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9338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热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当前热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当前热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当前热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当前热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热点.docx

《当前热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热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热点.docx

当前热点

⒀褪尽“俗装”换“雅装”

——怎么看网络反低俗行动

◆为什么要治理网络低俗之风?

网上低俗暴力和淫秽内容日益浸染我们的生活,不仅严重影响互联网健康发展,而且严重侵蚀人们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网络低俗化和色情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令人担忧。

网友提问: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是否会影响到网民在网上的自由表达?

答:

这两者是不矛盾的。

首先应该看到,目前网络低俗内容的大量存在,给青少年网民造成了一个极不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因此必须依法加以整治,以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被删除的低俗内容都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垃圾信息,并不影响网民的正常上网活动,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助于网民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他们想要访问的内容。

最后,互联网上的自由交流应该建立在守法、道德的前提之下,违背了这一前提的“自由”,其实质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网民利益的损害。

因此,加强网络管理、整治网络低俗内容的目的是为了给网民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为何网络低俗之风不易禁止?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独特性,为低俗内容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互联网具有高度开放的特性,是最容易实现信息传播自由、最难控制的传播方式。

……而且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上网不需要身份识别和认证,这就使信息传播具有了一定的隐蔽性,溯源难度相当大。

特别是网络的无界性,需要国家间、地区间的协调,给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低俗内容界定难,使一些网站打“擦边球”有了空隙可钻。

网络低俗之风难以根除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其独特的利益链。

网络低俗内容推动了广告市场,广告投放的高额利润又反过来助长了网络的不正之风。

◆如何才能使网络天空更洁净?

冲刷网络尘埃,净化网络环境,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一场文明与腐朽的斗争。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必须把堵和疏的方法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技击网络低俗不手软,同时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疏,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

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让低俗内容失去“吸引力”;鼓励网站文明办网,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平台,使低俗内容无处存身;引导网民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

堵,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网。

既要从国情出发,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治理互联网,又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加强对网络管理和网络内容的立法,使互联网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使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

认真落实注册登记备案制度、年检制度、例行巡查制度、处理公示制度;加大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利用和推广力度,依靠有效的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制度。

抵制互联网低俗之风,还需要网络运营者和广大网民树立应有的网德。

作为网络文化的消费主体,广大网民应自觉遵守网上公约,不查阅、不制作、不传播淫秽色情等低俗内容。

作为网络建设的生力军,网络运营者有责任、有义务筛选网民的文章和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和语言。

净化网络天空、建设网络文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大力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大兴网络文明之风,互联网就一定能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深度阅读

刘云山:

《坚持不懈把专项整治行动引向深入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人民日报》2009年2月7日。

▲相关链接

《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

 

⒂从大学生“村官热”说起

——如何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为何比较严峻?

从根本上说,就业难是一个供求关系问题,也就是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口之间的矛盾。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除了供求总量上的矛盾,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也就是说人才需求和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之间存在“错位”。

除此之外,我国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也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网友提问:

前不久,有些地方出现了少数高三学生放弃高考的现象,有人称其为新“读书无用论”,对此应怎么看?

答:

是否参加高考,这是学生及其家庭的自主选择,人们应该予以尊重。

但是,如果这些学生及其家庭是因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而放弃高考,不能不说是缺乏长远眼光的行为。

在科技飞速进步、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只有刻苦学习新知识,努力掌握新技能,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到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不应该轻易放弃。

两者,读书学习是人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所谓“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点亮人生”。

即使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到大学去读书,我们也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多种方式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党和政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做了哪些工作?

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和中小企业就业,、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等七个方面的重要措施。

各地根据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将各项措施一一细化,落到实处,并各出各的高招,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各高校都把促进毕业生就业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

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扩大应届毕业生的招收数量。

◆高校毕业生应当如何应对就业难?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应该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观念,先在社会上立住脚,通过踏实工作和优异表现,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树立“先工作,后工资”的观念,客观评价自己,低姿态求职择业,适当降低薪酬要求;树立“重事业,轻地域”的观念,勇于到基层锻炼成长,关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自主创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只要准确把握自身特点,充分运用各级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找准创业的“落脚点”,不畏艰险,奋力拼搏,高校毕业生就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练好“内功”,增强就业能力和本领。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素质与能力的竞争。

完善的自身知识储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是走向职场的必备条件。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刻苦学习、努力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经历,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

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等良好的个人品质。

在具体择业过程中,还应掌握一些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

▲深度阅读

1、胡锦涛:

《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版。

2、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人民日报》2009年2月16日。

▲相关链接

1、教育部:

《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教育部网站。

2、国防部征兵办公室、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2009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公告》,教育部网站。

 

⒃“凤还巢”再展翅

——如何促进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

◆为什么今年农民工就业压力这么大?

网友提问:

农民工到底姓“农”还是姓“工”?

答:

农民工,顾名思义,是“农民”和“工人”的结合。

他们的户籍还在农村,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已经与土地之间没有了劳动上的关系,他们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在上已经超过了由城镇居民构成的传统产业工人。

因此,2004年中央的“一号文件”明确认定: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外出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无技能或技能单一,又是异地打工,不具备当地的居民身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当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不得不裁员时,他们受到的伤害自然最大。

◆党和政府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采取了哪些举措?

实施“保增长”各项政策措施,为农民工就业创造市场需求。

强化就业服务,主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门路和信息。

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

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素质。

◆返乡农民工应如何正确面对就业难?

既要坚定信心,也要务实理性。

要看到,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已经发挥作用,总体经济形势企稳向好。

进城后没有找到固定工作岗位的农民工,应该主动降低不切实际的期望,积极采取与企业协商薪酬、灵活做工、弹性工时等多种办法实现就业。

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

有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应该争取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抓住机会提高自己。

没有一技之长是返乡农民工就业难、收入低的重要原因。

暂时没有找到工作岗位的返乡农民工,应该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等学好了本领后再外出打工。

▲深度阅读

1、《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09年2月2日。

2、温家宝:

《政府工作报告》,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

▲相关链接

1、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30号),中国政府网。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8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⒄让社保的阳光普照全民

——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县级统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难以完全适应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状况,导致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在跨地区、跨城乡就业时,由于无法转移养老保险关系而只能“退保”的现象。

◆为何要让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居民?

社会保障,经常被人形象地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收入分配的调节阀”、“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社会保障事业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在遇到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问题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大的影响,使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意外灾害的群众有生活来源,满足基本生存需求。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迫切需要。

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调节收入的再分配功能,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有效调节中高收入群体的部分收入,提高最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标准,从而减少贫困,适当缩小社会成员、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让全体人民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各种风险保障,帮助他们消除和抵御各种市场风险,避免和缓解因生活缺乏基本保障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利于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有助于稳定城乡居民支出预期,减少他们在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预防性储蓄,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刺激他们的消费需求。

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把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优先目标,坚持效率与公平、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城乡、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配套推进,积极而为、量力而行,逐步将各类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

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衔接,推进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整合,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统一的各种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摘自《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人民日报》2009年5月24日

◆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保障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覆盖面小。

不少保障制度刚刚起步,覆盖范围小,覆盖率不高。

在养老保障方面,还有农民、农民工和城乡无保障老人三个群体,无法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水平低。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6%,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只有12%左右。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该建立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比如,我国尚无一部社会保障基本法。

另一方面,该统一的制度也未完全统一,各地都分别制定并统筹安排仅适用于本地的政策、标准、措施,导致社会保障关系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接续、转移阻碍重重。

◆如何让社会保障体系覆盖每一位城乡居民?

适应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要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对城乡各类群体作出符合其就业状况和收入特点的制度安排。

当前的重点是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当务之急是抓紧出台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忙启动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适应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建立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在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的基础上,适时在全国普遍推开,真正发挥统账结合、部分积累的制度优势,努力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抓紧研究制定投资运营管理办法,努力实现基金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适应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着力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争取在2009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发挥社会保险的互济和调剂功能;抓紧制定出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办法,解决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社保关系接续难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逐步解决城乡社保衔接问题。

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当前,重点是加快社会保险法立法步伐,研究制定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监督与管理条例等配套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的法律体系。

适应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要求,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要建立社会保障预算,逐步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特别要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投入。

▲深度阅读

温家宝:

《政府工作报告》,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

▲相关链接

尹蔚民:

《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1日。

 

⒅迈向“病有所医”新时代

——如何看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如何看待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发展:

卫生资源问题持续增长;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初显成效;医药费用涨幅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问题:

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改善。

公立医疗机构趋向市场化、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等现象未得到根本扭转。

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投入不够,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形成监管合力,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遭遇壁垒,造成“看病难”、“看病贵”。

◆新医改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让百姓平时少得病:

新医改提出,要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统一的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让百姓看病有保障:

今后要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医保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扩大报销范围,使群众看病能得到比以前更高的报销比例。

让百姓看病更方便:

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使得群众能够逐步做到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看病更加方便,同时看病效果更好。

让百姓治病少花钱:

要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并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机制;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扩大医保,降低个人支付比例。

◆怎样把新医改的规划落到实处?

网友提问:

目前,群众不愿意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主要是对医疗水平不放心,新医改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

《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尽可能把常见病治疗解决在基层。

为此,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采取定向培养、执业医师招聘、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大幅度增加全科医生数量、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等多种措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此外,还要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并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以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首先要把思想统一到新医改方案的精神上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结合各自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改革进程。

要认真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确保投入及时到位,使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得到切实的资金支持。

要加强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要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加强协调、引导,扩大共识,形成各方面支持新医改、参与新医改的合力。

尤其是要向广大群众宣传好、讲解好新医改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要鼓励试点和探索,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

近期要力争在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以药补医、规范运行机制和卫生投入机制等方面取得进展,在“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总原则的指导下,认真制订、细化有关方案措施,并及时加以调整。

▲深度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

▲相关链接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人民日报》2009年4月7日。

 

⒆“三鹿事件”的警示

——为何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为什么如此牵动国人心?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等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还关系到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声誉。

知识点:

食品安全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食品安全定义为:

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目前一般认为,食品安全包括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应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生命健康的隐患。

◆怎样看待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

其实,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从总体上说是好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标准化能力大大加强,优质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部分食品企业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型企业普遍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

同时,一套基本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一套各部门联合行动、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已建立起来,基本覆盖了食品从生产流通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但是,保障食品安全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我们的食品安全工作尚有不少亟待完善、提高之处。

首先,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工业化的进程中,有数百万个分散的小型加工企业,统一管理难度很大。

其次,我国的食品监管体制还存在缺陷。

一方面会出现监管空白,另一方面会由于责任不明,导致相互推诿。

最后,我们的监管与执法水平较低、力度不够。

网友提问:

《食品安全法》规定,名人代言食品广告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负法律连带责任,对于这一条款一直有争议,应该如何看待?

答:

《食品安全法》的这项条款,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很多时候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代言人所能预见或承担;但也有很多专家和群众大声叫好,认为此举无疑有助于规范食品代言活动,将改变那种“商家出钱、明星赚钱、百姓掏钱”之后,食品质量却无人监督的情况。

该条款既对名人自身负责,也对消费者负责。

代言广告是名人的权利,但与这项权利相对应的是要为代言的食品承担本应连带责任。

其根本目的,不在于惩罚代言的名人,而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同样,对名人来说,声誉等于生命,因为代言问题食品损害形象得不偿失,代言旅行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更符合名人的根本利益。

◆怎样进一步加固食品安全防护网?

完善制度是保障。

食品安全牵涉众多领域,一套完善、全面的法律制度体系对于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要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标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基本准则、索证索票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等。

知识点:

《食品安全法》凸显五大亮点

1、明确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旨在消除监管空隙,突出全程监管。

2、新增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的内容,将监管关口前移。

3、明确规定了统一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4、明确要求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5、明确规定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

源头治理是重点。

要从农产品种植使用农药、施加化肥等隐性环节开始抓起,并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

要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严格市场准入管理,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全程监管是关键。

在目前分段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以突出全程无缝监管,不留死角。

要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避免职责交叉,消除监管空隙,确保监管工作统一、协调、有效。

严厉打击是良药。

要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地方政府总负责,出了问题问责到底。

此外,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积极作用。

▲深度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版。

 

⒇老话题再成新热点

——如何将反腐倡廉继续引向深入

◆为什么百姓最关注反腐倡廉?

百姓对腐败问题关注度高,根本原因在于腐败现象依然猖獗、反腐败形势仍然严峻。

中纪委向党的十七大的报告用了“两个仍然”来描述反腐败形势——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

具体看来,有四个明显的表现:

第一,当前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金融、司法等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

第二,一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有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影响恶劣。

第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征地拆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

第四,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问题依然严重。

主要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等问题。

百姓对腐败问题关注度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社会透明度增加,反腐败信息披露及时。

百姓对腐败问题关注度高,与网络反腐升温和公众监督有效大有关系。

百姓对腐败问题关注度高,是因为百姓有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