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A卷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2781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A卷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A卷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A卷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A卷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A卷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A卷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A卷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A卷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A卷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育教学质量检测A卷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A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符号”说与“语言艺术”说之差异

吴晓

诗歌意象与普通日常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

普通语言符号是人类集体的产物,语言一经产生,对于每

个社会成员就有一种约束力,每个社会成员都得强制性地习得和接受这种语言,不如此就无法进行思想的交流

与沟通。

而意象符号则是诗人直接感受的产物,具有个性创造物的特点。

它是感性的、直觉的、个别的和不可

重复的,是诗人在情感驱动下要求作艺术表现的产物。

科林伍德曾指出普通语言描述与艺术表现的不同:

“描

述一件事物,就等于把这件事物归到某某类中……而表现却恰恰相反,表现是将这件事物个性化。

”这就是说,

普通语言仅仅是一种现成的操作,而作为艺术表现的意象,却是诗人所独创的,具有诗人的情感生命。

意象是

“直接”的,因为它是诗人有感而发创造出来的;日常语言则是已经褪色、陈旧、僵死的东西,也是被诗所淘汰的

东西。

总之,创造意象是诗人表现情感的基本手段,诗人将独创性的意象符号提供给读者,使读者产生理解与

共鸣,进而被普遍接受与承认,这是普通语言所无法做到的。

在一般语言中,语词所指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

外物,物的观念而非物本身,因此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普通语言,词义的指称性明确而单一,非如此则不能起到

交流思想的功用;而意象具有丰富性与多义性,竭力避免单一与直接说出,它虽然以词的形式出现在诗中,但却

没有词的明晰性、确定性。

可以说,意象是超语义的,不可解释穷尽。

意象比语言层次更高,更具独立性。

在审

美经验中,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说出的东西,在那些已理解又未理解的无可名状的审美愉悦中,无论何种语言要

描述,它都是显得力不胜任的。

审美意象能引人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

表达出来,因此也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

所以意象的功能大大强似普通语词,其作用

是一般语言所不可比拟的.艺术所建构的意象符号系统,既是传递情感的手段,又是目的,而在日常交际语言

中,语言只是交际信号的工具,意义一经传达,信号系统就不起作用,因此它是一维性的。

而在诗中,创造独特

的意象符号,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种美的形式,具有审美意义,这种意象关系是“同步”、“共时”的。

所以对于普

通语言来说,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其任务即告完成,而意象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那就不够了。

它还要考虑怎

样表现的问题,还要考虑意象的角度、意味、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般语言只需要呈现逻辑的有序性,

而意象则需要打破语言逻辑及理性逻辑的规范,追踪“情感逻辑”与“想象力的逻辑”的发展而不断推进。

在一

个意象向另一个意象跳跃的时候,一般也是由潜意识驱使着进行的,内中的心理变化也是无法以语言言明的。

无论从意象的产生过程看,还是从其作用与功能看,都是大大超越于语言的。

在诗歌中,其直接现实是意象,而不是语言,或者说诗使用的是意象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

意象是诗的特定词汇,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诗人在进入创作构思时,并非是用语言进行的,而是利用意象进行的。

而传统的看法,诗是语言的艺术,而不是意象的艺术,因此出现“语言的色彩美”、“语言的绘画美”等等说法,都无法说明诗的实际存在,也无法说明诗的本质。

(选自《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诗学新解》,有删节)

l.下列关于“意象符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意象符号来自于诗人的直接感受,是感性的、直觉的、个别的和不可重复的艺术表现的产物,具有个性创造

物的特点。

B.意象符号是诗人展示给读者用以表现情感的素材,它被诗人期望能够让渎者产生理解和共鸣,进而被普遍

接受与承认。

C.意象符号与日常交际所用的语言有差别,它的系统是由艺术构建的,可以用来传递情感,但不能用作日常

交际信号的工具。

D.意象符号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种美的形式,具有审美意义,所创意象在诗中与其它意象的关系是“同步”而

且“共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与诗人所创造的意象不同,日常语言是已经褪色的、陈旧的、僵死的东西,作为一种现成的操作,其结局是

最终被诗人淘汰。

B.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都不能充分表达出来的审美意象能引人联想到许多东西,也具有普通语词无法比

拟的强大功能。

C.潜意识可以在一个意象跳跃到另一个意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此过程中的心理的变化虽不能言明,但遵

循情感或想象的逻辑。

D.就诗歌的性质而言,诗是意象艺术,因此,语言的色彩美、绘画美的说法不能说明诗的本质,也无法说明诗

的实际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成员都必须掌握某种语言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这是因为语言是社会集体的产物,具有

普遍约束力。

B.意象在诗中的存在形式是词语,它层次高,有独立性、丰富性,不易解释穷尽,不像普通语言词语那样有着

明确而单一的意义。

C.意象比语言层次更高,在意象中,有许多已理解又未理解的无可名状的审美愉悦,无论何种语言要描述它

都是显得力不胜任的。

D.诗使用的是意象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文字语言不是诗人用来创作构思的工具,这与意象的功能与作用都

超越于语言是一致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蒋偕字齐贤,华州郑县人。

幼贫,有立志。

父病,尝到股以疗,父愈,诘之日:

“此岂孝邪?

”曰:

“情之所感,实不自知也。

”举进士,补韶州司理参军,以秘书省著作佐郎为大理寺详断官。

密州豪人王澥使奴杀一家四人,偕当澥及奴皆大辟。

宰相陈尧佐欲宽澥,判审刑院宋庠与偕持之不从,偕

以是知名。

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

息迁北作坊使兼本路钤辖。

明珠、康奴诸族数为寇,偕潜兵伺之,斩首四百,擒酋豪,焚帐落,获马、牛、羊千计。

所俘皆刳割磔裂于庭下,坐客为废饮食,而偕语笑自若。

湖南蛮唐和内寇,徙潭州钤辖。

贼平,徙冀州。

坐擅率粮草,降知霸州。

逾年,徒恩州,领韶州刺史。

属兵

粮乏绝,朝廷方募民入粟,增虚直,给券诣京师射取钱货,谓之交钞,患未有应令者。

偕使州仓谬为入粟数,辄作

钞,遣属官持至京师转贸,得缗钱以补军食。

为御史弹奏,降知坊州。

侬智高反,除宫苑使、韶州团练使,为广南东西路钤辖。

贼方围广州,偕驰传十七日至城下。

战士未集,会

侬智高徙军沙头,安抚杨畋檄偕焚粮储,退保韶州。

命未至,军次贺州太平场,贼夜入营,袭杀之。

初,偕入广州,即数知州仲简曰:

“君留兵自守,不袭贼,又纵步兵馘平民以幸赏,可斩也。

”简日:

“安有团练使欲斩侍从官?

”偕日:

“斩诸侯剑在吾手,何论侍从!

”左右解之,乃止。

卒以轻肆败。

(选自《宋史.蒋偕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B.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C.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D.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磔裂”是古代一种酷刑,指车裂处死,行刑的方式是把肢体分裂,后来也指凌迟处死。

B.“州仓”在文中是指京师储存粮食的仓库,其支付职能有四项:

兵饷、官禄、平准、赈贷。

C.“刺史”是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D.“缗钱”是指把一千文钱串在一起的成串铜钱,汉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偕为人至孝,行事出人意表。

他在父亲生病的时候,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来为父亲配药,事后还恳切地回

答了父亲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提出的质疑。

B.蒋偕心狠手辣,对敌不择手段。

他在边境捕了强盗后,使用腰斩的酷刑。

明珠、康奴各族寇作乱时,他带兵

镇压,后来把俘虏全都“磔裂”。

C.蒋偕施政灵活,有时擅作主张。

他在兵卒粮饷不足的时候采用灵活的措施来筹措,但他没有把握好政策的

标准和筹措方式,这给他带来负面影响。

D.蒋偕平乱有功,敢于秉持正义。

朝廷多次派他到发生战乱的地方,他也多次平息事态;他不能容忍戕害平

民邀功请赏的行为,几乎杀掉肇事官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宰相陈尧佐欲宽潞,判审刑院宋庠与偕持之不从,偕以是知名。

(2)命未至,军次贺州太平场,贼夜人营,袭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秋宿虎丘寺

苏舜钦①

生事飘然付一舟,吴山萧寺且淹留。

白云已有终身约,醁酒聊驱万古愁。

峡束苍渊深贮月,崖排红树巧装秋。

徘徊欲出向城市,引领烟萝②还自羞。

【注】①庆历八年秋,苏舜钦复官为湖州长史,因故未能赴任,因游虎丘以解愁闷,但时时心系庙堂。

②烟萝,草

树茂密、烟聚萝缠之地,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试结合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5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这句千古名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

训就会重蹈覆辙。

(2)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中借用典故,形象地表现相思成泪、往事迷茫的两句是“,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

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主刀

奚同发

①因为刘晓波的孩子明天要手术,黄大夫主刀,这次约见,刘妻颇费周折。

黄大夫虽身居省会,却名闻全

国,外省患者来就医,仅挂他的号,便成为一种增值品。

②在晓波夫妇对面一落座,黄大夫便声明,自己只喝茶,其他什么他们看着点,反正他不会动一下。

稍顷,

黄大夫毫无寒暄进入主题,简明扼要讲解了这种病的来龙去脉及手术方略,还一再表示,手术风险有,但与城市

交通事故相比还算低的。

晓波夫妇静静地倾听,时不时点头,“嗯”声连连。

今年4岁的儿子,前些天突发疾病,

若不手术,一旦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将终生不治。

不到半小时,黄大夫便要结束谈话:

“就这样吧,我还要接孙子。

你们也准备一下,明天早起孩子不能吃饭,不能喝水……”晓波顺口道:

“瞧您老,工作这么忙,还要带孙子,真辛苦!

儿子没在本地工作,还是也忙啊?

③黄大夫没吱声,对视刘晓波的目光躲闪了一下。

起身的黄大夫随意地问:

“刘先生在哪儿工作?

”“省检察

院!

”晓波道。

④黄大夫一愣,似有所思索,接着问:

“刘先生刚才说是怎么称呼来着?

⑤见面时,晓波已自报姓名,大概像见许多患者家长一样,黄大夫根本没在意。

黄大夫“哦”了一声,突然

问:

“黄一勋案是你主审?

⑥点头的同时,晓波吃惊地盯着对方,这种机密他怎能知晓?

黄大夫的目光在刘晓波脸上足足停了半分

钟,说句失陪了扭身便走。

晓波纹丝没动,妻子追至门口终未留住对方,回来对他一通埋怨。

晓波想起来了,双

规的副市长黄一勋案审结前,黄医生夫妇曾托人希望能与他见一面,他根本没给对方机会。

最终黄被判死刑。

那是黄大夫的独生子,老两口现在带的应该是黄一勋的孩子。

⑦这次跟黄大夫见面,是他对妻子多年来的唯一一次妥协。

之前,儿子在他办案期间曾两度遭到绑

架,对孩子的事他也有些习惯,不可能与对方做交换。

他甚至习惯性认为,只有自己办着案,孩子才是安

全的,从而为公安的成功解救赢得时间。

此次因为手术是否给医生送礼,当妻子第一次冲他发脾气时,他

惊呆了,也把妻子自己惊呆了。

婚后多年,她从没因为什么跟他红过脸,不管是办案十天半月甚至半年不

归,即使不封闭,他也常常早出晚归,把家当成旅店……眼瞅妻子涕泪长流满脸憔悴,他最终的让步是与

她一起请黄大夫吃顿便饭。

⑧没想到,黄大夫只答应在茶馆一见……

⑨结账时,夫妇俩才知道,黄大夫果真常来此,都是病人家属约请,但他给茶馆定了个规矩,AA制,绝不让

别人替他付账。

他每月底来结一次,每次清茶一杯。

至于别人的花销,他不管。

⑩黄一勋案肯定不能告诉妻子,既是纪律,也不想给她增加心理负担。

心怀忐忑的妻子回到家,坚持当晚

要再去黄大夫家表示一下,之前,便有护士给她暗示,她也打听了,主治大夫两千,其他人几百不等。

并说,黄大

夫喝杯茶自己付钱,或许是给别人看的。

望着妻子,他甚觉陌生,决然道:

“就是做给别人看,这样能做几十年也

不容易,也值得我们尊重!

约见黄大夫那天是刘晓波与双规的杨斐然对峙的第五天。

回到山庄,同事说:

“刘检,你这一刀真厉害,

果如你所言,你上午没来,他早猴急了要找你。

”接下来几天夜以继日,终至结案,刘晓波向专案组做了汇报,然

后领回自己的手机——儿子手术非常成功……

半月过后,在那家茶馆如约而至的黄大夫,像上次来时那样平静,轻品温茶,仍是毫无寒暄直奔主题:

“你

不用谢我,谢习惯吧!

说实话,手术前,我做了准备,不能让你的儿子活着被推出手术室。

我要让你也体会一下

失子之痛.可是当我站在手术台前,接过手术刀、钳子、剪刀,是习惯让我忘记了躺在面前的人是谁。

我习惯地

寻找病灶,习惯地把它除掉……直到习惯地摘下手套洗手时,才想起来那是你刘晓波的孩子……”

凝视着黄大夫有些湿润的双眼,刘晓波起立深鞠一躬,道:

“跟您老一样,我们彼此的职业都因习惯而心

无旁骛。

谢谢您,黄大夫!

十多分钟后,刘晓波起身,把十元钱压在杯子下离去。

(选自《芒种》,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黄大夫经常接受病人家属约请,但刘晓波与黄大夫在茶馆的初次见面却令刘妻费尽周折,其中最大的阻

力是刘晓波始终不同意给黄大夫送红包。

B.刘晓波不愿意给黄大夫送礼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主审黄一勋案时曾拒绝与黄大夫见面,二是他认为在

手术前给医生送礼有辱医生践行天职。

C.在妻子说出黄大夫自己付茶钱可能是做给别人看的时候,刘晓波觉得妻子很陌生,因为他没有想到妻子

这样聪明,能把黄大夫的情况摸得这样清楚。

D.最后一次见面,刘晓波向黄大夫鞠躬,表达了自己令黄大夫失去儿子的愧疚.也表达了对黄大夫挽救自

己儿子生命的感激,还表达了对黄大夫职业操守的敬意。

E.小说的结尾写刘晓波把十元钱压在杯子下离去,内涵丰富,回味悠长,既体现了他对黄大夫的“习惯”的

尊重,也显示了自己的个性。

(2)小说第⑩段写到了刘晓波与双规的杨斐然对峙及后续工作等情况,有何作用?

(6分)

(3)试概括并分析刘晓波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6分)

(4)黄大夫到底是不是一个收红包的医生?

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小说内容说出你的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材料一:

本报讯10月16日,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有关单位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清华大学大讲堂共同举办了

2014年“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

来自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的代表,以及清华大学师生代表、中小学生代表、企业代表及媒体记者等近千人参加。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国家粮食局局

长任正晓、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米斯卡等出席了上述活动并致辞。

牛盾在致辞中指出,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家庭农业:

供养世界,关爱地球”,旨在强调家庭农业在

维护粮食安全、消除贫困、改善生计、管理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及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个主题与我国国情十分相符,家庭农业是我国农业的经营主体,农民支撑起了整个国家的粮食供给。

牛盾表示,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从治国安邦的角度

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根弦。

今后

一段时间,我们必须牢牢地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严守耕地这个红线,紧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坚持不懈依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调动和保护生产积极性,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强化重农抓粮的工

作机制。

未来,我们完全有信心解决好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活动中还邀请了全国“光盘”行动发起人、爱粮节粮先进典型人物和粮食生产大户代表在会上发言,介绍他

们爱粮节粮典型事例,清华大学“光盘”活动参与者宣读了了由国家粮食局、农业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

位联合发起的《“节约一粒粮,我们在行动”致全民倡议书》。

纪念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摘自《农民日报》,2014年10月17日)

材料二:

10月16日上午,“201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安徽分会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徽大学举行。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卫平、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出席启动仪式,省委宣传部、省粮食局、省农委、省妇联、安徽大学领导出席活动,团省委副巡视员李丹云出席活动并讲话。

在肥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等6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李丹云在讲话中指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做到知粮、爱粮、惜粮、节粮,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

她希望全省广大青少年要争做爱粮节粮的传承者,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传承中华民族尊重劳

动、爱粮节粮的传统美德;要争做爱粮节粮的实践者,自觉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爱粮节粮落实到学

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要争做爱粮节粮的引领者,争当爱粮节粮的表率楷模,要主动发声,在生活中、网络上积

极倡导爱粮节粮文化,影响带动家庭、校园、社会形成爱粮节粮的良好风尚。

她要求全省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

挥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广泛开展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积极动员全社会爱惜粮食,促进节粮减损,倡导形

成自觉爱粮节粮,传承勤俭节约美德的良好风尚。

据悉,省粮食局、省农委、团省委、省妇联共同主办本次活动,启动仪式的举行,正式拉开了全省爱粮节粮宣

传周活动的序幕。

活动周期间,全省共青团系统将通过开展爱粮节粮主题征文、爱粮节粮主题团队活动、“光盘

标兵”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将爱粮节粮宣传活动推向深入。

(摘自安徽青少年网,2014年10月17日)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到今天,全球长期营养不良人口减少了2.09亿,其占全

球总人口的比例从18.7%降低到了11.3%。

这其中,中国的贡献之巨大,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相比的。

上述时间段内,中国已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有关减少饥饿人口的指标。

从2004年起,中国粮食连续十年增收。

当前,无论是从粮食储备,还是从消费渠道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

局面都是有保障的。

这不仅对中国自身意义重大,对于稳定整个国际粮食市场,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确保

自身粮食生产的良好局面,中国也积极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如今,在中国的

帮助下,粮食生产一度陷入了困难的津巴布韦正重回“面包篮子”的位置。

在马拉雏,在尼日利亚,中国的金融

与技术支持,同样为当地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帮助。

一直以来,有一些人总是热衷于鼓吹中国“粮食威胁”。

对于这种论调,我们只要想一想以下这些问题,就

不难看清其真假:

中国是否将自己多余的粮食倾销至国际市场,从而给其他国家的粮食生产带来冲击?

中国有

没有在国外,特别是在非洲大肆囤积土地?

中国有没有对其他发展中国寥的农业专利展开攻势?

中国企业有

没有大规模兼并他国种子企业、形成垄断地位?

事实很明显,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所谓的中国“粮

食威胁”,叉从何谈起呢?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6日)

材料四:

近来趋势表明,谈论粮食的未来不可能不讲到中国的将来。

中国消耗掉世界50%的猪肉、60%的大豆,是

全球最大的小麦和谷物消费国。

自1978年以来,中国肉类消费已从占美国肉类消费的1/3上升到今日的两倍

多。

显而易见,养活14亿人单靠中国的资源不够。

有一个选择不可避免:

空前规模地进口粮食。

中国对进口食品需求的增加,会给别国带来巨大影响。

许多国家会受益于对华出口增加。

比如,地中海国

家就得益于中国对橄榄油的新需求,新西兰乳品和林业对GDP的贡献率增加4倍,主要是中国需求的结果……

但是,中国需求增加也可能引发破坏性的粮价上涨,这会造成动乱和社会不稳定。

世行称,今年第一季度

国际粮价已上升4%,主要是由于中国需求的增加。

或许最令人担心的是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由于农田和工厂污染及消耗而恶化,粮食生产扩大化会

加剧土地污染和环境恶化,引发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看似前景惨谈,但有需求的地方通常会带来创新和投资。

所以,我们应认识到中国胃口增大的问题严重

性,同时也不要忽视其带来的机遇。

(摘自《环球时报》,2014年10月18日)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

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5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报道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贡献。

(6分)

(4)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中国粮食需求量激增会带来正负两方面的哪些影响。

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识,

再从正、负两方面各补充一条。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熟语(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现在在用人上有一种现象:

组织上用谁还没动议,就传得____;集体定的事,传的却是谁起的作用。

如果领导干部以此笼络人心,就是不讲组织原则的表现。

②系列策划采用网络上最流行的H5页面形式,集图片文字、背景音效、动画效果于一体,形式新颖,____

,用另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向网友解读历史。

③沈铁梅的高腔演唱和的程式表演,令观众惊艳。

不改动传统川剧的一个音符,不着意迎合观众,

对传统充满敬畏之心,看来也可以帮助川剧走向世界。

A.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鼻子有眼儿B有声有色有鼻子有眼儿有板有眼

C.有鼻子有眼儿有板有眼有声有色D.有鼻子有眼儿有声有色有板有眼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越是发展得好,越能够成为捍卫正义的中坚力量,守护好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各国相互尊重、共同繁

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B.根据探月三期时间表显示,中国将于2017年前后发射由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和返回器组成的嫦娥五

号,对月球取样并返回地球。

C.腾讯公司擅自将《花千骨》改编成有声读物并在其手机APP上播放,被晋江公司以侵犯著作权为由诉至

法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