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位于宜昌东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6821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阳市位于宜昌东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阳市位于宜昌东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阳市位于宜昌东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阳市位于宜昌东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阳市位于宜昌东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阳市位于宜昌东部.docx

《当阳市位于宜昌东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阳市位于宜昌东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阳市位于宜昌东部.docx

当阳市位于宜昌东部

当阳市位于宜昌东部,地貌特征西高东低,国土面积207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9万亩,现辖7个镇3个办事处161个村,常住人口万户万人。

全市现有在册农村公路(县、乡、村道)总里程为千米。

其中县道7条千米、乡道65条千米、村道1040条千米。

近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突出发展主题,克难攻坚,加快建设农村公路,几项重要指标创历史新高。

干线公路全面升级—荆宜高速和远当一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结束了当阳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农村公路改建快速发展,共改建通村公路突破1300公里;当阳对外出口路全面改善,交通面貌和区位优势得到加强。

农村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阳农村交通状况,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客货运输市场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平台。

   一、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们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变当地面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

主要是围绕“五个一”来全面推进工作的,即:

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验收一杆尺,始终坚定打好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的信心、服务“三农”造福百姓的诚心和不达目标誓不休的决心,攻坚克难,百折不挠,超前发展。

   

(一)加强领导,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公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室、交通运输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等14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在市交通运输局设立了通村公路建设办公室,负责通村公路的规划编制、实施,并提供技术服务,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各镇处及相关部门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从而,在全市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的良好局面。

   

(二)配套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各地公路建设的积极性,2004年初,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通村水泥公路建设的意见》,专门研究通村公路建设问题,并决定市财政每公里补助2万元,单个村新修通村水泥公路建设里程超过5公里、不足8公里的,市财政每公里增补5000元;超过8公里的,市财政每公里增补1万元;连接镇处的主干通村公路,长度超过10公里、宽度超过4米的,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后,另外给予适当补助。

各镇处也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村修路的积极性。

同时,进一步强化责任,由市分管交通的领导和各镇处签订目标责任书,规定每一个镇处每年要完成通村水泥公路建设任务,并将其纳入市政府年度百分制目标考核,建设任务没有完成的不能评先。

另外,还将通村公路建设纳入市直单位驻点包村工作考核范畴,有效推动了全市通村公路建设。

   (三)广筹资金,提供可靠的经济支撑。

搞好通村公路建设,资金是关键,我们在融资过程中,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六个一点”的办法化解资金难题。

一是通过各方赞助募集一点。

通过本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本村受益群众自觉捐助筹集资金,两河镇双龙村邀请本村在外地工作人员回乡帮助家乡建设,一次性募集资金36万元;二是市级领导和驻村单位对口支持一点。

按照“定任务、定措施、定时间”的原则,采取每名县级领导对口联系1个重点村,75个市直部门对口帮扶75个村的形式,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层面切实帮扶联系点,审计局驻玉泉村工作队支持了2万元用于修路,市检察院驻宇宙村工作队支持1万元。

几年来,市直部门共为通村公路建设捐款200多万元;三是市、乡两级政策扶持一点。

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通村公路建设涉及的资源税、建安税实行先征后补,工程所涉及的土地实行当地村组自调、“三杆”自移、材料自备和路基自修;宇宙村通村公路开工,半月镇政府扶持2万元;窑孙路开工,两河镇政府扶持3万元。

2004至2007年,当阳市财政兑付通村公路配套奖励资金达1467多万元;四是争取移民资金、扶贫资金倾斜一点。

五是由所在村通过拍卖荒山、荒滩等集体资产自筹一点。

六是施工单位垫付一点。

全市通村水泥路建设资金基本落实,确保了工程正常施工。

   (四)注重配套,实现公路、绿化自然和谐。

在通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我们把“修建一条公路,推动一方经济,带动一方文明”作为追求的目标,注重山水田林路配套和谐。

一是高起点规划。

遵循“满足当前,适度超前”的原则,把农村公路建设与集镇、农场、林场、渔场、干线公路和农业产业化基地综合考虑,统筹规划。

让建成后的通村公路不仅是搞活流通的载体,还要成为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推进小城镇和农业产业化的亮点。

二是舍得下本钱投入。

省里以奖代补资金只限于通达行政村所在地,而且小桥涵难以配套,如果等上级出政策,拨资金,就会形成新的“卡脖子”路段,2007年,市政府从财政拿出资金160万元补助行政村兴修小桥28座、涵洞(管)340处,从而使平原乡镇公路内畅外联,成网配套。

三是加大公路边沟、护坡、超载和绿化整治力度,按照“一条公路,两排绿树,边沟成型,路肩平整”的基本标准,逐步建设配套,使新建公路成为农村面貌的新亮点。

四是及时开通客运班线车。

我们根据市内公路上等升级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运力配置,相继开通了12条客运班线,兴建了20个乡村候车亭、招呼站,今年还将加大工作力度,让农民兄弟在自家门前走水泥路,乘方便车,过安全渡,真正感受通村公路建设带来的实惠。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   

  20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是新的难题,为了保护建设成果,当阳市人民政府以当政办发(2007)11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对农村公路的养护责任主体、工作职责、技术规范、养护资金的筹集和管理、管理考评等做了详尽规定。

文件要求市财政每年每公里补300-500元,镇配套100元/年公里,村筹集部分养护资金。

我们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

  目前,我市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模式:

  模式一:

由乡镇成立固定的养护道班,负责乡村道的日常养

护。

如半月镇等养护道班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并有少量的机具设备;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市镇财政解决一部分,村自筹一部分。

   模式二:

王店镇政府等按行政区域将乡村道公路的路面保洁、巡查、行道树管护等日常管养工作分段包给沿线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将乡村公路养护工作承包给村里的农户。

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市镇财政和村委会解决一部分。

分段承包到户的农村公路养护方式,一般是根据路段等级、交通量大小、养护材料远近等测定每公里所需养护经费,然后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

养护内容也仅限于路基、路肩、边坡和低等级路面的日常性养护。

  模式三:

由村委会组织,每月对行政区域内的乡村公路集中进行二、三次不定期的突击养护(保洁和少量的维修)。

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市镇财政和村委会解决一部分。

不足部分主要通过投工投劳解决。

主要适用于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专业机械化难以开展的乡道和村道,尤其是路线长、人口密度低、地形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区公路。

   今年上半年,我市各镇成立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各村落实了一名村干部主抓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一是全市配齐养护人员276名,这些养护人员分别与镇村签订了责任状;二是落实工作责任。

镇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建立了六有档案,即有养护制度、有台帐、有养护人员责任书、有乡村公路养护标准、有考核兑现办法、有专项资金管理帐户等,指导全镇的公路养护工作;各村也建立了相应的档案资料,对养护人员制定了奖惩措施;三是制定原则标准。

从路面整洁、路基路肩、桥涵监管、路标设施、除雪防滑、绿化树木等六个方面明确了具体标准;确定了统筹规划、分级管理、保护投入、安全畅通、专业养护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三、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村公路的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五年建设了1800多公里的通村道路,但农村公路的网络化程度和技术标准还不够高,断头路、瓶颈路比较多,自然村通村率还不够,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一)建设规划和实际需求不符。

目前规划建设的通村公路只通行政村,没有通自然村,有经济实力的村要建设无计划,有的村有计划无能力建设,现在计划调整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村公路建设的发展。

  

(二)安全隐患多。

农村公路路况总体水平较低,公安交警、公路路政的管理重点又放在干线公路上,加之长期养护管理“缺位”,基础薄弱,且大部分乡村道路的桥梁是由民间桥梁改造利用,病危桥梁较多,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线也不够齐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三)养护资金不足。

过去,村级公路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的管养范围,没有正常固定的养护经费来源,而多数村在修建村级路时已负债累累,根本无法筹出资金来养护,导致村道失养情况普遍严重。

加之农村费税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太少,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

目前超限运输问题严重,公路养护成本大为增加,但养护资金投入甚少。

   (四)养护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才出台,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机制正在建立,市、镇、村三级养管体系有待完善。

    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及其养护管理的现状,灾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改善并提高农村公路路况,实现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体制

镇(处)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镇处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的路面保洁、路基养护、桥涵及沿线设施的日常维护、绿化护管、除雪防滑等养护管理工作。

各镇处建立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办公室,镇处分管交通工作的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交通管理站站长任副主任。

主要职责是建立养护道班并确定养护人员,组织养护考核,兑现养护人员工资。

并建立、健全养护管理责任制。

农村公路管理工作要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通村公路建设先易后难,只有坚持规划优先,才能确保有序发展。

现在,我们重点要以“通畅”为目标,以“通客车”为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既要利用好现有路基实施改造,用好资源,节约资金;又要注意路网辐射面,让更多数群众受益,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路网规划还要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将农村公路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强与新农村规划的衔接。

   (三)多方筹资,提供保障。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是保障,是重点,也是难点。

必须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保证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地推进。

要采取“五个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即向上级争取一点、财政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农民群众自愿筹集一点、就地取材节省一点,广泛筹集资金。

建议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

凡是可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涉农资金都可以争取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二是广泛发动社会捐助。

通过发送一封信、一个电话,采取通报表彰、刻碑留名、道路冠名等办法,动员和鼓励原籍在外成功人士、企业业主为家乡捐资修路。

三是认真抓好“一事一议”。

农民群众是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依据国家政策,运用“一事一议”的办法是筹集部分建设资金和推进公路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温家宝总理前年在视察农村公路建设时明确指出:

“公益事业要靠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

农民以自己的双手改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直接受益的、像通村公路这样的公益设施,不算增加农民负担。

”切实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管养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实干”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

实行招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