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概要 1.docx
《二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概要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概要 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概要1
二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概要
第一单元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精神病性描述限定的范围是:
①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②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③幻觉妄想或紧张症性行为。
精神病性描述限定的范围不包括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
1.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
心理冲突的两种类型
类型
特点1
特点2
特点3
性质
常形
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
涉及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
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充其量是心理生理障碍
变形
与现实处境没什么联系
或涉及生活中的鸡毛蒜皮
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神经症性
神经症的诊断和评定
评定项目
1分
2分
3分
病程
短程:
<3个月
中程:
3~12个月
长程:
>12个月
精神痛苦程度
轻度:
可自己主动设法摆脱
中度:
靠别人或改变环境摆脱
重度:
几乎完全无法摆脱
社会功能
照常工作学习/交往轻微妨碍
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显著下降
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回避社交
总分诊断评定
总分=3,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总分=4~5,为可疑神经症
总分≥6,神经症诊断成立
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
心理冲突的特点是:
1常形一般是心理生理障碍;
2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相关;
3变形与现实处境没有关系。
心理冲突的特点是常形一般是心理生理障碍。
神经症的正确评分是:
①病程只要超过1年者可评为3分;②尽量避免某些社交场合者为2分;
③精神痛苦完全无法摆脱者为3分;④总分大于等于6者诊断就能成立。
神经症的正确评分是尽量避免某些社交场合者为2分。
心理冲突常形的特点不包括:
①它与现实处境没有联系;②不涉及重要的生活事件;③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对心理冲突常形的特点是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
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包括:
1涉及不重要的生活事件;
2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3一般具有神经症性障碍。
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不包括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
对心理冲突中病程的正确评分是:
1病程2个月为1分;②病程6个月为2分;
③病程9个月为2分;④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对心理冲突中病程的正确评分是病程6个月为2分。
对心理冲突中精神痛苦程度的正确评分是:
1求助者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为1分;②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为2分;
③借助修养也完全无法摆脱为3分。
对心理冲突中精神痛苦程度的正确评分是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才能摆脱为2分。
对心理冲突中社会功能的评分不正确的是:
①工作、学习效率下降而不得不减轻工作者为1分;②由于工作效率下降而不得不改变工作者为3分。
关于心理冲突中社会功能的评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对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采取回避者为2分。
“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2分。
某女,近一年多来害怕与人交往,尽量避免在社交场合露面,万不得已时须在熟人陪同下才勉强参加,为此工作能力下降,不能胜任原有的工作量。
该求助者的评分为7分。
某男,近半年多来尽量回避与人交往,无法推辞时须在熟人陪同下才勉强前往,工作质量也不如从前,不能胜任原有的工作。
对该求助者的判断是诊断神经症。
对神经症与精神病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神经症和精神病是轻重完全不同的两组病。
对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1若神经症症状典型且持久时应该考虑神经症的诊断;
2神经症症状典型且存在某生理疾病时应下两个诊断;
3神经症与躯体疾病同时下诊断在治疗上对病人有益。
对神经症与人格障碍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只有极少数的神经症才作有人格障碍;②人格障碍对神经症的预后无重要影响。
对神经症与精神病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持续的典型神经症若有精神病态常很典型;②这两类诊断标签在同一时刻并不互相排斥;③神经症对任何一种精神病存在终身免疫力。
2.神经症与器质性病的鉴别
关于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神经症症状典型且存在某生理疾病时应下两个诊断”。
3.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关于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某些神经症完全可以不伴有人格障碍”。
(二)区分不同类型的神经症
1.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主要临床特点不包括:
①抑郁情绪体验;②自我评价过低;③焦虑情绪体验。
神经衰弱的主要临床特点不包括不同生理障碍。
2.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性神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包括:
①焦虑性情绪;②紧张性不安;③运动性不安。
焦虑性神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不包括抑郁性情绪。
3.恐怖性神经症
恐怖性神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不包括:
①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②因害怕感到生活无意义。
恐怖性神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是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
4.强迫性神经症
与强迫性神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不符合的是:
①间接造成了社会功能的严重受损;②本人意识到是异常的,但不想摆脱;③观念违背他人的意愿,但无法控制;④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交替存在。
强迫性神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是本人意识到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
5.躯体形式障碍的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性神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是:
①常伴有疑病观念;②对身体过分注意;③对健康过分忧虑。
疑病性神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是疑病观念未达到妄想程度。
6.不典型的神经症
⑴抑郁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是:
①兴趣减退,甚至丧失;②常常感到精神疲惫;③常对前途悲观失望;④感到生活没有意义。
与抑郁性神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不符合的是兴趣减退,但不丧失。
⑵人格解体神经症
人格解体神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是:
①感到我似乎不存在,即狭义人格解体;②感到周围世界似乎是陌生的,即现实解体;③感到自己整个身体麻木不仁,即身体解体;④感到自己丧失了情感而痛苦,即情感解体。
人格解体神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是感到自己丧失了情感而痛苦,即情感解体
(一)神经症与不健康心理状态的分界线
各种神经症的特点
神经症
主要症状和特点
1
神经衰弱
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情绪症状三方面:
1烦恼
(显著而持久)
②易激惹
(有别于精神病性)
③心情紧张
(持续而不能松弛)
必须具备三特点:
①感到痛苦常倾诉或寻求帮助治疗;
②感到控制不住或摆脱不了;
③情绪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
常见心理生理障碍
1睡眠障碍;
②头部不适感;
③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2
焦虑性神经症
1焦虑的情绪体验;
2焦虑的身体表现
3
恐怖性神经症
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
2很痛苦,伴有显著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回避所怕处境,社会功能受损
4
强迫性神经症
因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而造成精神痛苦
5
疑病性神经性
1对健康过虑;
②对身体过分注意;
2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妄想除外)
6
不典型神经症
抑郁神经症:
症状至少持续2年,且至少2/3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
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②对前途悲观;
3无助感;
4感到精神疲惫;
⑤自我评价低;
⑥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意义
[专栏1-1]关于神经衰弱(P6)
一、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神经衰弱症状的具体表现是:
1联想和回忆增多且杂乱无意义;
②一般不会伴有言语运动的增多
2疲劳有弥散性和明显的情绪性;
④疲劳并不伴有欲望和动机减退。
神经衰弱症状的具体表现是一般不会伴有言语运动的增多。
二、情绪症状
1.烦恼
烦恼和焦虑的区别点在于:
①是否有明确的对象;②是否有现实的内容。
烦恼和焦虑的区别点在于是否有现实的内容。
2.易激惹
对易激惹的理解正确的是与人际关系联系密切。
易激惹很容易损害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不融洽又使易激惹趋于恶化。
精神病性易激惹的特点是:
①事后并没有感到自己失控;②常否认发脾气的行为事实;③事后并不觉得不对或不好。
精神病性易激意的特点是事后并没有感到自己失控。
3.心情紧张
三、心理生理症状
造成神经衰弱失眠的因素有:
①存在着做梦就等于没有睡的误解;②把白天的各种不适感归咎于失眠;③失眠的烦恼代替了现实中的烦恼。
对造成神经衰弱失眠的因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把晚上的各种不适感归咎于失眠。
理解正确的是“把白天的各种不适感和不快情绪都归咎于失眠”。
神经衰弱最常见的内脏功能障碍不包括神经系统障碍。
第二单元识别重性精神病
常见精神和行为障碍
序号
编号
精神障碍
诊断要点
1
F31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
精力和活动增加/心境高涨易激惹/言语加快/失去控制/睡眠需求减少/自高自大
抑郁:
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消失/自罪或自我贬低/自杀观念或行为/睡眠紊乱
2
F32#
抑郁症
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消失/睡眠及食欲紊乱/自罪或丧失信心/自杀观念或行为
3
F40
恐怖障碍
对某些场所或事件的不明原因的强烈的恐惧,经常完全回避这些场景
4
F41.0
惊恐障碍
难以解释的焦虑或恐惧发作,突然出现,发展迅速,可能仅数分钟,常出现躯体症状
5
F41.1
广泛性焦虑障碍
精神紧张(担心/感到紧张或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躯体紧张(坐立不安/头痛/震颤/不能放松);植物神经兴奋(头晕/出汗/心跳加快或剧跳)。
常由应激性事件所诱发,持续数月。
6
F41.2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缺失/显著的焦虑或担心;睡眠和食欲紊乱/缺乏或精力减退;注意力集中困难/口干/紧张和不安/震颤/心肌/头晕/自杀观念或行为/性欲减退
7
F43.2
适应障碍
对近期的应激性或创伤性事件的急性反应/可以躯体症状为主/焦虑/担忧/感到难以应付
8
F44
分离性(转换)障碍
躯体症状表现不同寻常/与已知疾病不一致/常起病突然并与心理应激或困难的个人处境相联系/急性症状可能富有戏剧性且不同寻常/随时间经常改变/与别人的关注有关
9
F45
难以解释的躯体主诉
各种各样无躯体性解释的躯体症状/无视各种阴性检查结果而经常就诊/担心患有躯体疾病,不相信没有躯体疾病(疑病症)/抑郁和焦虑症状较为常见
10
F48.0
神经衰弱
精神性或躯体性疲劳/休息后仍无明显缓解/缺乏精力/睡眠紊乱/性欲减退/注意力减退
11
F50
进食障碍
不可理喻地害怕长胖或体重增加/过分努力控制体重/否认体重或饮食习惯是问题所在
12
F51
睡眠障碍
入睡困难/睡眠不安或不深,或睡后觉得不解乏/频繁或延长的觉醒期
13
F52
性功能障碍(男)
勃起障碍或阳萎/早泄(射精过早)/性高潮障碍或射精延迟/性欲低下
14
F52
性功能障碍(女)
性欲低下/性交困难/性乐缺失
15
F70
精神发育迟滞
儿童期:
一般发育延迟/行为问题/学业困难及与其他孩子相处困难;青春期:
同龄伙伴相处困难/不适当的性行为;成人:
日常功能困难/正常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
16
F90
多动(注意缺陷)障碍
严重的注意力维持困难/异常的躯体性不安/冲动性或未经思考就行动/行为模式存在于所有场合/避免过早诊断:
躯体活动较多并非总是不正常的
17
F91#
品行障碍
具有异常攻击或反抗性的行为模式/根据相应年龄和文化背景的正常规范判断/与应激相关
18
F98.0
遗尿症
排尿控制能力的发育延迟/通常不自主/偶尔故意/有时与广泛的情绪及行为障碍合并出现
19
Z63
居丧障碍
心境低落或被爱/睡眠障碍/兴趣缺失/自责自罪/焦虑不安,日常行为和社会交往退缩
1.双相情感障碍—F31
双相情感障碍中躁狂的典型症状包括:
①精力(和活动)增加;②自高自大③心境高涨(或易激惹);④失去控制;⑤言语加快。
双相情感障碍中躁狂的典型症状不包括睡眠障碍;不包括自我贬损。
双相情感障碍中抑郁的典型症状包括:
①兴趣缺失;②自杀行为;③自我贬低;④自罪妄想。
双相情感障碍中抑郁的典型症状不包括失去控制。
2.抑郁症—F32
3.恐怖障碍—F40
与恐怖障碍典型特点不符合的是社会功能未受到损害。
4.惊恐障碍—F41.0
与惊恐障碍典型特点不符合的是突然出现,发展迅速,时间长久。
可能仅持续数分钟。
5.广泛性焦虑障碍—F41.1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要点是:
①由应激事件诱发;②坐立不安和头痛;③震颤和不能放松。
与广泛性焦虑障碍特点不符合的是心跳加快或变慢。
符合特点的是“心跳加快或剧跳”。
6.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F41.2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要点是:
①心境低落或悲伤;②兴趣或快感缺失③显著焦虑或担心;④紧张不安和震颤。
与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不符合的是心境低落或高涨。
符合特点的是“心境低落或悲伤”。
7.适应障碍—F43.2
适应障碍的诊断要点是:
①对近期创伤性事件的急性反应;②对近期应激性事件的急性反应;③常有焦虑、担忧或感到难以应付。
与适应障碍特点不符合的是对长期应激性事件的急性反应。
符合特点的是“对近期的应激性或创伤性事件的急性反应”。
8.分离性(转换)障碍—F44
分离性(转换)障碍的诊断要点是:
①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躯体症状;②症状富有戏剧性且不同寻常。
分离性(转换)障碍的要点不包括起病与困难的个人处境无关。
9.难以解释的躯体主诉—F45
难以解释的躯体主诉的诊断要点是:
①无躯体性解释的躯体症状;②无视检查结果而经常就诊。
难以解释的躯体主诉的诊断要点是无视检查结果而经常就诊(。
10.神经衰弱—F48.0
神经衰弱的诊断要点是:
①精神性或躯体性疲劳;②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③睡眠紊乱和性欲减退。
与神经衰弱不符合的是休息后可有明显缓解。
11.进食障碍—F50
进食障碍的特点是:
①严格控制饮食和呕吐;②过分努力地控制体重;③无端地害怕体重增加;④否认体重是问题所在。
与进食障碍不符合的是过分努力地增加体重。
符合的是“过分努力控制体重”。
12.睡眠问题(失眠)—F51
与失眠不符合的是:
①入睡并不是太困难;②觉醒期频繁或缩短。
与失眠不符合的是入睡并不是太困难。
13.性功能障碍(男性)—F52(P25)
男性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有:
①性欲过强;②射精过早;③勃起障碍。
女性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有:
①性欲低下;②性交困难;③性乐缺失。
女性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不包括交流缺乏;不包括言语加快
15.精神发育迟滞—F70
16.多动(注意缺陷)障碍—F90
多动(注意缺陷)障碍的诊断要点是:
①严重的注意力维持困难;
②常有异常的躯体性不安;③未经过思考就采取行动;④该行为存在于所有场合。
多动(注意缺陷)障碍的诊断要点是常有异常的躯体性不安。
17.品行障碍—F91
品行障碍的诊断要点是:
①具有某种持续的异常反抗性;
②依相应年龄的正常规范判断。
与品行障碍的要点不符合的是依相应性别的正常规范判断。
18.遗尿症—F98.0
遗尿症的特点是:
①可能在应激或创伤事件后出现;
②可合并广泛的情绪及行为障碍;
③存在排尿控制能力的发育延迟。
与遗尿症的特点不符合的是通常是不自主的而非是故意的。
偶尔是故意的。
19.居丧障碍—Z63
四、注意事项
第三单元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
一、学习目标:
了解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识别人格障碍。
二、工作程序
(一)学习ICD-10指出人格障碍有三个要素
①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②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③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二)按CCMP-Ⅲ(《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第三版,2001),识别人格障碍及其分类。
60.1偏执性人格障碍[F60.0]
偏执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①敏感多疑和心胸狭窄;②常把错误归咎于他人;③常存在某些超价观念;④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
与偏执性人格障碍的特点不符合的是尚能够接受他人批评。
60.2分裂性人格障碍[F60.1]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①常逃避与社会的接触;②思维反常和固执己见。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点不包括可见长久的怪异思维。
应为“导致行为怪异”。
60.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F60.2]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①社会适应不良;②不能吸取教训;③高度的攻击性。
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点不符合的是常缺乏羞惭感。
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
60.4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F60.30]
60.5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F60.4]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①有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②暗示性和依赖性特别强③对人肤浅,难以长久交往。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①情绪不稳定,缺乏冲动控制;②易激惹,动辄就会以暴力威胁③发作后后悔,但不能防止复发。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特点不包括自我中心,很少考虑家人。
包括“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
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特点不符合的是一般在不发作期间也不正常。
60.6强迫性人格障碍[F60.5]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①常自我克制和谨小慎微;②做事反复检验,苛求细节。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特点不包括与别人交往常感到困难。
60.7焦虑性人格障碍
60.8依赖性人格障碍
第二节识别病因
识别病因的步骤和工作程序
步骤
识别病因的工作程序和要点
1
生物学因素
1是否有躯体疾病;②躯体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
③生理年龄的影响;④性别因素的影响。
2
社会性因素
1确定(A)社会生活事件(B)人际关系(C)生存环境;
2临床表现与上述三因素的关系;
3社会文化因素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
④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3
心理因素
1查看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
2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3内在世界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
4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5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6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7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人生价值观)问题;
⑧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三、相关知识
(一)生理功能的改变与心理活动的改变的相互关系(身心反应)
关于生理功能与心理活动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1生理功能的改变会引起心理活动的改变;
2心理活动的改变会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
③求助者对此未加陈述的原因是无意忽略。
关于生理功能与心理活动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求助者未加陈述是因涉及隐私而有意回避”。
(二)常见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
求助者确认感染HIV后心理变化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①多遵循否认一怨恨—妥协—抑郁—接受的变化规
②并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顺序出现上述特征性的改变;
③有的感染者在知道自己感染后可能会立即自杀。
求助者被确认感染HIV后一般心理变化规律是:
否认期一怨恨期一妥协期一抑郁期一接受期。
发病前从未接受过检测的AIDS患者的特点是:
①一经确诊常会受到巨大心理冲击;
②病情重者迅速进入抑郁和接受期;③在心理危机期后会逐渐恢复常态。
发病前从未接受过检测的AIDS患者的特点不包括一般也有病毒感染者的心理体验。
(三)生物年龄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
关于生物年龄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1儿童的心理障碍多数是以行为障碍为主的;
2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儿童构不成直接威胁;
③儿童的心理问题很容易转化为心理障碍;
④不同年龄对同一事件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
生物年龄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儿童构不成直接威胁。
(四)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是:
①不同性别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
②女性容易遭受较重的心灵创伤。
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是女性容易遭受较重的心灵创伤。
第二单元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牲因素
寻找社会性原因时应该确定:
1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生存环境;
2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
3社会文化因素与心理障碍的发生有无关系;
④求助者的心理障碍与社会支持系统有无关系。
寻找社会性原因时应该确定社会文化因素与心理障碍的发生有无关系。
三、相关知识
四、注意事项
对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分析时,应注意的是
1负性社会生活事件会成为应激源;
2生活事件的发生频度起重要作用;
③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起重要作用;
④正性的社会事件(如喜庆之事)也会成为应激源。
第三单元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
一、学习目标:
学习寻找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有关的认知因素。
二、工作程序
(一)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入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二)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三)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四)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五)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六)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七)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八)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彬的认知——领悟疗法)
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析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①查看他人对求助者有无误解或者错误的评价;②寻找求助者记忆中有无持久负性情绪记忆;③分析求助者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
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析时,正确的操作是查看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的观念产生
三、相关知识
认知因素致病的原因包括:
①对事物的理解出现了偏差;②对概念的使用出现了失③对逻辑的推理出现了失误;④对自我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认知因素致病的原因不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出现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