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docx
《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止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作者:
郑杰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5974 更新时间:
2008-3-25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一、 说教材
《鱼游到了纸上》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文本中的聋哑人身上却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使人心灵受到启示。
因此,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年轻人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2、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
情感目标:
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及忘我的精神,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标有重点句子、插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音乐
二、说教法
教法选择
1、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特点,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对话情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学法指导
1、在质疑中探究。
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深入,理解会更深刻。
2、在品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
学生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反复朗读,达到熟能成诵,积累语言。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词典理解本课生字词的意思,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颖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
欣赏后,请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
教师适时引导:
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游到了纸上》。
(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学生边听边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目的是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样既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2、请同学们谈谈预习中提出了哪些问题?
预设学生会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比如:
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等,或者有一部分学生初步读懂了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课前预习的收获,达到以评价促发展。
(三)、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1、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质疑将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
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2、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四)、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默读后找到相关段落,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引导理解“惊奇”后指导读好用小女孩赞叹的话。
b.细致的动作描写,
1)读过这一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认真细致熟练专注)
2)引读—他有时---有时---
出示使用工笔细描、速写手法画出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体会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
3)配乐读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如果你在旁边观看,你会怎么赞叹?
(五)、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
交流第四自然段
1、你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读谈体会
2、比较句子的异同,说说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1) 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2)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语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掌握这种工具的关键还在于运用,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通过对文章的重点词句的品析,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通过对句子的训练,体会重点词语“呆呆”、“静静”的含义,体会青年看鱼的专注、投入。
)
3、交流教师引读
春天来了,在一个百花盛开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那位青年……
夏天来了,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那位青年……
秋天来了,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那位青年……
冬天来了,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那位青年……
4、、师: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他静静地看鱼,他放弃过也从没有动摇过。
交流第八自然段
1、看这位青年画鱼的情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
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可是,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什么是融为一体?
2、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聋哑人,没有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事。
你认为呢?
他可以抬起头来看看周围人赞赏的目光
他可以打手语与大家交流吗
他可以自豪的举起自己的画向大家炫耀吗?
可这些他都没有去做,他好像-----------
3、再读这段(8段)指读
第十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教师小结:
聋哑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观察鱼时出神入迷,画鱼时与鱼融为一体,并且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所以他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六)、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1、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老师给出一些词语,请你选择恰当的,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词序调整,及加上一两字。
1)因为……所以…… 2)只有……才……
3)先……然后…… 4)即使……也……
5)哪怕……也……
(通过对关联词的选用,辅导学生对课文难点的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因为把鱼形记得牢,所以能把鱼画得活。
同时让学生知道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材料,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
)
2、小结:
对!
“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
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
(七)、延伸课外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
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四、说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老是呆呆地
举止特别忘记吃饭、回家忘我境界
游到心里游到纸上
说教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组的课文。
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文可以分成四段,教学时没有按常规先分段,然后根据分好的段落一段一段地讲解进行教学。
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本文所在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
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选择了哪些材料,而且从中学习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个有心人;二是认真观察,多看、多听、多问;三是勤于动笔。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渗透训练重点尤为重要。
通过这一训练项目为后面学习读写例话作一铺垫。
教学时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本课时主要是留心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以此指导学生的作文。
说学情:
人教版教材最大的优点是阅读面较广,接触到的中外名家名篇挺多的,再加上我校课外阅读的扎实,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挺强的。
本课就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个性化阅读为指导,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意思。
2、在体会聋哑青年品质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4、通过对课文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主线:
以自主研读,主动探索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说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俗话说得好:
“鱼儿离不开水。
”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鱼儿却游离了水中,游到了纸上(揭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看法吧。
引导学生谈自己心中的疑惑或心中的感受。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因而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常景,从俗语引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
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
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
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样的设计也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
三、抓问题共性,自主感悟。
在学生讨论问题,解决容易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发现问题,并结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加以罗列:
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教师精心引导罗列课文的共性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发挥教师的引领价值。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这是小学阅读的心理规律。
阅读教学应顺应这一规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
学生再次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老师及时对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
如体会青年的特别时,抓住文中的“忘我”“融为一体”逐层深入,在这其中穿插想象说话练习:
看到了栩栩如生的金鱼画时,人们会怎么赞叹?
又会在议论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想像中感受年青人对美的追求,体会青年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学生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
中间不失时机地穿插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也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的积淀。
]
4.理清关系,升华情感。
在体会“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基础上,再出示最后一段,以一个“先”字为切入点,来理清两者的关系,此时在水到渠成之感。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
“之所以……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
然后再以一个问题:
文章为什么不用“鱼游到心里”为题?
使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5、拓展延伸。
从明确“鱼游到纸上”到“鱼游到心里”的关系后,引导学生想像生活中有如课文中一样的事例吗?
结合学生曾经写过的观察作文——《可爱的金鱼》,让学生明白,只要细心的观察也能让鱼儿游到文章中。
(可从齐白石画虾,郑板桥画竹等故事中启发引导学生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最重要的是你是否用心真正去感悟生活,也以此来提升对这位聋哑青年的敬佩之情。
)
老师小结:
聋哑青年因为爱鱼,才会细致地观察鱼,鱼儿游到心中后才令鱼儿游到了纸上。
那文章中的作者又是用了什么方法使我们的眼前呈现了那栩栩如生如生的画面的?
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回顾全文,细细品味文章。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教学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二、目标确立
根据中年段“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认识四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理解“赏心悦目”、“工笔”“速写”等词的意思。
(2)抓住描写聋哑青年外貌描写和画鱼的句子进行训练。
2、能力目标:
(1)有目的的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设计教学环节如下:
(一)检查预习情况
齐读课题导入新课后,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给学生扫清字音的障碍,为下一步学生练习读文打下基础。
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我期待学生的情绪高涨,为自主的练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字词收获创设一种学习的氛围,用浓厚的兴趣为学习做铺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之后,必然想要在班级做一下汇报,于是我顺势让他们汇报自学情况,既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又是自我能力的张显,更让我了解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在学生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后,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次深入理解生字新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其他的学生边听边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什么。
理解这个问题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的内容,并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专心致志地观鱼,同时结合“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来体会“游到心里”的含义。
这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一)课题入手,整体抓线
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当中几次出现,意在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
(二)自主探究,点拨引导
抓出主线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聋哑青年鱼为什么能游到纸上?
”引导学生学生读、思、议。
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聋哑青年认识有哪些情感变化”。
在此过程中教者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在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受到触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
为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随机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三)总结全文,整体感悟
通过师生合作,共同总结出全文,使学生明确“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的作用。
让学生谈谈学文的感悟,深入落实情感目标。
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最后总结文章写作特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2.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冈、清澈、一壶茶、鱼缸、巴勒、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4.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学习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剩下的内容,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以及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5.教学准备:
一缸金鱼,挂图,写有重点词语、句子的小黑板。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让学生盯着鱼很长时间来体会青年人的专注。
2.举一反三法:
让学生反复举例来说明如果不是年轻人的专注、勤奋,鱼是不会游到他心里的,从而也画不出这么传神的画。
3.朗读体会法:
通过朗读体会青年画画的忘我境界。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读、画、议、评、诵”的方法理解文章,突破重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我要讲述的是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听写词语:
一壶茶、细描、一丝不苟、唯一、厂徽、聋哑。
2. 回忆:
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对字词了解正音。
)
(二)举一反三学习新知
1. 我们在解决了字词困难后,今天来学习文章内在的知识,板书课题:
鱼画到了纸上。
让学生质疑,怎么是画而不是游。
(趣味引入下文)
2. 通过朗读找出答案,读一读,画一画,小组讨论一下。
这样既练习了学生的总结能力,朗读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的提高。
3. 当学生找到青年画得逼真就像画活了一样的答案时,环环相扣,提出青年为什么画得如此逼真,他有什么法宝吗?
学生边读边画,互相交流。
4. 出示句子:
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继而提问,什么叫忘我?
文中那些地方描写青年忘我了?
小组合作找一找议一议。
(出示相关句子并找同学读一读)
5. 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忘我?
(让学生找到忘我时的举动,说说应该在什么时候达到忘我的境界,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6. 结合实际自身体验直观了解。
1)看到青年如痴如醉,作者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青年是怎么回答的呢?
2)出示句子“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让学生找一找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观察金鱼,过一阵拿走金鱼,让学生说说你看到的金鱼的样子,然后找几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你印像中的金鱼。
(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要画一个事物,尤其是要画好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就要先仔细的观察,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才能对事物的特点了如指掌,才能做好画。
)找出答案:
只有认真观察了,了解了事物的特点,才能展现出活灵活现的作品。
4)让这些同学自评,在他评,说出如何才能画好一个事物,从而得出结论。
7. 从实践中我们得出了真知,那么从青年人心中有鱼到纸上有鱼的学画过程中,我们又能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呢?
(引导学生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我们做事时需要拥有怎样的品质?
如何去做好一件事?
(让学生指导实践中能出真知,同时真理又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学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8. 再次回顾课文,找一找文章说这位青年举止特别,都表现在哪?
(归类练习)
从文章中找出这些相关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一下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这位青年。
(学习对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应该如何着手对人物进行观察)。
(三)小练笔。
在仔细阅读课文的6、7、8自然段后,联系插图想象一下围观的人会议论聋哑青年人什么,以及如何赞叹和议论的?
小组可以互相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通过小练笔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达到一定的升华,同时能让他们不拘形式的写下感受和想象,并将自己的习作与他人分享,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
五、说板书设计
游到了我的心里————————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 (所以)
观鱼:
老是、呆呆、静静
忘我境界 工笔细描、一丝不苟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画鱼:
融为一体
忘记
板书简单明了,可以看出文章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一眼所见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并且通过重点词语领悟人物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