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6997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

虫飞蚊舞发表于:

2009-6-1520:

21来源:

指引社

密宗功理之密藏密功法的发展大致有前后两期,前期以仪轨和持诵为主,后期强调法身色身双修,与道教内丹“性命双修”的路线相近。

所以,藏密对身密的修法,特别注重气、脉、明点的修持。

而藏密中无上瑜伽一套独特的身心气说则为气脉明点修持实践的理论依据。

身心与心气从密宗“色心不二”,“六大(地水火风空识)无碍”的哲学观出发,无上瑜伽认为身心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身为心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意识中枢。

而身心二者,须分为二层次来观察,才足以解释由瑜伽内观所见的人体生命之秘。

无上瑜伽一般身心分为从粗到细的三层,在每一层次上,身心二者都为一体不离的辨证关系。

第一层:

粗身粗心。

粗身,指地水火风“四大”所集成的血肉之躯。

粗心,指眼耳口鼻舌身五种感官对境而生的感觉,及第六意识的知觉、观念、想象、思维、梦幻、情绪等心理活动。

粗身粗心皆属常人所知见,故称为粗。

粗身为产生粗心的浅层生理机制。

第二层:

细身细心。

细身,就一般而言,指由气、脉、明点所构成的微细生理机制,略当于今所谓生命场或生理能。

细心,指意识层下含有本能欲望、自我执着、生的意志及行为倾向等的潜在精神作用。

细身细心非肉眼所能见,只有密宗行者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

第三层:

最细风心。

最细风,即最为微细的能或场,因不具固定形态,故名为风,或称法身。

最细心,为潜在于粗心,细心下层超越意识及本能欲望、自我执着等心体,亦称光明体,或称自性——即禅宗“明心见性”所见之“性”。

为常人及密宗行者所难知见,据说只有在极婶定境中,明心见性的修持者才能自见。

按无上瑜伽的观点,人天生便处于身心的矛盾冲突中,身心矛盾主要表现为意识与粗身、细身心、最细风心的分裂。

在身心矛盾中,意识与细身中的气构成心气矛盾,可谓身心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常人多时心乱不定,心乱则气乱,气乱则心乱,心不能使气,气不从心使,便会导致生理、心理失调,多病夭亡。

无上瑜伽的“瑜伽”,义为相应,即指自我调心,使意识与最细风心相应。

按无上瑜伽所说,心、气相互依存,心调则气调,心定则气自定。

反之,气定则心亦自定,调气亦可调心。

故大多数密宗行才都从修气入手。

密宗的气脉学说,是一套独特的人体生理学,又称“微细身”。

藏密功理认为,人的身体由以下三者组成:

脉、气、明点。

在脉路上,要了解的形式,如果不知道人体脉的形式所在,就不会明白气的存在。

如果不知道气的所在,就不可能掌握贯通到气的要点。

脉在一般人的身体上显现为了三种类别:

(1)水脉;

(2)血脉;(3)气脉。

水脉从头上向下伸到脊髓及其支脉,是白色之脉;血脉从身体中间向上,是黑色脉;气脉,气血混合而行,也向上,是红色脉。

一切脉都归纳为三类,此三类也是生命之脉。

脉的数目据说人共有7.2万条,其中有些是粗钝的,有些是精细的。

所有的脉道可以归纳为十四支主要脉道,其中,重要的有三支,即中脉、右脉、左脉。

此三脉中又以中脉最为重要。

中脉乃密宗行者所视最高者,其余之脉皆附属于此脉,故为一切灵脉之根本,所以密宗行者非经此脉不能得大成就。

藏密认为:

对中脉的观想最为重要,从上到下观想它具有五个象征:

(1)像虫胶溶液一样红;

(2)像麻油灯一样粗细;(3)像芭蕉心一样直;(4)像纸卷的筒一样空;(5)像箭杆一样粗细。

中脉为纵贯身体中轴的中央大脉道,其对密宗修持的重要性,有如督脉之于道家气功,但督脉迁回曲折,不似中脉较容易打通。

靠近中脉两旁,有左脉和右脉,如细小的羊肠。

在会阴(海底轮)与中脉会合,上绕脑顶,再与中脉会合,由前脑下折,左脉经过左鼻孔,右脉经过右鼻孔,通过两算孔下端,各挽一圈,如藏文之字形,然后与中脉在会阴(海底轮)会合。

左脉为灰白色,性凉,又名月脉。

右脉红色,性热,又名日脉。

会阴(海底轮)为脉源,全身之脉皆由此发出,三脉在此交会。

凡诸脉交错之处,皆名脉丛结,在中脉内有七大脉丛结,又称为,即七大能量控制中心,它们是:

海底轮、生殖轮、脐抡、心轮、喉轮、眉间轮及定轮。

除上述七轮,即七个能量控制中枢外,尚有一梵穴必须认识。

梵穴在头额发际上方八指处,从这里人体放出光芒,中脉以此为出口。

插图

(1)一顶轮;

(2)一眉间轮;(3)一喉间轮;(4)一心轮;(5)一中脉;(6)一左脉;(7)一右脉;(8)一脐脉;(9)一生殖脉;(10)一海轮脉气密宗认为,气乃宇宙间所显示一切力的总名,乃一极微妙的生命力。

呼吸是气之外表,管制外之粗呼吸,方能管制内之微细气。

气又是人体内各种潜伏力的总称,热、光、电、磁等皆是气的表现。

藏密行者所修的气有两类:

一类是根本气,一类是支分气,各由五种气组成。

1.根本气

(1)持命气,为人的生命之本,是其他四种气的根源.产生于脐下四指处,三脉在此交结,此处又称生活宫。

(2)下行气,主管向下流通精血,大小便,发生于会阴之上。

(3)上行气,主管推动气血上行,发生于心之东南方。

(4)平住气:

主管消化饮食,输入营养,发生于心之东方。

(5)遍行气:

主管全身运行及人的动作,发生于心之南方。

2.支分气

(1)行气,又称龙气,行于眼能生视觉。

(2)循行气,又称龟气,行于耳能生听觉。

(3)无行气,又称海马气,行于鼻能生嗅觉。

(4)最行气,又称提婆气,行于舌能生味觉。

(5)决行气,又称财生气,行于身能生触觉。

脉与气是藏密功理中的根本所在,与明点理论一起,就形成了此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

明点又称为真精,真水,即指精华,产生生命、精神和功能的精华,主要有三种:

(1)离戏明点,指不中言说的精神精华,为最细风心之体。

(2)不坏明点,指父母精血的生命本原,来自父精为白菩提心,主要住于顶轮。

来自母血为红菩提心,主要住于心轮。

而此明点则常往于中脉,为人生命之本,在中脉内上下移动。

(3)物明点,指有形质的水液。

分为净浊两种。

净者为精血津液,浊者为汉涕泪尿。

拙火是主要的明点之一,亦即所谓红菩提心,本为结胎时母亲所给予的红色净点,及成人后处于脐下,与父亲所给予的白色净点处于顶上者,遥遥相对。

以其色红,谓之为火,为全身的精华集于一处,盛则体强,衰则体弱。

又以其为一身的热量,故称之为火。

使其固守岗位,不妄动,免使引火入魔,故称“拙”。

行者于修持中努力不断,使之生起,则为拙火。

此拙火其形似脉,其动则为气,其质为点。

盖为脉、气、点三合为一的极精华之处。

故密宗行者先须修拙火,拙火生起,便能得大成就。

瑜伽的光轮和气轮瑜伽行者认为,人类的身心世界共有七重,我们的血肉之躯与物理世界,不过是组成七重身心世界的最粗重的一重,有形有质,肉眼可见。

其他的六重身心世界,如气流光影,缥缈恍惚,无迹可寻,非有气禀特异的超觉人士不能觉察。

与我们血肉之躯和物理世界直接发生关系的为第二重———身心世界,名为“以太光气覆身”,紧附于肉身之外,色呈紫灰,往返留连,有如气泡,传送灵能活力至身体各部,否则,目不能视,口不能言,肢体不能转动,更遑论运思转情的心理活动了。

瑜伽行者认为,人类的肉身是一个潜移默化、变动不居的有机体,它的生理和心理组织,如神经系统和毛发细胞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推陈出新。

如需要食物来消化,空气来呼吸,以及灵能活动来点燃生命的火花。

这种灵能活力一旦披上物质的外衣,就会形成一种极为细腻的光气,精粗高下,互有不同。

某体合流,因此,精神境界的升沉,也代表光气的交换。

就灵能活力而言,人与人的沟通孔道为光轮或气轮,如果两个人的光气、波长、频率非常接近,他们彼此的光气会经由光轮或气轮,交互注入彼此的躯体,结果产生思想情感的交响共鸣。

这种光气的交融会流,如持续较长,当然会对彼此身心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同理,内身与外身的接体合流,也以心境的转变为枢纽。

心清则气清,心浊则气浊。

一个人欲重情痴,会与天地之间重浊三气相应;心境轻灵,则与天地之间的轻灵之气打成一片。

中国丹鼎道家全神养气的入手工夫,也是澄心止虑,抱元守一,否则不能与先天太乙真气相应。

所以,老子说: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菩萨戒经》曰: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也是这个道理。

光轮和气轮,梵文称为查格拉,形如飞碟,或气流旋涡,大小光泽因人而异。

一个人没有精神修养或宗教信仰,他的光轮或气轮就显的不够成熟,直径不满两寸,光泽暗淡,运转迟缓。

一个人生有异禀,或精神修养高人一等,他的光轮或气轮,不但较常人为大,且光明灿烂,如旭日东升,其运转速度和较常人为高。

每一光气之轮都出现在环绕周身的光气层里,部位不同,颜色亦异,大小不等,却和身体响应器官互相衔接。

假如我们仔细察看一朵菱形花,便可得到与光气轮近似的概念。

每一个花茎来自脊椎神经的不同部位,有如下页图所示。

由背脊椎根茎开出的光气轮之花共有七朵。

附注气轮与光轮之别:

瑜伽行者修持功深,情况皆空,物我双亡,进入化境,则其周身气轮经由净化作用,转变为光轮。

按照瑜伽的传统说法,每一个在身外运转的光气轮,形如莲花,都有一定数目的花瓣,像急水中的旋涡一样,它在周身的光气层里翻腾旋转,永无止息。

某一光气运转迟缓或出现乱流,便为某一相对官能疾疾萌生的前奏。

花瓣的颜色和数目,代表光气旋涡流转的波长和频率,有的肉眼可见,有的无迹可寻,全视瑜伽行者修为的功夫深浅而定。

每一光轮的振幅或花瓣,与音谱中相对的音阶相应。

振幅复杂的顶轮、额轮和心轮,与高亢的音阶同声相应。

相反地,振幅简单的尾轮、脾轮和脐轮,与低沉的音阶交感共鸣。

举例而言,瑜伽行者澄心息虑,朗诵“*”字,日久功深,自能开启心轮,与大dafa界心相通;其他光气轮也会气机相应,次第开启,如暮春三月,日暖风和,百花齐放。

各个部位的光气轮脉络相通,无分高下,但其振幅自下而上,由简入繁,功能互异。

法无高下,普应群机,某中咒语,与某中音阶的光气轮互相呼应,如影随形。

一切能量无论是属于精神或物质范围,在运转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声、光、电、热。

诵经持咒代表心轮运转,插图

(1)眉心轮(AjinaGakra);

(2)脐轮(ManiputaGakra);(3)喉轮(VishuddhaGakra);(4)生殖轮(SvadhithanaGakra);(5)心轮(AnahataGakra);(6)海底轮(MuladharaGakra).

亦能产生声、光、电、热;如内身、外境能量运转,频率相合,自能内外融通,接体合流,这就是佛家所谓念佛三昧、密宗持咒三昧和瑜伽天人交会的境界。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兹将七轮的功能及其相对的官能,分别说明如项:

1.尾轮与光谱中的红色相应。

它的策源地是脊椎骨的最下段,与荐椎骨神经丛相通。

它的振幅比较单纯,如一花四瓣,光气纵横交错,成十字形。

它支配性腺的发展和性器官的活动,它产生求偶交配的欲望来维持生命的繁衍。

它是蛇火(又称拙火)的潜伏处所,也就是来自地心的灵能活力。

在尾轮末经修治开扩以前,蛇火处于潜能状态,卷曲如蛇,深藏不露。

瑜伽行者修持功课,首先开扩尾轮,点燃蛇火,化为光气,由脊椎髓道,汹涌上升,穿越额,注入顶轮,大放光明。

2.脾轮它的策源地是脾脏,与脾脏神经丛相通。

轮幅亦较单纯,一花六瓣,呈橘红色,与尾轮、脐轮脉络相通。

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净化、输送来自食物的生命力,它也是太阳能输入的孔道。

它的本身虽与橘红色相应,但是它的六瓣又呈现红、绿、紫、蓝、黄及橘红色,代表色调不同的太阳能。

3.脐轮一花十瓣,来自腹腔,与太阳神经丛相通.在光谱上,它和黄色相应。

它的主要功能,是支配情感情绪的升沉和控制肾上腺的活动。

肾上腺产生一种强烈的神经刺激品,名为肾上腺素。

紧上腺靠近延髓的一部分,由原始神经细胞所组成。

这些细胞不但传送神经电流,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