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常见二十二个问题问答.docx
《高效课堂常见二十二个问题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常见二十二个问题问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效课堂常见二十二个问题问答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理论培训学习材料
高效课堂常见二十二个问题问答
1、教学需要模式吗?
答:
当然需要。
这个疑问和企业是否需要“生产标准”类似?
我们一再讲别老是争来争去的绕弯弯磨嘴皮了,赶紧为课堂教学“定模”,用模式去规范教师的课堂流程和教学行为,不是说教育不等人吗,我们需要和时间赛跑,早一天改善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解放”来“解救”我们水深火热中的孩子们。
我们说教育的产品是课堂,唯有保证课堂这个“产品”的质量,才能提升教育整体的办学质量和服务质量。
当然,“定模”是为了“破模”,最终是为了生成真正的课堂特色。
但这个步骤急不得,先学会站立才有可能学会走路!
2、那“教无定法”又作何理解?
答:
教无定法可不是我说的。
刚才是和大家开玩笑。
说“教无定法”的人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就像我们平时总引用拿破仑说中国是头睡狮的话,可拿破仑这句话接着说,但这头睡狮,永远不会醒来。
断章取义有时候会导致意义全变。
教无定法,这句话完整地说是这样的,“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无定法”的前提是“有法”,通过“有法”到“无定法”、再到“定法”,正如王国维的“三境界”,你自己琢磨吧。
请问魏书生的课好吗?
魏书生是不是教育大师,他靠什么成名的?
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是模式吗?
当然是。
没模式岂能成为大师?
只有随心所欲的课没有模式,还美其名曰“课堂艺术”,结果“艺”来“艺”去一团糟。
“艺术”成了某些老师的遮羞布!
另外,许多特级教师口口声声说着“教无定法”,可他们却一直在努力创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还要多说几句,青年教师的学徒,唯有不折不扣地从“模式”的临摹开始,“熟能生巧”,慢慢就走出模式,李小龙的截拳道就是师之咏春拳的结果。
没有对咏春拳的“入门”训练,就没有李小龙。
3、你一直说,“定模”如同企业重视生产标准,“那么,学校和工厂的区别在哪里?
”
答:
这个提问基本上没有价值。
有些人故意这样强调学校不是工厂,以显示自己的“认识水平”。
学校不是工厂,也不是屠宰场,可我们却为什么却还干着“杀人”的勾当?
!
学校不是车间,可为什么我们一上课就对“标准答案”?
学生是人,是有独立人格的人,为什么我们却还要辱骂体罚学生?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什么我们还鸠占鹊巢,不肯罢口?
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我坚决赞成这样的高见。
谁要说学生是产品,便是我的敌人!
既然学生不是产品,那我说学校的产品是课堂,则是借“常说”来阐述“学校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其实,只要你读过我的博客文章,你应该知道我不仅尊崇办学要追求高质量,而且还追求高质量的“手段”,我反复鼓吹的是“放生”,是“解放”,是独学、对学和群学,不知,这样鼓吹,是否欠妥?
今天中国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其实我们只要随便推开一间教室,数数到底还有多少孩子在听讲,就一目了然了。
问题很严重!
问题的严重性恰恰在于我们从事着教育又每天行走在课堂上的人,却可以对此视而不见!
我们的课堂上到底还有几个孩子离开了老师会学习,口里嚷着自主、合作探究,可我们经年以来干的仍是把馒头嚼碎吐进孩子嘴里的肮脏勾当!
我们剥夺了学生的“学”,学是“天赋神权”!
可悲的是,至今有一些老师不去审视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反而一味把板子打在学生的屁股上,我们不是常常在抱怨学生不听话,学生是笨蛋吗?
为什么不检索一下,我们真有那么大的魅力可以安放住孩子的那颗心吗?
4、你怎么批评课堂艺术呢?
答:
哎哟!
我,我怎么回答呢?
我真的孤陋寡闻,至今没有机会见识到“课堂艺术”。
我看见的都是教师巍然屹立于讲台而口沫飞溅,台上学生昏昏欲睡、唧唧咋咋。
请问“口沫飞溅”就是课堂艺术吗?
滔滔不绝地讲就是课堂艺术吗?
别掩耳盗铃了。
我更喜欢韩乔生先生的幽默,”,这才叫“艺术”,我再给韩乔生先生加一句,就可以拿来形容我们的“讲”了,“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铃叮叮当当当仁不让,让人迷糊、糊弄时间之势讲讲讲下去”!
其实你冷眼些便会看穿,很多老师满口夸夸其谈,不过是以“艺术”的名义卖弄花拳绣腿,以此“艺”来些浮名利禄而已,“讲”成了“名利场”了。
“艺术”已堕落为一个字“讲”?
实则却是游离“学习目标”的一派“胡说八道”!
“艺术”的危害在于,不仅浪费了学生的课堂时间,又严重致使学生学习能力的退化!
指望“艺术”引领教育变革?
即便是退一步说,课堂不废除艺术,那么我想问,艺术的标准是什么?
如此鼓励老师“艺”来“艺”去,校长们又是以什么标准是评课的?
如果大家不排斥评课需要标准的话,请问这样的课堂怎么界定?
承认课堂教学上有艺术,但我以为这个艺术只体现在组织和调动。
此外,无它!
5、发展教师的专业化能否提高课堂效益?
答:
当然可以。
但未必绝对。
应该讲期望通过“专业化”这个手段,提高效益的愿望是美好的。
不是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吗?
我以为通过专业化提升效益,未必是捷径,更何况,教师不改变课堂观念,专业化水平再高,都未必能发挥良性作用,还是那句话,如何才能解决学生不学、厌学才是关键,教师必须想法让学习充满快乐,让课堂体现出生命的狂欢,否则,即便是“留住人”,也留不住学生的心的,讲得再好也是徒劳。
我所指称的捷径,就是高效课堂模式。
怎么说呢,专业化提升仅是个“手段”,而高效课堂模式却是“方法”。
两者有区别,好比佛教里的禅宗和净土宗的差别。
禅宗对修炼者的境界要求非常苛刻,正因为大多数修炼者不符合修炼条件而“硬修”,因此真正能“即心成佛”的可谓稀少。
这就是禅宗近些年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相对“沉寂”与净土宗的“热闹”,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发。
我们指望通过专业化发展这个手段修炼成佛,可实际情况却是我们修了多年,却并未取得明显的效果,因而这样的手段值得反思。
连老百姓都懂得,既然疗效不好,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下“方子?
这个“方子”可能就是高效课堂模式了。
我觉得净土宗很有意思。
这个宗派是说,我明知道你现世修不成,那好,给你一个“法门”,你先“渡过去”,然后再去“极乐世界”修炼。
我以为这个所谓的“渡过去”就是指转变课堂观念,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找到了这个“法门”我们才可以成就教育大业。
高效课堂模式正是服务于一线教学的“不二法门。
因此,定模是学校的当务之急,同样也功德无量。
假如有了“法门”,再辅以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个“手段”,那真就“阿弥陀佛”了。
再多说一句,我们不可以手段代替方法,但有了正确的方法,用什么手段倒是值得商榷,是不是发展教师专业化就是最好的手段,我依然以为未见得。
6、我还是觉得你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批评过于偏激
答:
您对传统课堂教学还缺乏更深刻的认知,还没能真正看清楚它的面目,还没“伤”到骨头里,因而还对它抱着些善良的期望,它恐怕会让你再次失望了,最后再绝望。
一棍子打死,或许会被那些老是强调“辩证法”的人指责为偏激,可现实是,有些人的确从传统课堂里“获益”不少,而绝大多数人却是“受害”多多。
获益者当然试图继续获益,受害者当然希望尽早清算。
这才是“辩证法”!
教师习惯于传统课堂,一部教参书可以使用上一辈子,甚至不用备课就能应付着上课,凡作此想而不赞成课改的人,显然肚里打的是自己的小九九。
我们不能依赖传统课堂这剂“毒药”了,它治愈不了教育的顽症,也无法给师生以幸福。
为什么今天的学生厌学?
为什么今天的学生如此依赖于教师的“教”?
为什么今天的教师总抱怨自己的学生不会学?
为什么教师们总觉得累?
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
传统课堂教学只起一个作用,那就是让教育变得更糟!
7、放手了学生就学会了吗?
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放手未必能学会,但学会首先需要放手,不放手是肯定学不会的,“教”代替“学”永远无法让学生学会。
这样拗口地说了一大圈,其实我是想告诉老师们,如果教师们还没看清楚这一些,那么试问今天的教师幸福吗,你的学生幸福吗?
都说“农奴”的幸福是建立在翻身解放上!
问题是,传统课堂农奴不幸福是因为没翻身,为什么就连“农奴主”为什么突然也找不到幸福了呢?
谁偷走了教育的幸福?
今天的教育是“两败俱伤”,这样谁都不幸福的教育不需要“翻身”?
一直强调,课堂的价值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培养学习能力,提升素质。
教师不把学习的权利归还学生,又怎么能实现真正的主体?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会当家?
我也反问你个问题,想通了我的问题,你的疑问就自然解决了。
8、教师不适应新课改怎么办?
答:
除非让新课改适应教师!
问题是,这可能吗?
因为我晕车,便建议取缔天下所有的汽车?
今年北京的两会提案,有个代表的提案真是“雷人”,她提议是否把五天工作日改成四天半?
有个网友针对这则无聊的提案回答得蛮有意思,大意是这样回答的:
你要觉得五天工作日不适应,那我们替你上班吧,反正中国有那么多人没班可上呢。
我一直这样思考,今天的教师大都是“旧体制”下的旧教育培养出来的“教授”者,满脑子的“师道”,却独不研究最有价值的“学道”,一头扎进知识里,自然很少研究作为人之意义的学生的存在,不去解放学习的“生产力”,不去探索和革新教学方法,而习惯执着于当年做“农奴”,如今翻身又做“农奴主”的“经验”。
教师不适应新课改,这就好比只会在泥泞路上开拖拉机,而对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奥迪充满恐慌。
这样的恐慌让一部分人敢于以学习的姿态去改变,而让另一部分人憎恨变革甚至刻意埋怨和破坏,但高速公路和奥迪汽车一定不会因这部分人而消失。
不要执着于传统教学了,更不要执迷于传统的教学经验了。
一个忽视学生存在,巍然屹立于讲台而滔滔不绝的老师,哪怕其“学养”多高,也只能是“前清”的武状元,该被淘汰了的!
所以我建议,不要畏惧变革,也不要害怕我们两手空空,不懂不要紧,“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总结——反思——实践——总结,能力就在这里!
如果说我偏执,也只是偏执于一如既往地坚持一线教师必须做力行的教育。
不在“做中学”,不在“学中长”,什么时候都不适应,正如开始时我不适应用键盘打字是意义,如今我已离不开键盘!
不仅是我,几乎所有的校长们都感慨,最难改变的是教师。
为什么呢?
10、学生不预习、不展示怎么办?
答:
其实,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首先我们要界定这部分学生不学是不是因为“高效课堂”建设才出现的“新现象”?
要分析一下,是不是在所有的课堂上都不学,还是只在高效课堂上不学?
在传统课堂上不学不是什么稀罕事,传统课堂就是造成学生对学习没兴趣,甚至是厌学的直接责任者。
学生为什么厌学?
谁是学生厌学的责任人?
另外,说学生不学、厌学我不同意,请问这样的学生是否对网吧电玩也没有兴趣?
为什么网吧可以让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我一直想,假如我们的课堂也能像网吧那样贴近学生,那课堂照样可以充满魅力。
老师们,还是少责备学生,多从自己的教学上反思一下,找出问题并且对症下药吧,不是对学生“下药”,而是对自己。
11、您为什么给传统课堂打0分?
答:
这个问题以前回答过无数次了,我其实知道,您是在批评我偏激,谢谢您这么顾及我的面子,我因此乐意再回答一遍,我这次换个角度,因为传统课堂是老师的“讲堂”,只重视所谓知识本身的灌输,而没有办法落实和完成三维目标。
可以这样讲,现在困扰着我们教育的很多问题,都集中暴露在课堂上,我把教育的诸多问题叫做“课堂并发症”,假如我说病因在老师,那是横加指责,但老师们一定脱不了干系。
同样面对教育压力和办学环境,为什么杜郎口、兖州一中敢于变革?
就是瞄准了传统课堂的“讲”或者讲得太多动刀的。
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天堂”。
传统课堂“重讲”,高效课堂“尚学”。
课堂总共45分钟,讲得多就没时间学,当然我说的“学”是“自主性学习”,实践早就证明老师的讲无法替代学生的学,为了充分让老师们认识到“学”是教学的核心,我因而把传统课堂判为0分。
可现在我改判了,连零分也不给了,给“负分”。
之所以这样给“负分”,我是跳离开“会”或者“不会”这个功利结果,从课堂的终极目的上思考的,传统课堂不仅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而且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权利,终身学习的权利,饮鸩止渴当然起的纯属“副作用”
12、您是教过语文的,能否为我们上一节物理课?
答:
这个问题真的很有挑战性。
坦白说,我离开课堂20多年,我不熟悉学生、不熟悉教材,仅仅有“模式”对我个人来言,是真的等于只有一根“拨火棍”了,正如手里只有“农具”无法种好田一样,同样的道理,教育离开了“现代化”农业机械,势必要返回传统的“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
但我们绝对不能因为我教不了物理课而否定模式本身能带来的效应,当然也绝对不能理解成有了模式便可以改变一切、包治百病。
回到问题上来,假如同样让语文老师上物理课,我相信用高效课堂模式一定比传统课堂的效果要好,我建议你倒不妨试一试,比较一下,我等着你告诉我结果。
13、自古学习都主张批判地学,你却说要照搬照抄?
答:
先做好匠人,才有可能成为大师,不信你问问齐白石,是不是这个道理。
没有一板一眼对模式的临摹,怎么能在集大成中创设自己的特色?
我们总说创新的基础是规范,按照模式去上课就是“规范”课堂行为。
不临帖,你可能永远走入不了“主流”,而最大成就也只能是“支流”,是旁门左道,是剑走偏锋。
至于你刚才说的是不是“自古”,我可没听见古人说过什么批判的学。
好像我听苏东坡这样说“心摹手追,得其大意”,“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家纵览揣摩,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
”
我的一位朋友这样说:
学一家、融百家,成自家。
对我启发很大。
14、请问你为什么一直批评“名师”?
答:
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通俗地说,如今某些名师“没带好头”,成了反面典型,当然需要批判。
但从内心里讲,我对名师是充满崇敬的,一路过关斩将,能到达山巅的人,一定是不俗的人,是“得道”的人,但假如躺进所谓的成就里不思进取,甚至“不知有汉何论魏晋”,那名师就是阻碍!
客观地说,今天的很多名师是靠传统课堂培养出来的,是就教育的“杰作”。
这么说吧,假如用高效课堂的标准重新衡量,今天的某些特级教师未必合格。
我不知道,名师们面对新课改是什么心态,是与时俱进,还是螳臂当车?
我们应该看到,在一个“专制”了几千年的国家,在一个以专制为特征的时代,怎么能有“教育”呢?
“非教育”造就的名师是我们想要的名师吗?
所以,我常提醒“传统名师”们,识时务吧,今天的教育要求他们要敢于放下那根油渍麻花的“教鞭”,改变自己才能“立地成师”!
真正的好老师不是“专制”的帮凶,更不去擅自闯入课堂里,掠杀孩子,成就自己,我们得“禁止打猎”,不管是谋皮还是吃肉,这样的勾当都属可耻的!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不是某些老师的“秀场”,想卖弄,最好在自己家里,要知道课堂永远应该是孩子们“学”的天堂!
好在,有一批名师率先成为觉醒者,再次成为新课改的弄潮儿,我对这样的名师怀有一万倍的敬意,所以我今天要对这样的名师,道一声谢谢。
15、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吗?
答:
新课改的理念是什么?
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新课程在教学方面具有三大核心理念,即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而核心理念是“有效性”。
高效课堂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主张自主、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以导学案为抓手,致力于两个转变:
即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传统教学的“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高效课堂大力倡导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模式为途径,探索课堂教学的师生相长,激励教师做“平等中的首席”,建构民主、平等、高效的课堂形态和基本模式,强调课堂的“生成性”和精神的成长性。
所有这一切,不仅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还是对新课改在实践操作上的拓展和发展,是赋予新课改蓬勃的生命力!
16、学生遇到障碍,教师可以讲吗?
答:
可以讲,但最好不讲!
能否化“讲”为“点拨”,让学生在恍然大悟中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乐趣。
教师们应该清楚,学生遇到障碍是正常的。
但一遇到障碍便忙着借助教师的外来援助,什么时候也难以拥有自我逾越障碍的能力。
很多当母亲的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孩子跌倒之后,不是忙不迭地跑过去把孩子拉起来,而应该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学习也是一样。
因此,教师应该舍弃传统的“有困难找警察”的习惯做法,要善于抓住“困难”这个契机,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或者教师的点拨帮助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个环节处理好的教师,能把“问题”变成课堂上难得的“兴奋点”。
教师利用好兴奋点,便能够让课堂出彩。
高效课堂有三条高压线,其中的一条就是“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所谓的“风头”就是出彩的地方。
一旦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赶紧挺身而出,揪住所谓的“难点”讲起来没完,那实际上就等于扼杀了课堂的精彩,也剥夺了学生的精彩。
17、“高压线”的另外两条作何解释?
答:
除了严禁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抢风头外,还有另外两条,一条是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我们说预习是一切学习的起点,是展示课的基础。
平时我去听课,发现很多的课堂有问题,深究一下,根就在预习上,当然预习的好坏还要取决于导学案的编制如何。
没有好的导学案做支撑,一旦“方向”偏了,目的地错了,会导致预习的偏差和无效。
在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导学案就组织学生预习,这样的课注定是失败的。
另外,现在有些地方,打着学习杜郎口的旗号,不准学生预习,理由是预习剥夺了学生的新鲜感,这是十分严重的错误,光有新鲜感而没有预习,我很难想象,合作交流是从哪里来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吗?
高效课堂的另一条高压线是必须达标测评。
声明一下,早期这条规定是“严禁上课对答案”,我对上课“对答案”深恶痛绝,个中映照出来的不仅是典型的“应试”目的,而是因为对答案真的是严重伤害了学生的探究欲。
高效课堂的“高效”首先是要求学生学会,其实让学生学会何需固执地对答案呢?
抓好达标测评课堂检测不是同样可以满足学会的要求吗。
达标测评不是教师与学生一道道题目对答案,而是利用“小组”之间的“对子”,做结论性的合作检测。
一般情况下,同质对子面对的问题基本是一类的,相互测评的针对性就比较强。
当然对于学力较差的学生,可能需要测评的问题很多,那么就需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帮助他们落实和完成,一旦时间紧张无法在课上完成,教师可以委托小组长或者课代表,利用自习课或者课下时间帮扶。
18、高效课堂的基本评价标准是什么?
答:
基本评价很简单。
传统课堂的评课过于复杂了,评课常成为一门需要专门研究的“技艺”了,这一小项1分,那一小项0.5分,评起来麻烦、复杂,还容易认为造成很多矛盾。
能不能找到一条人人可评课,甚至学生也可参与评课的模式呢?
高效课堂一直倡导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那么能不能从“学”这个角色出台评价标准?
其实任何评价标准都应该是奖掖先进,鞭挞落后的,都应该能起到改进工作的目的。
那么高效课堂的课堂评价,就是一种简单而使用的体系,从“学”的层面:
一看学生自主的程度,预习情况如何?
在展示环节,发言的质量如何?
发言的频次是多少?
二看合作的效度,小组合作解决了多少问题?
学习的态度如何?
三看探究的深度,能否生成结论、公式、定义定理?
能否总结出规律?
能否寻找出易错点?
这是初期的要求,当然随着开放的深入,一旦进入“破帖”生成课堂新模式阶段,学校还应该对评课标准做进一步的丰富,但核心必须是指向于“学”、方便学的!
19、怎样做好教师的课堂培训?
答:
传统的培训模式落伍了,效果差,更多的是“理念性”培训。
我们说,理念培训不是不需要,而是要研究如何把理念落地转化成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需要“手把手”的技术培训,培训能否起到立竿见影的实效,是对培训的迫切要求,也是今天课改的当务之急。
基于此,我们三年来实验开展的“课堂驾校”培训可以说是闯出了一条路子,形成了一套模式。
这套模式是从“问题入手”,帮助教师做课堂环节的剖析,如怎样组织预习,怎样组织展示,怎样组织测评,如何进行即时性评价,遇到问题怎么办,等等,从而尽快促使教师熟练掌握高效课堂模式,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套培训模式就是以课堂为现场,把课堂办成教学研究室,让每一个老师成为行动的研究者。
一般8—10天,教师就可以学成“毕业”了,保证每一位教师可以熟练驾驭高效课堂。
20、高效课堂的文化建设
答:
课堂应该是个“小宇宙”。
既然形容为宇宙,就需要具有宇宙的“道”和规律,日月星辰,各居其位、各行其职、各有其用。
人人是主人,又必须人人遵“纪”守“法”。
“纪”和“法”是班级的行为准绳,是一种50个人的集体“信仰”。
班级管理是和高效课堂的自主学习平行的另一种“自主”模式,叫“自主管理”模式。
曾有老师问我,班级里尖子生自私怎么办?
其实还真是不好办,这是班级文化对人作用的结果,既然是文化是“罪魁”,那解铃还须系铃人,需要用文化去解决,需要用文化潜移默化对这样自私的人施加影响。
我们常说,假如向尖子生求助的是他的弟弟结果会如何?
当然,他当然会不抛弃、不放弃。
那么如何营造班级文化,除掉个别孩子心中是杂草就变得十分具有意义了。
“自己有什么好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如果别人问你问题,你也回问他问题;”“打喷嚏、咳嗽都要说对不起;”“不可以有不礼貌的小动作;不要咂嘴、发啧啧声、转眼珠,或做出对人不敬的手势;”别人送你任何东西,都要说谢谢;”“接到奖品和礼物,不可以嫌弃;克拉克先生对待这种情况的办法是:
毫不犹豫地收回礼物;”“用小小的贴心,为别人制造惊喜;”“改同学试卷时要特别谨慎;” 这是克拉克的55条班规其中的几条规定。
我之所以举这些例子,我是艺术是说,好的班级文化,应该从制定班规入手,用“规”来衡量行为,用“规”来净化心灵,用“规”来养成习惯,用“规”来解决问题。
当然除此外,我们还可以以教室为“道场”,把新课改理念里的某些元素注入进去,比如“合作双赢”,比如“多元赏识”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开始体验到作为“人”的全部意义,这方面,素有江南杜郎口之称的宁达中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搜索《宁达中学的魅力》(中国教师报),他们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大做文章,从而转化“问题学生”的。
我们要切记:
把学生浸泡在优质的文化中,他的心灵和思想才可以发芽、抽穗。
21、您是一个批评者?
答:
我多么渴望自己是一个建设者。
这么多年,我把我和团队的工作定位在“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上,大家要知道,“应用”意味着是一种在废墟上的“重建”。
可能每个人对传统课堂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我一直觉得与其花那么大力气,对传统课堂条分缕析地认定,哪部分好、哪部分不好?
哪个环节该保留、哪个环节该去掉?
不如干脆学房地产在实际操作中的惯用做法——推倒重建!
“推倒重建”也一定会被人指责为“极端”的做法,吹毛求疵谁不会,你为什么全部推倒?
另外,对几个典型的批评,我更正,我不是批评,而是看到了其中的缺陷,我只是说出来了而已。
我爱杜郎口,也爱一切对教育有过贡献的学校。
我还要说,我当然也准许别人批评我,但我还是那句话,用行动批评我才接受,而不是污蔑和辱骂。
我喜欢西方的决斗方式,枪对枪,剑对剑,模式对模式,而不是用“嘴”,当然更不是背后使黑枪那般的下作!
22、高效课堂是完美的吗?
答:
这个世界上有“完美”这个词吗?
十全十美只是个愿望,也是目标。
教学是关于“人”的,既然定位在“人”上则永无止境。
我讲过,这套模式只是一般模式,“比较”接近于理想的教育,既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合拍,又能提高教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