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期中地理会考复习.docx
《初二下期中地理会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下期中地理会考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下期中地理会考复习
八上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中国的地理位置:
①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②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
③属于北温带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
3.我国有6个海上邻国:
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4.四海一洋: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5.四个端点:
北至漠河北部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西至帕米尔高原上
南至曾母暗沙
6.北回归线自东至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轮廓:
7.长江沿岸:
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
8.旱地:
<今年>山东,甘肃<去年>云南
9.常考:
湖北—鄂—武汉湖南—湘—长沙安徽—皖—合肥江苏—苏—南京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中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
3.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39亿,比第五次增长了5.84%
4.海淀区常住人口——328.1万人,机械增长率为31.15%
5.北京市常住人口——1961.2万人
6.我国人口的分布,以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县的连线为界,东多西少
7.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5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的总人数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2.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3.特点:
藏族的集体舞//傣族的泼水节//傣族的干栏式木楼//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长鼓舞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1.我国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阶梯
海拔
地形
界线
第一
4000米以上
山地,高原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
1000-2000米
盆地,高原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
500以下
平原,丘陵
2.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山脉分界线: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银阴山山脉-贺兰山
②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秦岭-淮河
4.四大高原:
①黄土高原——沟壑从横
②青藏高原——冰川广布,远看像山,近看像川
③内蒙古高原——一望无垠
④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5.四大盆地:
①塔里木盆地——中国面积最大,封闭性盆地,流动性沙丘,菱形盆地;
②准噶尔盆地——第二大,不动形沙丘,三角形盆地;
③柴达木盆地——海海拔最高,聚宝盆,盐多,矿产多;
④四川盆地——海拔最低,紫色盆地
6.三大平原:
※①东北平原——中国面积最大;有肥沃的黑土地;沼泽变良田
②华北平原——形态最完整,;土壤多为钙质土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河密布;东西长,南北宽;水稻土
7.泥石流:
条件——在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覆盖差的地方
原因——夏季突降暴雨或者冰雪融水交汇
易产生地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e.g.云南、四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和平原交替时也有时发生
防治措施——护林造林,修建水库,拦沙坝,开挖导流沟
舟曲泥石流:
1、地质地貌原因。
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
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2、“512”地震震松了山体。
徐绍史说,舟曲是“5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极易垮塌,而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5年时间。
3、气象原因。
徐绍史说,今年,国内大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这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形成地质灾害。
4、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
由于岩体产生裂缝,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
5、当地为了经济发展而砍伐大量森林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影响气候的因素: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暖、寒流
2.影响中国冬季温度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西风)是加强它的
3.在夏季,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4.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5.北京在暖温带;安徽在亚热带
6.五代的范围:
寒温带——黑龙江、内蒙古的最北部
中温带——吉林全部和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大部,西江天山以北地区
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山东全部和陕西、山西、河北大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亚热带——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热带——海南全部和台湾南部、广东南部(雷州半岛)、云南南部(西双版纳)
青藏高原——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7.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为夏季风。
8.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方与400毫米等降水线吻合。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祁连山脉--冈底斯山脉),夏季风主要是东南风加上西南风。
9.我国季风区的气候特点:
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0.我国的灾害:
a)冲旱——东北,西北,西南
b)台风——东南,华南
c)寒潮——北部地区
d)旱洪涝——太平洋沿岸,长江沿岸
11.气候:
1)北京——温带季风气候
2)长江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
3)黄土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4)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
12.秦岭淮河分界线
1、气温:
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4、降水:
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6、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0、河流:
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
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
15、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
区域界限
1、地理分区上: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
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
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
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
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
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
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
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
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14、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第三节河流与湖泊
1)外流区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水量超过95%
2)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
3)秦岭和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
4)西北内陆河流较少,很多河道成为季节性河道
5)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全长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
在南水北调的工程中,运河还将作为长江水北上到达京津的输水通道。
6)中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是塔里木河,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是额尔齐斯河。
7)黄河的概况:
a)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脉,入渤海
b)长5500千米(公里)
c)流经省市9个: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山东(陕甘宁,山西,山东,你何时青?
)
d)地形: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e)气候:
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温带季风
f)干湿: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
g)上中游分界点:
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
河南省旧孟津
8)黄河的下游出现了“地上河”现象,主要位于河南、山东两省境内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是中游大量泥沙进入河道
b)是下游河道变宽,坡度变小,流速变缓慢,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升高
9)长江的概况:
a)长6300千米9(公里),我国第一长,世界第三长,流域
b)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c)发源地:
唐山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峰6621M,入海口:
东海
d)流经的省市自治区11个:
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江江湖湖,安上重云四青)
e)流经的地形: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f)流经的气候区:
高原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g)流经的干湿区:
半干旱,半湿润,湿润
h)上中游分界点:
宜昌;中下游分界点:
湖口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种就有160多种,自然资源有的可以重生,有的不可以
第二节土地资源
1)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4月22日是地球日
3)6月25是中国土地日
4)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这为我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
。
。
。
。
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中国土地资源特点:
①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②土地类型多样③耕地林地少④难利用土地多⑤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6)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7)北方区耕地占60%,南方区耕地占40%
8)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9)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节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不均匀,主要是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2)海洋水占97%,淡水占2.5%(淡水中,冰川、深层地下水占98%(要处理),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0.3%)
3)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六
4)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
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量最为严重。
5)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6)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7)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因为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并且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
8)开源节流:
开源——a)海水淡化:
脱盐脱碱b)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c)修建水库:
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等水利枢纽d)污水回用e)寻找新的水源节流——最根本的问题
9)圆形代表地球,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
手是字母J和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五纵三横:
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包兰线——宝中线——宝成线——成昆线///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桂昆线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中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内陆的西北半干旱、干旱(干湿区)的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中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半湿润、湿润(干湿区)的平原地区。
2)中国的三大产棉区分别是新疆南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中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为: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4)商品粮基地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
i.三江平原:
小麦
ii.松嫩平原:
小麦、玉米
iii.珠江三角洲:
水稻
iv.洞庭湖平原:
水稻
5)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6)南稻北麦,南甘北甜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
辽中南工业区
京津塘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全国最大重工业基地
北方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轻工业生产基地
沈阳大连旅顺
北京天津唐山
上海南京
3)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
4)特点:
①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3产品更新换快
5)电子和信息类产业、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
八下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分界线+成因: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气候)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地势)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建筑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干旱
高寒
民俗
滑雪,滑冰
游泳,赛龙舟
2)特点:
2)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场)新疆牧场(山地牧场)青海、西藏牧场(高寒)
3)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青藏(牦牛、藏绵羊)宁夏(滩羊)
4)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
第六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2)人口过快会带来的问题:
①交通②就业困难③看病困难④垃圾增多
3)地形特点:
西高东低——河流流向是西北到东南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信息服务中心,国际旅游中心,房地产发达。
2)经济联系:
内陆:
廉价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优惠的政策
香港:
丰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自由的转口贸易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美称:
①美丽的风景②亚洲天然植物园③东方米仓④东方甜岛⑤水果之乡⑥蝶岛⑦茶叶之乡⑧矿产之岛⑨东南盐厂⑩水产丰富(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2)台湾的主要农产品:
水稻,甘蔗,水果,茶叶
原因:
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地势低平(西部)
分布:
农产品——西部平原森林——中部山地
地势不同,温度不同,江水不同
3)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原因:
处于低纬度,山地海拔高,自然带种类多,从热带到寒带
4)台湾的经济特点:
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
5)承上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②对外联系密切③劳动力资源丰富,人的
素质比较高④形成固定的出口商业区
6)新竹科学园区—“台湾硅谷”—台湾高科技产业的代表—“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词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2)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雄伟的天山山脉横亘在新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最北是阿尔泰山脉,最南端是昆仑山脉。
3)新疆富有特色的是绿洲农业
4)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瓜果颜色鲜艳;
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瓜果特别甜
夏季炎热干燥,灌溉水源稳定,沙质土壤——棉花生产系列基地
5)新疆富有石油和天然气
6)西气东输:
start—轮南end—上海
经过省市—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苏州,上海
地形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流——黄河,淮河,京杭运河,长江
7)益处:
西边——使本地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
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
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东边——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我国的“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
3)珠江三角桌是外向型经济,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劳动密集型工业)
4)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香港:
①承接海外订单②制造和开发新东西③供应原料④控制产品质量⑤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
珠江三角洲:
①有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②进行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5)珠江三角洲至后的原因:
①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②远离市场③人才储备不足
长江三角洲上前的原因:
①人才资源丰富②科技实力雄厚③市场潜力巨大
第二节新岸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位于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2)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
3)特殊植物:
望天树,板状根,独木成林,绞杀植物
特殊动物:
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
4)旅游资源:
边境①越老旅游风景区②缅甸边境旅游区③老泰边境旅游区④“金三角”旅游区
民族①缅甸民族风情
热带①版纳野象谷②孟仑植物园③西双版纳傣族园④澜沧江—湄公河⑤中国第一村
5)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并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
①资金丰厚②促进交通运输业③促进了商业的发展④城市面貌发生变化⑤对懂了房地产和服务业的发展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3)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隔壁吹过来的。
4)黄土高原有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
①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②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文:
①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②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5)问什么会使脆弱的生态环境(一个循环)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产量下降----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6)对于上面如何解决方式:
①工程②生物③技术
生物——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农业——科学中田,改变优质品种,提高土地肥力,蓄水保土,成生态农业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图册P34一张图
2)辐射——将本区的经济、贸易、信息、产业向南北辐射,推动南北经济的发展
被辐射: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目的——使中国经济全面腾飞
3)纽带——“H”型工业带——重庆市(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武汉市、南京市(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相中西部传递、传递的通道)上海市(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4)又一个图书的P78
5)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上游+西部)
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游+北方)
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城市群(下游+东部沿海)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个长江——全国)
6)沿江地带的工业:
a)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①地势落差大(水能资运丰富)②煤铁资源丰富
b)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c)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①矿产资源丰富(铁矿)②交通枢纽(水陆交通便利)③农业资源丰富
d)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
7)问题:
上游——水土流失,含沙量大中游——洪涝灾害下游——水污染严重
8)酸雨可导致a)水体、土壤酸化b)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灾害。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1)国情:
国土辽阔,人口多,区域差异大
2)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人口众多,人均国情生产总值较低,这是我国的一基本国情。
3)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
各国家之间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
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