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3482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近代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近代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近代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近代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教案.docx

《近代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教案.docx

近代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教案

 

授课题目

前言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性质是什么,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哪些,贯穿本课程的主题、主线是什么,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安排,以及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对学生的要求。

使学生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

1、本课程的性质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教学难点

分析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90分钟

15分钟

 

45分钟

 

30分钟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内容

(一)是05新方案中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其中一门

(二)主要内容

二、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一)了解国史、国情,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二)掌握三个选择,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学习方法

(一)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主线

(二)世界历史观的方法

(三)联系实际

 

思考题

思考题

1.三个选择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主线是什么?

2.怎样学好中国近现代史?

授课题目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是到了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逐渐衰退,从而正确理解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和性质;

同时使学生认识,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发动的一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是近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首次较量,要正确分析评价这种较量。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在世界工业革命的浪潮的冲击下,历史已向中国提出了学习西方,进行改革的任务。

教学重点

1、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在世界文明当中的地位。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特点、主要矛盾及评价。

教学难点

分析评述造成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90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思考题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授课题目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造成中国近现代的落后,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同时使学生认识,正是由于中国各阶层民众的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和爱国主义的传统,才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教学重点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分析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90分钟

4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二、政治控制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思考题

1.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90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

(二)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争鸣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运动的背景条件

(二)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四)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题目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

孙中山代表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斗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其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重点

1、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步性和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教学难点

资产阶级改良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90分钟

30分钟

 

25分钟

 

35分钟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三)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二)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思考题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授课题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认识到: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她从成立起,就担负着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先是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再次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并且促进国民政府北伐,很快打败了北洋军阀,使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共产党的力量也得到了发展壮大。

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否则,就会葬送革命。

教学重点

1.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现了哪些新面貌?

教学难点

1.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2.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90分钟

4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北洋军阀的核心人物

(二)袁世凯死后的权力交接

(三)北洋军阀分裂表现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三)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五)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怀疑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启示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

四、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五四运动的过程

(四)五四运动取得胜利原因

(五)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一)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理论的认识过程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情况

(三)大革命的准备

(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思考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为什么?

授课题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清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的本质,懂得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必要的、正义的、进步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独创性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做出了杰出的重大贡献。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

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对我们今天借鉴这一思想,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认清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

教学重点

1.“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2.党内左倾错误反复出现的原因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90分钟

45分钟

 

45分钟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二)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三)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世界近现代革命的形式都是以城市为中心

(二)毛泽东的艰难探索

(三)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

(一)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

(二)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三)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四)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一)遵义会议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思考题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授课题目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计划学时

3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同时也为将开展的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说明学生运动只有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才是发展方向。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

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路线,促使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在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屡遭损失时,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解放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12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40分钟

 

10分钟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二)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二)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二)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一)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

(二)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一)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二)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二)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一)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三)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授课题目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计划学时

3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重建家园,医治战争带来的创伤,休养生息。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这一根本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

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为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前途。

通过与国民党实行的军政独裁的状况的对比,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教学重点

1.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国民党的原因

2.试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

教学难点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与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120分钟

20分钟

 

40分钟

 

20分钟

 

40分钟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四)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一)全面内战爆发

(二)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三)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二)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一)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二)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一)国民党陷入危机的原因

(二)学生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一)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二)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三)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二)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一)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二)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一)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思考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人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授课题目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特定的历史阶段,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指导方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破烂摊子上,顺利地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充分理解历史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教学重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历史必然性。

2.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教学难点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90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45分钟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二)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认识的深人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一)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二)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一)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社会主义改造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进行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一)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

(二)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三)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

(四)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一)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二)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授课题目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我国在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由于没有经验,主要是模仿苏联。

当苏联国内出现问题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要"以苏为鉴",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虽然在他的晚年,由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判断失误,又没有深入实地考察、研究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能凭借以往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具体经验,因而逐渐背离他历来提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危害。

但是他的错误,毕竟是伟大的革命家所犯的错误。

我们要正确地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同时还要使学生认识到:

无论何人、无论何时,都要不迷信权威,不相信教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教学重点

1.认识探索中的严重挫折

2.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

教学难点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犯严重错误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9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