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效益关键点控制 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38272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鹅效益关键点控制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养鹅效益关键点控制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养鹅效益关键点控制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养鹅效益关键点控制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养鹅效益关键点控制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鹅效益关键点控制 3.docx

《养鹅效益关键点控制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鹅效益关键点控制 3.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鹅效益关键点控制 3.docx

养鹅效益关键点控制3

养鹅效益关键点控制(3).txt懂得放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幸福!

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

生活是灯,工作是油,若要灯亮,就要加油!

相爱时,飞到天边都觉得踏实,因为有你的牵挂;分手后,坐在家里都觉得失重,因为没有了方向。

目录十七:

?

[最新]炎热季节养鹅咋防暑日期:

2009-11-2814:

54:

18

?

[最新]实用的养鹅技术日期:

2009-11-2814:

54:

18

?

[最新]圈养鹅循环出栏饲养技术日期:

2009-11-2814:

54:

18

?

[最新]黑麦草喂鹅技术日期:

2009-11-2814:

54:

18

?

[最新]雏鹅饲养小经验日期:

2009-11-2814:

54:

18

?

[最新]养鹅良方日期:

2009-11-2814:

54:

18

?

[最新]鹅肉干的加工技术日期:

2009-11-2814:

54:

17

?

[最新]种鹅家庭养殖模式及饲养法日期:

2009-11-2814:

54:

17

?

[最新]养鹅“五改”效益增日期:

2009-11-2814:

54:

17

?

[最新]鹅群免疫程序及疫病防治日期:

2009-11-2814:

54:

17

?

[最新]现代养鹅日期:

2009-11-2814:

54:

17

?

[最新]养鹅技术问答日期:

2009-11-2814:

54:

17

?

[最新]鹅的变温孵化技术要点日期:

2009-11-2814:

54:

17

?

[最新]鹅群结构宜优化日期:

2009-11-2814:

54:

17

?

[最新]怎样做好鹅的育雏工作日期:

2009-11-2814:

54:

17

炎热季节养鹅咋防暑

鹅全身覆盖羽毛,绒羽浓密,加上蓄积较厚的皮下脂肪,决定了鹅耐寒怕热的生活习性。

夏季,圈舍闷热,鹅呼吸加快,食欲减退,加之蚊蝇骚扰,肉鹅的生长育肥受到严重影响,蛋鹅也常在此时停止产蛋。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缓鹅的热应激。

1.在圈舍内离鹅体2米左右的高处,用1.5厘米~2.5厘米厚的白色泡沫塑料板做一层天花板。

塑料板的隔热作用可使圈舍温度下降2℃~4℃。

2.在圈舍的屋顶覆盖一层15厘米~20厘米厚的稻草、麦秸或草苫,并洒上凉水,保持湿润,可减少热量被吸入圈内。

3.将圈舍的外墙壁用生石灰水或白色涂料刷白,房顶覆盖白色物料,以增强光的反射作用,减少圈舍对热量的吸收。

4.在圈舍周围种植葡萄、丝瓜、南瓜等藤蔓攀援植物,让藤蔓爬满墙壁、房顶和凉棚,减少太阳辐射热传入圈舍。

5.在圈舍四周栽花种草,以减少太阳辐射热和反射热。

6.在圈舍的向阳面、门、窗口和活动场地搭凉棚遮阳。

7.在圈舍内安装风扇,强行排出舍内的暑热浊气,加强空气流通。

8.中午高温时,将刚打上来的深井水用喷雾器对圈舍空间喷洒,或冲洗房顶和外墙壁,以加强散热。

实用的养鹅技术

我国的养鹅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驯养鹅。

大量古书籍中都有关于鹅的驯化、饲养、选种、繁殖、管理、加工、食用、流通及与鹅相关的人文记载。

我国人民对养鹅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技术和传统的生产经验。

至现代,养鹅业已具有产品用途广,耗粮少,生产周转快,投入低,产出高等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物性食物消费比例的增加和消费习惯的改善,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生产地位的提高,养鹅的社会经济效益和鹅产品的独特品质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养鹅生产迅速发展。

据统计,解放前我国仅养鹅1700万只,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增加到6000万只,八十年代初为1.2亿只,八十年代末发展到3亿只;2001年达到6.7亿只,占世界产量的86.3%,年产鹅肉125万吨,相当于全国兔肉产量的4倍和牛羊肉产量的40%,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养鹅大国。

俗话说“能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鹅肉不但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而且鹅饲料以新鲜饲草为主,抵抗力强,饲养期短,肉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营养保健和绿色食品。

相对猪、鸡肉来说,具有很大的消费优势。

鹅肉消费量逐年增加,在饲养数量上如比现在再翻一番,全国人均消费量还不到0.7只。

据报道,南京、扬州等城市的鹅肉人均消费量达6只以上,上海年消费超过2000万只,南京1800万只,香港日消费量达2万只。

此外,我国已加入WTO,肉类出口将会增加,但由于有些畜禽发生的某些疾病,出口受技术贸易壁垒等限制,而鹅产品则没这方面困难。

除鹅肉外,鹅肥肝、羽绒等副产品的国内外消费市场也很大。

由于养鹅投入产出比大,鹅产品种类丰富,能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决定了养鹅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养鹅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格局已开始形成。

如扬州市的风鹅加工发展迅速,近3年来年加工量已达到8000万只以上,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

由于养鹅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各地政府把养鹅业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重点产业来抓,进一步促进了养鹅生产的发展。

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广东、广西等省已成为我国的养鹅主产区,在当地农村的农业增收、农民增效中发挥出其更好的作用。

本书共分七讲,分别介绍了鹅的特性、主要品种、选育繁殖、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和鹅产品加工等养鹅生产内容,书中内容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贴近养鹅工作实际,可作为广大农民发展养鹅生产的参改。

但由于我国鹅的资源和养殖经验丰富,地理差别大,生产和消费习惯迥异,本书难以概全,加之时间仓促,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片面或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鹅的特性

鹅具有食草性、喜水性、合群性、耐寒性、摄食性、敏感性、择偶性、就巢性、夜间产蛋性和生活规律性等生活习性。

其体型外貌与鸡、鸭等家禽有较大区别,品种之间也有差异。

本讲通过鹅的外貌特征、消化特点、繁殖特性的了解,对鹅的生产特点有初步认识,基本掌握鹅的一些消化、繁殖、生活的主要特性,以便在生产实际中充分应用鹅的食草耐粗饲和耐粗放生产的优点,并注意和改进鹅的就巢、配对和水上交配等缺陷,不断提高鹅的繁殖性能,增加养鹅效益。

 

一、外貌特征

鹅是体重较大的草食水禽,躯体大,体形与雁相似,在外貌上与鸡、鸭、火鸡等家禽相似,但又有较大区别。

鹅的生理状况、品种类型、年龄、性别和生产性能不同,其外貌也有差异。

鹅按解剖部位,一般可分为头部、颈部、躯干部、翼部和后肢部(图1-1)。

(一)头部

鹅头比其他家禽大,鹅头形状不同品种差异较大,前额高大是鹅的主要特征。

头部包括颅和面两部分。

颅部位于眼眶背侧,分头前区、头顶区和头后区。

中国鹅起源于鸿雁,在头顶区喙基上部长有呈半球形的肉瘤,肉瘤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公鹅比母鹅大,而起源于灰雁的欧洲鹅和我国新疆伊犁鹅一般无肉瘤。

面部位于眼眶下方及前方,分上喙区、下喙区、眼下区、颊区和垂皮区。

鹅喙由上下颌组成,略扁、宽,成楔形,角质较软,表面覆有蜡膜,下喙有50-80个数量不等的锯齿,食面乳头发达。

有的品种垂皮发达松弛,向颈部延伸,形成咽袋,有少数鹅在下颌处形成肉垂。

鹅的肉瘤和喙的颜色分为橘红色和黑色二类。

(二)颈部

颈部较粗长,并有弯曲,可分颈背区、颈侧区(两侧)和颈腹区,各占1/4。

中国鹅颈细长,弯长如弓,能挺伸,颈背微曲。

国外其他鹅品种,颈较粗短。

一般前者产蛋性能较好,后者育肥性能较好,但也有不同品种如浙东白鹅颈细长,而早期生长速度较快。

(三)躯干部

除头、颈、翼和后肢外都属于躯干部。

鹅的体躯比其他家禽长而宽,且紧凑结实,呈船形。

躯干部分为背区、腹区和左右两肋区,也可分为背、腰、荐、胸、肋、腹和尾部等部分。

鹅的品种、年龄、性别不同,体躯大小形态有别。

一般大中型鹅体躯颀长、骨架大、肉质粗,生长快,产肉性能好;小型鹅体躯较小,骨骼细、结构紧凑、肉质细嫩。

有些品种产蛋母鹅腹部皮肤下垂形成1-2个袋状皱褶,称皮褶或腹褶,俗称“蛋窝”或“蛋袋”。

(四)翼部

翼部有称翅部,分为肩区、臂区、前臂区和掌指区。

臂区与前臂区之间有一薄而宽的三角形皮肤褶,即前翼膜。

长而宽的后翼膜连接前臂区和掌指区后缘。

鹅翼部比其家禽大而有力,少数品种还具有一定的飞翔能力。

(五)后肢部

后肢部分为股区、小腿区、蹠区和趾区。

鹅腿部粗壮有力,肌肉发达。

蹠区和趾区无羽毛覆盖,为角质化鳞片状。

蹠区又称胫部,公鹅较长,母鹅较短,其长短和粗细品种间差异较大。

鹅共有4趾,趾端有爪,各趾之间有皮肤褶相连,形成蹼。

胫蹼颜色与喙瘤一样可分为为橘红和黑色2种。

(六)羽毛

鹅的体表覆盖羽毛,羽毛有白色、灰色2种,按形状结构可分为真羽、绒羽和发羽。

颈部由细小羽毛覆盖。

翼部的翼羽较长,有主翼羽10根,副翼羽12-14根,主、副翼羽间有1根较短的轴羽。

尾部有尾羽,略上翘,公鹅尾部无雄性羽。

体躯背腹部和颈的中下部羽毛内层、翅下绒羽着生紧密。

二、消化特点

鹅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这些营养物质都存在于饲料中。

饲料在消化器官中要经过消化和吸收两个过程(图1-2)。

(一)鹅消化系统的解剖构造

鹅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由喙、口咽、食道(包括食道膨大部)、胃(腺胃和肌胃)、小肠、大肠和泄殖腔组成;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等。

1、喙

喙即嘴,由上喙和下喙组成,上喙长于下喙,质地坚硬,扁而长,呈凿子状,便于采食草类。

喙边缘呈锯齿状,上下喙的锯齿互相嵌合,在水中觅食时具有滤水保食的作用。

2、口咽

鹅口咽是一个整体,没有将其分开的软腭,口腔器官也较简单,没有齿,唇颊部很短,活动性不大的舌,能帮助采食和吞咽。

口咽粘膜下有丰富的唾液腺,这些腺体很小,但数量很多,能分泌粘液,有导管开口于口咽的粘膜面。

3、食道

鹅食道较宽大,是一条富有弹性的长管,起于口咽腔,与气管并行,略偏于颈的右侧,在胸前口与腺胃相连。

鹅无嗉囊,在食道后段形成纺锤形的食道膨大部,功能与嗉囊相似。

4、胃

鹅的胃由腺胃(前胃)和肌胃(又称砂囊或肫)两部分组成。

腺胃呈纺锤形,位于左右肝叶之间的背侧,胃壁粘膜上有许多乳头,乳头虽比鸡的小,但数量较多,腺胃分泌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的胃液通过乳头排到腺胃腔中。

肌胃呈扁圆形,位于腺胃后方,胃壁由厚而坚实的肌肉构成,两块特别厚的叫侧肌,位于背侧和腹侧,两块较薄的叫中间肌,位于前部和后部,背腹面各肌肉连接处有一厚而致密的中央腱膜,称腱镜。

肌胃内有1层坚韧的黄色类角质膜保护胃壁。

肌胃腔内有较多的砂石,对食物起研磨作用。

鹅肌胃的收缩力很强,是鸡的3倍、鸭的2倍,适于对青饲料的磨碎。

5、小肠

鹅的小肠相当于体长的8倍左右。

小肠粗细均匀,肠系膜宽大,并分布大量的血管形成网状。

小肠又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开始于肌胃幽门口,在右侧腹壁形成一长袢,由一降支和一升支组成,胰腺夹在其中。

十二指肠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并常以此为界向后延伸为空肠。

空肠较长,形成5-8圈长袢,由肠系膜悬挂于腹腔顶壁,空肠中部有一盲突状卵黄囊憩室,是胚胎期间卵黄囊柄的遗迹。

回肠短而直,仅指系膜与两盲肠相连系的一段。

小肠的肠壁由粘膜层、肌层和浆膜层3层构成,除十二指肠外粘膜内有很多肠腺,分泌含有消化酶的肠液,小肠粘膜上有肠绒毛,但无中央乳糜管。

肌壁的肌层由两层平滑肌构成。

浆膜是1层结缔组织。

6、大肠

大肠由1对盲肠和1条短而直的直肠构成,鹅没有结肠。

盲肠呈盲管状,盲端游离,长约25厘米,比鸡鸭的都长,它具有一定的消化粗纤维的作用。

距大小肠连接处约1厘米处的盲肠壁上有一膨大部,由位于盲肠内的大量淋巴结组成,称盲肠扁桃体。

7、泄殖腔

泄殖腔略呈球形,内腔面有3个横向的环形粘膜褶,将泄殖腔分为3部分:

前部为粪道,与直肠相通;中部叫泄殖道,输尿管、输精管或输卵管开口在这里;后部叫肛道,直接向肛门,肛道壁内有肛腺,分泌粘液,背侧壁还有腔上囊(法氏囊)开口。

8、肝脏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腺体,呈黄褐色或暗红色,分左右两叶,各有一个肝门。

右叶有一胆囊,右叶分泌的胆汁先贮存于胆囊中,然后通过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左叶肝脏分泌的胆汁从肝管直接进入十二指肠。

9、胰腺

胰腺是长条形、淡粉色的腺体,位于十二指肠的肠袢内,分背叶、腹叶和脾叶3部分。

胰腺实质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经2条开口于十二指肠末端的导管进入十二指肠腔消化食物。

内分泌部称胰岛,呈团块状分布于胰腺腺泡中,分泌胰岛素等激素,随静脉血循环。

(二)鹅的消化生理

饲料由喙采食通过消化道直至排出泄殖腔,在各段消化道中消化程度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比如肌胃是机械消化的主要部位,小肠以化学消化和养分吸收为主,而微生物消化主要发生在盲肠。

鹅是草食为主的家禽,在消化上有其特点。

1、胃前消化

鹅的胃前消化比较简单,食物入口后不经咀嚼,被唾液稍微润湿,即借舌的帮助而迅速吞咽。

鹅的唾液中含有少量淀粉酶,有一定的分解淀粉作用。

食物贮存于食管假嗉囊中由微生物和食物本身酶对其部分分解。

2、胃内消化

(1)腺胃消化:

鹅腺胃分泌的消化液(即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不含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

腺胃中蛋白酶能对食糜起初步的消化作用,但因腺胃体积小,食糜在其中停留时间短,胃液的消化作用主要在肌胃而不是在腺胃。

(2)肌胃消化:

鹅肌胃很大,肌胃率(肌胃重除以体重的百分率)约为5%,高于鸡(1.65%),而鹅肌胃容积与体重的比例仅是鸡的一半,表明鹅肌胃肌肉紧密厚实。

同时肌胃内的砂砾,在肌胃强有力地收缩下,可以磨碎粗硬的饲料。

在机械消化的同时,来自腺胃的胃液借助肌胃的运动得以与食糜充分混合,胃液中盐酸和蛋白酶协同作用,把蛋白质初步分解为蛋白眎、蛋白胨及少量的肽和氨基酸。

鹅肌胃对水和无机盐有少量的吸收作用。

3、小肠消化

鹅与其他畜禽相似,小肠消化主要靠胰液、胆汁和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在空肠段的消化最为重要。

胰液和肠液含有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肠肽酶、胰脂肪酶、肠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能使食糜中蛋白质、糖类(淀粉和糖元)、脂肪逐步分解最终成为氨基酸、单糖、脂肪酸等。

而肝脏分泌的胆汁则主要促进对脂肪及水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

此外,小肠运动也对消化吸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小肠的逆蠕动能使食糜往返运行,增加在肠内停留时间,便于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

小肠中经过消化的养分绝大部分在小肠吸收,食物经消化成为可吸收的养分,通过肠粘膜绒毛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入血液进入肝脏贮存或送往身体各部。

4、大肠消化

大肠由盲肠和直肠构成,盲肠是纤维素的消化场所,除食糜中带来的消化酶对盲肠消化起一定作用外,盲肠消化主要是依靠栖居在盲肠的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盲肠中有大量的细菌,1克盲肠内容物细菌数有10亿个左右,最主要的是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这些细菌能将粗纤维发酵,最终产生挥发性脂肪酸、氨、胺类和乳酸。

同时,盲肠内细菌还能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

盲肠能吸收部分营养物质,特别是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有较大实际意义。

直肠很短,食糜停留时间也很短,消化作用不大,主要是吸收一部分水分和盐类,形成粪便,排入泄殖腔,与尿液混合排出体外。

(三)对鹅消化特点的利用

青饲料是鹅主要的营养来源,甚至完全依赖青饲料也能很好生存。

鹅之所以能单靠吃草而活,主要是依靠肌胃强有力的机械消化、小肠对非粗纤维成分的化学性消化及盲肠对粗纤维的微生物消化等3者协同作用的结果。

与鸡鸭相比,虽然鹅的盲肠微生物能更好地消化利用粗纤维,但由于盲肠内食糜量很少,而盲肠又处于消化道的后端,很多食糜并不经过盲肠。

因此,粗纤维的营养意义不如想象中的那样重要。

许多研究表明,只有当饲料品质十分低劣时,盲肠对粗纤维的消化才有较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鹅是依赖频频采食,采食量大而获得大量养分的。

农谚“家无万石粮,莫饲长颈项”,“鹅者饿也,肠直便粪,常食难饱”,反映了这一消化特点。

因此,在制订鹅饲料配方和饲养规程时,可采取降低饲料质量(营养浓度),增加饲喂次数和饲喂数量,来适应鹅的消化特点,提高经济效益。

三、繁殖特性

(一)母鹅的生殖系统

母鹅的生殖系统和绝大多数禽类一样,也只有左侧的发育完全,右侧的虽在胚胎时期曾经出现过,但随后退化。

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和输卵管两大部分(图1-3)。

1、卵巢

卵巢位于左肾前叶的下方,借卵巢系膜固定于腹腔顶壁,同时又以腹膜褶与输卵管相连。

卵巢分为皮质部和髓质部,皮质部在外层,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级卵泡,突出于表面,大小不等,呈一串葡萄状,大的肉眼可见。

髓质部在皮质部内,具有丰富的血管。

到产蛋期,卵泡开始发育,逐渐积聚卵黄而增大,逐次成熟,成熟的卵泡(蛋黄)以卵泡柄与卵巢相连,并全部突出于卵巢表面,直径可达5厘米。

卵巢还合成和分泌性激素,维持母鹅生殖系统的发育,促进排卵,调节生殖功能。

2、输卵管

输卵管是一条长而弯曲的管道,从卵巢向后一直延伸到泄殖腔,按其形态和功能,可分5段:

漏斗部、蛋白分泌部、峡部、子宫部和阴道部。

漏斗部边缘呈不整齐的指状突起,叫输卵管伞,当卵巢排卵时,它将卵卷入输卵管中。

漏斗颈有管状腺,可贮存精子,卵在此受精。

一般卵子在漏斗部停留18分钟。

蛋白分泌部又叫膨大部,是输卵管最曲最长的部分,粘膜内有大量的分支管状腺体,分泌蛋白和盐类,形成蛋白,卵子在此处一般停留3小时,卵子下移通过旋转和运动,形成蛋白的浓稀层次,蛋白内层粘蛋白纤维受机械扭转和分离形成卵黄系带。

峡部细而短,粘膜内的腺体分泌一部分蛋白和形成纤维性内外壳膜,卵子在此处停留约75分钟。

子宫部是输卵管最膨大的部分,肌层较厚,粘膜内的腺体分泌钙质、色素和角质层,形成蛋壳,卵子在此处停留18小时以上。

阴道部是输卵管末段,呈“S”形,开口于泄殖腔的左侧,它分泌的粘液,形成蛋壳表面的保护膜,阴道肌层收缩时将蛋排出体外。

卵子在子宫中形成完整的蛋,在此处一般只停留数分钟。

(二)公鹅的生殖系统

公鹅的生殖系统包括两侧的睾丸、附睾、输精管和阴茎(图1-4)。

睾丸呈椭圆形,以1片短的睾丸系膜悬挂在肾前叶的前下方。

睾丸外面被覆一层白膜,内为实质,由许多弯曲的精细管构成,性成熟时在精细管内形成精子。

精细管之间分散着间质细胞,产生雄激素,以维持性功能。

鹅的附睾不很明显,主要是由睾丸输出管盘曲构成,最后汇成很短的附睾管。

输精管由附睾管延续而来,与输尿管基本平行向前延伸,末端稍膨大形成储精囊,开口于泄殖腔内的具有勃起性能的输精管乳头(阴茎)上。

输精管既是精子通过的管道,又是分泌液体成分和主要储存精子的地方。

阴茎是交配器官,与其他家禽比,较发达,位于泄殖腔肛道底壁的左侧,回缩时阴茎在基部形成球状,勃起时,基部胀大而填塞整个肛道,游离部呈螺旋状,伸出长达5厘米以上。

阴茎表面有一螺旋状的射精沟,勃起时边缘闭合而形成管状,可将精液输入母鹅生殖道内。

(三)鹅繁殖性能的特点

1、季节性

鹅繁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绝大多数品种在气温升高、日照延长的6-9月间,卵黄生长和排卵都停止,接着卵巢萎缩,进入休产期,一直至秋末天气转凉时才开产,主要产蛋期在冬春两季,即9-10月开始至次年4-5月结束。

2、就巢性(懒抱性)

我国鹅种一般就巢性很强,除四川白鹅、太湖鹅、豁眼鹅、籽鹅等品种外,绝大多数大中型鹅种及部分小型鹅种都有懒抱性,在一个繁殖周期中,每产一窝蛋(约8-12个)后,就要停产抱窝,直至小鹅孵出。

3、择偶性

在小群饲养时,每只公鹅常与几只固定的母鹅配种,当重新组群后,公鹅与不熟识的母鹅互相分离,互不交配,这在年龄较大的种鹅中更为突出。

在不同个体、品种、年龄和群体之间都有选择性,这一特性严重影响受精率。

因此,组群要早,让它们年轻时就生活在一起,产生“感情”,形成默契,能提高受精率。

但不同品种择偶性的严格程度是有差异的。

大群饲养则择偶性下降。

4、迟熟性

鹅是长寿动物,成熟期和利用年限都比较长。

一般中小型鹅的性成熟期为6-8个月,大型鹅种则更长。

母鹅利用年限一般可达5年左右,公鹅也可以利用3年以上。

四、生活习性

鹅的驯化程度比鸡鸭低,有些生活习性与鸿雁相似,熟悉鹅的生活习性,才能制订出适宜的日常管理制度,才能做到科学养鹅。

(一)食草耐粗饲性

鹅是体型较大和容易饲养的一类草食水禽,凡在有草地和水源的地方均可饲养,尤其是水较多、水草丰富的地方,更适宜成群放牧饲养。

鹅喜食青草,不存在与人、畜争粮的矛盾,因此在我国现今人均占有粮食较低、饲料粮紧张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养鹅等草食动物生产,是实现畜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

鹅具有强健的肌胃、比身体长10倍的消化道,以及发达的盲肠。

鹅的肌胃压力比鸡大2倍。

胃内有两层厚的角质膜,内中砂石,可把食物磨碎。

鹅的肠道较长,盲肠发达,对青草中粗纤维的消化率可达45%-50%。

特别是消化青饲料中蛋白质的能力很强。

鹅的颈粗长而有力,对青草芽、草尖和果穗有很强的衔食性。

同绵羊相似,鹅吃百样草,除莎草科苔属青草及有毒、有特殊气味的草外,它都可采食,群众称之为“青草换肥鹅”。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江河纵横,湖泊、池塘星罗棋布,丘陵山地多,水草茂盛,适于鹅群放牧饲养。

在播种前的休闲地和收割后没有翻耕的土地上放牧鹅群,可采食各种青嫩杂草或已结实的草穗。

在果园里放牧鹅群,既可以利用其除草,节省人力,保护果树,增加土壤肥力,又可省下大量饲料。

田间放牧,既能消除杂草,又能除害灭虫,促进作物丰收。

当然,养鹅既可放牧,也宜舍饲。

据调查,饲喂7公斤左右的青草、1-1.2公斤精料,鹅体重即可增加1公斤。

鹅这种食草耐粗饲的特性,对于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有利。

(二)喜水性

鹅是水禽,喜欢在水中寻食、嬉戏和求偶交配。

因此,宽阔的水域、良好的水源是养鹅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鹅很喜欢水,阴天下雨后,在水面上游时像一只小船,趾上有蹼似船浆,躯体比重约为0.85,气囊内充满气体,轻浮如梭,时而潜入水下,扑觅淘食。

喙上有触觉,并有许多横向的角质沟,当衔到带杂质的食物,可不断呷水滤水留食,可充分利用水中食物及矿物质满足生长和生产的需要。

鹅有水中交配的习性,特别是在早晨和傍晚,水中交配次数占60%以上。

鹅喜欢清洁,羽毛总是油亮干净,经常用嘴梳理羽毛,不断以嘴和下颌从尾脂腺处蘸取脂油,涂以全身羽毛,下水可防水,上岸抖身可干,防止污物沾染。

(三)合群性

鹅在野生状态下,天性喜群居和成群飞行。

这种本性在驯化家养之后仍未改变,因而家鹅至今仍表现出很强的合群性。

经过训练的鹅在放牧条件下可以成群远行数里而不紊乱。

如有鹅离群独处,则会高声鸣叫,一旦得到同伴的应和,孤鹅则寻声而归群。

鹅相互间也不喜殴斗。

因此这种合群性使鹅适于大群放牧饲养和圈养,管理也比较容易。

(四)耐寒性

鹅全身覆盖羽毛,起着隔热保温作用,成年鹅的羽毛比鸡的羽毛更紧密贴身,且鹅的绒羽浓密,保温性能更好,较鸡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

鹅与鸡的脂肪沉积比较,鸡的脂肪主要贮积在腹部,皮下脂肪层较薄,因而鸡脂肪对于调节体温起的作用不大;而鹅的皮下脂肪则比鸡厚,因而耐寒性好。

鹅的尾脂腺发达,尾脂腺分泌物中含有脂肪、卵磷脂、高级醇,鹅在梳理羽毛时,经常用喙压迫尾脂腺,挤出分泌物,再用喙涂擦全身羽毛,来润湿羽毛,使羽毛不被水所浸湿,起到防水御寒的作用。

故鹅即使是在0℃左右冬季低温下,仍能在水中活动,在10℃左右的气温条件下,即可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相对而言,鹅比较怕热,在炎热的夏季,喜欢整天泡在水中,或者在树荫下纳凉休息,觅食时间减少,采食量下降,产蛋量也下降。

许多鹅种往往在夏季停止产蛋。

(五)摄食性

鹅喙呈扁平铲状,进食时不像鸡那样啄食,而是铲食,铲进一口后,抬头吞下,然后再重复上述动作,一口一口地进行。

这就要求补饲时,食槽要有一定高度,平底,且有一定宽度。

放牧采食采草以摄食方式为主。

鹅没有鸡那样的嗉囊,每天鹅必须有足够的采食次数,防止饥饿,每间隔2小时需采食1次,小鹅就更短一些,每天必须在7-8次以上,特别是夜间补饲更为重要。

群众说:

“鹅不吃夜草不肥,不吃夜食不产蛋”。

(六)反应敏捷性

鹅有较好的反应能力,比较容易接受训练和调教,但它们性急、胆小,容易受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