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x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
“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口答: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鲁肃会感到很害怕。
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
”“鲁
肃会大吃一惊:
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诸葛亮会暗自高兴。
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
不能!
为什么?
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
”(指名口答: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
“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
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
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
改不改?
为什么?
”(组织学生议论。
)
3.“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
三、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在读好周瑜的长叹一声之后,教师对研读的策略做如下概括: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研读,教师巡视。
读后组织交流。
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l)“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口答:
①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
(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
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
”(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
学生交流例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
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
2.以“懂地利”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引导学生找出:
(1)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2)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讨论:
诸葛亮是怎样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列小标题,感知__主要内容。
2.通过自读,资料拓展,引读和情景语言实践,知道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平时看过跟《三国演义》有关的电视或者书吗?
那你都知道哪些呢?
重点:
点一下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周瑜、鲁肃是吴国孙权的大将。
一、导入1,
出示背景图: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
刘备派了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
二、初读10,
请大家把书翻到96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
这个故事比较长,有些词语很容易读错,你会读吗?
谁当小老师来领读。
1.生字词:
妒忌、都督、草把子、调度、大雾漫天、迟延、擂鼓、丞相、神机妙算
领读——指导——齐读。
2.快速简洁地解说人物关系。
鲁肃
周瑜诸葛亮
曹操
3.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造10万支箭。
(板书:
造箭)
结果呢?
诸葛亮按期交箭。
(板书:
交箭)
那经过呢?
除了借箭,还写了什么?
为借箭做准备。
(板书:
借箭,准备)
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
今后我们学习课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明“造箭目的”5,
1.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好10万支箭,可他暗中却打算想尽办法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样打算的呢?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谁来读一读,出示:
……周瑜说:
“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
①你来读一读,周瑜是怎样打算的阻挠诸葛亮造箭的?
②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句来说一说吗?
先自己试着说一说。
学生交流,点评,不会说教师示范。
③再加上这句话,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
④周瑜这样想尽办法,百般阻挠,是为了什么呢,这段话里怎么说?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定的是什么罪,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已经立下了军令状。
造不好箭,就得死。
整段连起来读一读。
2.我去查了资料,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这10万支箭的。
3.周瑜这么做是因为什么呢?
——
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想除掉他。
让他,到时候造不成,引读——“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才是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
四、揭“周瑜面目”5,
1.这是周瑜私下里对手下鲁肃说的,可是他在诸葛亮面前,说造箭是因为什么呢?
请你浏览第2自然段,先用横线划出周瑜当时所说的话。
共5处,划对了吗?
课件出示:
①“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②“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
③“十天造得好吗?
”
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
⑤“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
2.周瑜对诸葛亮说,这造箭是因为什么呢?
曹军交战。
你还从哪些字词也可以看出来这造箭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呢?
军中缺箭、这是公事、军情紧急。
3.这造箭是因为要与曹军交战吗?
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
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中缺箭吗?
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
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这是公事吗?
是为了,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情紧急吗?
是为了,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所有的一切,其实周瑜都是为了,一起读,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读到这里,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谁来说?
阴险,狡诈,公报私仇……(板书:
四个有代表性的四字短语。
)
五、品“诸葛亮智慧”20,
1.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
他怎么会这样做呢?
请你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说的话,再快速地浏览几遍全篇课文,静静地想一想你从诸葛亮的话里读出了什么呢?
写上批注。
诸葛亮说:
“用弓箭最好。
”
诸葛亮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
诸葛亮说: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
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
”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
诸葛亮说:
“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
好,我们一起来重点来交流,你从诸葛亮的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重点交流:
①“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
机动:
你还从这个句子里读出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
)
“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言外之意就是说:
诸葛亮可以用更少的时间造好箭。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早已经算好了什么呢?
第三天有大雾。
带着感受读。
还算好了什么呢?
曹操是不会轻易出兵的。
带着感受读。
其实诸葛亮此时,心里早已知道了周瑜要害他了!
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了!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必引:
必然误了“大事”,对于诸葛亮来说,什么是他的心头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
对于周瑜来说,什么又是他的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
读到这里,你又读出了其他不一样的感受吗?
诸葛亮造箭是为了顾全大局,周瑜自私自利……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②“只要三天”。
于是,当周瑜问他预计几天可以造好,他说:
“只要三天”。
那是一种怎样的回答啊?
你来回答一下。
还是一种怎样的回答?
你来回答。
2.那么诸葛亮还会怎么样跟周瑜说这一些话呢?
他当时的心理、动作和表情又是怎样的呢?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联系上下文来写一写。
①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
“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想:
(),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
②周瑜说:
“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又想:
(),就说: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
”
③周瑜说: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
“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先写,指名三个学生说,评价。
哪应该怎么说才像诸葛亮呢?
让我和大家合作着来说,再选三个学生连起来,师生合作说。
3.其实,诸葛亮早已巧妙地计划好了借箭,早已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可是周瑜却还蒙在鼓里,他还在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
4.读到这里,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板书。
5.那诸葛亮又是怎样一步步进行草船借箭的呢?
我们下节课来学习,下课!
板书:
草船借箭
造箭心胸狭隘顾全大局
准备对比
借箭自私自利神机妙算
交箭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
创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
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
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
《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二、三、四段。
重难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造教育渗透点
复习前文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持思维的性。
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
(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
(故意延迟,不给齐练)
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20`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
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
说明什么?
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
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样做的。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
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5`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
周瑜是怎样说的?
说明了什么?
2、小结
五、总结全文
分清前因后果5`师述:
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__,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
幻灯片,填空(略)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赶造十万支箭———→借———→十万多枝箭
周瑜:
妒忌故意迟延不给齐全长叹一声
诸葛亮:
才干只要三天立军令状自有妙用管保有箭
(大雾漫天)靠近水寨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掉转船头(放箭如雨)神机妙算
创造教育得失
本课能过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
弄清前因后果。
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要运用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方式。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4
【课时安排】
第一课内容:
安排材料的方法,分段,“果然”一词的运用。
背景,人物的性格特点总体感受,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深入理解。
第二课内容:
周瑜的心胸狭窄,鲁肃的忠厚守信,曹操的多疑具体的理解。
第二段人物对话时玄机的理解,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想象描述。
全文整体理解,总结。
作业。
【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了解相关背景。
按课后问题思考,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背景。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初步了解周瑜的心胸狭窄,鲁肃的守信忠厚,曹操的多疑谨慎。
3、能正确使用“果然”造句。
4、了解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并分段。
5、说出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
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介绍背景: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书: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2、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
什么身份?
教学:
都督(dū)。
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填空提示)
2、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部分?
(找到关键材料,找出起因、结果给课文分段)
3、说说安排了哪几个材料?
4、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等四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能用一个词来评价吗?
)
板书:
妒忌、神机妙算、守信、多疑(理解这两个词)
四、细读课文
1、探究人物的特点:
两组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组曹操,一组鲁肃。
2、交流:
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雾大到什么程度?
这是偶然还是原就料到?
何以见得?
板书:
识天象
预料的和事实的一样,可以用一个“果然”连接。
运用“果然”说句子。
②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一字儿摆开有何用意?
出其不意。
船的阵式有何变化?
为什么这样调头?
板书:
周密部署
③“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④鲁肃答应了,他并不了解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板书:
识人心
⑤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⑥“希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要30个军士。
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1000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叫什么?
板书:
识地理
⑵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知人心,通天文、识地理,懂阵法。
这些条件少一条行吗?
为什么?
出示诸葛亮的话(出示幻灯):
“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晓军情,不明阵图,乃庸才也”。
齐读取箭经过,想象当时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态,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后记录〗
1、本课设计的主要特点:
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理解人物的性格:
⑴通过预习,学生已经总体感知到周、诸葛、曹、鲁等人的特点:
分组后,让不同的组承载不同的任务,具体地感知。
反馈交流部分,本课重点围绕“神机妙算”进行交流。
学生能抓住具体的句子,说明借箭的必要条件,从而理解诸葛的“神机妙算”。
对于理解是到位的。
⑵注意到了语文的工具性要素训练:
其一,让学生在提示的引导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基本上能够比较简要地概括事件的内容。
其二,抓住关键内容,梳理出事件所安排的四个材料。
自以为,这也是本课体现工具性的一处有意识的设计与实践。
2、问题反思:
⑴尽管理解是到位的,但是学生参与交流的面不广,其原因:
有的是学生不敢说这种心理原因,有的是学生确实没有感知,不理解。
⑵朗读的时间不足:
按照现在“读中感受”这种观点来看,只有充分读才能有充分的理解。
这是对的。
但事实上,尽管读得不多,但学生默读的时间还是充分的,特别是课前预习比较到位(读5篇,并对主要问题进行过思考)。
所以并不影响学生的理解。
问题是:
公开朗读的次数较少。
朗读与理解的有机结合,对我来说是弱项。
以后重点拿几篇抒情性较强的课文来练习自己的这方面的能力。
⑶在板书出借箭成功的四大要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
是这样引的:
知人心,懂天象。
那么诸葛对于顺风顺水的把握可以怎样概括?
结果学生仍不能用三个字概括,最后还是本人说出:
明地理。
对于“一字排开”,船头的调向,应该概括为:
懂阵图。
时间关系,尚未概括,只能留待明天,也是本课遗憾之处。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
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
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
(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
如:
(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2)为什么要借箭?
(3)怎样借箭?
)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