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15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经济全球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4813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15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15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15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15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15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15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经济全球化.docx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15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经济全球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15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经济全球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15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经济全球化.docx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专题15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15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经济全球化

考纲展示

考点热度

考纲解读

考情趋势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1)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主要讲述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主要包括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两极格局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三个方面。

这部分是高考重点中的重点。

考点分布集中于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经济全球化的复习,需要注意一个趋势、两项基本内容、三个阶段。

一个趋势指经济全球化趋势;两项基本内容一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确立,二是指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三个阶段即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与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对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内容探究: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区域,而且经常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相联系,要特别关注大国之间关系的演变及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全球化的发展等

形式探究:

本专题的常见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多采用图片、文字材料相结合的形式考查知识点,并与当今世界重大焦点与热点问题相联系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网络构建※

※主线解读※

1.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

(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1)一是区域集团化趋势:

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2)二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广的层面发展。

第一关 真题自测·找差距

1.(2017·全国卷Ⅰ·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解析:

依据材料,二十国集团最初的七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后来的二十国加上了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冲击了由西方大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旧秩序,而这些国家的崛起又与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紧密相关,故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是在19世纪晚期,其表现是跨国公司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速发展,故B项错误;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工业革命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就已被卷入世界体系,故C项错误;二十国集团只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无论是最初的七国、八国,还是后来的二十国,都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且单从一个集团加入国家的增加是无法体现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7·海南卷·20)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

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

这表明

(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解析:

在两极对峙时期,法国与中建交,法国总统访问苏联并发表联合声明,这些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A项正确。

答案:

A

3.(2016·全国乙卷·34)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上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解析:

表格中国际组织的出现主要因素是,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其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不利局面,资源紧缺不是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面对西方国家的冲击,新兴独立国家加强彼此经济合作,纷纷建立一些国际组织,以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故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一开始就出现在生产领域,而不是等到二战后,故C项错误;表格中国际组织还未形成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6·全国乙卷·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解析:

由题目信息中“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知马歇尔计划实施在促进欧洲经济复兴的同时也有助于欧洲的联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而欧洲则走向衰落,美国力图控制欧洲,所以欧美之间没有形成平等伙伴关系,故B项错误;导致欧洲出现对峙和德国分裂的根源都在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而不是马歇尔计划,所以C项和D项错误。

答案:

A

5.(2016·全国甲卷·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解析:

材料中着重体现了美国通过黑人爵士乐演唱家来起到沟通的作用,让非洲人民了解到美国,对美国产生好感,这就是美苏争霸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D项。

A选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美国此举不是为了内部问题,而是着重于外部问题,故错误;B选项错误,这一举动不是显示美国的经济实力,因为这是一场文化交流;C选项错误,在当时的不结盟运动刚刚开展,而且不结盟运动是国家层面的关系,美国此举是通过文化渗透来达到争夺中间地带的目的。

答案:

D

6.(2015·全国卷Ⅱ·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

解析:

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5·全国卷Ⅰ·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解析:

1981年世界银行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随着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需要从世界银行获得更多发展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故A项正确;世界银行属于世界金融机构,与贸易体系中关税税率的降低无关,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欧联合的深入,经济实力显著上升,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8.(2014·全国卷Ⅰ·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

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解析:

欧元在欧盟内部的流通,有利于欧盟内部国与国之间统一市场的发展,故A项正确;“消除了贸易壁垒”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欧元的流通与贸易壁垒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欧元的流通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它与对外贸易没有直接关系,像世贸组织、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可以推动对外贸易额的增加,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是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欧洲并不是居于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更谈不上这一地位的巩固,故D项错误。

答案:

A

9.(2014·全国卷Ⅱ·35)右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

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

解析:

冷战结束是指苏联解体,与题中波兰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华约解体是在1991年是通过签订议定书的方式宣告的,与题干波兰开放边境线无关,故B项错误;北约是军事政治集团,规定进行“集体防御”,与波兰开放边境线无关,故C项错误;波兰开放本国边境线,意味着淡化了国家的界限,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相符,且从图片中的欧盟旗帜亦可得出答案,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2013·全国卷Ⅰ·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

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

解析:

B、C、D三项都是这些国家和英国的相同点,六国和英国的重大区别就是这些国家在欧洲大陆上,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屡遭战争重创,法、德、意等六国与英国相比,遭受战争的伤害更大,这是它们率先联合的直接原因。

故A项正确。

答案:

A

第二关 知识重构·理考点

考点一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核心词:

雅尔塔体系 冷战 热战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两极格局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4)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形成

国家

领域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

3.特点

(1)美苏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2)“冷战”为主要方式,全方位的对抗,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特点。

4.影响

(1)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展开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下,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局势。

(2)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方法规律]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华约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2017·金丽衢联考)《杜鲁门回忆录》:

(1947年)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美苏战时同盟破裂

B.冷战政策正式开始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美国力图称霸世界

解析: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苏战时同盟破裂,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力图称霸世界的表现,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2017·广西桂林、百色、崇左调研)下图信息说明(  )

A.古巴成为美苏争霸的焦点

B.冷战的中心转至大西洋

C.苏联战略部署威胁到美国

D.苏联在战略上处于优势

解析:

不是古巴成为美苏争霸的焦点,而是“导弹危机”,故A项错误;“冷战”的中心依然在欧洲,故B项错误;苏联的战略部署将导弹运至古巴,对美国构成了军事威胁,故C项正确;苏联在战略上并未处于优势,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是苏联把导弹运回苏联,故D项错误。

答案:

C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核心词:

欧共体 不结盟 一超多强

1.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表现:

实力中心

经济发展状况

政治目标

欧洲

欧共体形成

政治一体化

日本

世界第二

要成为政治大国

第三世界国家

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成为世界重要政治力量

(2)影响:

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的推动。

(2)表现:

①美国: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洲: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日本:

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④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特点:

“一超多强”的局面。

3.(2017·安阳调研)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中经济部分的章节超过了政治部分,此后的各次首脑会议,经济问题被列为重要议程,并为此专门发表宣言。

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

A.政治奋斗目标已趋向完成

B.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遭到超级大国的分裂破坏

D.逐步背离了其成立初期的宗旨

解析:

当时的世界仍然是两极对峙格局,因此不结盟运动的政治目标并未完成,故A项错误;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增加经济问题的议案,主要是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并未遭到美苏的分裂破坏,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成立的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其推动构建新的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符合其宗旨,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7·盐城期中)有学者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

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

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该学者认为(  )

A.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B.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C.国际格局的发展完全由大国操控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在加大

解析:

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还未形成,故A项错误;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反映出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多极化的趋势决定了国际格局的发展不完全由大国操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的加大,故D项错误。

答案:

B

考点二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核心词: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贸总协定

1.背景

(1)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2)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过程

(1)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有了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3)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3.影响

(1)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确立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多角度看待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

(1)金融方面:

美国凭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契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2)国际贸易方面:

为了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工业方面:

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4)科技方面:

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5.(2017·洛阳期中)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

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

这反映了英美(  )

A.形成了两分天下的经济格局

B.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势均力敌

C.争夺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权

D.致力于国际贸易的协调和合作

解析:

二战中,国际金融中心已开始由英国转向美国,故A项错误;二战,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政治上,形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故B项错误;美国和英国,都提出对各自有利的一面,根据黄金储备和战前进出口贸易值,确定未来金融体系的话语权,故C项正确;材料论述了美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话语权的纷争,故D项错误。

答案:

C

6.“美国……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

”材料认为美元“偷取了黄金的生命”,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B.西欧、日本的崛起

C.美元的强势地位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解析:

美元“偷取了黄金的生命”是指美元等同于黄金。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故选A项。

C项属于现象;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

答案:

A

二、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

核心词:

欧盟 APEC 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

1.欧洲联盟的建立

(1)条件:

经济发展的需要;文化传统的相近;长期战乱的反思;美苏争霸的压力。

(2)经过:

①欧共体成立:

1951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此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合并为欧共体。

②欧盟成立:

1993年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3)影响:

促进欧洲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多极化。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成立:

1994年正式成立,其宗旨是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2)影响:

实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

3.亚太经合组织

(1)成立:

1989年在澳大利亚堪培拉成立。

(2)宗旨: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3)影响:

①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果。

②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经济全球化

(1)原因:

①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②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基本的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

(2)表现:

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3)评价:

①对世界:

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对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③对发展中国家:

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是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轻巧识记]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7.(2017·晋冀豫联考)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4年英国设立了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负责审读有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

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  )

A.不利于英国进一步地融入欧共体

B.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

C.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相应保障

D.是对“孤立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解析:

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和主权,不是为了进一步融入欧共体,故A项错误;英国议会审读机制与退出欧共体无关,故B项错误;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和主权,即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保障,故C项正确;英国的做法是为了进一步保障其利益,并不是“孤立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7·山西五校联考)下面是1980~1989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变化示意图(单位:

亿美元)。

这反映出(  )

A.冷战仍然在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B.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国际化加速

C.科技革命促进了全球贸易新发展

D.发展中国家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解析:

材料说明1980~1989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增加,故A项错误;1980~1989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增加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国际化加速,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科技革命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故D项错误。

答案:

B

第三关 自我排查·辨疑难

1.雅尔塔体系确立了两极格局的局面。

( × )

提示:

二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2.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 √ )

提示:

3.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均不敢轻易动武,使得新的世界大战没有爆发。

( √ )

提示:

4.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 × )

提示:

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与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不是一个概念。

我们通常所说的“欧共体”是指后者。

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而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5.不结盟运动反对任何形式的结盟。

( × )

提示:

不结盟运动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同美苏两个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同盟。

不结盟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