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上第五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2086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上第五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上第五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上第五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上第五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上第五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上第五六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上第五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上第五六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上第五六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上第五六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周长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难点: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6课时

5.1什么是周长(认识周长)

年月日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

课件、线、直尺、皮尺。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课前任务,铺垫助学

预习第五单元第一课,思考:

什么是周长?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

你们能画出来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

三、抓住适机,顺思导学

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

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

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7、说一说,本节课你表现怎样?

用一个微笑鼓励自己加油。

四、综合实践,应用促学。

1、摸一摸。

(1)课桌面的边线。

(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3、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书上45页3题

五、课外延伸,实践延学。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找一找你身边的物体的周长。

教学反思:

 

 

5.2游园(图形的周长)

年月日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4、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课前任务,铺垫助学

去公园走一走,看公园里有多少条路?

你发现什么数学问题了?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

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

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三、抓住适机,顺思导学

1、出示小公园的挂图。

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

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

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四、综合实践,应用促学。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书上46页

五、课外延伸,实践延学。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教学反思:

 

 

5.3花边有多长(长方形的周长)

年月日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

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课前任务,铺垫助学

预习课本47页,看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疑问吗?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

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

但是我出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三、抓住适机,顺思导学

1、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学生独立解决“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各自的算法:

(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34+12+34+12=92(分米)

(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34×2+12×2=92(分米)

(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34+12)×2=92(分米)

比一比,议一议。

哪一种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四、综合实践,应用促学。

1、做一做。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书上47页1题2、求周长。

单位厘米

周长

6

5

7

4

8

3

9

2

让学生填出周长后,讨论:

为什么都是22厘米?

3.做一个长为21厘米的长方形相框,用了72厘米的木条,这个相框最多有多宽?

五、课外延伸,实践延学。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5.4地砖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年月日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采用身边的实物来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课前任务,铺垫助学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

装饰图案,装饰后的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

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教室的地面就是由一块块正方形地砖拼成的。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地砖的周长。

提示课题:

地砖的周长

三、抓住适机,顺思导学

1、测量地砖的边长。

教室里有很多的地砖,我们可以随便选取一块。

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长,怎样才能算出来呢?

必须先测量它的边长。

要测量几条边呢?

请你用测量工具测量出你需要的数据。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注意如果学生手中的尺子不够长,可以多测量几次。

2、计算地砖的周长。

我们已经测量出我们需要的数据。

你能算出这块地砖的周长吗?

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方法1:

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60+60+60+60=240(厘米)

方法2:

用边长乘以4。

方法3:

先把两条边长加起来,再乘以2。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四、综合实践,应用促学。

1、独立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

要求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方法。

2、求正方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边长5,边长4

3、书上48页练一练1、2题。

五、课外延伸,实践延学。

1、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上你学会的知识?

举例说一说。

教学反思:

 

 

5、5练习六

年月日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合作交流,深化理解知识并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课前任务,铺垫助学

复习前几节学习的内容,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看谁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好,用的灵活?

三、抓住适机,顺思导学

想一想:

1、什么是周长?

2、如何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四、综合实践,应用促学。

1、书上49页1题。

组织学生讨论:

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而求梯形的周长却不可以这样算?

2、第2题计算周长

20m

6dm

15cm

10m

4dm

6cm

周长

边长

7cm

14dm

周长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第3题、第4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求草坪的周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求花边长就是求正方形周长。

4、第5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明确“沿着足球场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2”。

5、第6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也可以让学生先剪一剪、折一折,以帮助理解题意,然后再求小正方形的周长。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求小正方形周长。

6、第7题。

学生操作:

“用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正方形”,体会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7、独立思考完成第8、9题。

五、课外延伸,实践延学。

完成书50页数学故事和51页10题的计算。

可让家长帮助完成。

教学反思:

 

 

5、6交通与数学

年月日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用具:

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课前任务,铺垫助学

试着找一找交通中的数学问题,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你们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交通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在交通问题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三、抓住适机,顺思导学

(一)课件出示情境图。

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小东从家里走道学校的两幅图片。

如可以问:

“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

发现小东每分走65米,他从家里到学校用了10分。

2、生独立解答第

(1)-(3)个问题,并组织小组交流。

3、第(4)个问题,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后再解答。

(二)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

(三)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

其中的第

(2)个问题可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得出最近的路大约有“280+150+190=620(米)”。

四、综合实践,应用促学。

1、课前任务汇报,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2、请同学们看书53页第4题,互相交流一下,你知道了哪些路标?

五、课外延伸,实践延学。

归纳复习第五单元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3、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难点:

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课时安排:

10课时

 

6.1分桃子(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年月日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课前任务,铺垫助学

口算:

14÷224÷636÷4

25÷572÷864÷8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同学们,在开学初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

三、抓住适机,顺思导学

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出发算式。

3、重点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4、学生独立计算“48÷2”。

5、小组交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10个10个10个10个

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

(2)40÷2=20,8÷2=2,20+4=24。

(3)板书竖式

7、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1)、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办”这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交流。

四、综合实践,应用促学。

1、小猴回家。

先估算再计算。

 2、书上55页2题。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与同伴进行交流。

 3、用竖式计算。

84÷481÷390÷6

98÷784÷696÷4

4、书上56页4题

五、课外延伸,实践延学。

我们学习了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6.2淘气的猴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

年月日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幻灯。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课前任务,铺垫助学

同学们,看谁来了?

(4只小猴)。

它们现在饿了想去摘桃子。

我们看看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好吗?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三、抓住适机,顺思导学

1、出示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它们一共摘了几个桃子?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

3、试着帮他们分桃子。

4、汇报做法。

0÷4=0

5、继续观察,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

6、学生试做。

0÷5=0

说一说:

0÷70÷8分别等于多少?

引出: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探索商中间有0的除法。

出示400÷4600÷3408÷4612÷3

让学生独立计算408÷4

巡视,了解学情并作个别点拨。

组织全班交流。

汇报自己的想法。

7、板书竖式

教师引导,为什么商的十位上要写0。

尝试计算840÷6

讨论,除到商的十位无余数,被除数末尾还有一个0,怎么办?

小结:

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写0,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同时板书。

四、综合实践,应用促学。

算一算:

63÷3360÷3

780÷6420÷2

五、课外延伸,实践延学。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表现怎么样?

教学反思:

 

 

6.3节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二))

年月日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课前任务,铺垫助学

找一找有关节约的名言,思考:

怎样节约?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口算,出示卡片

2、笔算:

204÷2402÷2306÷3

3、齐背古诗《悯农》,说一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如何节约呢?

三、抓住适机,顺思导学

1、出示:

实验小学三年级3个班上学期卖废纸和矿泉水一共收入612元,平均每个班收入多少元?

2、学生读题后尝试解答。

汇报。

组织全班交流,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不够商1,怎么办?

3、教师小结,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写0,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与十位上的1合在一起继续除。

4、小练习:

816÷8214÷2

5、试一试:

522÷4。

6、问:

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师:

2可以落下来,作为余数。

四、综合实践,应用促学。

1、算一算:

624÷6816÷4252÷2

704÷5584÷5606÷6

2、书上59页1、2、3、4。

五、课外延伸,实践延学。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

教学反思:

 

6、4练习七

年月日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2、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组合学生解答练习七中的习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课前任务,铺垫助学

复习前四节课学习的内容,看还有什么问题?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今天,我们去数学王国长长智慧,练练本领吧。

三、抓住适机,顺思导学

课前任务汇报:

前四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有什么问题?

四、综合实践,应用促学。

1、第2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第4题

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

(1)两个倍数为什么不一样?

(2)再过一年(即小孩7岁时),老人的年龄是小孩的几倍?

小孩8岁时呢?

(3)有什么规律吗?

3、第5题

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每周存的钱数越多,存的周数就越少”的规律。

4、第7题

数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比较“谁打字打得快”,是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打的字数多。

学生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解答:

看1分谁打字多。

126÷3=42(个),90÷2=45,45〉4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看6分谁打字多。

126×2=252,90×3=270,270〉25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5、第8题

数学中要结合这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可以:

(1)理解题意,说说从弄脏的购货发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课外延伸,实践延学。

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6.5送温暖(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年月日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3.掌握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培养自觉进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课前任务,铺垫助学

找一两个关于送温暖的小故事,看了小故事你想说什么?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讲收集到的送温暖的小故事。

同学们知道,在偏远山区有很多贫困的学生,今天咱们学校要搞一个活动,为他们献“爱心”。

1.改为4所希望小学,要求默看题目,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2.组织集体订正,指名口述计算过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三、抓住适机,顺思导学

1、出示:

华夏小学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2、试着列式解决。

3、估计商是多少,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要看前两位,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道理。

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7、进行验算。

四、综合实践,应用促学。

试一试:

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五、课外延伸,实践延学。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6.6买新书(连除、乘除混合)

年月日累计课时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感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的规律。

3..能灵活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