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8901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课前预习

1.字形与字音练习。

根深(dì)固/汲()取/孜孜()不倦/持之以(héng)/不言而(yù)

2.本文作者是(国家)的。

课文开头非常精彩,作者以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

接着作者又以设问的方式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即

,然后告诉我们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只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课内达标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B.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C.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进行了调查研究。

D.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

4.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关键是要经常好奇心,不断

知识;不于一个答案,而去新思路,去所得的知识;一旦小的灵感,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下去。

(相信/积累/保持/探求/产生/发展/满足/运用)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B.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举妄动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瓜熟蒂落。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持之以恒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6.对下列各个多重复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要是你选择的是B,|(承接)那就恭喜你答对了,||(转折)因为图形B是惟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B.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转折)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因果)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C.不满足于一个答案,|(递进)而去探求新思路,||(承接)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D.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并列)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转折)而去探求新思路。

7.结合全文说说,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要的要素。

扩展阅读(A)

(一)思维定势陷阱

孙涤郑荣清译

想一想,如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土耳其的人口数量是否超过3500万?

※你估计土耳其的人口数量最接近多少?

你的答案如何?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第一个问题中所引用的数字(事实上,该数字是我们任意选择的)直接影响了你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进行了许多类似的测试。

在测试第一个问题时,对其中一半的接受测试者,我们使用3500万的数字;对另一半,则将3500万替换为1亿。

测试的结果发现,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与第一个问题所使用的数字成正比。

这个简单的测试揭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思维现象的缺陷——思维定势。

在考虑一项决定时,我们的思维往往对于最先接受的信息过于依赖。

最初的印象、主意、估计或者数据都会影响到以后的考虑。

思维定势可以有多种存在形式,它们可能显得非常简单而且看起来无关紧要,就好像你周围的人的一句话,或你所阅读的报纸中的一个统计数据。

它们可能就存在于你对决策问题的描述语言当中。

最普通的思维定势就是过去的实践和趋势。

医院在预测将来一段时期内的就诊人数时,往往会参考过去同期就诊人数的记录。

在这里,参考过去同期就诊人数的记录就是思维定势,预测者在这一基础上根据其他因素进行调整,得出对将来一段时期内的就诊人数的预计结果。

虽然这种方式常常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较准确、合理的结果,但它往往太注重过去的记录,以至于没有足够重视其他因素的存在,特别是在变化很快的环境里,依赖于历史数据的思维定势不能准确地进行预测,并使选择受到误导。

无论思维定势以何种方式存在,毫无疑问的是,它的存在会妨碍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由于思维定势具有确立决定条件的作用,它们往往被精明的谈判者用做讨价还价的策略。

譬如,你需要一件艺术品陈列于客厅中,以显示你的品位并使居室更具生活气息。

你在一个艺术品经销商那里发现了一幅独特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油画,它的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年轻画家,从来没有人买过他的画,于是无法获得市场价值的参考,甚至画上根本没有价签。

你暗自估计这幅画差不多值1200美元,但是当你与经销商讨论价格时,他开口就是2800美元,打破了你的事先估计(尤其是你根本不懂艺术,纯属附庸风雅时),你顿时方寸大乱,不知不觉中就屈从了经销商的开价,岂不知已经中了他的圈套,最终商谈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销商开价的影响。

在这里,2800美元成功地成为你的思维定势。

如何对付思维定势陷阱呢?

思维定势对决定的影响已经被上千次测试所证明。

所有做决定的人,包括医生、律师、管理者、农场主、学生等等,都受到它的影响,它的存在如此广泛,以至于没有人能够逃脱它的影响。

但是我们相信,如果采取以下方法,则完全可以减少思维定势的影响: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试着换一个出发点或方法来考虑问题,而不要将思维凝固于一个方面。

在尝试了多种方式后,注意发现和总结不同方式间的差异,取长补短。

◇在咨询他人前进行独立的思考,避免他人的意见成为你的思维定势。

◇征询、获取尽可能多的意见,保持思维的创新力,要具有开放性思维方式。

◇向他人征询意见时,不要过多地告知你自己的主意、估计和倾向性意见,以免造成他人的思维定势,你可能会“自食其果”。

◇在谈判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降低受到对方思维定势策略影响的可能性。

8.文章标题中的“陷阱”比喻什么?

9.文章用了一个测试的例子作为开头,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吗?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这种方式”具体指什么?

11.如何减少思维定势的影响,本文提供了5种方法,你还能想到其它的方法吗?

请你试着写几种。

(二)人人可以创新

王伟勇

①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

②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似乎谈不上创新。

如果要说创新,那是指少数有才能的孩子,写了小论文,有了小发明、小革新,可以到成人世界里去比较一番。

这是过去的概念。

当然,这个概念也不错。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学习也真的具有创新的意义,我们何不把它揭示出来呢?

如果揭示出来,我们的认识也就升华了,发展了。

③一般来说,我们的所想所做,对本人来说,有新的意义、新的认识,这就进行了创新。

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独立作出了某个判断,添加了一个括号,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意思,都是创新。

④与成人相比,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是内创新,是与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

比如,一个学生通过剪剪拼拼,认识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对于他来说是新的。

这样,他实际上进行了创新活动,有了创新的成果——这一成果对人类来说,虽早已经被发现,但对他本人来说却是新的。

反之,对成人来说,我们通常强调的创新是外创新,它指对现实社会来说,得出了有用的新结果,认识了新事物。

⑤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

在创新中,我们得到了认识的成果。

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经历的种种探索,则可以给自己全方位的收获。

比如,学生在做一个课题:

考察蜗牛有没有眼睛。

考察的结果可能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十分投入地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学习,去探寻。

这一过程获得的不仅有许多新鲜知识,更有着能力和态度。

而对成人的创新,人们更关心的是结果。

而且学生的创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比如有教室、教师和教学设备的支持,也有着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与成人创新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人自我实现和意识下进行的。

而自我实现是所有人类的共同需要。

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学生,也是人人可以创新的。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

“例如,一名妇女,她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贫穷的、完完全全的家庭妇女和母亲,她所做的工作没有一件是创造性的,然而她却是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她是个完美的女主人,我从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样的其他人那里学到:

第一流的汤要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

⑥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

我们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学生是天生的创新者,就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材料链接】

材料一:

据统计,在GPA(相当于平均成绩)的表现上,中国学生普遍比美国学生高。

在美国学生来看,中国学生知识广博,学习用功刻苦。

然而,在一次有着全球青少午“科学世界杯”美称的创新大赛中,虽然中国学生获奖数量不少,但是美国学生获奖质量更高。

材料二:

一位幼儿园小朋友发现苹果里藏有一颗漂亮的星星,而有几十年切苹果经验的母亲却不以为然。

小朋友将苹果一刀切开,在苹果的切口果真显现出一颗清晰的五角星。

原来母亲习惯于纵切,而小朋友用的是横切。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3.“第一流的汤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一句中加点的“第一流的汤”在文中喻指什么?

14.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15.文中说:

“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都是创新。

”根据选文和相关链接材料,请你联系实际,用简明的语言列举学习中有关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方法。

(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王松石

①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

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

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②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

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③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④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

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

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

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

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

“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

”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优秀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⑤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

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

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⑥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

“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

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

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

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16.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7.第④段为什么说“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

18.第⑤段中“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一句应如何理解?

19.第⑥段举诺贝尔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

(四)谈创造性思维

①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

多少年来,这两个主人公一直被人们当作神童传颂,并且成为我国教育儿童、开发智慧的典范事例。

可是,他们两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创造性思维,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②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

虽然习惯性思维会使人得出一种前人已经做出过的合乎常理的答案,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使人囿于常理而无计可施,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③仍以上面两个典故为例。

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称,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称,称大物用大称,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常理,而今没有足以称大象的大称,因而这头大象是无法计量了。

这是习惯思维的处理结果。

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石头代替大象,从而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

同样,在有儿童落入水中之时,其他儿童想到的是怎样从水缸上面将落水者救出,这是一种习惯性思维。

司马光救人成功,正是由于他突破了这一点,另辟蹊径,从而出现了破缸救人的壮举。

④现代的所谓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就扩散思维而言,要求人们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为事物本身的性质所束缚。

比如,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按习惯性思维的逻辑,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则通过扩散思维,竞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

如果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能进行扩散思维的话,就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

⑤但是,仅仅进行扩散思维,还难获得创造性的成果,还须进行集中思维。

所谓集中思维,就是通过逻辑分析,对经扩散而得出的设想,按问题解决的要求去进行筛选和最优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0.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21.选文第①段和第③段引用“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破缸救人”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22.第③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法,是将和进行对比;要论证阐明的问题是。

23.作者在本文中主张什么?

拓展阅读(B)

(一)匠人与大师

梁衡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式。

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

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

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

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

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

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

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

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

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

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

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

力虽不逮,心向往之。

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二)小心,别被一个念头杀死

于丹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

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也是家家都有烦心的事情。

那么他们是怎样看待人生遗憾的呢?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

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

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

“商(子夏的名字)闻之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的话分为几个层次: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你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说,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

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些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一种是遗憾可能被放得很大很大。

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

那就将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转载,写的是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的故事。

这个女孩子小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着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个很小的事情,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

但是我们知道,看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

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

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着。

也许她没有想到要看心理医生,也许她从没有想过应该根治这个伤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远回避,在牙痛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

后来她成了著名的球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劝她说,就请牙医到家里来吧,这里有你的私人律师,私人医生,还有所有亲人陪着你,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于是请来了牙医。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准备手术时,一回头,吉姆·吉尔伯特已经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