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6738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2卸载的实时控制

(Ⅰ)主控项目

6.2.1被加固构建卸载的力值、卸载点的位置确定、卸载顺序及卸载点的位移控制应符合设计规定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测量、观测;检查卸载及监控记录。

6.2.2卸载时的力值测量可用千斤顶配置的压力表经校正后进行测读;卸载点的结构节点位移宜用百分表测读。

卸载所用的压力表、百分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5级,标定日期不应超过半年。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仪表校正合格证及施工监控记录。

6.2.3卸载时,有全程监控设施和安全支护设施,保证被卸载结构及其相关结构的安全。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检查卸载设施的安全性及监控仪器的检定记录。

(Ⅱ)一般项目

6.2.4当需要将千斤顶压力表的力值转移到支撑结构上时,可采用螺旋式杆件和钢楔等进行传递,但应在千斤顶的力值降为零时方可卸下千斤顶。

力值过渡时,应用百分表进行卸载点的位移控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测量、检查卸载控制记录。

6.2.5卸载的支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其所承受的荷载应传递到基础上。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监控记录。

6.3混凝土局部提出及界面处理

(Ⅰ)主控项目

6.3.1提出被置换的混凝土时,应在到达缺陷边缘后,再向边缘外延伸清楚一段不小于50mm的长度;对缺陷范围较小的构件、应从缺陷中心向四周扩展,逐步进行清除,其长度和宽度均应不小于200mm。

剔除过程中不的损伤钢筋计无需置换的混凝土;若钢筋或混凝土受到损伤,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设计和监理单位认可后放可进行处理;处理后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检查钢筋和混凝土外观质量,并检查技术处理方案及施工记录。

6.3.2新旧混凝土粘合面的界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规定及本规范第5.2节的要求,但不凿成沟槽。

若用高压水射流打毛,宜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打磨成垂直于轴线方向的均匀纹路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

(Ⅱ)一般项目

6.3.3当对原构件混凝土粘合面涂刷结构界面胶(剂)时,其涂刷质量应均匀,无漏刷。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并检查施工记录。

6.4置换混凝土施工

(Ⅰ)主控项目

6.4.1置换混凝土需补配钢筋或箍筋时,其安装位置及其与原钢筋焊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规定;其焊接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机验收规程》JGJJ8的要求;若发现焊接伤及原钢筋,应及时会同设计单位进行处理;处理后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钢尺量测、检查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及施工记录。

6.4.2采用普通混凝土置换时,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应符合本规范第5.3.2条及5.3.3条的规定;其他未列事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检查数量及检验方法本规范的第5.3.2条及5.3.3条规范执行。

6.4.3采用喷射混凝土置换时,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应符合有关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定,其检查数量和检验方法也应按改规程的规定执行。

6.4.4置换混凝土的模板及支架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

检查数量:

按本规范第5.1.4条指定的标准中有关规定执行。

检验方法: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Ⅱ)一般项目

6.4.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进行养护。

养护的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5.3.4条规定。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6.5施工质量检验

(Ⅰ)主控项目

6.5.1新置换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及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尺寸偏差。

对已经出现严重缺陷和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设计和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处理后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超声波检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及返修记录。

6.5.2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昭和质量应良好。

检测数量及检验方法按笨规范第5.4.3条的规定执行。

6.5.3当设计对使用界面胶(剂)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粘接强度有复验要求时,应按本规范第5.4.4条的规定进行见证抽样检验和合格评定。

6.5.4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抽样检验结果应合格。

其抽样数量、检验方法以及合格评定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及本规范第5.4.5条的规定。

(Ⅱ)一般项目

6.5.5新置换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6.5.6新置换混凝土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检查数量:

按上述规范的规定执行。

检验方法:

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7.2界面处理

(Ⅰ)主控项目

7.2.1原结构构件经清理后,应按设计的规定,凿出绕丝、焊接部位的混凝土保护层。

凿除后,应清除已松动的骨料和粉尘,并錾去其尖锐、凸出部位,但应保持其粗糙状态。

凿除保护层露出的钢筋程度以能进行焊接作业为度;对方形截面构件,尚应凿除其四周棱角并进行圆化加工;圆化半径不宜小于40mm,且不应小于25mm。

然后将绕丝部位的混凝土表面用清洁压力水冲洗干净。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触摸、圆弧量规检查。

7.2.2原构件表面凿毛后,应按设计的规定除刷结构界面胶(剂)。

结构界面胶(剂)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9.2条的规定。

界面胶(剂)的涂刷工艺和涂刷质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擦拭、尖头小槌敲探,并检查施工记录。

7.3绕丝施工

(Ⅰ)主控项目

7.3.1绕丝前,应采用间歇点焊法将钢丝及构造钢筋的端部焊牢在原构件纵向钢筋上。

若混凝土保护层较厚,焊接构造钢筋时,可在原纵向钢筋上加焊短钢筋做过渡。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并检查试焊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7.3.2绕丝应连续,间距应均匀;在实力绷紧的同事,尚应每隔一定距离以点焊加以固定;绕丝的末端也应在原钢筋焊牢。

绕丝焊接固定完成后,尚应在钢丝与原构件表面之间有未绷紧部位打入钢片予以楔紧。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锤击法检查。

7.3.3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可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单位经验选用人工浇筑法或喷射法。

当采用人工浇筑时,其施工过程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其检查数量及检验方法也应按该规范的规定执行。

当采用喷射法时,其施工过程控制应符合有关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的规定。

其检查数量及检验方法也应按改规程执行。

7.3.4绕丝的净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且仅允许有3mm负偏差。

检查数量:

每个构件抽检绕丝间距3处。

检验方法:

钢尺量测。

(Ⅱ)一般项目

7.3.5混凝土面层板的架设,当采用人工浇筑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当采用喷射法时,应符合有关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的规定。

检查数量:

按该规范或规程的要求确定。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7.3.6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毕后,应按本规范第5.3.4条的规定及时进行养护。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7.4施工质量检验

(Ⅰ)主控项目

7.4.1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质量不应有严重的缺陷及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其检查、评定和处理方案应按本规范第5.4.1条及第5.4.2条的规定执行。

7.4.2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且仅允许有3mm正偏差。

检查数量:

随机抽取不少于5个构件,每一构件测量3点。

若构件总数不多于5个,应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探测。

(Ⅱ)一般项目

7.4.3混凝提面层的施工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若发现有一般缺陷,应按技术处理方案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7.4.4混凝提面层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规定:

1面层厚度:

仅允许5mm正偏差,无负偏差。

2便面平整度:

不应大于0.5%,且不应大于设计规定值。

检查数量:

每一检验批不少于3个构件。

检验方法:

用钢尺检查厚度,用靠尺和塞尺检查平整度。

8.2制作与安装

(Ⅰ)主控项目

8.2.1预应力拉杆(或撑杆)制作和安装时,必须复查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安装位置。

复查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制作前按进场验收记录核对实物;检查安装位置和数量。

8.2.2预应力杆件锚固区的的钢托套、传力预埋件、挡板、撑棒以及其他锚具、紧固件等的制作和安装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交货或交接验收记录及预张拉记录。

8.2.3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杆件或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杆件或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

(Ⅱ)一般项目

8.2.4预应力拉杆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下料,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2当预应力拉杆采用钢丝束,且以镦头锚具锚固时;同束(或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得大于3mm;

检查数量:

预应力拉杆总数的3%,且不得小于3束(对钢丝3束或者三组)。

检验方法:

观察,钢尺量测。

3钢丝墩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得98%。

8.2.5钢绞线压花锚成型时,其表面应洁净、无油污;梨型头尺寸及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每工作班抽查3件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压花锚强度试验报告。

8.2.6锚固区传力预埋件、挡板、承压板等的安装,其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安装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mm。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钢尺检查。

8.3张拉施工

(Ⅰ)主控项目

8.3.1预应力拉杆张拉前,应检测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其现场推定的强度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规定。

若构件锚固区填充了混凝提,其同条件养护的立方体时间抗压强度,在张拉时,不应低于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80%。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检查原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及锚固区充填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试验报告。

8.3.2当采用机长法张拉预应力拉杆实际,其张拉力、张拉顺序和张拉工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保证张拉施力同步、应力均匀一致;

2应实时控制张拉量;

3应防止被拉构件侧向失稳或发生扭转。

检测数量及检测方法按上述规范执行。

8.3.3当采用横向张拉法张拉预应力拉杆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拉杆应在施工现场调直,然后与钢托套、锚具等部件进行装配。

调直和装配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预应力拉杆锚具部位的细石混凝土填灌、钢托套与原构件间隙的填塞,拉杆端部与预埋件或钢托套连接的焊接等施工质量应检查合格;

3横向张拉量的控制,可先适当拉紧螺栓,再逐渐放松至拉杆扔基本平直、尚未松弛弯垂时停止放松;记录此时的读数,作为控制横向张拉量△H的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