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高1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2859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高1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高1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高1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高1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高1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高1号.docx

《教高1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高1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高1号.docx

教高1号

教高〔200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直属高等学校:

2004年12月,教育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1998年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围绕“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题,研究了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政策和措施。

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现将该《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的有关情况及时报告我部。

 

教育部

二○○五年一月七日

附件:

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2.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附件1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更加艰巨。

因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数以千万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为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现就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1、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

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需要。

高等学校要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

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得低于25%,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等教学开支。

要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尽快改变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同级财政部门积极协调,共同研究制订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标准,确保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及时、足额到位。

教育部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高等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并将其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4、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秩序。

高等学校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

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师社会兼职和校外活动,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

要采取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新形势下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5、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新设置专业建设和管理,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

要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要继续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

要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通过教学改革立项等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探索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发。

6、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

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服务面向和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紧密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本地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引导学校明确办学思想,找准学校的定位。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办学基础和社会需要,建设品牌专业形成优势和特色。

教育部将用政策导向等多种手段,形成一批在不同类型高等学校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学校。

7、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

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

要完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从事助教工作的制度。

要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

要完善教师教学效果考核机制,大力表彰奖励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同时,对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不应继续聘任其从事教学工作。

要鼓励和推进名师上讲台,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承担讲课任务或开设讲座。

高等学校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8、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要大力锤炼精品教材,并把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

对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新教材,并使高质量的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契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组织编写出版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

要健全、完善教材评审、评介和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

9、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要确保高质量完成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

要建设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和数字化图书馆等,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进程。

要鼓励教师共享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按照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

10、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不得降低要求。

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要贴近实际。

严格管理,确保质量。

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工作。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教育部将适时启动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推动高校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并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性指标。

11、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的所有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都要向学生开放,建立大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

要增加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12、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各门课程、各教学环节都要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

要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积极面向非本专业学生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和科技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开展以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活动。

高校教师要重视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辅导等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要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引导。

13、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高等学校要全面推广和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以非英语通用语种作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要求的院校和专业,也要根据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推进改革。

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

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14、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高等学校要营造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要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气。

学生要以学为主,勤奋刻苦;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要坚持依法治教,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5、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部实施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制度和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公布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学科专业等专项教学评估工作,逐步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重视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特点,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将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增设专业、确定招生计划、进行资源分配等有关工作的重要依据。

高等学校要努力探索和建立本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

16、切实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把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各高等学校的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统筹学校的各项工作,把主要精力真正转移到教学工作上来,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不断推进高等学校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开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附件2

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采取网络视频会与集中座谈会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开幕式采取网络视频会的形式,主会场设在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设立分会场;开幕式之后,各地、各校分别召开研讨会;然后,各地派代表到北京集中讨论,交流认识和意见;最后,举行网络视频的闭幕式。

采取这样的形式,主要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干部和教师参加会议,直接了解会议的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拓思路,共同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加强教学工作。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

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会上印发给大家的会议主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就是根据这个主题起草的,希望大家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这份主文件将作为2005年的1号文件下发,以指导高等学校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推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主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举措:

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

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

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是党和人民赋予高等学校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国家和社会对高等学校寄予厚望,广大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广大青年学生有强烈的成才渴望,政府和群众花了那么多感情、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财力,把孩子送到高等学校,就是希望受到良好的教育。

质量上去了,学生成才了,人民群众就满意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也就得到满足了。

因此,各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把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回顾过去六年,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以说是气势恢弘,波澜壮阔,开创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已经超过两千万,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超过19%,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1998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108万,而今年招生超过440万,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翻了两番。

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育人质量在提高,学术水平在提高,国际地位在提高。

比如,2003年全国高校科技经费比1996年增加了5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与我国签订了学位学历互认协议;我们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大学校长论坛,40多个国际顶尖大学的校长参加了论坛,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巨大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这些成就举世瞩目,让国外同行感到十分惊讶和不可思议,认为我们创造了奇迹。

这几年的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改革力度最大、取得成效最明显、积累经验最丰富的成功探索,为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当然,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改革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遇到一些新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这样一次历史性跨越,也自然要面对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随着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克服面临的困难,坚定信心,继续前进。

应该看到,高等教育在前一个阶段快速发展过程中,质量是有保证的,总体情况也是好的。

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1998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素质教育,对高等学校加强教学工作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4号文件,就加强教学工作明确提出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我们实施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开展“高等学校名师奖”的表彰奖励,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积极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各项政策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保证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宗旨,坚持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同志们深切地认识到: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在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处于中心的地位。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几年来,我们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

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贯彻“八字方针”,就必须一方面坚持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尤其要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

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我们要将工作重心由前一阶段高度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

由于教学工作在提高质量中处于突出地位,因此,在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中,尤其要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需要,更是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当然,我们在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正视当前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学投入严重不足,二是教学管理相当薄弱,三是教学改革亟待深入。

从根本上讲,还是质量意识淡薄,在某些地区、某些高校,轻视教学、忽视质量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因此,首要的任务还是增强质量意识,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坚决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在实现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重心转移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花大力气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一是加大教学投入,二是强化教学管理,三是深化教学改革。

针对教学投入严重不足,要切实加大教学投入力度;针对教学管理相当薄弱,要不断强化教学管理;针对教学改革亟待深入,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

要真正把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财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来,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本科教育,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四个重要关系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和处理好诸多内外部关系。

在这里,我着重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角度,谈当前应该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的四个关系。

第一,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

三年前,教育部党组提出了将“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作为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的思路就是:

一方面,实力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把握好发展的节奏,解决好怎样发展的问题,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要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矛盾,其中,要高度重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当前,要特别注意提高质量,把它作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不要一谈到工作重心的转移,就形成一种误解,以为是要否定以前的工作了。

我们强调,工作重心的转移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是为了完成新阶段的任务,而不是否定前一阶段的成绩,前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正确的,下一阶段根据形势发展实行工作重心的转移也是正确的。

这里,我想谈一谈四点认识:

第一点,在前一阶段里,高等教育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绩巨大、方向正确,意义极其深远;第二点,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规模还要持续发展,但是要把握好发展的节奏;第三点,在过去六年快速发展过程中,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总体情况是好的;第四点,下一阶段我们的工作重心要放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使质量更好。

我认为,这四点认识就是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

四点认识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在扩大规模上,我们要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发展成绩巨大、方向正确,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还要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在提高质量上,我们要看到前一阶段的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下一阶段我们还要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不能因为现在强调发展的节奏就否定前面的跨越式发展,也不能因为现在高度重视质量而把前面的质量说得一塌糊涂。

这里,我还要说一说关于质量的两点看法:

一是中国本科教育的质量是好的,总体而言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我们的本科教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各有优劣,我们确有很多需要追赶的方面,但就总体而言,就主要方面而言,我们的本科教育质量是好的。

二是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不能简单地用“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苛求”“大众化”阶段的教学工作,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质量标准也要与时俱进。

高等教育必须持续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

中央去年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

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人才;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上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希望,最终还是看这个国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就我国的高等教育来看,现在的毛入学率才19%,离现代化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从根本上讲,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素质很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如果素质很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从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才资源,必须依靠教育的发展。

所以,在发展的问题上,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坚决不能动摇。

     数量和质量始终是一对矛盾,它们是互相对立的,但它们也是互相依存的。

一方面,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基本的质量;另一方面,没有质量的数量,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人们一直都在追求数量和质量的辩证统一。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我国在前一阶段也面对了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

然而,我们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对这个问题处理得更好一些,因此外国朋友说我们创造了奇迹,这实际上有两层意思:

一是时间这么短、投入这么少、发展这么快,是一个奇迹;二是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保证了质量,也是一个奇迹。

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

就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要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高等教育的规模还要进一步发展,同时,质量更要不断提高。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也必须是一个高质量的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提高质量成为了工作的重心,必须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

这就是高等教育发展中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辩证关系。

第二,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

在中国,需要也必须强调高等教育的统一性,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优势。

高等教育的统一性是国家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性质所决定的。

高等教育的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服务方面。

高等学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按照这一宗旨,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服务社会,都应统一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上来。

只有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才是最好的高等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有价值的高等教育。

第二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就是要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上来,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第三,具体到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应有基本质量标准,也就是《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学历学位教育的学业标准。

多样化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有类型和层次之分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的专门人才。

进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多样的,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各高等学校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来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确立各自的发展方向,建设不同类型的学校,同时,形成自己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质量标准。

在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统一性是在多样化基础上的统一,多样化则是在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

高等学校要认真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重视二者的有机结合。

强调统一性并不是束缚手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