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落日的幻觉》习题精选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4839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落日的幻觉》习题精选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落日的幻觉》习题精选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落日的幻觉》习题精选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落日的幻觉》习题精选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落日的幻觉》习题精选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落日的幻觉》习题精选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落日的幻觉》习题精选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落日的幻觉》习题精选新版新人教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落日的幻觉》习题精选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落日的幻觉》习题精选新版新人教版

落日的幻觉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qǐyǐ)丽。

(2)日薄(báo bó)西山,气息奄奄。

(3)随着太阳的坠(zhuìduò)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消失。

(4)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xuàn xùn)丽,变化多端。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颜色是那样深黄、阴红。

         

改为            

(2)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出现神密的蓝灰色暗弧。

          

改为          

C.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绮丽:

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D.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衰减:

减弱、减退。

4.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波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    )

(2)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16.5:

32。

(        )

5.本文选自于________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的时候,光线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朝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深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

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肉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中合而产生的。

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

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16.5:

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选文第1段中的破折号起到什么作用?

还可以用什么标点符号来代替?

2.作者在解释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神秘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这一现象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举例说明。

3.将第4段中加粗的“到”改为“或”行吗?

为什么?

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解释光的散射和折射。

5.在《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其中一个小孩认为日出时太阳大,日中时太阳小。

对此,大教育家孔子也无法解释。

请你给这个小孩一个合理的解释。

(二)、类文阅读

长河落日扁(节选)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

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

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

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质中跑得快。

水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

那么在空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

也会。

原来空气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

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

这种密度的差别并不大,通常察觉不到曲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在沙漠上或海面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

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象,这就是所谓海市蜃楼。

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

因此,处于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到我们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是仙山琼阁。

我国渤海中的蓬莱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

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吸热,温度比大气高,甚至放进一枚鸡蛋也能煮熟。

这样,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木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的眼睛,并且形成倒影。

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洲了。

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

千百年来的这些海市蜃楼,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想象!

1.作者认为,是什么使“落日”变“扁”的?

选文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

2.品味下面加粗的词语,说说它们的作用。

(1)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

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

(2)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

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

3.海面上的“海市蜃楼”和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4.分析第4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5.课文《落日的幻觉》也介绍了太阳变扁的现象。

和本文相比,两文在运用的说明方法上有何不同?

三、综合运用

  今年,宿迁市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

某校九

(1)班“自由呼吸”科普兴趣小组的同学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加了“PM2.5科普宣传周”活动,搜集了一些材料。

请阅读其中两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叫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

PM2.5因为颗粒细小,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1)材料一介绍了有关PM2.5的哪些知识,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划线句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呼吸”小组成员林洁的爸爸打算在周末带全家到郊外“自驾游”,林洁想劝爸爸不开车,全家骑自行车去。

请你以林洁的口吻,并运用上面材料的相关知识来劝说爸爸。

林洁说:

“爸爸,我们还是骑自行车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上辩论台

八(8)班准备开展《走上辩论台》综合实践活动,若你是活动的主持者,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辩论赛设计一条主题语。

2.请你设计一下本次辩论赛的活动步骤。

(1)、主持人宣布辩论规则,活动开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3.作为参赛一方你认为要为本次比赛做好哪些准备?

4、假如该班开展上网利弊之我见的活动,请你设计一下用什么形式组织这次活动?

写出两种活动形式来。

5.该班主持了一场“上网利弊”的辩论会,正反方激烈交锋,其中正方的观点是:

初中生上网利大于弊。

理由是:

网上信息量大,可以学到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网上信息质量高,可以向最好的老师学习,可以得到最新的信息;上网自由灵活便,随时可以开机学习;可以与远方的朋友很方便的在网上交流。

请你以反方的身份陈述观点和理由。

6.作为反方辩手,在辩论赛过程中该小组出现了反驳无力,短时无人接话,从而导致活动冷场现象。

针对此情况,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

7.作为参赛一方,活动中你参与了什么角色?

参加本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8.小明本来是一位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近来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你怎样说服他知错就改,告别网络?

(规则:

用上谚语.警句等;话语要简明)

20.落日的幻觉

一、基础积累

1.

(1)qǐ   

(2)bó     (3)zhuì    (4)xuàn

2.

(1)“阴”改为“殷”  

(2)“密”改为“秘”

3.B

4.

(1)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2)列数字  作诠释

5.《科学与生活》事理说明   黄天祥

二、阅读理解

1.解释说明  括号

2.作诠释  例如:

在说明天空中出现蓝灰色暗弧时,作者解释太阳穿过大气层时的速度减缓,太阳沉入地平线造成地球的影子等知识,这就是作诠释。

3.不行。

因为“到”表示落日看起来比高挂天空时的太阳大“两倍半至三倍半”之间,是一个范围,若换成“或”,则表示不是“两倍半”就是“三倍半”,是两个确数,与事实不符。

4.蓝灰色暗弧  亮弧  美丽的紫光  扁的  大   逻辑  

5.散射:

当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一部分光线不能直线前进,而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形成光的散射现象。

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6.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早晨)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或:

同一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

早晨(下午)太阳的背衬是群山、树木、房屋等,而中午,太阳的背衬是广阔无垠的天空,因而,看起来,早晨的太阳大,中午的太阳小)。

(二)类文阅读

1.光的折射使落日看起来是扁的。

为了解释落日是“扁”的,作者举了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折成两段和海面上、沙漠里出现海市蜃楼的例子。

2.

(1)“捣鬼”一词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落日是扁的”这种现象的原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2)“看起来”表明筷子在水中折成两段的现象是人的错觉造成的,而不是真实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3.海上的“海市蜃楼”是因为海面的空气密度大,高空的空气密度小而造成的;沙漠里的“海市蜃楼”是因为地面的空气密度小,而高空的空气密度大而造成的。

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4.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地面温度能煮鸡蛋的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沙漠里地面温度之高。

5.《落日的幻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综合运用

(1)PM2.5是什么(或“PM2.5的定义”),PM2.5的大小,PM2.5的来源,PM2.5对人的危害

(2)作比较、列数字;突出了PM2.5微小的特点。

(3)少开车,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保持空气洁净(降低PM2.5的浓度)。

为宿迁创建卫生城市作出我们的贡献,可以吗?

上辩论台答案

1、真理越辩越明;走上辩论台,展你我风采上网辨利弊,做人明是非辩论之美在于修养之高、知识之厚、人格之美。

2、

(2)双方展开辩论(3)评委点评

3、确定辩论观点收集资料确定辩手写辩论稿演练

4、开展“上网利弊之我见”的主题班会;开展“上网利弊之我见”演讲比赛;开展“上网利弊之我见”作文竞赛

5、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网上信息量虽大,但良莠不齐,中学生缺乏识别甄辨能力;而且青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容易受不良信息的毒害。

6、建议:

(1)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收集好充足的资料。

(2)小组成员间要加强分工协作。

(3)活动筹划者在活动前统筹,过问各环节负责人准备情况。

7、我在活动中参与了搜集资料、论辩和讨论的角色。

答对一点即可。

通过这次活动,训练了自己的论辩思维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自己的自己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参与意识;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了浏览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8、略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

正确地书写“轻”字

难点:

“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

“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

“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

书写:

斩、转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2、轻、斩、转

我的思考:

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教学新课

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

(1)出示例字:

“宝”:

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

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

(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

我的思考:

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

课题:

怎样写好字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学书之路

1.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

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

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

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

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

二、科学的学书方法

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

“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

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

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

“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

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

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第(6)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皿”、“土”等做字底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例字,进行讨论:

(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

(2)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底?

(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二、教师示范小结

三、指导要点

盘:

上半部分宜瘦长,下面要宽扁。

皇:

“白”字头是方形结构的,要写的紧凑些,略小;“王”上两横短,下横长,略大。

至:

第一横不要太斜,撇折点也不要太斜;下面的“土”要端正,下横要长。

竖:

上半部分要摆好位置,左右不要分开;下面的“立”,点在正中,上横短,点撇要呼应,下横适当拉长。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七)、盘至竖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需要指导。

第(7)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八)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上下相同、左右相同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读课文中的一段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

哥:

下面的部分要先写“口”再写竖钩,注意笔顺。

竹:

左竖回锋,有撇略高于和长于左撇。

羽:

左小右大,其中的4点要摆好位置,使其显得丰满些。

吕、昌:

口和曰要写成扁方形,上下重复,上小下大。

兢:

语文课文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个字可只让学生知道其书写方法,左边的竖弯钩改成竖提。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八)、哥羽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