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 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4798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任安书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报任安书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报任安书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报任安书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报任安书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任安书 学案.docx

《报任安书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任安书 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任安书 学案.docx

报任安书学案

东平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案

班级:

姓名:

科目:

语文

课题:

报任安书

编号:

38、39、40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

2018.05

批阅时间:

2018.05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背诵。

2.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

3.理解作者为完成《史记》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和坚定信念。

【预习案】

本课话题 ——坚韧顽强

司马迁被处以宫刑,对于一般人来说已是无法忍受,更何况以慷慨之士自居的司马迁呢!

他痛苦地思索着:

是为摆脱耻辱痛快地死,还是为写《史记》而苟且地活?

最终,司马迁以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顽强地站了起来,他要继续未竟的事业,用著书来洗刷掉自己所受的一切耻辱。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2.“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贻人口实。

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

——曾国藩

3.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达尔文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曩(nǎnɡ)诎(qū)体箠(chuí)楚

槛阱(jiàn)榜(pénɡ)箠圜(yuán)墙

头枪(qiānɡ)地强(qiǎnɡ)颜羑(Yǒu)里

缧(léi)绁(xiè)婢(bì)妾倜(tì)傥(tǎnɡ)

仲(zhònɡ)尼膑(bìn)脚愠(yùn)色

(gé)剌(là)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

(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

(3)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剔”通“剃”)

(4)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枪”通“抢”,碰撞)

(5)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以”通“已”,已经)

(6)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罔”同“网”,法网)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8)放失旧闻(“失”通“佚”)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幸

(2)就

(3)虽

(4)且

(5)于

(6)乃

(7)以

(8)为

(9)与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为动用法,为……而死)

(2)太上不辱先(使动用法,使……受辱)

(3)思垂空文以自见(使动用法,使……流传)

(4)衣赭衣,关三木(名词作动词,穿)

(5)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倡优一样)

(6)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7)审矣,何足怪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8)声闻邻国(使动用法,使……听到)

(9)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塞鄙陋的意见)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意气,情意;勤勤恳恳,诚挚恳切。

今义:

意气,意志和气概;勤勤恳恳,勤奋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

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地位。

今义:

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3)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古义:

抒发愤懑。

今义:

决心努力。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

不同寻常,超出一般。

今义:

很,副词。

(5)灌夫受辱于居室

古义:

官署名,汉代贵族犯罪后拘留待审的地方。

今义:

居住的地方。

(6)下流多谤议

古义:

比喻处于卑贱地位。

今义:

卑鄙龌龊。

(7)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古义:

落入、埋没。

今义:

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8)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

指口头向人陈话,说话。

今义:

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宾语前置句)

译文:

因此我(忧思难当),肠子一天要倒腾无数遍。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状语后置句)

译文:

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3)藏之名山。

(省略句)

译文:

把它藏在名山之中。

(4)由此言之,勇怯,势也。

(判断句)

译文:

由此说来,一个人的勇怯、强弱是由客观形势决定的。

(5)灌夫受辱于居室。

(状语后置句)

译文:

灌夫在居室受侮辱。

(6)韩非囚素。

(被动句)

译文:

韩非被囚禁于秦。

(7)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被动句)

译文:

至于为正义和公理所激奋而死的人就不是这样了。

(8)重为乡党所笑。

(被动句)

译文:

深深地被同乡邻里耻笑。

(9)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被动句)

译文:

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被人称道。

(10)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被动句)

译文:

屈原被放逐,就写成了《离骚》。

[常识·速览]

史学鼻祖——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封《报任安书》。

[整体·感知]

本文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司马迁在信中坦陈了自己因为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同时也表现了自己为完成《史记》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和坚定信念。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封建刑狱制度的黑暗、残酷的一组是(  )

①仆之先人……固主上所戏弄

②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

③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④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⑤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⑥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

【解析】 ①说明司马迁先人地位低微,④说明威势的作用,⑥说明受刑以后的举动。

【答案】 B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引出任安来信的内容是希望司马迁以中书令身份向朝廷“推贤进士”,同时司马迁表达了对迟迟未回信的歉意。

B.第二段作者从家庭的社会地位谈起,通过阐明自己的荣辱观和生死观,来表示要“自重其死”。

C.第二段以历史上周文王等几个著名人物为例,说明“王侯将相”一旦“罪至罔加”,将“不自裁,不受辱”,因为“古人重施刑于大夫”。

D.第二段,作者运用对比、比喻、引用等手法论述了受辱的难堪。

如以“猛虎一旦落入槛阱之中也不得不摇尾乞食”为喻,渲染下狱之恐怖。

【解析】 C项,说明一旦“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也不得不受尽屈辱这古今一样的道理,实际上是劝人要宁死不屈。

【答案】 C

二、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以下六句话,全都表现司马迁“愤而著书”的一组是(  )

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③《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④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⑤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⑥文王拘而演《周易》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④D.④⑤⑥

【解析】 ②是讲拥有财富、地位尊贵而姓名埋没的人很多。

⑤是说要勉励自己受辱。

⑥是司马迁的一个论据。

【答案】 C

4.下面对第三段文字的说明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首先申明,他之所以不死,并不是顾念父母妻子,而是缺少就死的勇气,且著书立说的终生大业还未完成。

B.司马迁对生命和事业作了坦然而又自信的表白,他隐忍苟活是因为“私心未尽”“文采不表”。

C.作者主要是向任安表述自己蒙羞受辱的沉痛心情,同时也申述了自己遭受极刑的原因。

D.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是令人崇敬的,但其中多多少少带有封建社会中普遍的功名思想。

【解析】 A项,“缺少就死的勇气”与文意不符。

【答案】 A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而怯懦的人也会仰慕道义,这说明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勉励自己不受辱。

B.周文王和孔子等人的事例说明人只有在逆境之中才能成就大业。

C.左丘明眼瞎了,孙膑的腿断了,最终不能为世所用,于是回家著书,抒发心中的郁愤,想留下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D.司马迁引用古代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表明自己也要和他们一样,著书立说,成为一个“倜傥非常之人”。

【解析】 B项,说法过于绝对,这些例子只是说明在困境中要发愤努力,才会有所成就。

【答案】 B

三、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对第五段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五段记叙了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

C.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D.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解析】 B项,没有介绍“创作风格”。

【答案】 B

7.对这两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五段开头讲明了《史记》的体例和规模。

B.“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说的自己的远大志向。

C.“且负下未易居……垢弥甚耳”写自己的屈辱的境遇。

D.“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再写抑制痛苦的心情。

【解析】 B项是说的著书的目的。

【答案】 B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夹叙夹议

作为一封书信,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评叙结合,既塑造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又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写法指导

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要做到以下三点:

(1)以记叙为基础。

夹叙夹议的基础是记叙。

因此,要在记叙中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把人物或场景写具体,为下文的议论作好充分的铺垫。

(2)以“议”为灵魂。

议论,是夹叙夹议中的关键,是所叙事件、人物或场景的意义之所在。

要在议论中,揭示出事例的内涵,表达出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情感。

(3)灵活安排“叙”和“议”的位置。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边叙边议,还可以先议后叙。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忍辱负重成大事

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屈辱和耻笑,但他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

所以,不完成《史记》写作,决不能轻易死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

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

坚韧不拔地实现他的理想。

今天我们读着这部不朽的巨著,遥想司马迁当年写作时的艰辛与坚毅,怎能不为他的顽强毅力与崇高精神所折服呢?

【应用角度】 “忍辱负重”“毅力与成功”“与命运抗争”“顽强奋斗”等。

2.精彩应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洪流不可遏止,一排排巨浪挺起又沉下,从激起的细碎泡沫中,我们依稀可见先人们不屈的斗志和抗争的精神。

“就极刑而无愠色”——身体的苦痛算什么,旁人的讥谤算什么,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为了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即使所有的痛苦集于一身,又有何妨!

这是司马迁为实现人生理想的一次坚定表白,更是他对苦难命运的一次勇敢抗争。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伟岸的身躯终于在烛光摇曳的暗室之中毅然崛起!

一部伟大的《史记》,正在一个人的笔下渐渐成形,散发出耀眼的万丈光芒!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在苦难和不幸面前也需要抗争。

抗争会令生活之航行惊心动魄,波涛汹涌,但当我们闯过险浪,超越自我的释然与化险为夷的喜悦将充满我们的心灵,抗争无疑是我们每个人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箠楚受辱被:

蒙受,遭受

B.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

加重

C.亦欲以究天人之际究:

推究,研究

D.居则忽忽若有所亡亡:

【解析】 B项,重:

看重,对……慎重。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与蝼蚁何以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C.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D.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解析】 A项中第一个“与”为介词,意为“跟、同”;第二个“与”为连词,意为“和”。

B项中第一个“于”为介词,表被动,“被”;第二个“于”为介词,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处所,“在”。

C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D项第一个“乃”为副词,“才”;第二个“乃”为副词,“竟然”。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断肢体受辱

B.所以隐忍苟活

C.仆窃不逊

D.灌夫受辱于居室

【解析】 居室:

古义,官署名。

今义,居住的房间。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推贤进士为务B.流俗之所轻也

C.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D.曷足贵哉

【解析】 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其他三句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重,尊重。

【答案】 A

5.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兄弟之亲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④下流多谤议 ⑤安在其不辱也 ⑥或重于泰山 ⑦重为乡党所笑 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解析】 ①是定语后置句式,②③④⑦⑧是被动句式,⑤是宾语前置句式,⑥是状语后置句式。

【答案】 B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望仆不相师望:

埋怨

婴金铁受辱婴:

缠,绕

B.积威约之渐也渐:

逐渐形成的状况

视徒隶则心惕息惕:

惊惧

C.权倾五伯倾:

超过

恨私心有所不尽恨:

遗憾

D.特以为智穷罪极特:

只是

幸勿为过过:

过错

【解析】 D项,过:

责备。

【答案】 D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

23980129】

A.①流俗之所轻也②而用流俗人之言

B.①或重于泰山②定计于鲜也

C.①魏其,大将也②殆为此也

D.①而用流俗人之言②退而论书策

【解析】 C项“也”都为语气助词,表判断。

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B项,介词,比/在;D项,连词,表转折/表顺承。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衣赭衣,关三木

B.刑不上大夫

C.太上不辱先

D.略陈固陋

【解析】 A项,每一个“衣”名词作动词。

C项,“辱”使动用法。

D项,“固陋”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 B

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导学号:

23980130】

A.且西伯,伯也

B.灌夫受辱于居室

C.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D.屈原放逐

【解析】 A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 A

5.名句默写。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

(2)《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4)虽万被戮,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通古今之变 (4)岂有悔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导学号:

23980131】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 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

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

何其勤之甚也!

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

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

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

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

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

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

“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

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 ①先辈:

对乐秀才的尊称。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B.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C.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D.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解析】 “言出而罪至”与“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与“为此则受祸”结构相同,是并列关系,应分别断开,据此排除A、B、C三项。

【答案】 D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原指才之秀者。

宋代凡应举选拔考试,以争取举荐的,都称为秀才。

B.仆,是古代男子对自己的谦称。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解析】 D项,“会试”应为“殿试”。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解析】 C项,“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作者写时文获得赏识和荐举。

【答案】 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译文: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译文:

                                    

                                   

【答案】 

(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参考译文】 

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

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你屈尊过访。

又劳你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册,并先以书信通报,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

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你寄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你的信。

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你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

你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你再次给我写信;再次来信又没有答复,就可以绝交了,可你还是来信。

这是何等殷勤啊!

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我想这是由于你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求进取吧。

然而承蒙你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你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

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相关部门,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

因为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的很多,所以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

因此使你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我年幼时,父亲死了,家里贫困,贪图利禄以供养亲人,没有时间跟随老师穷究经书,学习圣人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

只是泛泛地浏览些书史,姑且追随世俗作些所谓“时文”,那都是在经传中穿凿剽窃,东拼西凑,造出些轻浮浅薄的文字,只担心不受时人的欢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论。

然而官府误加采纳,多次列名在众人的前面。

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

然而文章一出便召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真是效果鲜明呀。

时文虽说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

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你现在正值少年之时志向远大,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

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风气大变。

现在士大夫中所写的文章,已文质彬彬,有两汉文章的风采了。

你去向他们学习,不仅足以顺应时俗,博取荣誉,如果达到最佳境界,还能与两汉名家比肩呢。

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既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却又千万不能学,所以我迟疑着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就是这个原因。

《易经》的《困》卦说:

“有言不信。

”这是说,人在困境中,说的话也没有人相信。

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了,怎么能够被你所取信呢?

承蒙你多次来信,态度又是那样恳切,不敢不予答复。

希望你体谅我。

10.以“司马迁”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要求连贯简明。

【导学号:

23980132】

人们理所当然地敬仰颂赞司马迁,因为他不饰帝王之功,不隐权贵之恶,他是不屈的。

他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没有弯曲正直的脊梁,他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