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三年高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2976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0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三年高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三年高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三年高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三年高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三年高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三年高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

《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三年高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三年高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三年高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

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三年高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三年高考(2015-2017)

历史试题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

2017年高考

01.(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

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0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

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0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841年,魏源参与浙江抗英,失败后愤而著述《圣武记》,颂扬清朝开国以来重大的军事行动,总结武备之道,此后又撰述《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反映了

A.向西方学习成主流思潮B.“中体西用”思想开始萌发

C.经世致用影响学术著作D.魏源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

04.(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二文综历史试题)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

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05.(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严复提到:

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

此自舟车打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者也。

”这一思想

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06.(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高三三模(最后一卷)历史试题)“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

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

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

”材料中的“新学”

A.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B.主张“绝对平均主义”

C.提倡“中体西用”D.倡导“维新变法”

07.(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说: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

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殆不待辩矣。

”这表明康有为的主张

A.触动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B.阐明了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

C.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D.明确了彻底变革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2016年高考

0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41)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

《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

(8分)

0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

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03.(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8)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

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

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

04.(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33)“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

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B.希望清王朝复兴

C.祖宗之法不能变D.反对洋务运动

05.(2016届四川绵阳高三第三次诊断考文综历史试卷)民国二年袁世凯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梁启超担任司法总长。

民国三年,袁世凯在当上大总统后仅三个月,就下令取消国会,改任梁启超为币制局总裁。

十二月,梁辞去币制局总裁之职。

后袁世凯又任命梁启超为政治顾问,梁启超都推辞未就。

这说明梁启超

A.由维新改良转向民主共和

C.坚持民主宪政的追求

B.助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

D.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06.(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

他说:

“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

”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

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

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

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

”因此,他认为:

“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着欲自离,臆度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概括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6分)

2015年高考

01.(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02.(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维新变法D.颠覆孔孟学说

03.(2015年山东卷文综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

试举例明之。

04.(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

“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

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

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

”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人才的匮乏

05.(2015年江苏卷历史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

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

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06.(2015年海南卷历史13)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

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07.(2015年上海卷历史24)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民报》、《时务报》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D.《海国图志》、《天演论》

08.(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

“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

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

“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7分)

09.(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

“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10.(2015年海南卷历史16)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

这是指该教授()

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

11.(2015年海南卷历史21)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12.(2015年安徽卷文综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

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

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12分)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14分)

13.(2015年浙江卷文综3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

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

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

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

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

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

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

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

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

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10分)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

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6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14.(2015年广东卷文综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

“敌人说:

‘广东共产’,我们说:

‘请看事实’……敌人说:

‘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

‘请看事实’。

敌人说:

‘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我们说:

‘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5.(2015年上海卷历史24)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A.《民报》、《时务报》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D.《海国图志》、《天演论》

考点二:

现代中国思想文化

2017年高考

01.(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2017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6月)历史试卷)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

这反映了

A.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B.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

C.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D.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

02.(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

(二)历史试题)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

“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

”这一评论反映了

A.五四运动推动青年对中国社会的探索B.杜威夸大了中国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C.新文化运动对学生的影响D.稳定的社会有利于自由思想的传播

03.(2017届山东省枣庄实验中学高三历史4月份阶段性自测题)1912年10月康有为等在上海成立“孔教会”,宣扬“欲不亡中国乎,必至诚至尊孔子为教主始也”。

1914年9月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同年教育部也命令恢复读经、祭孔。

这反映出

A.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

B.儒家思想文化得到弘扬

C.新文化运动是历史必然

D.政府大力倡导传统文化

04.(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

“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

”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

这一变化

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B.表明五四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

2016年高考

01.(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8)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

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

我想:

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

该学者旨在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02.(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03.(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8)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

“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

“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04.(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

”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05.(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22)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

“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时务报》B.《新青年》C.《民报》D.《申报》

06.(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

“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

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07.(2016届浙江宁波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

“……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故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

这表明胡适

A.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

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08.(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22)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

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

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

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

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

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

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

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

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9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5年高考

01.(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

“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

”上述材料表面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02.(2015年北京卷文综第41题第

(2)小题)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

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4分)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

(6分)

03.(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考点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17年高考

01.(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十调)文综历史试题)有人说:

“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就没有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这段话说明

A.不同阶级政见相似B.变法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C.上海多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