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60747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达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达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达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达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达标课教案.docx

《达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标课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达标课教案.docx

达标课教案

年级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重难点

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及使用

目的

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

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

说:

“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

”小兔一看着急地说:

“不公平!

不公平!

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

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

咱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

(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出示目标指名读读)

  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

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例题编排意图及“教与学”活动设计

目的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

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

(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结果。

师:

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 师:

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

提问:

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你有哪些方法?

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教育家波利亚指出:

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

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

(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

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后习题的分析处理和综合训练题的设计

目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

(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

(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

(课件出示)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

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  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及目的

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

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

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

(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

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

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窗体底端

三年级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课本第8页例4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重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具使用

教学方法

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及使用

目的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例题编排意图及“教与学”活动设计

目的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

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操场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远。

 

 

 

课后习题的分析处理和综合训练题的设计

目的

1、课本练习二第1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

2、课本练习二第2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让学生独立完成。

1、认识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2、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题目

设计意图及目的

课本练习二第4题

体验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请学生谈完本节课收获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千米又叫公里,1千米(公里)=1000米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千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长度单位。

熟悉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用到或遇到,陌生是因为在建立一千米到底有多长时是一个困难。

因此,在课前设计时,我考虑到了两个方面,一是要结合学生课前走操场跑道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二是要结合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路段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

所以我在学之前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测量出100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走一走,学生在走的过程中感受到走100米需要多少步,由此得出走1000米需要的步数。

学生更易于接受。

我还带着学生沿着操场的跑道走,一圈是400米,让学生算一算多少圈是1千米?

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课前准备比较充分,遗憾的是没有抽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一些细节问题考虑周全,使教学更有效。

教学内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具使用

教学方法

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及使用

目的

填空

600厘米=()米4分米=()厘米

1米41厘米=()米()厘米

5分米=()厘米70分米=()米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千米=()米

通过练习复习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强化印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例题编排意图及“教与学”活动设计

目的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

(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

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

小精灵:

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

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

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

小精灵:

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

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

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1千米=1000米

 

 

 

第三道门:

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

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课后习题的分析处理和综合训练题的设计

目的

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

哗!

数学王国多美呀!

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

(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

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巩固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作业题目

设计意图及目的

课本第10页第6题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单位之间的换算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过程,学生容易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混淆单位之间的进率。

如:

5分米=500厘米,30毫米=3000厘米等。

有些学生很容易把分米和厘米、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与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混淆,错当成进率是100了。

二是没有准确掌握好单位之间的大少转换方法。

例如:

3040米=3000千米40米,50米8厘米=58厘米等。

个别学生很容易忽略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时的乘除进率问题,导致出错。

小单位转化成大单位时应该除以进率,大单位转化成小单位时除以进率。

三是个别学生会出现在做题时没有认真审清题意的现象。

例如:

2千米+3000米=5000千米等。

对于涉及计算和单位换算的长度单位计算题目,部分学生容易由于没有审清题意,只顾埋头计算而没有考虑到单位换算而出现错误。

针对上述出错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

如熟记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等。

二是使学生切实掌握辨析清楚相邻单位间和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方法,能正确判别它们之间的进率,以确保单位转化的正确。

三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

即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相应的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相应的进率等等。

经过课堂尝试,实施以上的教学策略后,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准确率明显提高。

 

二年级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具使用

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及使用

目的

 

 

 

例题编排意图及“教与学”活动设计

目的

 

 

 

课后习题的分析处理和综合训练题的设计

目的

了。

作业题目

设计意图和目的

 

 

 

二年级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

重难点

1、万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意义。

2、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数的数法。

教具使用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方法

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及使用

目的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110、210、310、410、()()()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

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

再添1是多少?

它是几位数?

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例题编排意图及“教与学”活动设计

目的

师: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教学例4.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米。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

(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

在右起第四位,万位在右起第五位。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2、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

读作:

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

请一名学生板书。

(写作:

2356。

(2)师:

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数位顺序表。

学习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哪些数位?

(2)你能从右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

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

(同桌互说。

课后习题的分析处理和综合训练题的设计

目的

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

(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万以内数的特性,建立形象的感知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作业题目

设计意图和目的

估一估,填一填(万、千、百、十)

(1)一本字典大约有七()页。

(2)一辆公共汽车大约载客五()人。

(3)体育馆大约能容纳一()人。

(4)一所学校大约有一()名小学生。

通过填空进一步巩固数位的认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万以内数的认识

例4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例5(计数器图)写作:

读作:

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本节课的收获: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从远程教育资源中找到课件,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了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

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笔记,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态度。

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

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大桥的长度,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胜利街小学的学生人数、市政府礼堂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不足及改进措施:

个别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出现遇几百九十九后不知该数几了,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开火车数、同桌对数、抢答数数等)练习,达到能正确熟练地数数。

-二年级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的认数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难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末尾,中间有0。

教具使用

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教学方法

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及使用

目的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

一台空调大约是3500元,学校学生人数为2206人,爸爸的工资一个月2630元……(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师:

这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数中有0。

)这些数怎么读、写呢?

今天我们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