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最新艺术概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2874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最新艺术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考研最新艺术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考研最新艺术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考研最新艺术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考研最新艺术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最新艺术概论复习资料.docx

《考研最新艺术概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最新艺术概论复习资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最新艺术概论复习资料.docx

考研最新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2012最新艺术概论考研复习资料

(含各种题型真题集及课堂笔记+北师大影视学历年考研)

一、名词解释题集:

1.艺术语言:

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艺术直觉:

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

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艺术风格:

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艺术意境:

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艺术流派:

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

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形象思维:

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

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

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0.艺术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

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

11.艺术生产

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

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

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两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12.形象性

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因为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文字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

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13.主体性

主体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甚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逍性和创新性。

因而,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主体性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14.审美性

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

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15.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经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成果。

艺术形象的内涵是: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是社会生活的放映、是生动的图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16.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通过艺术创作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

艺术美是创造的,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晶,是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因此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典型。

艺术美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不仅要反映社会和自然的美,而且要显示艺术家自我心灵的美。

艺术美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是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感性形象。

17.客观精神说

“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18.主观精神说

“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或“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德国哲学家尼采将其推向极端,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南北朝时期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艺术的本质特征。

19.情感符号说

这是西方符号论美学对艺术本质的解释,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

卡西尔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苏珊・朗格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

但这里的情感不是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和“艺术符号”。

20.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是指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了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体系。

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形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也就是既概括出事物气人物的普遍性和共性,又具各鲜明的、生动的个性和特殊性。

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它要求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

(如:

鲁迅笔下的阿Q、罗中立的《父亲》、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

21.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后的心理形态,同时它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

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22.艺术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

其内涵包括三方面:

一是,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艺术中的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再现,仅在视觉或听觉上感到它们的真实存在;二是,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是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的统一,通过对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对本质的把握;三是,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23.完形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诞生于德国,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

阿恩海姆等学者的艺术心理学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密切关联。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是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

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

简言之,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

一首乐曲也就不是所有音符的相加,而是由于听众对于作品进行连贯的、有序的理解才能欣赏乐曲。

该心理学派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填空题集:

1.艺术起源说有巫术说、游戏说、模仿说、劳动说、心理映射说。

2艺术创作过程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3.形象思维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

4.艺术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二是作者的情感上的偏爱。

5.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6.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7.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8.《思想者》雕塑的作者是法国艺术家罗丹。

9.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了的“隐含的读者”概念。

10.艺术典型主要包括典型环境、典型形象等。

(典型人物、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自己选着写吧)

11.王朝闻早在50年代就首先提出艺术接受中“再创造”、“再评论”的理论。

12.中国画独特美是形式美与意境美相结合。

13.罗丹的“巴尔扎克”属于艺术中的雕塑美术。

14.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说是劳动说。

15.艺术创作方法主要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

16.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专著。

三、简答题题集

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

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

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

“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

”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

所以,在接受活动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身的内容。

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

【P-398】

2.简述道德、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艺术与道德:

有些艺术作品能体现一定时代的道德准则,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在意蕴等表现出来。

艺术家的道德观也会影响他的艺术创作。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

【网搜】同时,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创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既然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当然就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因而在描写和表现人们的道德面貌与道德生活时,必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

(2)宗教对艺术:

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

其次,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第三,表现在宗教具有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

它把艺术限定于宗教所规定的范围和式样中,以理论的形式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在一定程序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

(2)

3.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

【P448】

艺术展览馆新闻媒介艺术出版社艺术博物馆艺术市场艺术院校

4.辨析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一)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

它们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立意方面。

对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作格调的高低。

一般来说,进步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审美理想以及创作上的社会责任感是创作高格调的艺术作品的基础和前提。

俗与雅是衡量作品格调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高格调的艺术作品一般来说有着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也就是说,它能触及生活的本质,展示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给世界和人生以新的解释,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在格调高的作品中还能体现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地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

(二)艺术作品既有格调高低、俗雅之分,也有不同品位之别。

这两个概念的第一个差异在于,格调是一个从作品价值的两极(如高低、俗雅)把握作品不同属性的范畴,品味则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

格调和品味的第二个区别是,格调虽然与艺术表达方式相关联,但更多地设计到作品的思想内容。

5.简述“艺术世界”的构造。

所谓“世界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他们把欧洲和北美洲的艺术称作“世界艺术”,否认和抹煞其他民族尤其是东方民族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世界上一切不存民族偏见的理论家和艺术家都鄙弃这种观点,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东方东方民族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6.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着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

与作品的人物共命运,爱其所爱,恨其所恨,这种现象,就称其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它主要的特征就是在欣赏着和艺术作品之间消除了主客体之间的距离,达到了相互融合和亲密无间的契合。

当然,在艺术欣赏中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同时具备主客体两方面的条件。

从客体方面来说,艺术作品本身必须在艺术水平和思想内容上是优秀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

从主体方面讲,则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

(1)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会因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方式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2)在艺术欣赏中,共鸣现象的产生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条件和因素,其中包括生活在不同文化传统、社会阶层中的民族和阶级对共鸣的影响。

(3)在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中,一方面不同的阶级、民族和阶层的人确实存在着差异和矛盾,另一方面,某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于不同阶级、民族和阶层的人来说,又都能产生共鸣。

7.简述如何认识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所谓艺术的商品属性,是它作为劳动产品和交换物双重属性的统一,缺一不可。

作为商品的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尚品。

首先,它是一个欣赏的对象,是精神的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

其次,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地方还在于它受到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和风尚的影响。

由于这两点,艺术作品的价值在艺术商品的交换过程中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实现。

8.什么是艺术思潮?

研究艺术思潮有何现实意义?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变革和政治斗争的发展)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在艺术领域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潮流。

它是社会思潮的构成部分之一。

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直接推动各时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其次,能够有利于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内在意义;再次,进一步证明再现与表明统一是艺术自身的规律之一。

9.论艺术的功能,举例说明。

关于艺术的功能,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考虑和归纳。

但就艺术的社会功能或社会作用而言,一般的艺术理论大都将其分为三种,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1)艺术的认识功能:

认识自然、社会、人生,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热闹是自然和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例如:

(别全写,选择或自己举例)我们可以从《诗经》中认识两三千年前我国奴隶社会的生活情景,了解当时人民的苦难与追求、婚姻和爱情以及他们的智慧、反抗和斗争;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认识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的生;更可以从敦煌艺术宝窟中比较全面的认识从十六国到宋元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的情况。

(2)艺术的教育功能:

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功能。

例如:

孔子曾经用绘画比喻礼,用雕刻比喻教育,用诗和音乐来比喻他的政治思想,希望以艺术为手段,通过诗教和乐教达到克己复礼的政治目的。

再比如一些文论诗论作家都非常强调艺术的政治和道德教育功能。

(3)艺术的审美功能:

艺术除了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之外,还有审美功能。

艺术能使人认识形象的真理,使人产生美的感受和感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也非常重视艺术的审美价值,如宗柄的“畅神说”,姚最的“悦情说”,张彦远的“怡悦情性”说,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艺术的审美功能。

10.如何理解形式的含义。

形式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

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

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

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

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

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

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四、论述题题集

1.论述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

情感性是艺术的审美特性之一,在艺术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就是情感,在艺术形象特别是典型形象中,无不渗透着和凝聚着创作主体真挚的情感,情感的真挚与强烈,可以增添作品的美感和感染人心的力量。

情感在审美欣赏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使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完全迷恋,而感到非常兴奋满足,也可以说是陶醉。

情感与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

2.结合中国艺术的现状,试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1)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由于自己自足的经济状况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与此相适应,民族艺术的交流和影响,在地域和时间上也受到影响。

在东西方碰撞中,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的闭关自守,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

就在中国艺术家放眼世界的时候,欧洲艺术家逐渐摆脱了“欧洲中心论”的狭隘眼光,看到了欧洲之外五光十色的艺术世界,他们哀叹求真写实的传统艺术没落的同时,赞叹非洲及东方艺术的勃勃生机。

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是东西方艺术在世界舞台上融合交汇的伟大时代,也是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的伟大时代。

(2)世界艺术。

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至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它的特征是:

A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B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是为民族艺术C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3)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联系:

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

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差别:

并非一切世界的都是民族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

(4)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

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

社会主义艺术继承本民族的一切优秀艺术的传统,创造为本民族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的开放性,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政策,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艺术领域。

3.试论艺术美。

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题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未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艺术美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

与现实美相比,艺术美则是比较鲜明,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

艺术作品的美即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

美的现实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另有一些丑的现实也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

即是说,艺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艺术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而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

如在文学、戏剧作品中,这种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例子有很多,莎士比亚的《奥赛罗》、《麦克白斯》,歌剧《白毛女》等。

4.论述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的统一,正如李可染的一句名言: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打进去”是继承,“打出来”是革新。

他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革新是继承的目的。

离开革新的继承是复古主义,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继承。

第二,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离开继承的革新是虚无主义,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同一中向前发展,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

5.论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举例说明。

所谓艺术修养,就是指在取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的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的艺术作品,如果能达到他所处的时代的历史应有的艺术高度,那就成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艺术家。

(一)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2)深厚的文化素养(3)丰富的生活积累(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A.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B.丰富的艺术想象力C.独特的记忆力(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二)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6.论艺术欣赏的性质和特征,举例说明。

艺术欣赏是一种最主要的艺术接受方式,也是其他一切艺术接收方式的基础。

(1)在艺术欣赏中,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

艺术作品虽然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给欣赏者的,但它又不止于感性,而是在感性的形式和形象中,包含着真理、道德、社会理想等丰富的理性内容。

比如说电影艺术中艺术语言之一的“蒙太奇”,就是通过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切换等方式来表达作品思想内涵。

(2)在艺术欣赏中充满着联想和想象。

艺术欣赏中的联想和想象,即使认识理解艺术作品的特殊方式,也是艺术欣赏中审美享受的重要条件。

比如在造型艺术中,不管是二度空间的绘画艺术,还是三度空间的雕塑艺术,它们都只能以空间的、静止的方式而存在,都只能表达时间过程中的一个瞬间。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这一瞬间所暗示的过去和未来则需要欣赏着的联想和想像去丰富、去创造、去确定。

(3)在艺术欣赏中始终包含着感情。

从艺术创造和欣赏的角度看,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要表达和欣赏者从艺术作品中所体验的,都已不可能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个人的私人情感,而是通过艺术语言符号化、客观化、普遍化的人类共同的情感。

艺术概论笔记:

1、艺术: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物质与精神,审美对象与主题心灵,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的特定成果。

2、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工性艺术发生的标志——形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