 

注释:

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

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

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

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

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

敝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注音:

yísuízhá

疑随札

jiùqiúquè

就求确

shìqiángbì

室墙壁

Ànjiéyàn

案洁砚

注释:

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

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在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中庸:

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不耻下问)

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

(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