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2870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docx

《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docx

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

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

平实与人文

易建平

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看,刘京海是“贴着地面翱翔”的思想者、实践者。

不用掩卷,我们的脑海里就会跳出法国艺术家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和中国人家喻户晓的“齐天大圣”孙行者的映像。

而在学校管理中,他更是这两种映像的叠合,是“思想着的行动者,行动中的思想家。

“学校不流行命令!

”这是刘京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透过这句话,我们能具体地感受到刘京海在学校管理中的“平易近人和实事求是”的人格魅力以及“尊重人尊重科学”的民主精神和人文修养,这也正是刘京海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平实与人文。

 

一、        帮助教师成功是校长的天职

 

一位好校长的使命就是如何去发现教师,让教师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成功教育学校管理的真谛,就是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创设一个和谐发展的空间。

让每一位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中,在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中,找到归宿感、事业感,帮助每一位教职工取得各方面的成功,是校长的天职!

这也正是刘京海一生的一种追求!

 

(一)成功教育的管理信念——让教师在人文光芒中找到温暖的感觉

如前所述,学生成功需要教师建立“三个相信”的教育信念,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同样,教师的成功,需要校长建立“三个相信”的管理信念:

相信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教师没有这个信念,就教不好学生。

同样的道理,校长和学校领导没有这个信念,就办不好学校。

记得在“成功教育”初期的一次专题汇报会上,时任闸北区区长的周金彩区长打断了正在汇报的刘京海的发言,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说:

“刘校长,我从来都没听到你怪这个,怨那个,是不是你班子里的成员都特别好,学校里的教师都特别好?

”刘京海憨厚地回答道:

“这个道理很简单,班子里的成员都不好,教师都不好,那我不成了坏头头了吗?

其实班子里的每一个成员,学校里的每一个教师都跟我一样,不会没有不足的地方,但问题是你校长怎么看。

情人眼里出西施呀!

好校长眼里就出好人!

成功教育与传统教育在理念上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

传统教育认为你有缺点所以应该被雕琢;而成功教育认为你有优点,所以你能成功!

你相信吗?

刘京海在近二十年的校长生涯中,从来没有在教工会上点名道姓地批评过一个人。

他常常对他身边的人说:

领导的关键就是发现人的优点,发展人的优点,发挥人的优点。

这就是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的简单道理。

领导要对人好,对人真诚,真心地帮助别人,创造条件让别人成功,搭建平台让别人展示。

教学水平高的你让他在三尺讲台上建功立业;善管理的你让他管点儿事。

领导首先要关注每位教职员工内心深处对自己岗位的合适程度、满意程度,这叫会用人。

手下的人出了错,你不要急着批评人,你们要先想想用人是否合适?

要求是否明确?

程序是否清楚?

谁不想把事情干好?

谁没有成功的愿望?

所以我们首先要批评自己,要反思。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刘京海和他的管理团队,在学校管理中,多了一份关怀,多了一份人情。

“理”治“情”化,人心思齐呀!

闸北八中有一件事让外校的人羡慕不已:

同样是公办学校,同样是经费紧张,闸北八中的每人每月有50元的“聚餐费”(工会称之为“凝聚力工程费”)。

刘京海明示:

这笔钱只准吃(以工会小组为单位聚餐),不准发!

每个组都可以轮流邀请学校领导;还有每年教师节的“联欢会”、春节前的“团拜会”……,刘京海的节目一定是“重头戏”。

刘京海得意地说:

“我是将亲和力作为一项特有的技巧,作为打开心灵的金钥匙,作为化解矛盾的良药,作为人文关怀的双手啊!

刘京海经常在一周一次的学校行政会上对他的管理团队提出这样的思考题:

教师中的热点问题,你关注了吗?

教师个体心理问题,你关怀了吗?

教师提出的积极建议,你响应了吗?

教师在平凡岗位上的发展,你肯定过吗?

教师在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你关心过吗?

你的言语,是否让人感到温暖?

你的行为,是否传递了信任?

透过刘京海的言语,你能感受到,人文光芒无时不刻在温暖着每一个八中人!

 

(二)自我发展研讨——让教师在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中找到成长的感觉

曾经有一个专门研究科学的专家讲过这么一句话:

最可悲的是当一个人走向坟墓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

刘京海从走进闸北八中的第一天起就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这么多学生和教师自认为失败,以至于自认为不中用、没能耐,从而不觉醒,不激动,不行动呢?

成功教育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体现自我价值,争取自主成功。

可我们的教师都不能发现自我,都不清楚自身已有的优点、缺点和潜在的优点、缺点,都确定不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生长点,又如何去提高自身、超越自我呢?

为了促使教师主体形成“反思——发展”的机制,刘京海首先在领导班子和党员中召开了“超越自我争当成功之星”的自我发展研讨会。

第一次,大家以为又是“民主生活会”,自然习惯地自我检讨一番,再消极地等待大家批评帮助。

刘京海急了,站起来说:

“这个活动的出发点是发展,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别人;核心是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和潜在的能力,找到自己发展提升的方向。

”说完,刘京海自己做了个示范,讲了自己的“平实、勤奋、脑子活、思维快、关心人、事业心强、讲义气”等一大串优点,还要请大家补充还有什么优点,应该朝哪方面发展……您别说,头一回开这种“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会,会场可热闹了。

大家开始兴奋了,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可劲地夸自己,夸别人……,于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个能人,都觉得自己能干一番大事业,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

为了让这些优点发扬下去,很多人都主动地制定了好多针对性的措施,还请其他同志监督执行。

这个会,开成了一个鼓气会、加油会……,有劲!

后来,刘京海把这一种形式逐步推广到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推广到质量分析和业务会议,推广到了评课议课当中……;再后来,就形成了一个基本模式:

先个体分析,再群体分析,主要是找优点,不反对找缺点;挖掘潜在的优点,不反对暴露潜在的缺点;目的就是要找到新的发展点、新的生长点,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这一模式现已成为闸北八中一项常年坚持的自我发展活动。

这种“自我激励、自我加压、自我更新”的模式,让教师在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中,找到了成长的感觉,养成了教师一种“自信、好学、勤奋、大气、阳光、上进”的精神品质,难怪接收过闸北八中流动过去的教师的区县和学校领导都说:

闸北八中出来的老师就是不一样!

后来,一个区教育局的领导说:

只要是从闸北八中调进的老师,以后不用考核了,都要!

 

(三)搭建有用的平台,提供平实的服务——让教师在展示自我中找到提升的感觉

你以为让教师感到温暖、感到自信就可以了吗?

教师从此就自然而然地“自主成功”了吗?

不!

刘京海手一挥,对他的管理团队说:

你还要搭建平台、搭建有用的平台,提供服务、提供平实的服务,帮助教师在展示自我中找到提升的感觉。

换句话说,你要让教师有真见解,有真本事,有真内涵,他才可能成功!

刘京海培养了很多校长和学校管理者,在他身边工作,学习过的人,谈起他是怎样帮助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的趣闻轶事,恐怕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细细想来,大家感觉以下四招,即平实又有用:

1、用最平实的道理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孩子肯定是教得会的

教师水平的提高过去往往认为是能力问题,而刘京海认为首先是观念问题。

刘京海讲的观念,从来都没有让人“头晕”的,讲的都是最平实的“大实话”。

举一例子:

他借用中科院上海脑研究所的一位博士用猕猴做的实验结果告诉老师们一个浅显的道理:

正常孩子的聪明程度其实是差不多的;要教会每一个孩子,关键要找到适应不同孩子的方法。

作为校长,不能要求每一个教师马上找到教会每一个孩子的方法,但是有权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没教会孩子的时候,不要怀疑孩子是可以学得会的,只是我们并没有找到教会这个或这类孩子的方法。

只要我们继续探索新的方法教孩子,最终我们一定会找到效果相对比较好的方法。

其实这个教会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提高的过程,追求科学方法的过程。

好教师、差教师的差别不仅仅在认不认为学生是教得会的,而且还在于对教不会的学生所采取的跟进态度和措施。

好教师用第一种方法教,有些学生不会,他不怀疑学生,而是怀疑自己的方法,于是就用了第二种、第三种……第n种方法教,结果是一方面教会了学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己;而差教师遇到学生不会时,不会去尝试改变教法,总是一味地责怪学生,一厢情愿的指望学生来适应自己一尘不变的教法,这样下去,他自身的教学水平一辈子也不会提高。

所以说,好教师、差教师的差别虽然表现在能力上,但其根源在观念上。

闸北八中或是从闸北八中出来的教师从不怨产生,而且在教学上主动求新、求变,正是得益于这种最平实的观念渗进了心底。

2、用最原始的办法整体提高师资——选择配对,捆绑结算

除了新教师进校要拜师外,刘京海干脆将大部分教师“选择配对(也有一配倆,一配三的)”,结成师徒。

要求徒弟节节课听师傅的课后再去上课,师傅要定期听徒弟的课,指导徒弟;规定师徒的教育教学质量秋后“捆绑结算”。

这样一来,师徒都上心了,教的真教,学的真学!

多年下来,闸北八中带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师资整体水平在闸北区处于中上,而且长期稳定。

3、用最高效的形式培训教师——自培自训,校本研修

闸北八中除了支持教师的学历提高,积极参加市区举办的植物培训外,还特别重视校内培训。

经过市教委批准,闸北八中成为了上海市首批校本自培基地。

一开始开设了两门培训课程,一门是成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另一门是尝试成功课堂研究。

试点学科是初中数学,现在已逐步推广到初、高中大部分主要学科。

新近又增加了“学科教学电子平台的制作与研究”,“电子教案的编写研究”等课程。

上海的教师都知道,每个五年计划中,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必须修满对应职称要求的培训学分,俗称“240”和“540”。

通过申请,凡是在闸北八中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的也能取得区教育学院承认的相应学分。

这样一来,不仅是本校的教师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外校也有近千人次报名参加。

校本培训课程的开设源于闸北八中的改革特色,又为推进成功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深化培训了师资。

课程中既有理论,又联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既有系统的讲座,又经常把课程教学中的典型实例片段提供给大家研讨,还把一些重点的教学内容让大家讨论后回去设计电子平台的制作脚本,或者设计好后拿来讨论,统一得了的让电教人员协助制作课件,统一不起来的就制作多个版本的课件,拿到课堂上去比效果……。

这样的形式,让大家觉得实在、实惠,相当有收获!

那种“培训靠点名,签到就走人”的现象,在这里没有!

每次点名,只多不少,没有缺席的,只有“加塞”的。

4、用最实惠的政策推动教科研——任务驱动,谁做了给谁

先说闸北八中的教科研在做什么?

主要集中在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经验两大方面,而这又恰恰是每个教师都可以做的。

研究问题,就是要找到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预测问题的演变方向和跟进措施,提高对教育教学中规律性的问题的认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研究经验,就是要找到优秀的经验并把它过程化、细节化、精致化和科学化,使优秀教师的经验更易于推广和继承。

这两个方面的课题确实与教师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也是校长和教师们都想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两个方面的课题靠专家不行,光写论文不行,得靠第一线的老师们!

如何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如何让好不容易从市区争取来的科研经费产生激励作用?

刘京海定了一个原则:

任务驱动!

出台一项政策:

课题经费决不能挪作它用,决不搞大锅饭!

谁做了给谁,谁的效果好重奖谁!

至于闸北八中的教科研是具体研究了哪些课题,又是如何展开的,前面已有论述。

我们只想从近五年的一组数据,粗略地看一下刘京海的这个原则和这项政策产生了多大的效益:

不足两百万的科研经费支出,却完成了两千多课时的教学电子平台的编写与制作,两千多课时的电子教案的编辑整理,四十多本专著和丛书的出版,500多篇论文的发表,30多期《成功教育研究》杂志的编辑发行,近千节区级以上的展示研讨课的开出……

 

帮助教师成功是校长的天职!

刘京海是践行者,并且仍在努力地担着这份天职。

我们虽不能穷尽他的一言一行,也不能学会他的每招每式,但是,我们必须明白:

人文和平实,是履行这份天职的基石!

 

二、校长在教学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着力点是课堂教学的改革。

那么校长在教学管理中的角色如何定位呢?

刘京海认为:

校长必须始终站在教育学科的最前沿,必须取得教学管理的绝对领导权;教育思想的领导是校长领导的关键和本质,发现、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是校长教育思想领导的最佳操作点,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提升的最佳途径。

(一)教学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

教学管理、课堂改革都是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事关大局。

校长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把它推给分管校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

刘京海为什么94年又重返闸北八中,而且放弃许多次升迁的机会而坐定不走?

因为他明白,浮在上面指示、蜷在机关指导,是搞不成“成功教育”的!

要想改革就必须始终站在教育学科(不是学科教育)的最前沿,必须取得教学管理的绝对领导权!

校长要不断引领教师的教育思想,使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在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这四位一体的流程中传递;校长要善于发现能把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转变为教学行为的操作点,加以推广,完善和巩固其教育思想。

如何运用教育思想来领导学校?

刘京海开出了两剂良方:

1、校长要善于研究理论的作用,用理念支撑思想体系。

刘京海常说:

理论的功能就是解释和预测。

教师做的好但无法解释现象,你校长要有本事诠释其本质。

校长必须站在教育学科的前沿,不是学科教育的前沿,必须提升理论功力;校长不必课教得最好,但你必须不断观察众多教育现象,然后分析、解释、发掘其本质。

只要与刘京海有过深入接触的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他的猎涉面之广,理论功底之深厚是许多校长甚至理论工作者都不能企及的。

他可以随口给他的副手开出一串读书书目:

斯金纳的《刺激反应理论》、皮连生、邵瑞珍的《认知心理学》、罗杰斯的《人本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钟启泉的《建构主义理论》……。

有一次,一个外省市的代表团在听完闸北八中的“教与学电子平台”的介绍后,有人向刘京海提问:

有些课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更好,你为什么强调每节课都要有课前准备呢?

刘京海脱口而出: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同化就是顺应。

讲授新知识就像船靠岸,船要稳定靠岸就需要抛锚,而这个锚位就是准备知识。

所谓差生即是没有锚位或锚位不稳定的学生……”没等刘校长讲完,那位代表说:

“I服了YOU!

理论、比喻、现象这么一串,抵我上四年大学!

2、发现、总结、推广经验是校长引领教师的根本点,也是形成校长教育思想的生长点。

刘京海从来都反对“死读书”、“照搬理论”,他的“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时(不在意一时一事的得失),不唯俗(不在乎世俗的评论)”的领导气魄成就了他的“成功教育”事业。

他反复告诫他的管理团队:

不要去“碰”理论界,我们是实践派。

我们要在教师的实践行为中发现改革的契机。

国家的任务是在适当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前提下,使学生受教育的知识总量最小化;校长的任务是在国家规定的知识框架内,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校长要做该做的事;校长只能做能做的事。

只要刘京海有空,他准带着一帮人深入教学、深入课堂,找问题、找经验。

关于“电子教案”和“电子平台”,前面已经有了专门的章节论述其起因、意义、结构、作用等,我们再从管理的角度看看刘京海是如何抓契机、抓改革的,从中我们也体会体会刘京海的管理和行事风格。

“电子教案”的诞生源于几次教案检查中屡见不鲜的矛盾。

有的教师教案写得很认真,但教学效果不好;有几个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教案又不过关。

刘京海说:

有意思,我要专门看看那几本不过关的教案。

他发现:

这些教学效果好的教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批注在旁边,还有课后又补注的学生提出来而教师预先没设想到的问题……。

教案当然不整洁、不规范……刘京海敏锐地意识到:

这是一个实用而高效的方法。

于是他马上带领分管校长和教学处、科研处一干人马与这几位教师座谈。

一开始,老师态度很好,说:

“刘校长,我们知道错了,你不必兴师动众,我们改就行了”。

另一个老师更直接:

“标准教案网上有,书店还有特级教师的优秀教案呢!

我们拉就是了,抄就是了!

可那些教案不对我们学生的路啊!

”刘校长笑眯眯(他“忽悠”人干事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地说:

“我今天不是来批评你们的,是向你们讨教的,是请你们带个头,改革教案。

你们给教研组推荐几本书、推荐几个网站、研究几个课时的标准教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我让打字员打印出来,旁边加一栏:

预测与对策,你们就专门写这一部分;然后再传到网上,给其他教师共享;再发动其他教师针对自己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预测与对策’部分。

我们以后检查,就在网上检查老师写的预测与对策;对于课堂上随机生成的东西,我准备给每个教室装上触摸式的大屏幕,就像《朝闻天下》的那种,大家在教学中发现的生成性问题,可以随时修改、随时添加、随时保存……,好不好?

”你说教师能不叫好吗?

于是电子教案诞生了!

“电子平台”的诞生更是源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它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把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转化为更多教师的行为。

我们不想再重复它的发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只想说明刘京海是如何应对理论界的责难和同行的不理解的。

“电子平台”一出现,就有人摇头:

刘京海是“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特殊人才、特殊贡献”的四“特”人物,怎么能连“因材施教”的原则都不懂呢?

怎么能用“标准化”扼杀教师的教学个性呢?

刘京海说:

我们创建的电子平台是把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过程华、细节化、科学化、精致化,再加以传承和推广;第二,我最清楚我校师资情况,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0岁,相信很多学校的情况也是如此。

我需要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迅速从低层次的个性到高层次的共性化,然后在这个平台上完成高层次的个性化;第三,老子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

不道出第一步,焉能有第二步,第三步?

我们现在有很多校长,只愿想,不愿做;想好的事,想理想的事,不敢做切合实际但有背“理论”的事,不愿做看起来很小但是没人做过的事!

你们——他对他的管理团队说:

做该做的事,做能做的事,做实事求是的事!

做多了,就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就有了教育教学的领导权!

后来,“电子教案”、“电子平台”在一百多所学校使用,被几十个市内外区县引进推广并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我们不想得到“性格决定一切”的结论,但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

探求基本理论支撑,掌握教育思想的领导权,对教学管理和课堂改革的成败是多么的重要!

(二)课堂教学改革,一定是静悄悄的革命

熟悉成功教育历程的人都知道,94年刘京海重回闸北八中后,在原先的“帮助成功——自主成功”中间加了一个环节:

尝试成功。

从帮助成功到学生自己尝试成功,让学生自活动中去尝试、探索,再到自主成功,这是最适合素质教育理念的。

之后,刘京海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口号:

减少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索,把接受式学习方式与体验式学习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

教育改革是无情的、痛苦的,校长在操作过程中要有情,要给教师正确的方向,又要给教师改革的空间。

刘京海不无得以地说:

我这个口号是温情脉脉地,是在尊重传统、传承优秀经验,融合东西方教育现代理念和发展趋势基础上的静悄悄的革命,结果是和平演变、自我演变。

1、你们自己决定“减”多少?

课堂教学改革的难度是多方面的。

老师心里明白:

刘校长提出的口号对是对,但“减少传授模仿”,考试成绩掉下来了怎么办?

刘京海马上说:

不用担心,你们自己决定“减”多少?

减五分钟、减八分钟都可以!

一学期下来,成绩没有掉下来,老师们就会自己增加减少的程度。

为什么要减少?

因为要“增加”!

老师们都是明白人,从前只考知识,现在要考能力。

考能力就一定要增加“体验”这东西。

要“增加”,就一定要“减少”,并且先“减”先得益。

如果搞改革只增加,不减少,这改革肯定不成功!

因为时空是一个定值。

98年开始,闸北八中从数学学科开始全面改革。

一开始,减少传授模仿,但知识未必增加;随着能力逐步提高,随着长期尝试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出来了,倒过来,能力提高,传授知识也丰富了。

多年下来,各年级的质量明显提高。

但记住:

减少传授模仿,不是不要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索,不是全都尝试探索。

这中间的“度”要靠老师自己把握和调整。

有人问过刘京海,你初中教学的所有概念,老师几乎都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获得,你是如何做到的?

刘京海答:

一点一滴地变呀!

这叫和平演变——“掐死你”的温柔!

2、学生是你们自己发动起来的!

老师讲少了,学生自然就想多了;老师放手让学生探索,自然稀奇古怪的结论就出来了。

这些课例前面已经讲了很多,这里只研究管理层面上的意义。

有一段时间,老师找校长来诉苦:

刘校长,你把学生发动起来了,搞得我们晚上睡不着觉。

因为五十几个同学思维方向不一样,我们常常不知道谁说得对,谁说的错;提出的怪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解答好?

所以现在一上课就紧张,晚上都在琢磨学生提的问题……。

刘京海嘿嘿一笑,说:

“第一,学生是你们自己发动起来的,说明你们启发的好,问得对的学生的路;第二、晚上琢磨问题就对了。

以后不仅要琢磨学生提出的问题,还要琢磨学生每天可能提什么问题,采取什么对策,所以我要你们写预测与对策呀!

电子教案不是不要写教案了,是要更花心思琢磨课堂上可能发生什么事了,琢磨透了,上课就不紧张了;第三,长期坚持,注重积累,不用多长时间,学生能力增强了,你们也就成优秀教师了!

刘京海因此又提了一句口号:

提高教师的原动力在学生!

发动学生革命,是校长最高明的管理。

3、到底哪个效益高?

还是前面讲到的那个“分数的除法”的课例。

传统的教法是:

老师一上来教给学生:

“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乘上它的倒数”;然后讲例题、做练习、口答、笔试、演板,学生就掌握了。

刘京海改了,他让老师先复习整数的乘法、除法,分式的性质和加法、减法、乘法,倒数等,然后让学生讨论“七分之三除以三分之二”怎么算?

这下炸开锅了,学生搞出了四五种算法(课例承前省略)。

半节课过去了,学生才整出了这个法则。

相比较而言,例题少讲了,学习少练了。

刘京海让大家讨论:

到底哪个效益高?

闸北八中的教师敢说呀!

讨论的结果非常实事求是:

传统的教法对知识的掌握,对应试,对眼前来说是好的,高效的!

但这种学习水平是接授的学习水平;增加尝试探索后的学习水平是探索的学习水平;尝试探索的学习效益虽然短期内没有传统的传授模仿来得显著,但长此以往,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肯定要强,所以最终的效益是高的。

现在有个怪现象:

很多生源基础比八中好的学校用八中的“电子平台”,一课时上不完一课时的内容,校长很奇怪,刘京海总是笑一笑,说:

放心,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上得完了。

静悄悄,温情脉脉的课堂教学改革,这种很专业的管理,透出的也是刘京海管理思想中的平实与人文。

(三)升学率——校长不能回避的问题

“升学率”是任何一个校长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有一种误解,认为成功教育是“差生教育”,“三个相信”只要“差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一点点就算“成功”了,所以,刘京海没有“升学压力”,刘京海是不抓升学率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规律注重的是人的中长期发展,这与浮躁的社会就有了矛盾。

“成功教育”没有回避这个矛盾。

面对“升学率”,刘京海有心得,也有办法,更有底气!

1、我是共产党员,所以我要抓升学率

时任教育部长的陈至立同志到闸北八中视察,听完刘京海的汇报后就问:

刘校长,你是如何看待升学率的?

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

多数校长可能会答:

升学率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是万恶之源;我们现在搞素质教育,所以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

刘京海没有这么回答。

他说:

陈部长,我有四句话。

第一句,少数人才能升学这在很长时期内是难以解决的,这不是我们校长能解决的,也不是你陈部长能解决的。

中国的国情如此,也大概需要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第二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